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月城郡府。
刘升将自己居住的客房让与太史慈,以便提供良好的医治环境,其右肩脾骨被黄忠射穿,伤势非常严重。
“老夫学艺不精虽可保性命无忧,却保不住这条手臂
阁门轻启。
一位医师老者摇头叹气,面带遗撼而出,门外等侯的刘升上前询问,也不禁扼腕叹息。
实则也早有所料,以古代之医术水平,被箭射中躯干,等于一条腿迈进鬼门关。
肩脚骨虽不属于躯干骨,但离得近,更是躯干与上肢的桥梁,如医师所言,捡回性命就不错了,右臂肯定保不住。
也不是要截肢
而是对于一名武将,特别还是善射的武将来说,基本算是告别职业生涯了。
“黄师辛苦我送你出院
此医师是黄祖的私人医师,算是整个江夏郡最好的医师。
甚至是整个荆州不对!荆州还有两位名医。
刘升倒是打听过后世顶顶大名的张仲景。
他为南阳大族,曾得到大名士何题的评价,仕途前景开阔,却遇乱世从医。
此时的他已经逃离南阳,在荆南避难,荆南正在交战,哪里找得到他?更何况据刘升所知,张仲景好象擅长内科
荆州另一个名医就是刘升从许都带回的太医吉平。
他没有哪方面的特长,外科内科他全会,胜在全能,此时就在南阳。
江东地区侯官县,也就是建安郡所在,也有一位名医董奉,与张仲景华佗号称建安三神医。
只是他也以内科闻名,再者刘升岂能把太史慈放回江东?
要说最厉害的外科大师必然是华佗,麻沸散可太有含金量啦!这才是第一神医!
刘升原本有机会拐走华佗,那就是在徐州的时候,可惜徐州变故太多,大事措手不及,终是无缘错过。
据闻华佗已经投奔老乡曹操,前往许都求官去了。
吉平虽然没有华佗神奇,但好列也是太医,也是眼下最合适的医师。
将黄医师送出院子后,刘升这才进入房间看望太史慈。
苦药味与血腥味随着熏炉香烟缭绕在床榻病体上,太史慈四肢无力垂躺,面色惨白如雪,额间布满斗大汗珠。
见刘升前来,太史慈欲起身相迎。
“子义无需多礼,身体要紧!”
刘升小跑至床榻坐在边沿。
一脸的病态反衬托出太史慈英武刚毅的眼色,其美真如传闻所言,浓密黑柔顺飘逸。
“四五年前与公子匆匆一面,尚不以为意,不料再见时,已令我敬仰也!”
太史慈的声音充满感慨与落寞。
当时的刘备在太史慈看来,尚且属于小卡拉米,他十二三岁的长子那是小小卡拉米可今天父子二人可都闯下偌大名声。
单单是复灭袁术,那就是名震天下。
更不用说刘升闻名许都,连杨彪孔融金尚荀或都在传扬他的美名。
就说近的吧气死徐琨逼退孙策,这些事可全都发生在太史慈的眼前。
而如今自己沦为阶下囚,岂能不悲伤落寞?
“家父经常与我说起,子义义救孔北海之事,乃古君子之风也!只可惜,
刘升先是赞美太史慈。
随后摇头轻叹。
那时候的刘备名声太浅,太史慈更愿意投靠连黄巾贼都抵挡不住的孔融,就算刘备领了徐州牧,他还是选择去江东投靠老乡刘。
太史慈不是看不起刘备为人,而是实在看不出他的前途。
这也是太史慈有野心的地方,准确点说是想进步。
当时的孔融和刘都是刘备高不可攀的人物,至少他们的北海太守和扬州牧是朝廷正式任命的,而刘备则是陶谦表的。
太史慈有更好的选择,岂会投靠刘备?
至于孙策也是被曹操正式任命为会稽太守讨逆将军吴侯之后,才得到太史慈的完全投效。
不难看出,太史慈还真是挺看重朝廷名义,这也是古君子之风的体现之一,要讲忠君之道!
“刘豫州之仁义令我更是佩服::
太史慈谦虚回道,也隐隐察觉到刘升想要招募他的意思。
否则他岂能把自己的房间让出?又请最好的医师为他治理伤病?
所以对于刘升的一切赞美,太史慈都得谦虚辞让,这也是委婉的告诉刘升,公子别费心,我是绝不会背主的。
“若得子义效力,那岂不是前缘再续?哈哈哈!”
刘升开怀大笑,突然间就表达本意,不与你琢磨试探,
太史慈也很坦然“刘豫州与公子之恩,慈感激涕零,无以为报!然背主之事,吾绝不为也!”
纱布包裹的右肩,随着愈发慷慨出言的太史慈,渐渐渗透出暗红色的血迹,
他却眉头也不皱。
“若公子想要以此来说服我,不如现在就杀了我!”
这句话听得刘升那叫一个心凉:即使早有所料,却还是哀叹连连。
但也是真心佩服太史慈的为人,试问如果是自己的部将被敌人擒获,结果他轻而易举投靠敌人,难道不会更加心凉吗?
“哈哈哈!君子坦荡荡!子义之义令我佩服呀!”
刘升又哈哈大笑,对太史慈的拒绝丝毫不以为然。
这样的阔达开朗令太史慈也更加敬佩,说实话,他觉得自己有点不知好互了
身为降将还有这种待遇,至少不能大声顶撞吧?
“不过子义的伤势严重,若无名医医治,恐怕以后再无武力:
刘升转而担忧道。
没有武力的太史慈,就算孙策想重用他,他自己也会不好意思,如何能服众?
这是立身之本。
“不如随我前往南阳?我有一好友太医吉平,可为子义治疔伤势。”
闻言太史慈陷入沉思。
他当然能感受到自己的伤势,非名医不能医治,也对刘升的提议非常赞同,可是他怕这是刘升的陷阱:
要是治疔个一年半年,那我还能回得去?
“届时子义若想重回江东,我必亲自送你!若想前往许都投奔,我亦亲笔为你举荐!”
刘升义正言辞道。
“我乃敬佩子义遂如此尽力,你要是觉得我有其他图谋,那真是小看我了!”
刘升伴怒,双目凌凌,赤赤诚意。
“若子义信不过我!你现在就可以走了!”
见太史慈面露愧疚之意,刘升继续加大力度。
“我不是哎!”
太史慈吞吞吐吐连忙道歉。
心里很不是滋味。
公子直言招募之意,没有拐弯抹角,见我拒绝也丝毫不以为意,更是承诺绝不强留
如此真诚坦荡,我竟然还怀疑他的用心?我真不是人呀!
“公子之恩!我无以为报!”
太史慈忍着疼痛拱手,算是接受刘升的好意。
“子义呀!恕我直言,孙伯符不失为明主,值得子义效力,然江东形势混乱我是怕子义大丈夫之志而无用武之地呀!”
见太史慈答应,刘升终于松了一口气。
先骗到先请到南阳再说,剩下的交给老刘我真的尽力了!
“公子何意?”
太史慈见刘升对孙策颇为赞许,也深感刘升之气度。
刘升并没有因为孙策为手下败将而有轻视之意,更是站在太史慈的立场为他分析。
“个人劳骚之见,子义无需多虑,先养好伤势再说。”
刘升欲言又止,不再说起公事,免得太史慈多疑。
太史慈身为青州人,却在江东发展,又是前江东之主的旧部,他的同党光有名声,而实力不强,他很难得到重用。
孙策在世或还能慧眼识珠,赏识太史慈的才华,可要是孙权主掌江东,太史慈绝无出头之地。
不是孙权不会用人,而是根本用不上太史慈这种人。
先是刘的旧部,接着又是孙策的旧部,你叫我孙权能用这种人当心腹?
所以刘升才会感慨,你用不上,我用得上呀!你怕我不怕!
但他又没有继续深入感慨,因为孙策会不会死还是两说,眼下孙策形势不妙,或全面退出江夏。
如此一来,他将来想要继续谋取荆州,必然得缓和与江东大族的关系。
打了败仗,哪有底气继续铲除异己?
孙策不是没脑子的嗜杀之人,他哪一次杀人不是携威杀人?
这也是孙权善于玩弄权术阴谋的原因,他没法像孙策那样用外战解决内部矛盾,那不可是得慢慢内斗
这是从局势上分析有可能出现的变故。
而从细节上也有考据,例如周瑜不再镇守巴丘,而是会在孙策身边。
以及孙策经此大败会不会性格大变等等。
他的性格肯定会变一点的,因为徐琨之死对他打击太大了,他不变都没办法和家人交代。
刘升之所以关心孙策的生死,实则是对荆州局势未来的判断。
因为他打算马上回南阳,甚至将来数年的重心都不会放在荆州,他可以趁着袁曹大战经略关中,孙策难道不会图谋荆州?
孙策还是死了好呀不死的话,真给他坐大了
不过担心别人是没用的,得自已先坐大再说。
当然回南阳怎么能只带太史慈呢?黄忠也得带上!
十月末的最后一天。
黄祖召集众将准备发动对孙策的反击,众将雄心壮志,野心勃勃,欲痛打落水狗,把虎落平阳之孙策狠狠揍一顿。
就在众人誓师出战之时,诸葛亮却为黄祖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鸿起疲劳过度病倒了
“啊?!”
黄祖大惊,当即宣布先散会,我等去看看鸿起!
黄射则疑惑不已,鸿起一天天的比谁都闲怎么会疲劳?难道是用脑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