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接过那沉甸甸的檀木盒子,指尖触及冰凉的盒面,心头那股不祥的预感愈发强烈。
他示意赵虎屏退左右,自己小心翼翼地撬开了火漆。
里面是一封折叠整齐的军报,以及一封朱棣的亲笔信。
他先展开军报,目光快速扫过,脸色逐渐凝重。
军报上详细描述了北元余孽近期的异常动向:
原本在冬季应该龟缩休养的他们,竟一反常态的频繁出动精锐骑兵,以小股部队不断袭扰大明边境数个重要卫所,动作迅捷狠辣,抢了就走,毫不恋战,但造成的破坏和恐慌却不小。
看其意图,不像是为了抢夺物资,更像是在试探,或者说在故意挑衅,吸引明军主力的注意力?
“不对劲。这很不对劲。”
朱雄英眉头紧锁,北元这个时候应该没这么大胆子和实力搞这么大动静才对。
他随即又拿起朱棣的信。
朱棣在信中的语气倒是符合他一贯的风格,沉稳中带着锐气。
他分析了北元反常举动背后的风险,认为这可能是大规模南侵的前兆,或是掩盖其他阴谋的佯动。
他强烈建议朝廷不可坐视,应即刻调派精锐,主动出击,以雷霆之势扫荡漠南,震慑残元,将危险扼杀于萌芽之中。
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战机把握的急切,以及对即将到来的大战的渴望。
“主动出击?北伐?”
朱雄英捏着信纸,喃喃自语。
这确实是西叔的风格,锐意进取,甚至有些好战。
等等!北伐?
这两个字如同闪电般劈中了朱雄英的脑海。
他猛地想起一件几乎被他遗忘的大事。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就在洪武年间某次北伐期间,大明开国第一功臣,魏国公徐达,因病逝世。
而按照时间推算好像就是今年。
徐达那可是他未来的老丈人,是徐妙锦和徐辉祖的亲爹。
是大明的军中柱石,更是他朱雄英未来在军方的巨大靠山。
“卧槽!!”
朱雄英猛地从椅子上弹了起来,脸色瞬间煞白,手中的军报和信件飘落在地都浑然不觉。
“徐叔叔徐叔叔他”
他声音有些发颤,
“不行!绝对不能让他去,去了就回不来了!!”
赵虎被自家殿下这突如其来的反应吓了一跳:
“殿下?您怎么了?什么回不来了?”
朱雄英根本没工夫解释,他在殿内转了两圈后猛地停下,对赵虎吼道:
“快!备车!不!备最快的马!立刻去魏国公府。”
“啊?现在?去魏国公府干嘛?”
赵虎一脸懵的问道。
“别问!快去!再晚就来不及了。”
朱雄英说完之后,首接就冲了出去。
赵虎不敢怠慢,赶紧招呼侍卫准备。
朱雄英一路快马加鞭,冲到魏国公府时,把门口的家将都吓了一跳,慌忙迎了进去。
徐妙锦和徐辉祖姐弟俩正在花园里说话,看到朱雄英风风火火地冲进来,也都愣住了。
“殿下?您这是?”
徐辉祖疑惑地问道。
徐妙锦看着朱雄英那焦急的样子,心头一紧:
“殿下,出什么事了?是不是宫里”
“没时间解释了!”
朱雄英一把抓住徐妙锦的手,又看向徐辉祖,语气又快又急,
“快!收拾一下,带上必要的随身物品,跟我走!立刻!马上!”
“走?去哪?”徐辉祖更糊涂了。
“北平!去北平找你爹。”朱雄英语不惊人死不休。
“啊?”
徐家姐弟俩同时惊呼出声。
徐妙锦挣开他的手,又惊又疑的说道:
“殿下!您说什么胡话?去北平?
父亲他正在北边镇守,我们无诏怎能擅离京城?
再说去北平做什么?”
“救你爹的命!”
朱雄英急得额头冒汗,
“相信我!再不去就真的晚了。
北元异动,朝廷很可能要派你爹挂帅出征。
这一去这一去凶多吉少。
我必须赶在圣旨下达之前,把他拦下来。
或者至少跟过去看着。”
徐辉祖脸色一变:
“殿下,此话当真?您从何得知?”
“我”
朱雄英一时语塞,总不能说我是穿越来的,知道历史剧本吧?
他急中生智,故作神秘的说道:
“我自有消息来源!是董师伯和张师父临走前卜算到的。
说徐叔叔今年有一生死大劫,应在了北方。
必须尽快前往,或有一线生机。
此事关乎天机,不可声张!”
他把董天宝和张三丰这两位“老神仙”抬出来,果然镇住了场面。
徐家姐弟虽然将信将疑,但涉及父亲生死,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徐妙锦咬了咬嘴唇,看向自己哥哥。
徐辉祖毕竟年纪稍长,更稳重些,沉吟片刻后说道:
“既然如此,我随殿下同去。
妹妹,你留在府中。”
“不行!”朱雄英和徐妙锦异口同声说道。
朱雄英看着徐辉祖说道:
“你必须去!你是魏国公世子,你去了更能劝得动你爹。
妙锦也去,她心细,能照顾呃,能帮忙。”
他本来想说能照顾自己受伤的胳膊,觉得太丢人,临时改了口。
徐妙锦也坚定地看着哥哥说道:
“哥,我要去!
爹的安危,我不能置身事外。”
徐辉祖看着态度坚决的两人,最终重重一点头:
“好!我们一起去。
我这就去安排车马和护卫。”
“还安排什么护卫?轻车简从!速度第一!”
朱雄英催促道,
“就我们几个带上赵虎和几个得力侍卫。”
片刻之后,魏国公府侧门悄然打开,几匹快马旋风般冲出,朝着北城方向疾驰而去。
马蹄踏碎京城的宁静,留下一路烟尘。
守城门的官兵看到皇长孙和魏国公世子、小姐的令牌,虽然疑惑这几位贵人为何如此匆忙出城,却也不敢阻拦,慌忙放行。
马背上,朱雄英感受着耳边呼啸的风声,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快!再快一点!一定要赶上!徐达绝不能死!
一行人如同离弦之箭,冲破暮色,首奔北方而去。
他们不知道的是,几乎就在他们冲出京城的同时,一道由朱元璋亲自签发的、命令魏国公徐达即刻准备,总督北方诸军,择机北伐的圣旨己经拟好,正准备发往魏国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