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长和徐载知并肩走在厂区宽阔的主干道上。
王科长口若悬河,热情的介绍着厂里的光辉历史和劳模代表,从建厂初期的筚路蓝缕,到技术革新后的凤凰涅盘,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自豪感。
徐载知面上云淡风轻,微笑着不住点头附和,显得专注而认真,可心里却早已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他很清楚,宣传,在这个年代,从来不是单向的输出。
不仅仅是制作者有自己的一套模板,被拍摄者,同样为你准备好了一套他们心目中的“完美剧本”。
对你尊重和欢迎,本质上是需要你来为他们锦上添花。
并且,宣传不是雪中送炭,他们对你的一切须求都是有底线的。
厂领导需要的是在镜头前露脸,是把自己的政绩展示给更上级的领导看到。
所以,虽然自己的《饭碗》策划案已经成竹在胸,但这绝不意味着接下来的拍摄会是一场顺风局。
必须先声夺人,用绝对的专业性镇住场子,才能在后续的拍摄中,将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等到徐载知和王科长一路腿着,穿过厂区主干道,来到办公楼前时。
三辆面包车已经整齐的停在了楼下的空地上。
车门大开,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正有条不紊的忙碌着。
动作小心翼翼,却又井然有序。
几个男生一组,合力将装着betaca和u-atic的沉重箱子分别抬落车。
另几个男生则迅速从车里递出三脚架和电池包,几个女生则负责将灯光设备、线缆盘和话筒箱分门别类的归置在一旁。
秦语已经下了车,今天的她,一改往日的精致与讲究,换上了一身干练的浅蓝色工装衬衫和深色长裤。
她没有参与搬运,而是站在一旁,手里拿着一个小巧的笔记本,目光扫视着周围的环境以及人群。
毕竟一个经验丰富的现场记者,应该学会在第一时间捕捉着每一个有价值的信息。
与此同时,她低声向身边一位文案组的实习生分配着任务。
“注意记录办公楼上悬挂的标语和宣传栏里的内容,尤其是关于伙食改善和福利提升的部分,这都是我们后面用得上的细节。”
王科长看到这群人的时候,立刻惊讶于这次摄制组的成员的年轻。
“徐组长,您这队伍可真是不一般,和您一样年轻有为啊。”
实际上他心中的嘀咕着这群人到底靠不靠谱,毕竟上次那么有经验的摄制组片子都没过,这次这个行吗?但是嘴上的场面话是一点不漏。
“都是些没出校门的学弟学妹,让王科长您见笑了。”
徐载知谦虚的笑了笑,随即自然的将话题引向一边的秦语,介绍道:“王科长,给您介绍一下,这位是秦语同志,我们这次项目组的副组长,也是我们的主笔老师,负责文案撰稿工作。”
王科长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这才注意到了那个气质出众的女孩。
徐载知笑道:“别看我们小组年轻,但是配置精良,尤其是秦老师,她毕业于人大新闻系,是不折不扣的高材生。”
人大新闻系。
这五个字的分量,在这个年代,足以让任何宣传口的干部肃然起敬。
王科长脸上的表情瞬间郑重了几分,他连忙快走几步,主动伸出手:“哎呀,原来是秦老师,失敬失敬!欢迎,欢迎!”
秦语转过身,落落大方的与他握了握手:“王科长您好,接下来几天要多麻烦你们了。”
“好说,好说。”
王科长握着手,又好奇的看向徐载知,问道:“冒昧的问一句,那徐组长也是人大毕业的高材生吗?”
徐载知摇了摇头:“那倒不是,我广院的。”
“广院的啊!”
王科长眼睛一亮,疑虑又消散了几分。
虽然不如人大那么如雷贯耳,但在电视行业,广院的名头才是响亮的头名。
“原来都是名校的高才生,红星厂欢迎各位老师的到来。”
说罢,他领着众人,更加热情的走进了办公楼。
……
红星厂的会议室宽敞明亮,长条形的会议桌上,已经摆好了印着“红星厂”字样的搪瓷茶缸。
一个看起来五十岁上下,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气质沉稳的干部见到他们进来,立刻满脸笑容的从主位上站了起来。
从徐载知他们一到,门岗的电话就打给了他,于是提前来到了会议室等待。
“哎呀,欢迎欢迎!欢迎总台的同志们莅临我们红星厂指导工作!”
王科长连忙介绍:“这位是我们的刘副厂长。”
“刘厂长您好,我是这次摄制组的负责人徐载知。”
“秦语,负责文案撰稿。”
徐载知和秦语依次上前,与刘厂长握手。
一番寒喧落座后,刘厂长便迫不及待的切入了正题。
他将一份打印好的文档《关于配合总台专题报道重制工作的拍摄建议方案》发给徐载知和秦语。
“徐组长,秦老师,上次的片子没过台里的审核,我们自己反思了一下,可能是我们做的不够好,没有达到总台的标准。”
“所以,我们厂里对这次重制工作高度重视,为了配合好你们的拍摄,我们连夜开会,已经把所有的环节都安排好了。”
他将文档推向徐载知,“这是我们拟定的一份拍摄建议。”
“今天上午,可以先请我们厂的一把手李厂长,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厂的整体改革情况。”
“下午,可以去我们获得部优金奖的二号生产线,拍摄一下我们最新的德国进口设备。”
“明天,我们安排了三位劳动模范,都是我们厂技术革新的标兵,可以进行专访。”
刘副厂长滔滔不绝,言语间充满了对工厂的自豪感。
毫无疑问,红星厂下了大力气,准备了一套他们认为最完美,最能展现成果的剧本,力保这次专题片拍摄万无一失。。
徐载知没有打断他,脸上始终挂着谦逊而专注的微笑,认真的听着,时不时的点头附和,仿佛对这份安排十分满意。
一旁的秦语则垂着眼帘,慢条斯理的用笔在笔记本上记录着,看不出任何情绪。
直到刘厂长讲完,端起茶缸喝了一口水,用充满期盼的眼神看着他们时,徐载知才开口。
他的脸上没有丝毫为难,仿佛自己的《饭碗》策划案完全不存在。
“刘厂长,王科长,太感谢了,您这份流程安排得简直太完美了,不比我们计划的流程逊色。”
这番仿佛发自肺腑般的赞叹,让刘厂长和王科长脸上的笑容立刻璨烂起来,但嘴上还是客气。
“不敢当不敢当,那徐组长还有什么指示和要求吗?”
徐载知拿起那份文档,认真的看了看,随即果断的一合,对着刘厂长和王科长,用一种极为肯定和专业的语气说道。
“就按您这个安排来,我们完全同意!”
“而且我建议啊,立刻开始工作,我们就先从采访李厂长开始,下午是二号生产线,明天是三位劳模代表的专访。”
说着,他转身,朝向一边静坐小组成员。
“a组、b组,准备开工!清点设备,第一站,厂长办公室。”
这番干脆利落的表态,让会议室的气氛瞬间达到了一团和气的顶点。
刘副厂长高兴的说:“好!徐组长快人快语,有魄力,我就喜欢跟你们这样爽快的同志合作!”
徐载知招呼着小组成员起身离开,在与秦语擦身而过的时候,秦语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轻轻的说了一句:
“演得不错。”
“彼此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