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符!我愧对子义!”
周瑜率领残部来到鲁山城,得知太史慈没有顺利逃脱,他不禁内疚不已。
人家是去救你的,结果你得救了,他反而被拿了换谁谁心里能好受?
“子义不负我也!公瑾无需自责!想来子义应是性命无忧::
本就志气消磨,被悲怒情绪击溃至谷底的孙策,闻此消息,又差点要吐血栽倒
刘升你记住!你给我等着!
孙策深感颓败,仿佛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刘升看在眼里,很是无力。
但他只能良言安慰周瑜,也是安慰自己。
若从实际利益出发,周瑜之重要程度远远要高过太史慈,尽管太史慈也是重臣,但他的出身没法和周瑜相比。
江东势力中的青州派也是重要派系,就是刘旧部。
但太史慈只算是孙策勾连青州人的桥梁,青州人孙邵才是派系大佬,他也就是后来孙吴的第一任丞相。
太史慈在青州人里的影响力不大,后来孙策看重他,所以才渐渐有了影响力。
当时的刘甚至说出,如果我用太史子义为将,许子将会笑话我的
如此可见一斑。
对于孙策来说,或许太史慈的个人能力对他才更加重要。
“我应该写信给刘升,让他善待子义!”
孙策满怀愧疚,似光明磊落。
他相信正常情况下太史慈一定不会背弃他,可他现在都被俘虏了,难道刘升还能大发慈悲把他放回来不成?
君臣之义无法继续,朋友之情还需顾及。
或许子义宁死不降,而刘升会因为刘备与太史慈的交情,选择放他回来?
总之。
孙策不希望太史慈为了周瑜落了个被擒被杀的下场,这样也是在安慰愧疚不安的周瑜。
于是他令人传信夏口偃月城也准备开始积极退兵,如此损兵折将,人心散乱的大军,晚撤退一步,风险都是直在线升,等黄祖回军那可就要撤不走了。
偃月城。
刘升悠哉悠哉的和黄射一起在书房里喝茶写诗黄射写,刘升评判,以他如今在文坛的地位,指点黄射那还是绰绰有馀。
黄祖亲自率兵出战,那偃月城自然是他长子黄射主事。
不过黄祖瞩咐黄射一切要以刘升意见为主,实际上就是刘升主事。
于是刘升便让诸葛亮全权代表自己统筹军务,针对如何布置城墙防御,如何调配船航粮草等等提出指导建议。
也算是锻炼诸葛亮的能力,到时候即插即用。
对此黄射也无意见,诸葛亮也算半个黄家人。
所以刘升才能这么悠闲的和黄射喝茶写诗,陶冶情操。
“鸿起呀我写不出来
款黄射面带愁苦,把毫笔按在案面,只觉得眼前飘香的茶水是苦涩的。
眼下如此关键之局势,刘升竟然还能泰然处之,他既佩服又担忧,你在陶冶情操,而我觉得是折磨呀
“黄兄安啦!好消息马上就会来的::::
自从那夜刘升给黄盖送信之后,孙策没有怒而反击,他就确定胜券在握。
就算黄祖只是平庸之将,只要按照刘升布置行事,断断没有失败的可能。
就算走了周瑜也能拿下麻保二屯,于大局战略上来说,胜利也只是时间问题。
“公子!大喜!大喜呀!”
果不其然。
甘宁很快兴奋而入,带着从前线战场传来的捷报,其言蔡瑁援军如期而至,黄祖夺取麻保二屯,一切如刘升所料。
“鸿起!我真服了你!”
黄射愁容顿消,赞叹不已,这种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气度,当真令他羡慕不已。
待见到书信上写着,周瑜走脱,刘磐部将黄忠生擒太史慈的消息时。
刘升双目瞪大,还有这种好事?
他当即手书一封,言之黄祖,可让韩曦二千部曲镇守麻保二屯,建议其带着本部与刘磐部返回夏口偃月城。
孙策要逃啦!
黄守你还不赶紧追?
当然把刘磐部骗来调来!根本就是为了更好的追击孙策军,不是刘升的私心作。
虽然历史上并没有什么五虎上将,但情怀还是有的,要是现在不招募黄忠,将来恐怕是没机会了
他当然知道想要招募黄忠难度很大,甚至是毫无办法。
在荆州还是刘表做主的时候,他没有可能投奔刘备,更不用说刘磐对黄忠有知遇之恩。
但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至少也得先结交一番。
至于太史慈看似很好招募,其为降将,又与刘备交情不浅,招募他难道不是理所应当吗?
实则他更难招募,他既有野心,也更义气,有野心就看不上现在的刘备,讲义气就不会去当三姓家奴
但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至少也得先结交一番。
刘升现在既欣喜又头疼,只要把此二人招募,那咱们集团可就真正的初具成型了,可问题是这非常难
得想想办法!
恰在此时,孙策令人传信刘升,言请善待太史慈。
看似不涉及立场,乃孙策私人之请,实则刘升却看出,这孙策想让我大发慈悲,放了太史慈呀!
你想得美!
刘升当即把孙策书信烧毁,严禁此事外传,孙策根本没有给我写过信。
杜绝此事被太史慈知道,他一旦知道这事,恐怕会更加感怀孙策之情,怕是更不会转投。
若孙策知道刘升的反应后,恐怕会惊呼,刘升你真是多疑也!我之光明磊落之举怎么在你眼里就变得这么阴险?
二日后。
黄祖大军凯旋归来,并听从刘升建议,带着刘磐部前来,当然还有暂为俘虏的太史慈。
“黄守兵进神速呀!恭迎黄守凯旋而归!
刘升与黄射诸葛亮等将皆出夏口相迎。
夏口处的巨舰楼船上,黄祖昂首挺胸,得意满满。
却还是说出了多亏了有鸿起出谋划策这句话。
其魔下众将皆都点头称赞,要不是刘升,群情汹涌的他们必定就中了孙策的阴谋诡计,结果不堪设想。
那吕介甚至充当人肉阶梯,把接处的刘升当做八十岁老父亲,恭谨的扶上楼船甲板。
众将称赞时,莫不是颌首于刘升眼前。
“在下刘磐,见过刘公子!”
“在下黄忠,见过刘公子!”
刘磐与黄忠也上前作揖行礼,
刘升见之惊奇。
刘磐身形巨大似猛兽,黄忠则与印象里威猛模样有区别,看似平平无奇。
而刘磐却见刘升偏文弱,这象是战绩彪炳的刘公子吗?怎么没有长得和我一样,虎熊之状?
不过在黄忠眼里,刘升英气中带着随和之气,与自己点头作揖时,俯身的幅度明显更加大,这是尊敬的意思。
“我闻刘将军魔下黄将军生擒孙策部将太史慈?”
刘升先是赞扬刘磐黄忠。
随后又道出与太史慈有旧。
“此人相当顽固!我颇闻其名,欲接纳他,岂料被他一番痛骂!若不是看在他与鸿起有旧,我早就宰了他!”
说起太史慈,黄祖那是一肚子怒火。
“黄守消消气!”
刘升连忙安慰。
“可否让我见见他?”
“其身受重伤,在船底板躺着呢!”
黄祖是真的想杀太史慈,也是真的看在刘升的面子上才不杀他。
“身受重伤?”
刘升闻言惊讶。
太史慈之武力值也不差吧,和黄忠差这么多?
随后心生一计,我南阳有太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