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殿内之问!(1 / 1)

马祥麟性格爽直,行完拜礼后,便将侍卫传来的消息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他说话从不绕弯,也不因对方是广王——皇帝的亲弟——就有所隐瞒或忌讳。

朱由校听罢眉头微皱,心中震动。

这些人竟已猖狂至此?

朱纯臣与他们暗中往来,这点他早已知晓。

但他未曾料到,那些文官的野心竟越滚越大,不止拉拢勋贵,如今连宗室也想染指。

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广王竟敢背着自己私下会见朝臣?

虽对这位弟弟的做法极为不满,甚至感到不解,朱由校仍克制住了怒意。

“朕清楚了。你回去告诉手下人,盯紧朕的弟弟。”

“只要他安分守己,不踏过那条线,便不必多加干涉。”

“可一旦越界,立刻制止。等他几日后启程去广州,此事自然了结。”

马祥麟低头应道:“臣愚昧,不知那界限究竟在何处?”

朱由校略作思忖,缓缓开口:

“若他不插手政事,不见不该见之人,便不算越界。”

旨意既下,马祥麟领命退出。

殿内气氛悄然凝重。

朱由校面色沉静,心底却翻涌不已。

自己的意思还不够明白吗?

这个朱由检,到底是装糊涂,还是真的不通世事?竟还想留在京师?

而且还是听了那些文官的劝说才动的心思?

那些人想做什么,他不用深查也能猜个七七八八。

但这个愣头青,到底图什么,他实在看不明白。

“近来朱纯臣有何举动?可有异常?”

那些文官正在筹划一件大事,步步为营,布下一局大棋。

而朱由校也并未坐以待毙。

他在暗处织网,准备将所有心怀异志、不肯俯首之人尽数收束。

这一回,定要让京师上下再无藏污纳垢之所。

“三处皆无新报。锦衣卫、东厂未见动静,奴婢安插的人也说,朱纯臣数日未曾出门。”

朱由校微微蹙眉,总觉得哪里不对,却又抓不住头绪。

三个耳目严密监视一人,对付朱纯臣这等角色,按理说绰绰有余。

真正令他不安的,是那些藏在幕后的文官。

论起权谋倾轧、钩心斗角,不得不承认,他们早已炉火纯青。

自己纵然警觉,也难望其项背。

但想要把他拖下水?绝无可能。

他倒要看看,这些人还能耍出什么手段。

若非手中握有铁血之军,今日他也未必敢这般硬碰硬地对峙。

即便他早已提高了警惕,却仍没有意识到文官与士绅背后的意志有多坚定,力量有多深厚。

朱由校与朝中文臣彼此都清楚,眼下并非动手的良机。

科举大典即将举行,朝廷必须维持表面的平稳。

这一空档,无形中为双方各自争取了部署的时间。

几天光阴转瞬即逝。

在内阁首辅王象乾主持之下,会试有条不紊地结束,未生任何波澜。

由于朱由校临时更改了评卷方式与考试内容,不少本应在榜单上留名之人,最终落选。

他对这些变动毫不在意。

他要的不是只会舞文弄墨之徒,而是能真正处理实务、具备才干之人。

被寄予厚望的李进不负所托,名字赫然列于榜单之上,朱由校见后心中微慰。

皇明学院其余四名学生,则未能展现同等实力。

朱由校并未责备,毕竟他们尚处年少,未来仍有栽培余地,不必急于一时。

很快,殿试便被提上日程。

他之所以如此急切,只为早日见到卢象升。

三月二十二日,天启朝首次科举进入最后阶段。

通过会试的考生们,终于站上人生新阶,得以步入皇极殿,立于文武群臣之间,亲见帝王之颜。

随着礼仪太监一声高唱,殿中数百人齐刷刷伏地叩首。

朱由校身着朝服,端坐龙椅,淡淡一句“平身”,仪式正式开启。

望着殿下列队而立的准进士们,他神色平静,毫无波动。

没有冗长开场,也无虚言客套,他直接开口道:

“今日立于此殿者,皆称我大明俊才,朕正面临数件难事,不知诸位可有人解之。”

“笔试便免了,就以此几问为题,当场作答。”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不止考生愕然,连朝中大臣也顿感措手不及。

原定考题与试卷已然备妥,怎料临时变更?

考生们更是心头紧绷,虽早知皇帝或有提问,但以口述应答、当面交锋的方式,实属罕见。

过往并无此类先例,如今箭在弦上,只得迎难而上。

“请陛下赐题。”

考场内,众考生齐声应答。

“国库空虚,现银不足百万两。陕西、山东皆遇重灾,边关九镇又需巨额军饷。”

“三地奏章齐至,皆求拨款赈济。可朝廷囊中羞涩,难以为继。”

“你们说,该先救何处?是陕西、山东,还是优先保障边军粮饷?”

“又该如何分配这有限之资?”

朱由校目光扫过全场。此题若无人能解,科考便无继续之意。

他要的不是辞藻华丽的文章,也不是笔墨精妙的诗赋。

“启奏陛下,臣以为,当先赈山东。”

“因其灾情较轻,波及范围有限,远不及陕西全省沦陷于饥荒之中。”

“且山东毗邻京师,一旦有变,朝廷可迅速应对。”

一人开口后,其余考生争相附和,各陈己见。

然在朱由校耳中,尽是雷同之语,毫无新意。

更有一人竟言:暂弃九边军需,将库银均分陕鲁两地。

此论一出,朱由校怒意顿生,几欲当场黜其功名。

“陛下,臣以为,症结不在先后顺序,亦不在拨多少银米。”

“陕西之灾,非数十万两所能化解。”

“此刻朝廷所当为者,乃开源节流,而非倾尽府库,孤注一掷。”

“否则若有他患突发,国将无财可用。”

许久沉默之后,终于有人道出实情。

朱由校眼中微亮,转而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回陛下,臣卢象升。”

闻其名,朱由校心头一震。

此人竟是卢象升。

与心中所想之人略有不同。或许因史册记载太深,总觉他该是披麻戴孝、誓死出征的模样。

“你为何如此思量?”

“即便陕西灾民众多,灾情严重,他们仍是大明子民。岂能因人数众多,反成弃之不顾的理由?”

“山东的灾情怎么办?九边将士的粮饷又该如何筹措?这些事难道就听之任之?”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疯王替我宅斗,我掌朝堂 大雍诡案录:法医官 夺舍三年,她杀回来了 追校草四年我放弃,他却疯狂诱我 踹翻极品全家,我带外祖家暴富 凤临异世:绝色特工复仇录 性转穿越修仙界后的那些事 超神杂货店,我把琪琳养成了剑仙 美利坚文豪1905 摆烂嫡女,被迫点满基建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