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新科状元(1 / 1)

朱由校接连发问,语气严厉。

旁人眼中,卢象升的回答几乎失礼,似乎已触怒天颜,惹来一片暗自摇头之声。

可卢象升面色如常,毫无惧色。

他并非莽撞之人,所言每一句皆有深意,早已胸有成竹。

皇帝心中雪亮,那番质问不过是做给众人看的戏码。实则,他正借势为卢象升铺路,让他在万目注视下展露锋芒。

果然,卢象升不负所望,开口便直指症结。

“纵使贤能如妇人,无米亦难饭炊,何况一国之重负?”

“两京十三省,处处需资费,处处要开销。”

“陕西流民以数十万计,朝廷拨出几十万两白银,不过如投石入海,连涟漪都未曾泛起。”

“缺银固然是忧患,但更危急的是无粮。”

“赈灾所需,非金银所能解,唯粮食可活命。”

“金山堆得再高,若无人能食,终究是死物。”

“故我大明当务之急,并非敛财,而是积粟。”

“应将现有银款,尽数用于扶持湖广、南直隶等产粮之地,兴农务本,才是根本出路。”

此言一出,虽不华丽,却条理清晰,切中要害。比起他人空谈政令、回避实质,已是难得。

毕竟,他敢说真话,也看得清大局。

他说得对——大明真正的危机,从来不是国库空虚,而是仓廪无粮。

这正是朱由校执意勒令宗室捐粮、派遣李之才赴江南追缴欠税的根源所在。

其他考生果真想不到这一层吗?

未必。

他们只是选择沉默。不愿因一时直言,得罪满朝文武与地方豪绅。

谁都想在御前留下好印象,博个前程。

可更怕因此断了仕途,从此寸步难行。

官场早已心照不宣,这类话题,谁提谁惹祸。

其余士子,即便心知肚明,也为保未来安泰,宁可缄口不言。

至于即将同朝为官的诸位举人,更是避之唯恐不及。

但他们未曾料到,世间竟真有不怕招祸之人。

这卢象升,居然敢逆风而立,全然不顾忌讳。

朱由校心中对卢象升的坦率直言颇感欣慰。朝中若能多些这般不畏权势、敢于直陈的人才,国运自当蒸蒸日上。

他随即提出数问,涵盖军务、农事与治国之道。

由于卢象升的表现格外突出,其余考生也不得不打起精神应对,试图在天子面前展现所学。

但大多数人的回答,不过是照搬经义、空谈纲常,言辞华丽却无实际用处。

谈及边防军事时,竟有人主张再度集结九边精兵,以图彻底剿灭已近覆灭的老奴部族。

对此类陈词滥调,朱由校连回应都嫌多余,只觉听之浪费光阴。

唯独卢象升与宋贤所奏之言,条理清晰,切中要害,令他不禁颔首称许。

至于农政一题,李进的回答尤为出色。

此人师从徐光启与宋应星,本身又极具悟性,在农桑实务上远超同侪。

面对一群从未下过田埂、不知稼穑为何物的书生,他的见解近乎碾压。

有些人出身富贵之家,自幼锦衣玉食,何曾见过稻穗麦浪?

谈何精通农策?

而关于治国方略,众人皆语焉不详,答卷平平。就连卢象升也未能给出令人振奋的答案。

这并不出乎朱由校预料。这些士子连户部运转、赋税结构都未必清楚,更遑论提出可行之策。

指望他们指点江山,无异于痴人说梦。

殿试告一段落,朱由校即于皇极殿钦定一甲三人。

卢象升毫无悬念夺魁,成新科状元。无论才具还是胆识,他皆当之无愧。

傅冠列居第二,授榜眼之位。此举亦有承袭旧制之意,兼顾前例。

文震孟则得探花衔。这位本应在史册中独占鳌头的人物,在今朝只得屈居其后。

宋贤与李进虽未入一甲,却同获“二甲进士出身”之荣,名次亦列前十。

二人皆被寄予厚望,日后或可担当重任。

其余考生,无论位列二甲或三甲,朱由校再未多加关注。

他也无意细究。

毕竟多数不过庸常之辈,其中更有几人,将来注定会在青史上留下污名。

在他的年代里,一旦被排除在外,那些人的仕途便等于走到了尽头。

天启二年考中进士的人中,除了卢象升,唯有宋贤尚算有些才干,还能守住本心,不随波逐流。

殿试落幕之后,朱由校单独召见了新科状元卢象升,还有宋贤与李进两人。

“今日在众多应试者之中,真正让朕动心的,也就你们三个。”

“特意叫你们来,是准备把重担交给你们。”

“你们心里或许也在想,为何朕会毫不犹豫地提拔你们。”

“不妨直说,当下的朝廷,满是尸位素餐之辈,官僚们靠着门第勾结成团,追逐私利,一点点掏空大明的根基。”

“长此以往,吏治只会更加糜烂,黎民百姓的日子也会一天比一天艰难。”

“你们正当年少,有冲劲,有理想,胸中还燃着一团火,这正是朕愿意信任你们的原因。”

“要敢做事,敢破局,大明朝不能再原地踏步了,再不变革,百姓就要断炊,国家也无法富强。”

“你们刚入官场,能否扛起这份责任?有没有这个信心替朕分担难题?”

三人听完,心头皆是一热。

“陛下如此厚待臣下,是臣莫大的荣幸。若有施展才能的机会,臣定当全力以赴,不负圣恩。”

此时的卢象升尚是意气风发的青年,年仅二十出头,高中榜首又得皇帝亲自垂青。

他早立志要做一个为民谋福、为国效力的忠良之臣。

如此机遇,自然紧紧抓住,毫不迟疑。

李进更无需赘述,身为天子门生,从看到自己名字登上会试榜单的那一刻起,他就明白前路已定,必将受到重用。

反倒是宋贤感到意外,确切地说,他一时有些怔住,思绪尚未完全跟上。

但他并未犹豫。皇上既然亲口说出这番话,岂有推脱之理?

他寒窗苦读,参加科举,图的不就是能进入庙堂,实现心中所念吗?

如今机会就在眼前,于是也干脆利落地应承下来。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抢了娄晓娥,傻柱许大茂双双绝户 熊出没之森林生存大挑战 综武:我的小卖部通万界 穿越欲逃荒,我有空间心不慌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盗笔:从老九门开始的黑心莲 血蜡封缄 龙阙执念师 全职高手之一如既往 穿越后在青青草原追寻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