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艺之神 > 第226章 卡尺

第226章 卡尺(1 / 1)

- 宫束班:工坊总领,年近五十,手糙心细,总想着“不违古法,又出新巧”,常被弟子们的“鬼点子”

- 阿石:二十岁,力大心粗,擅长锻打青铜,总把“差不多就行”挂嘴边,是乌龙事件的“始作俑者”

- 阿禾:十九岁,眼尖手巧,爱琢磨量具,总嫌现有木尺“量不准圆管”,是卡尺雏形的“补锅匠”

- 老匠头:六十岁,宫束班的师兄,固守老手艺,总拿“当年始皇帝造度量衡,哪用这么多花样”

- 小吏:三十岁,新朝司市官下属,来工坊核验量具,一脸严肃却被“怪玩意儿”

【场景】长安城西,新朝“考工室”下属的青铜工坊。炉火烧得正旺,青铜水在陶范中泛着橘红光泽,墙角堆着刚铸好的方尺、圆规,几名工匠围着一张木案争论,案上摆着半截待加工的青铜管。

【时间】新朝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秋

(阿石光着膀子,额头上淌着汗,手里攥着一把木尺,往青铜管上比量,尺子歪歪扭扭,刚对准一端,另一端又偏了)

阿石:(挠着头,嗓门洪亮)师父,这管儿是要给司市官做的“量斛配件”,可这圆乎乎的玩意儿,木尺一量就滑,我看差不多粗就行,差个半分也不耽误装!

宫束班:(拿着一块磨得光滑的青铜板,往阿石后脑勺敲了一下)差半分?当年始皇帝定度量衡,“一尺误差不过毫厘”,如今陛下(王莽)新定“度量衡之制”,要“万国同轨”,你这“差不多”要是传出去,咱们宫束班的牌子都得被摘了!

(阿禾蹲在一旁,手里拿着一根细铜丝,围着青铜管绕圈,又拿笔在竹片上画着什么,忽然皱起眉)

阿禾:师父,不是阿石不用心,是这木尺真不方便。量方的物件还行,量圆的、深的,要么够不着底,要么卡不住边。上次给军械坊做弩机零件,就因为量不准弩臂的槽深,废了三块青铜料呢!

(老匠头拄着拐杖,从里屋走出来,手里拿着一把祖传的骨尺,慢悠悠地开口)

老匠头:哼,当年咱们做量具,不是骨尺就是木尺,最多在尺上刻几道深痕,不也照样给军队做了那么多兵器?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心思多,好好的手艺不学,总想着“出奇”,小心奇没出成,倒把老祖宗的规矩丢了!

阿石:(小声嘀咕)可老祖宗没做过这么多圆管子、深槽子啊……

(宫束班没理会两人的拌嘴,盯着案上的青铜管发呆,手指在木尺上敲着:木尺固定,量不了活动的弧度;要是能有个“能跟着圆管走,又能定住刻度的玩意儿”就好了——这话刚到嘴边,就被阿石的一声“哎呀”

第二幕:乌龙初现,歪打正着做“怪尺”

【场景】三日后,工坊一角。阿石正锻打一块青铜板,要做新的方尺,阿禾在旁边打磨竹制的刻度片,宫束班去考工室送样件,老匠头在屋檐下眯着眼晒太阳。

(阿石抡着大锤,“哐哐”几下把青铜板砸成了长条状,刚要按老规矩在上面刻刻度,忽然想起阿禾总说“木尺刻痕容易磨掉”,便想把之前铸废的一块薄青铜片焊在上面,当“耐磨的刻度”。

阿石:(拿起一块窄窄的青铜薄片,比在长条青铜板上,随口喊阿禾)阿禾,帮我瞅一眼,这薄片焊在上面,刻度刻在薄片上,是不是比直接刻在厚板上清楚?

(阿禾正拿着竹片量一个深槽,闻言回头,手里还攥着竹片,瞥见阿石把薄青铜片搭在厚板上,薄片一端没对齐,比厚板长出一截,忽然眼睛一亮)

阿禾:哎!阿石,你别焊死!把薄片留着能活动的缝儿,你看——(他放下竹片,走过去把薄青铜片往厚板上一搭,用手指推着薄片滑动,“你看,要是厚板当‘定尺’,刻上大刻度,这薄片当‘活尺’,刻上小刻度,量圆管的时候,把活尺推过去卡住管子,不就能对准了?”

阿石:(愣了一下,随即笑出声)你这脑子咋想的?活尺滑来滑去,刻度不更乱了?我看你是磨竹片磨糊涂了!

(两人正争着,宫束班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一张官府文书,刚进门就看见阿石举着“一厚一薄”片比划,阿禾在旁边急得直跺脚)

宫束班:(走近一看,眉头先皱起来,“你们俩又瞎琢磨什么?司市官的小吏明天就要来核验量具,要是误了时辰……”话没说完,他忽然盯着那两块青铜片,伸手把薄片往厚板上推了推,又拉回来,“等等,阿禾说的是……用活尺卡物件?”

阿禾:(赶紧点头,拿起案上的青铜管,“师父您看,把厚板贴在管子一侧,推活尺卡住另一侧,活尺上的刻度对着厚板的刻度,就能量出管子的直径了!要是在厚板一端加个‘探头’,还能量深槽的底!”

(宫束班眼睛渐渐亮了,他接过青铜片,找了个小钻子,在厚板和薄片上各钻了个小孔,用一根细铜钉穿过去,留了活动的缝隙,又拿刻刀在厚板上刻下“寸”的大刻度,在薄片上刻下“分”的小刻度——刻到一半,老匠头拄着拐杖走过来,凑着看了看)

老匠头:(撇撇嘴)这是什么怪尺?又厚又薄,还能滑来滑去,量东西的时候一歪,刻度全错了,纯粹是瞎折腾!

阿石:(挠挠头,小声对阿禾说)师父不会真要做这玩意儿吧?了,咱们又得熬夜补活……

宫束班:(没理会老匠头的吐槽,反而笑了)折腾?我看这“折腾”说不定能成!阿石,你去把炉温升起来,再铸两块一模一样的青铜片,阿禾,你跟我一起刻刻度,要刻得细,刻得准!

第三幕:核验出糗,乌龙变“奇器”

【场景】次日上午,工坊正厅。案上摆着整齐的方尺、圆规、量斛,宫束班带着弟子们站在一旁,司市官的小吏穿着青色官服,手里拿着官府的“标准量器”,一脸严肃地逐一核验。

(小吏拿起一把木尺,跟标准量器比对,点点头,又拿起一个圆规,试了试开合,也没说话。轮到案角那把“怪尺”下脚步,皱起眉)

小吏:(指着“厚薄青铜片”做的尺子,“这是什么?考工室的制式量具里没有这个,你们私造量具,是想违抗新朝的度量衡制度吗?”

(老匠头在一旁叹了口气,小声嘀咕:“我就说吧,瞎折腾准出事……”

阿石:(赶紧上前,脸涨得通红,“大人,这不是私造,是我们……是我们不小心弄出来的,没用的,您别在意……”

宫束班:(拉住阿石,上前一步,拱手道:“大人息怒,这尺子虽不是制式物件,却能解决量具的难题,您不妨试试。”他拿起案上的青铜管,“大人您看,用制式木尺量这管子的直径,是不是容易滑?”

(小吏将信将疑地拿起木尺,往青铜管上比量,果然如宫束班所说,木尺一滑,刻度就偏了。宫束班趁机拿起那把“怪尺”,将厚板贴在管子一侧,推着薄片卡住另一侧,“大人您看,厚板上的刻度是‘三寸’,薄片上的刻度对着‘二分’,这管子的直径就是三寸二分,您用标准量器核验一下?”

(小吏接过“怪尺”,自己试了一遍,又拿标准量器比对——果然分毫不差。他又拿起“怪尺”,试着量案上一个深槽的深度,把厚板竖起来,薄片推到底,刻度依旧精准。的严肃渐渐褪去,甚至露出了笑意)

小吏:这物件倒是奇巧!比制式木尺方便多了,量圆、量深都准。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

阿禾:(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其实是阿石想把废青铜片焊在尺子上,我觉得能活动更好,师父又帮忙改了改……算是……算是闹出来的乌龙。

阿石:(也笑了)可不是嘛!我一开始还觉得这玩意儿没用,没想到这么管用!

(小吏拿着“怪尺”,翻来覆去地看,又对宫束班说:“宫总领,这物件虽不是制式,但实用得很。我回去后,会把它禀报给司市官大人,说不定能纳入新的量具制式里。”

(老匠头在一旁,也凑过来看那把“怪尺”,摸了摸上面的刻度,小声道:“没想到……这瞎折腾的玩意儿,还真有点用……”

宫束班:(看着弟子们嘻嘻哈哈的样子,又看了看手里的“怪尺”,笑着摇头)这群憨货,平日里没少惹麻烦,今儿倒歪打正着,做了件正经事。不过话说回来,这尺子能成,也是你们俩肯琢磨——以后再琢磨,可得先跟我商量,别再搞出这么多乌龙了!

阿石、阿禾:(齐声应道)知道了,师父!

(阳光透过工坊的窗户,照在那把青铜“怪尺”上,刻度在光线下清晰可见。谁也没想到,这场由“嫌麻烦”引发的乌龙,会造出世界上最早的游标卡尺雏形,更没想到,它会在千百年后,成为见证新朝工艺智慧的“奇器”。

焊不上的青铜片,推来推去成了“双”

见怪尺,眉头扬,“私造物件敢违抗?”

师父上前把话讲,“试试便知它不瓤”

小吏笑,赞声扬,“此等奇器该上榜”

焊不上的青铜片,推来推去成了“双”

一锤一凿一痴想,乌龙也能成绝唱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从每日一卦开始打造长生仙族 四合院开局收傻柱当儿子 一九八五到二零二五 四合院里的重生小木匠 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 洪荒之灭世道尊 让你当书童,你成大夏文圣 俺在战锤40K搞直播 穿越笑傲江湖,学霸系统是什么鬼 人在东京,掀起百鬼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