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要变,人就要变,形式节奏无一例外。
面对汹涌的改革浪潮,央视一直是走在前的。
南巡讲话之后,央视的高层就率先做起了规划。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怀安这样的实干中层,也逐渐得知了高层的消息。
改革将至!
陈怀安敏锐的察觉到,这是个机会,不论对于行业还是自己。
于是这段时间以来,陈怀安一直在苦苦思索,如何让电视新闻评论摆脱僵化的说教模式,如何真正的与这个正在剧烈变革的时代同频共振,他有模糊的方向,却始终抓不住那个最精准、最能打动人心的切入点。
今天的面试他不断的抛出问题,却从没有一个面试者敢直面。
可眼前这个年轻人,却一语道破天机。
“哦?”
陈怀安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他目光马上锁住了徐载知。
“怎么个往下放?你说得具体一点,或者,如果我现在给你一个栏目,你会怎么做?如何实现你的想法?”
来了!
金手指果然诚不欺我!
徐载知深吸一口气,他看向陈怀安,低头装出思考的样子,大概三十秒,也理顺了一下自己的思路。
“老师,如果给我一个栏目,我会给它取名叫《生活空间》。”
徐载知他没有按照穿越之初的想法直接抛出《东方时空》这个划时代的巨无霸,这也是这两天他最终的想法。
因为《东方时空》并非简单是一个节目,而是一种全新的电视形态,是数个节目板块的集合。
面试这点时间都不够开头的,所以他选择从最容易理解,也最具冲击力的板块切入。
“它的内核理念,或者说口号,就是一句话”
他稍作停顿,一字一顿的说道:“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一位面试官下意识的重复了一遍,眉头皱得更深了。
“这不就是家长里短吗?这有什么好讲的?”
“老师,这不一样。”
徐载知立刻回应,他的思维在这一刻前所未有的清淅,还有一种来自后世被认证的力量。
“我们不再将镜头,只对准榜样一般的英雄模范,我们的镜头,要去对准那些在时代洪流中,最真实而最鲜活的普通人。”
他的语速加快。
言语间,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众人眼前展开。
“我们可以去拍一个老工业区的下岗工人,他可能昨天还是工厂里的钳工,今天就要为了生计,在街边支起一个修鞋摊。”
“他会有失落,有迷茫,但他为了老婆孩子,依然选择笨拙的拿起锥子和针线,他的故事,就是我们国家产业转型阵痛的缩影。”
“我们也可以去拍一个刚刚从农村来到首都的小保姆,她可能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第一次见到高楼大厦会感到害怕。”
“但她想靠自己的双手,给家里寄钱,让弟弟妹妹能上学,她的梦想,就是千千万万进城务工人员改变命运的渴望。”
徐载知没有使用任何华丽的辞藻,只是用最朴素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幅充满冲击力的时代速写。
甚至,他还用自己举了例子。
“甚至,各位老师,就拿我来说吧。”
“老师们看过我的文档,应该知道我并不是首都人,我出生在咱们国家西部的一个小县城,在首都读书这四年,对我来讲,总有种说不清的疏离感,我不知道自己属不属于这里,我想这不仅是我,更是我们一代人的疑惑,”
“我们不再是八十年代的天之骄子,选择不多,且毕业就意味着被争抢。现在的社会在发展,我们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却也被无数的选择困住了十字路口。”
“我们的迷茫和未来,如果不主动争取,可能就会随着一张分配表,在某个未曾谋面的地方落地生根。这些故事,难道不值得去讲吗?”
徐载知有一句话本想说,却最终咽了回去。
再过几年分配也会不复存在,很多的学子将要面对更加迷茫的未来。
徐载知话说完,几位面试官脸上的不以为然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沉思。
他们不得不承认,这些故事,他们也曾在报纸的角落里读到过,在亲戚朋友的闲聊中听到过,但他们从未想过,这些上不了台面的素材,可以成为国家电视台一档节目的主角。
而陈怀安的眼中,那道精光已经变成了熊熊燃烧的火焰!
就是这个!
他苦苦寻求的东西,就是这个!
将宏大的时代叙事,化作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体命运!
“不仅如此,”徐载知乘胜追击,抛出了自己来自后世的降维打击,“在表现形式上,我也要创新。”
“我要摒弃平铺直叙的解说词,采用纪实性的跟拍,捕捉最真实的瞬间,我要运用快速剪辑,让节奏变得明快,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我要大胆使用富有情绪感染力的配乐,让观众和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我要让观众感觉到,电视里的人,就是他们自己,或者就是他们身边的人。”
纪实性、快速剪辑、情绪感染力,这些在2025年已经烂大街的词汇,却出现在这个1992年的面试现场。
这套完整的、体系化的,从理念到手法都全新节目构想,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应届生所能达到的范畴。
“胡闹!”
一位面试官终于忍不住了,他重重的一拍桌子,神情严肃的喝止道:“小同志,你这些想法很危险!我们是国家电视台!你说的这些家长里短、个人悲欢,固然能博取一些眼球,但它的宣传导向在哪里?它的教育意义又在哪里?一味的展现下岗的阵痛,务工的迷茫,这是在传播负能量!我们要做的是鼓舞人心,不是哗众取宠!”
这番话掷地有声,代表了绝对的主流观点。
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带了几分寒意。
所有人都看向徐载知,想看他如何应对这几乎是定性的质问,连陈怀安都为他捏了一把汗,这个问题太致命了。
然而,徐载知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慌张。
审时度势是人生的必修课,他没有急着反驳,而是先看了一眼主位的老领导。
他当然准备好了两套说辞。
而他看到的是一个眼神中带着些许探究与鼓励的微笑,心中立刻有了底。
他迎着那位面试官严厉的目光,眼神清澈而坚定。
嘿,让你看看在网络时代锻炼出来的思维。
“老师,您批评的对,但学生认为,真正的力量,恰恰来源于真实。”
“我们展现下岗工人的阵痛,不是为了传播负能量,而是为了衬托出他在阵痛之后,依然选择扛起家庭责任的坚韧与伟大,我们记录农村青年的迷茫,是为了彰显她为了梦想敢于闯荡的勇气。”
“一个人的故事是水滴,但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奋斗故事汇集在一起,就能折射出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波澜壮阔的全貌!”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激昂起来。
“用普通人的奋斗,来印证改革开放的伟大,用普通人的梦想,来诠释我们民族的生生不息。”
“这,难道不正是最深刻、最动人的宣传导向吗?”
“这,难道不正是最能鼓舞人心的教育意义吗?”
“我们不是在说教,而是在展示。我们相信,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能从这些真实的故事里,看到我们这个国家最宝贵的精神!”
话音落下,会议室里众人神态各异。
之前拍桌子的面试官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一时间竟找不到话来反驳。
徐载知没有否定他的观点,而是用一种更高明的逻辑,将真实与导向完美的统一了起来。
而坐在侧席的陈怀安已经忍不住了,他现在就想把人带走。
他看着眼前这个侃侃而谈、目光灼灼的年轻人,仿佛看到了一块未经雕琢的朴玉。
不,是一座蕴藏着惊天宝藏的金山!
这个年轻人,不仅想到了他想到的,甚至想到了他还没来得及想清楚的!
他要的,就是这样的人!
这不只是一个优秀的毕业生,这简直是为即将到来的电视改革,量身定做的一员悍将!
他刚想要说些什么,却被主位的老领导制止。
老领导看了看众人,笑着说道。
“小同志,《人民日报》的同志们今天要是听到你的话,我们台里就要少个人才咯。”
一时间,除了唱白脸的面试官,众人都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