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叔伯们回过神来都很欣喜,纷纷说着一会散席了就去看地,并催着叶家兴一定要把书轩要的地方早点敲定下来。
叶有志更是提醒道:“萝丫头出钱,这地可不能再让她花钱买了,这可是福泽全村的好事儿。”
“到时建书轩的人手也从村里出,别讲什么工钱不工钱的,每家都要出工,除非谁家孩子不来书轩借书看。”
但这是不可能的,就算现在家里没读书郎,将来还不添丁了?将来孩子大了还不读书了?
全村小子们都磨拳擦掌对科考跃跃欲试呢,就你说不考啊?
从众这种事儿发生在读书郎们身上,卷起的风也是很大的。
见他们积极响应,叶青萝笑道:“那我等初六就去书局把要添置的书和杜掌柜商量一下。”
“之后就算我不在家,这些书也会陆续安排上的,第一批书可以先放在村塾里,不用非得等书轩建好再安排书。”
“另外……”叶青萝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思索着道,“就是入库和借阅管理,需要村里过目帮着造册,这样就知道都有哪些书了。”
“而后就是谁哪天来借了哪本书,需要记档备查,以单本书借阅十天来说,十天后没还便可问一问。”
“当然可事先与借阅之人说清楚也就是书轩先立一个全村皆知的规矩,单册借阅时限为十天。”
“若期限将到时没看完就再来补借续上十天,若补借后只花了五天就看完了,可以提前来还书,而不用看期限未到就将书闲置在家不还。”
“还了上一本借书才能继续借新的书,不能一借两本或是上本未还又来借。”
“在谁手中损坏严重又无合理解释的书,需要照价赔偿,以免有人觉得不花钱就不爱惜书籍。”
“另外我觉得书轩若大可以提供长桌椅,给看书的人提供一个更合适的环境,不许喧哗、打闹影响其他人看书。”
“在书轩多人看书,你们过来看一眼就知道谁是真勤学谁是假用功,还能互相勉励成为其他人学习的榜样。”
叶青萝说到这里看了一众叔伯们一眼,见他们连连点头都听得很认真,两眼炯炯有神显然很认可她这一套书轩管理思路。
“另外就是平时要多教教,不论年纪大小老少甚至外村来的读书人,来看书都可以但是要爱惜书,要遵守书轩规矩。”
“这是我花钱买的书,但交给了村里就是村里的财产,村长和耆老们有权管理这些书以及维护书轩规矩。”
“我主张刚才的规矩也是为了一个更好的读书环境,是为了更多读书郎们有多些书可读的机会。”
“而各家也能多少减一减供读负担,所有人都应该珍惜这个机会而都要维护书轩规矩,也是维护大家奔更好前程的机会。”
“其他的我就不会再管了,我家里也不会再管,以后有合适的书我依然会让书局安排。”
“书轩以后会继续壮大,就像沈家私塾有个多年累积起来的大书房藏书那样,我们村的书轩也会经年累积下去,变成仙桂村的财富。”
众人听得猛吸凉气,和镇上私塾比大书房,那得多少书来放啊!
叶家兴则是激动道:“那书轩可要选一个好点的地方,防风防雨地方敞亮还得宽敞些,下雨下雪天可不能弄脏了。”
叶有田提醒:“这些书可都是银子,还得防贼!若是遗失了怕是衙门也不管,咱们村又要如何查?”
一句话让众人激动的情绪顿时沉默下来。
叶青萝才继续说道:“虽然读书有个安静好环境更好,但也不能偏僻,最好是多些人都能看得见进出的地方。”
众人略一思索竟是都看向了叶家兴。
叶有粮想了个主意:“家兴哥旁边那块地可以建一个像干货作坊那样的围院,建上地龙,天冷给孩子们用也暖和。”
“要用到的柴什么的让各家砍柴送一些来就行,都是为了自家孩子,多砍一点柴的事儿。”
“那块地咱们从其他地方凑出一块差不多大的补偿给家兴哥,家兴哥你看这样能行吗?”
叶家兴连忙道:“不用补差不多大的,小点也行,毕竟我也要出一份的。”
这么说就是同意这个解决办法了。
几代村长家自然是村里有资历且宅院一直在好地段的,田畈那边的才是分家出去另外选地方建宅子的。
所以书轩要防贼还要防风防雨路面要好走,毫无疑问就是在村东头最好的几处地方选了,而这些地方都是宅子或自家菜地。
让村长在家旁边腾一块菜地出来建书轩,师出有名也更有带头作用,这附近居住的人多也多,平日里老少才能盯着一些。
也就是人来人往的地方,谁有任何异常都容易被人发现,外头来的人想偷书怕也跑不出村子的。
村东头本来就是仙桂村最早集居地,而后向四周扩散,最终形成现在的仙桂村。
地方有了,接着也不急着说建宅子的事儿,而是说起在哪里凑出一块菜地补偿在叶家兴的事儿。
叶青萝对这种事情没啥兴致,就说没她啥事儿了她回家歇歇去,大舅还在家喝茶呢。
本来还想留她继续商量建书轩的事,见她说大家还在家便没人挽留了,这丫头忙着呢,既然主要事情说完了,剩下的他们自己先商量着。
叶青萝提着小茶壶先回二堂哥那桌去。
她大略说了下建书轩的情况,不理大家高兴谈论,就拿走二堂哥和小许先生面前早就空了的茶碗送去家旺伯家。
小许先生也站起身,笑说要回去管管塾里那帮还在外头玩耍的小娃们去。
至于大班和中班?干脆和小班一样全部背书或是写字好了,今天这样的热闹,想让那帮小子们收心读书本来也不容易。
那两个未过县试的少年和叶青彦约定好晚上过去还书,就赶紧回家读书去了。
叶青彦站在下田畻的地方等叶青萝和刘招过来,三人一起过田畈回去。
叶家二房这边,刘有成和叶长贵坐在屋檐下说话,农历四月末的天气在古代还不炎热,反而清风徐徐很是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