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陆昭夜诵《多心经》,忽有所感,进入那玄妙难言的顿悟之境。
整个人似睡非睡,灵台一片空明,意识仿佛挣脱了肉身束缚,神游于杳冥之中。
脑中除“无色声香味触法”一句外,再无杂念。
所谓“触”,乃身根对境之感,皮肉所受之冷暖、痛痒、涩滑皆是;“法”,则泛指世间一切现象、规律。
既如此,何为“无触法”?
莫非是要超越皮相感知的束缚?
然人身血肉之躯,又如何能做到“无触”?若连“触”都可空掉,那这具肉身,又当如何自处?
陆昭心中一遍又一遍咀嚼着这句经义,脑海中忽地划过一道闪电。
对了!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肉身,这皮囊,不也正是“色”之一种吗?
它因缘和合而生,亦将随缘散灭而亡,本无自性,本质是“空”。但“空”非断灭,并非不存在,而是以其“空”性,方能承载万物,变化无穷。
若执着于肉身脆弱,便是着了“色相”;而若一味追求肉身不坏,又是另一种执着。
我明白了!
想到这,陆昭壑然开朗。
“无触法”非是令肉身消失,而是悟透肉身本空,不为其相所缚!
不执着于疼痛,不贪着于舒适,视这身皮囊如一件随时可放下,亦可随心运用的器物。
心能转物,即同如来。
既然肉身本质是空,那以其空性为基础,是否可依心念之力,暂时赋予其某种“不空”的特性?
此念一生,仿佛触动了冥冥之理。
陆昭并未刻意运功,但体内真气却自然而然地随着他的心念流转起来,宛如涓涓细流,无声无息地渗透向四肢百骸,滋润着每一寸肌肤,每一束筋肉。
一种难以言喻的温热感,自骨髓深处升起,继而弥漫全身。
他感觉自己的血肉骨骼,仿佛在经历一场悄无声息的锤炼,杂质被涤荡,结构在微调,变得更加致密坚韧。
这个过程玄妙而缓慢,陆昭沉浸其中,全不知天昏地暗。
八虫起初并未察觉异常,只当师父照常入定。
随着时间推移,小金最先发现不对。
它那数十只金睛敏锐地捕捉到,师父裸露在道袍外的皮肤,尤其是面庞和手背,在跳动的火光下,竟隐隐泛起一层淡薄的古铜色光泽。
最奇怪的是,这光泽并非涂抹油彩,更象是从肌肤底层透出。
“师父?”小金忍不住低呼一声。
七蛛闻声望去,也发现了这奇异景象,纷纷惊叫起来:
“姐妹们快看!师父的皮肤颜色变了!”
“是啊,就象是观里的铜象!”
“好奇怪,师父这是怎么了?”
正在这时,陆昭缓缓睁开双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摊开在膝上的双手,脸上亦露出几分惊容。
只见手背宛如黄铜浇铸,连指甲都变得更加莹润,弹指间似有金铁铮鸣。
陆昭略微发愣,旋即恍然。
是了,这便是乌巢禅师所言“由慧发通”。
他方才由《多心经》悟得“色空不二”之理,自然引动了肉身变化,生出这般神通!
想通此节,陆昭心中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喜悦,再次闭上双眼,细细体味这种奇妙的状态。
他能感觉到,只需心念一动,周身便会泛起古铜光泽,仿佛复盖了一层无形的甲胄,念头一熄,那光泽便悄然隐去,肌肤恢复如常。
这种变化,如臂使指,全然由心。
七蛛见师父忽然闭目不语,身上光泽时隐时现,心中担忧,便想上前探问。
小金连忙伸足将她们拦住,悄声道:“师父似在修行,不可惊扰。”
七蛛这才按捺住心中好奇,摒息凝神在旁观瞧。
又过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陆昭再次睁开双眼,眼中神光湛然,心念微动,肌肤再次浮现出古铜色的光泽。
只见他抬起右掌,随意朝身旁洞壁上一拍。
嘭!
随着一声闷响,石屑纷飞,坚硬的岩壁上,赫然留下了一个深约半寸的巴掌印。
掌印边缘整齐,仿佛是用烧红的烙铁按上去的一般!
“嘶……”
七蛛见状,纷纷倒抽一口冷气。
金蜈也被吓到了,震惊道:“师父,这是甚么法术?!”
陆昭收回手掌,看了眼那掌印,满意点头,笑道:“此非法术,乃是为师从《多心经》中悟出的一式神通,我称之为——铜皮!”
八虫尽皆愕然。
那经文它们日日听诵,只觉能静心宁神,何曾想过其中竟藏着如此厉害的神通法门?
一时间,对那卷薄薄的经文,生出了无限敬畏。
陆昭面朝西方,恭谨拜了三拜。
……
日升日落,转眼两天过去。
期间,陆昭一边赶路,一边测试“铜皮”神通,发现一旦催动,肉身强度便会大幅度提高,筋肉如铜,皮膜似铁,刀斧难伤。
同时气力也随之暴涨,虽不敢说真有九牛二虎之力,但背负千斤重物,可以说轻轻松松。
还有,铜皮不存在横练功夫的所谓“命门”。
也就是说,身上哪怕再柔软的地方,在其术的作用下,也会变得坚硬异常。
更令陆昭感到惊喜的是,“铜皮”状态下的防御力,经他初步估量,丝毫不逊于苍狼精的强悍妖躯。
要知道,陆昭此刻不过炼精化气,而那狼妖却是实实在在的化形大妖,道行堪比玄门炼神反虚之境,肉身则远远胜出!
在境界相差如此悬殊的情况下,陆昭竟能凭此神通在肉身上追平狼怪,足见此神通之威能!
这还是他刚领悟不久,没有完全掌握。
可以想见,随着陆昭日后修为境界不断提升,对《多心经》领悟日益加深,铜皮神通的上限,必将更为惊人!
此乃真正源自般若智慧的神通手段,远非左道之术可比。
“经读百遍,其义自现,师父诚不欺我!”
陆昭心中感慨万千。
八虫见师父悟得如此厉害神通,皆是羡慕不已。
尤其是七蛛,往日觉得枯燥乏味的经文,此刻在她们眼中简直成了无上宝典,天天缠着陆昭,央求他再讲《多心经》,盼望自己也能悟出几式神通来。
陆昭自是来者不拒,悉心为徒弟指导讲解。
奈何八虫灵智虽开,终究年浅,悟性远不及陆昭,对于晦涩玄奥的经义,难以真正契入,终究未能如师父般“慧而发通”。
屡次尝试无果,只得悻悻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