上午的拍摄一直持续到临近中午才结束。
主要是这支年轻的队伍不论是拍摄还是采访都让李厂长十分满意,谈兴甚浓。
所以录完准备好的发言后,兴趣盎然的分享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改革艰辛和个人感悟。
要不是下午还有个重要的会议,他恐怕还能聊上更久。
临别时,他紧紧握住徐载知和秦语的手,发自肺腑的赞叹:“专业,太专业了,我今天算是开了眼界,也上了一课,年轻的同志一点不弱于老同志啊。”
转头就吩咐刘副厂长,一定要最高规格招待总台的同志们。
一番客套后,众人回到了临时作为休息处的会议室,刘副厂长那边安排午饭去了。
只剩下摄制组的人以后,学弟学妹们兴奋得满脸通红,叽叽喳喳的围在一起,还在回味着刚才紧张又刺激的拍摄过程。
“学长,你刚才指挥布光的时候也太帅了吧,跟电影导演似的。”
“秦老师也好厉害,我感觉她都没看笔记本,那些问题就象从她脑子里长出来的一样,问得李厂长都停不下来了。”
“真的,我感觉这两天学到的东西,比在学校一个学期都多。”
徐载知笑着和学弟学妹扯了几句,随后安排小韩和小沉带队开始仔细的收拾检查器材。
他自己则清点磁带,写好拍摄内容等信息。
做完这一切,他走到窗边,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这时,秦语也走了过来,她没有看徐载知,而是同样望向窗外:“开局还算顺利。”
徐载知转过头,他沉默了片刻,然后用一种极其认真,不带任何玩笑成分的语气,由衷的说道。
“我之前从没想过,你除了会写还这么精通采访,真是厉害。”
徐载知这话没半分吹捧的意思,他对秦语的印象,一直都是个言简意赅,又喜欢先声夺人的文艺女青年和笔杆子。
虽然之前,文艺女青年的形象在谈条件的时候已经碎了一地。
但是今天,连带着笔杆子的形象,也碎了大半。
秦语的采访功力,远超他的想象,语态轻松,状态自然。
虽然采访方向和采访方式是他设计的。
但是他也只是提了几个大方向,本以为秦语会照着稿子念,但她却能全程脱稿。
用一种近乎本能的敏锐,抓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细节,真是如同普通闲聊一般带着节奏,拿到了想要的素材。
这句突如其来的,没有任何铺垫的赞美,让秦语微微一愣。
她转过头,迎上了徐载知清澈而真诚的目光。
秦语的目光闪动了一下,她看着徐载知,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你好没记性啊,徐组长,你逢人就介绍,我是人大新闻系的才女。”
“是不是天天琢磨我是个擅长写作的笔杆子,难道忘了?我们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不都是记者吗?”
“这才是我的基本功啊。”
啊这。
徐载知有些尴尬,夸人夸歪了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秦语看着徐载知陷入了尴尬,她换了个话题。
“不过,你的采访设计也很好,这种非正式的对谈方式,我们课上只在分析西方节目时用过,我也是第一次尝试,效果很好。”
“而且就采访设计这块,你的想法不比你的拍摄技巧差,我觉得这方面,我们有空了可以交流学习一下。”
徐载知点点头,恰在此时,刘副厂长来了。
“徐组长,秦老师,各位同学,大家辛苦辛苦!”
刘副厂长热情的招呼着:“走走走,饭都备好了,咱们去干部食堂,简单吃个便饭。”
“太客气了,刘厂长,”徐载知马上转身笑着说,“我们跟着工人们去大食堂吃就行。”
“那哪儿成。”王科长立刻摆手,“你们是贵客,厂长可亲自吩咐了,我们得好好招待。”
“再说了,我们厂的食堂,不管是干部灶还是工人灶,伙食标准都差不离,在哪儿吃都一样。”
徐载知不再客气,招呼着众人跟上去吃饭。
其实说是干部食堂,本质上就是个干净明亮的大房间,有几张铺着桌布的大圆桌。
此时两张桌上已经摆好了几个凉菜。
拍黄瓜、拌腐竹、花生米,还有一盘酱牛肉。
刘副厂长和王科长张罗着众人落座,分了两桌。
热菜也陆续端了上来,一盘油光锃亮的红烧肉,一盘焦溜丸子,还有一盘木须肉和一盘清炒白菜。
饭局上,话题却始终围绕着上午的采访。
“秦老师,您上午那几个问题,真是问到我们李厂长心坎里去了!”刘副厂长感慨道,“要不是下午真有事,厂长一定亲自作陪。”
机会来了。
秦语看了徐载知一眼,给了他一个信号。
然后她微笑着回应:“主要是李厂长有料可讲,就是随便聊聊,红星厂这些年为职工做的实事,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徐载知马上搭话道。
“没错,听李厂长一说,我就觉得,咱们食堂真是改革中的一大亮点,我这儿倒有个临时的想法,想跟您聊一聊。”
“没问题,您说。”
“刘厂长,是这样,原定的拍摄计划我打算调整一下,早上李厂长说的那么好,我们想去工人食堂看一看,拍一些镜头。”
“当然,不会影响工人们正常就餐,我们就远远的拍,记录一下真实情况。”
这个请求,要是搁在一开始那肯定不行,但是现在,有李厂长背书,已经被徐载知他们专业能力折服的刘厂长马上笑道。
“当然没问题,必须去,我们红星厂光明磊落,说到做到,绝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
徐载知和秦语对视一眼,计划通。
……
接下来的日子,红星厂的领导和工人们,见证了一幕幕让他们感到困惑的奇特景象。
总台来的摄象组,那个年轻的徐组长,自从到了食堂。
就对他们引以为傲的生产车间、先进设备和劳模事迹,不感兴趣了。
虽然当厂里安排好劳模准备接受专访时,徐载知总会准时出现。
他会用极快的速度指导组员布置好灯光和机位,便立刻把现场交给了秦语,他自己则象个没事儿人一样,双手插兜,转身就溜达回了食堂。
而那位漂亮干练,气质不凡的秦老师,在完成了对劳模纲领性的采访后,也并不会多做停留,而是拿着笔记本,跟着徐组长去往食堂的方向。
工厂的内容全是小组成员在拍,轮换着使用摄象机。
与此同时,后厨的师傅们则已经跟嘴甜爱笑,还总能搭把手的徐组长混熟了。
他时常卷起袖子,一边帮着择菜,一边听食堂师傅吹嘘当年凭一把菜刀闯天下的光辉岁月,或者搬个小马扎,坐在张阿姨旁边,听她吐槽家长里短。
而那个漂亮的秦老师则不同,她更象一个安静的观察者。
她会站在角落,静静的看着师傅们如何将一整头猪分割成不同的部位,如何用巨大的铁铲在热气蒸腾的大锅里翻炒。
静静的写着东西。
到了饭点,他们端着和工人们一样的饭盒,哪里人多就往哪里凑。
徐载知就不说了,他熟练的不行。
“王哥,今天这红烧肉不错啊,您得多来两块,下午才有力气干活!”
“你小子,嘴比蜜还甜!”被称作王哥的工人哈哈大笑,用筷子指了指他,“想套我话是不是?我可告诉你,我们厂的秘密,我一个字都不会说!”
“哪儿能啊王哥,”徐载知扒拉一口饭,“我就是好奇,你们没事都聊点啥?”
秦语则会找那些年轻的女工,从她们新买的的衣服聊起,聊到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还有生活的方方面面。
时间一长,这种不务正业的行为,让厂方困惑不已。
王科长找到a组的负责人小沉,旁敲侧击的打听:“小沉啊,你们徐组长和秦老师,这是在体验生活?”
小沉心里知道为什么,但牢记着徐载知的嘱咐,一脸认真的回答:“徐组长说,这是在查找创作灵感。”
厂方虽然觉得奇怪,但一时间也挑不出毛病。
而且,徐载知的摄制组拍的就是好,那些在专业布光下熠熠生辉的德国设备,那些被拍得跟电影明星一样的劳模代表,让厂领导们看素材回放看的得心花怒放。
既然正事没眈误,那徐组长愿意去食堂查找灵感,就由他去吧。
然而,在第三天,徐载知的一个新行动,终于让厂方无法再保持淡定了。
凌晨三点,一辆采访车在夜色中来到厂里,徐载知带领着小韩的b组,连人带设备,直接进驻了食堂后厨。
从凌晨三点开始,跟随后厨的师傅们,记录下了他们从生火和面切肉开始,为全厂上千人准备一顿丰盛早餐的全部过程。
当天上班时,刘副厂长和王科长得知这个消息彻底懵了。
拍一群厨子做饭?
这到底是要干什么?
最重要的是,得知这件事的时候,他们都拍完了。
刘副厂长赶紧指挥王科长:“老王,这事儿不对劲,赶紧找摄制组问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