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艺之神 > 第236章 东汉10

第236章 东汉10(1 / 1)

东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洛阳城南,明堂营造工程现场。明堂为东汉礼制核心建筑,用于祭祀天地、朝会诸侯,与灵台并称“天地双构”,需承接灵台聚汇的天地气运,导入九州鼎以固国本。

- 宫束班:营造班头,四十四岁,满脸风霜却眼神亮,左手缺半根小指(早年筑城伤的),骂起徒弟嗓门大,却总把肉干塞给他们。

- 石头:大徒弟,二十一岁,身高八尺力能扛鼎,脑子转得慢,总把“榫卯”叫“榫卯卯”,却能凭手感摸出木料纹理好坏。

- 木勺:二徒弟,十九岁,瘦得像根麻杆,手巧却爱偷懒,藏在工棚里刻小木人是常事,被抓包就装可怜。

- 老墨:资深匠人,六十二岁,白头须眉,背有点驼,怀里总揣着半块龟甲(传家的堪舆工具),话少但一开口就点中要害。

- 苏监丞:监工官员,三十五岁,科举出身,穿青布襕衫,总捧着本《考工记》对工地,却总被工匠们的“土办法”打脸。

- 小吏阿福:苏监丞随从,十八岁,机灵却胆小,总替苏监丞记“工匠过错簿”,却偷偷把石头漏记的“摔碎瓦罐”划掉。

- 工匠甲(老铁):铁匠出身,擅长打凿金属构件,爱跟木勺互怼,却总帮他修坏了的刨子。

- 工匠乙(麦叔):瓦匠,五十岁,手上满是泥垢,能把瓦片铺得严丝合缝,还会用糯米灰浆画小老虎在砖缝里。

场景一:明堂地基施工现场 - 日 - 外

【洛阳城南,黄土铺地,方圆百丈的地基已圈出轮廓。十几名工匠光着膀子挥夯土杵,号子声震得地上尘土跳:“夯啊夯!地基牢!明堂立!国运昌!”

【宫束班蹲在地基东侧,手里攥着墨斗,正往木柱上弹线。石头扛着根两丈长的榆木梁跑过来,脚底下被土坷垃一绊,梁木“哐当”砸在地上,正好压在宫束班刚弹好的墨线上,黑印子立马糊成一团。

宫束班:(猛地站起来,左手拍着大腿)你个夯货!这线是定“东青龙”方位的!你再踩歪点,待会儿苏监丞来了,咱俩都得去洛河里洗泥巴!

石头:(挠着后脑勺,憨憨地笑)班头,我瞅着这梁木直溜,想着赶紧搭“龙首架”,没瞅着线……要不我用指甲把线抠出来?

【石头说着就要跪地上抠土,木勺从旁边工棚钻出来,手里还攥着个刻了一半的小木人(雕的是苏监丞,还画了两撇八字胡),看到这场景笑得直拍腿。

木勺:(指着石头的后脑勺)傻石头!墨线渗进土里了,你抠到明年也抠不出来!班头,要不咱再弹一道?我去拿新墨锭!

【宫束班刚要点头,老墨从地基中央走过来,怀里的龟甲“哗啦”响了一声。他蹲下身,用手指捻了点带墨的土,又抬头看了看太阳,慢悠悠开口。

老墨:(声音哑得像砂纸磨木头)不用弹。太阳刚过巳时,影子歪三分,你把木柱往西北挪半寸,墨线自然能对上“角宿”的方位。

【宫束班眼睛一亮,赶紧让石头挪木柱。刚挪好,远处就传来阿福的吆喝声:“苏监丞到——!”

【众人立马站好,苏监丞捧着本《考工记》,迈着小碎步走来,阿福跟在后面,手里捧着个小本子。苏监丞走到地基边,先皱着眉看了看石头脚上的泥,又翻着书念。

苏监丞:(清了清嗓子)《考工记》云:“明堂地基,方百丈,高丈二,四向各留三丈作阶。”宫束班,你这东侧地基,我瞧着比西侧矮了半指,恐影响“四方均衡”,需返工。

【宫束班还没开口,麦叔拎着把瓦刀走过来,弯腰从地基缝里抠出块小石子,递到苏监丞面前。

麦叔:(笑着说)苏大人,您踩的这块砖是“找平砖”,比别的砖薄半指,您换个地儿量量。咱老瓦匠铺砖,比您书里写的还准,差一分我把这瓦刀吃了!

【苏监丞愣了愣,挪了个位置,让阿福用尺子量。阿福量完小声道:“大人,正好一丈二,没差。”苏监丞脸有点红,又翻了页书,指着远处堆着的木料。

苏监丞:那……那批松木,我瞧着有几根带虫眼,按规制需换成楠木,你等为何还在用?

木勺:(赶紧把小木人揣进怀里,凑上前)大人,那虫眼是咱故意凿的!老墨说,松木性脆,凿几个小眼能让木料“透气”,往后不会裂。您看这眼的位置,都对着“氐宿”,聚气的!

【苏监丞被说得哑口无言,刚要再说点什么,老墨怀里的龟甲又响了。老墨抬头道:“苏大人,巳时过了,再耽误下去,夯土的吉时就错过了。这地基要是今日夯不完,明日下雨,土就泡软了。”

【苏监丞看了看沙漏,赶紧合上书:“罢了罢了,你等抓紧施工,我明日再来查验。阿福,把刚才的‘误会’划掉,别记了。”

【苏监丞走后,众人都笑了。石头挠着头问:“班头,啥是‘氐宿’啊?跟虫眼有啥关系?”木勺拍了他一下:“笨!就是老墨编的说法,不然苏大人能放过咱?”

宫束班:(笑着瞪了木勺一眼,却从怀里掏出块肉干,掰成两半分给两人)别瞎琢磨!赶紧把夯土杵扛过来,今日得把地基夯实了,明日好搭木架。老墨说了,这明堂的地基,得能扛住百年风雨,咱可不能砸了宫束班的牌子!

【众人应和着,石头扛着夯土杵跑得飞快,木勺偷偷把小木人藏进工棚的梁上,麦叔则哼着小调,开始往地基缝里抹糯米灰浆,还不忘在灰浆里画了个小老虎——他说这样能镇住土里的“潮气”,让地基更牢。

场景二:明堂木架施工现场 - 半月后·午 - 外

【地基已夯完,十几根朱漆木柱立了起来,正搭顶层的“斗拱架”。木架纵横交错,像只展翅的大鸟,工匠们在架上爬来爬去,递着木料。

【宫束班站在架下,仰头看着木勺在架上装斗拱。木勺手里拿着个“半榫”,往卯眼里塞了半天塞不进去,急得满头汗。

木勺:(探出头喊)班头!这卯眼太小了!是不是老铁打凿的时候没留余量?我看他昨天跟我吵架,准是故意的!

【老铁在另一根木柱上,听到这话立马探出头:“你小子少胡说!我打凿的榫卯,连老墨都夸过!准是你装反了,把‘阴榫’当‘阳榫’了!”

【两人吵得不可开交,石头在架下举着根木料,急得直跺脚:“你们别吵了!我胳膊都举酸了!班头,要不我上去看看?我摸一摸就知道对不对!”

【宫束班刚点头,石头就像猴子似的爬上木架,凑到木勺身边。他闭着眼睛,用手摸了摸榫卯,又摸了摸木料的纹理,忽然开口。

石头:(肯定地说)木勺,你把榫头转半圈!这木料的“顺纹”得对着南边,不然榫卯合不上。老铁没弄错,是你装反了!

【木勺将信将疑地转了半圈榫头,“咔嗒”一声,榫卯果然严丝合缝。木勺脸一红,小声道:“算你厉害……下次我不跟你抢肉干了。”

【宫束班松了口气,刚要坐下喝口水,阿福又跑来了,这次还带着个坏消息。

阿福:(喘着气)宫班头!苏监丞说……说钦天监来了人,说咱这木架的“朱雀位”歪了,要是不调整,往后聚气的时候,气运就会漏进洛河!

【众人都慌了,老墨却依旧淡定,从怀里掏出龟甲,放在阳光下。龟甲上的纹路在光下映出影子,正好落在木架中央的“天心柱”上。

老墨:(指着影子)别怕。钦天监说的“朱雀位”,是按“井宿”定的,可今日“井宿”被云挡了,他们测偏了。你们看,龟甲的影子对着天心柱的第三道刻痕,这才是正位。把西南角的木柱往南挪三寸,就对了。

【宫束班赶紧让人挪木柱。刚挪好,钦天监的一名小吏就来了,拿着个“窥星镜”对着木架看了半天,最后点点头。

钦天监小吏:(对着宫束班拱手)宫班头好本事!刚才监正大人看错了星象,让你们受惊了。这木架的方位,比钦天监算的还准,往后聚气,定能顺顺利利。

【小吏走后,苏监丞也来了,这次没带《考工记》,反而拎了个食盒。

苏监丞:(笑着说)宫束班,之前是我太较真了。陛下听说你们赶工期辛苦,赏了些肉脯和米酒,你们分着吃了吧。对了,明日要装“承露台”,可得仔细些,那露台是聚气的关键,不能出岔子。

【宫束班接过食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油亮亮的肉脯,还有两坛米酒。石头眼睛都亮了,伸手就要拿,被木勺拦住:“先给老墨和班头!老墨天天熬夜看星象,班头嗓子都喊哑了!”

【老墨接过肉脯,却没吃,掰了一小块递给石头:“你小子力气大,多吃点,明日扛承露台的石板,还得靠你。”宫束班则把米酒分给众人,自己只倒了小半杯,看着木架上的工匠们,嘴角露出笑容——这木架,一根柱一根梁,都是他们这群“憨货”用手搭起来的,比什么都踏实。

【夕阳西下,朱漆木架在余晖里泛着暖光,远处的灵台隐约可见。老墨望着灵台的方向,小声道:“灵台聚天之气,明堂聚地之气,两气相合,才能汇入九州鼎。咱这明堂,可得比灵台还牢,不然对不起天下百姓。”

【众人都没说话,却都握紧了手里的工具——他们或许不懂什么“国运”“气运”,但他们知道,这明堂建好了,皇帝能好好祭祀天地,百姓就能有好收成,这就够了。

【明堂已近完工,顶层的承露台格外显眼。露台中央立着根丈高的青铜柱,柱顶是个莲花状的“承露盘”,盘下刻着二十八星宿的纹路。露台四周的栏杆上,缠着红绸,挂着铜铃,风一吹,铃响清脆。

【今日是“聚气入鼎”的吉日,钦天监监正亲自来了,还带来了太庙的“兖鼎”(九州鼎之一,象征兖州)。鼎身刻着黄河、泰山的纹路,由八名卫士抬着,放在承露台的西侧,鼎口正对承露盘。

【宫束班穿着新做的粗布衣裳,左手缠着红布(他说这样能“沾喜气”),正检查承露盘的位置。石头和木勺站在他身边,都比往日严肃——石头手里的锤子攥得紧紧的,木勺则把工棚里的小木人揣在了怀里(这次雕的是宫束班,还刻了“班头最棒”四个字)。

钦天监监正:(走到承露盘旁,手里拿着块水晶)宫束班,辰时三刻是聚气吉时,届时太阳会照在水晶上,折射的光会落在承露盘的“星纹槽”里,气运便会顺着槽流进兖鼎。你这承露盘,可对准了“心宿”?

宫束班:(躬身应道)回监正大人,昨日老墨用龟甲测了一夜,承露盘的位置分毫不差。您看,盘下的星纹槽,正好对着兖鼎的鼎口,气运绝不会漏。

【老墨点点头,从怀里掏出龟甲,放在承露盘旁。龟甲的影子正好落在星纹槽的起点,众人都惊叹不已——这老匠人的本事,比钦天监的仪器还准。

【辰时三刻一到,太阳突然冲破云层,金光洒在水晶上。监正将水晶对准太阳,一道强光射向承露盘,正好落在星纹槽里。槽里的金箔被光照得发亮,像有条金色的小溪,顺着槽缓缓流向兖鼎。

【众人都屏住呼吸,看着金光流进鼎口。突然,鼎身的山川纹路亮了起来,黄河的纹路像真的有水在流动,泰山的纹路则泛着绿光,仿佛长满了草木。

石头:(小声对木勺说)你看……鼎真的活了!这就是气运吗?比我老家的河水还好看!

木勺:(眼睛发亮,也小声说)肯定是!咱搭的木架、夯的地基,都在帮着聚气呢!班头说的没错,咱干的活,比啥都金贵!

【宫束班看着这一幕,忽然红了眼眶。他想起开工时,石头摔碎的第一块砖;想起木勺偷偷刻的小木人;想起老墨熬夜看星象时,手里攥着的半块干粮;想起所有工匠,不管刮风下雨,都没歇过一天——这气运,哪里是天地给的,分明是他们这群“憨货”,用汗水、用手艺,一点点攒出来的。

【钦天监监正看着亮起来的兖鼎,对着宫束班拱手:“宫班头,诸位匠人,今日聚气成功,全靠你们把明堂建得如此坚固、精准。陛下说了,要封你为‘将作少府’,赏百两银子,其余匠人也各有赏赐!”

【众人都欢呼起来,石头高兴得举起锤子,却不小心砸到了自己的脚,疼得他直跳脚,却还咧嘴笑;木勺则跑过去,把怀里的小木人递给宫束班:“班头,我雕的你,以后咱宫束班,就能靠着这明堂,名留青史了!”

【宫束班接过小木人,看着上面歪歪扭扭的“班头最棒”,笑着骂道:“你个憨货,就会耍这些小聪明!不过……雕得还不错。”

【风又吹过承露台,铜铃响得更欢了。兖鼎的光芒渐渐柔和,鼎身的山川纹路,仿佛与远处的洛阳城、洛河、灵台连在了一起。老墨望着鼎,小声道:“灵台聚天,明堂聚地,鼎纳山河,这才是咱东汉的底气啊。”

【宫束班点点头,抬头望着太阳。阳光洒在他脸上,也洒在所有工匠的脸上——他们或许依旧是别人眼里的“憨货”,会吵会闹,会犯小错,但他们用双手,把“国泰民安”四个字,牢牢筑在了这明堂的一砖一瓦里,铸在了这九州鼎的山川纹路中,留给了往后千百年的岁月。

糯米灰浆里 麦叔画只虎 镇住了潮涨

铜铃风中晃 红绸飘呀飘 缠住了吉祥

九州鼎里的气运 是咱一锤一凿 慢慢酿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娇软美人在修仙界爆改钓系黑莲花 盗笔男团:在无限副本里追妻 遮天:帝尊,谁教你这样用人皇幡 我,无法收容 使命的代价 石器星辰我在一万年前重启文明 铠甲:人在大宋,幽冥魔是什么鬼 空间囤粮,拐个王爷来种田 休夫逃荒:奶奶带我穿越吃肉肉 让你办军校,你佣兵百万震慑鹰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