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墨:宫束班掌作,年近五十,手有老茧,话少心细,藏着一身木作、石作硬功夫
- 阿武:二十出头,力大如牛,总爱咋咋呼呼,擅长搬运、夯土,常闹小笑话
- 阿禾:十八九岁,眼尖手巧,专管测量、画线,总被阿武逗得笑出泪花
- 老河:四十多岁,曾在黄河边帮人修过堤,懂水文,话里总带着“水脉”“流向”
- 小豆子:十五六岁,学徒,跟在老墨身边打杂,爱问东问西,记性却时常不在线
- 李都尉:负责漕渠监工的官员,面冷心热,起初瞧不上宫束班的“散漫”人干劲打动
- 其他宫束班工匠:十余人,各有分工,凑一起总爱插科打诨
第一幕:宫束班接活——憨货聚首惹“嫌弃”
西汉都城长安城外,渭水南岸的空场,地上散落着木锨、麻绳、未加工的石料,远处能望见长安城的城墙轮廓。春日,风里带着暖意,却还夹着些沙尘。
(幕启:空场上,阿武正扛着一根比他还粗的木柱转圈,想给小豆子表演“单手举柱”,结果脚下一滑,木柱砸在地上,溅起一片土,他自己也趔趄着差点坐地上。
阿禾:(捂着嘴笑,手里的水准仪都晃了晃)阿武!你再折腾,木柱没举起来,先把自己埋进土里当“夯土桩”啦!
阿武:(拍着身上的土,不服气地梗着脖子)谁说的!刚就是脚底下有石头硌着了!
老墨:(从远处走来,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图纸,眉头微蹙,声音不高却有分量)别闹了。李都尉快到了,正经点。
(阿武立刻收了架势,挠着头站好,小豆子凑到阿武身边,小声问:“武哥,刚那招还教不教我?”阿武瞪他一眼:“先听掌作的!”
(片刻后,一队人马过来,为首的李都尉穿着铠甲,脸色严肃,目光扫过场中打闹的工匠,眉头皱得更紧。
李都尉:(指着图纸,对老墨说)陛下要修漕渠,从长安引渭水,通到黄河,要走三百多里,两年内要通漕运。你们宫束班……就是一群爱嘻嘻哈哈的,能行?
阿武:(立马上前,拍着胸脯)都尉您放心!我们虽然爱闹,但干活不含糊!您看我这力气,夯土、扛石料,我一个顶俩!
小豆子:(跟着点头,却突然问)都尉,漕渠是干啥的呀?是比我家门前的小溪还宽吗?
(众工匠都笑了,阿禾笑得直不起腰,李都尉也被逗得嘴角动了动,脸色缓和了些。
老墨:(瞪了小豆子一眼,又对李都尉拱手)都尉,漕渠通了,江南的粮食、物资能更快运到长安,是大事。我们宫束班虽不善言辞,但手上有真功夫。这漕渠,我们接了,定不耽误工期。
老河:(慢悠悠开口,手里拿着一根树枝在地上画着)渭水春汛大,夏水急,漕渠得选在高些的地方,不然容易淹。我瞧着那边的坡地就合适,水脉顺,挖起来也省力气。
(李都尉看着老河在地上画的简易地形图,又看了看老墨沉稳的样子,点了点头:“好,我信你们一次。明日就开工,要是出了差错,我唯你们是问!”
(李都尉走后,阿武立马凑到老墨身边:“掌作,您说咱真能两年修完三百多里?我听说之前修堤,那些工匠干了三年都没成呢!”
阿禾:(收起水准仪,笑着说)那是他们没我们机灵!你看老河叔懂水,掌作您懂木工石工,我来测方位,小豆子……嗯,小豆子可以帮我们递工具呀!
小豆子:(兴奋地跳起来)对!我还能记东西!比如今天要挖几尺土,明天要运多少石料!
老墨:(看着眼前吵吵闹闹的一群人,嘴角难得露出一丝笑意)别光说不练。明日天不亮就开工,谁要是迟到,就去扛最沉的石料。
(阿武立马应下,阿禾和小豆子也跟着点头,老河则还在地上琢磨着水脉,空场上的笑声伴着春风,飘向远处的渭水。
第二幕:漕渠施工——憨货闹场也出活
场景一:测量放线——阿武捣乱闹笑话
(开工第三日,天刚亮,工匠们就到了工地。阿禾拿着水准仪,蹲在地上调整,小豆子帮她扶着标尺,老河在一旁看着地形,老墨则在检查石料的成色。
阿禾:(对着水准仪看了半天,对小豆子说)小豆子,标尺再往左挪半尺,对,就是这儿,别晃。
(阿武扛着一把木锨走过来,见阿禾看得认真,想逗逗她,悄悄绕到小豆子身后,突然大喊一声:“有蛇!”
小豆子:(吓得一蹦三尺高,手里的标尺“哐当”掉在地上)啊!蛇在哪儿?在哪儿?
(阿禾手里的水准仪也跟着晃了,她气得站起来,瞪着阿武:“阿武!你能不能别捣乱!这水准仪要是偏了,放线就错了,漕渠挖歪了,你赔得起吗?”
老墨:(走过来,捡起标尺,递给小豆子,又瞪了阿武一眼)阿武,去把那边的土堆夯了,夯不实,今晚别吃饭。
阿武:(吐了吐舌头,扛起木锨就跑)知道了掌作!我这就去夯,保证夯得比石头还硬!
(小豆子拍着胸口,还在小声嘀咕:“武哥真坏,吓我一跳。”阿禾无奈地笑了笑,重新调整水准仪:“好了,别理他,我们继续测。”
(老河看着这一幕,慢悠悠地说:“阿武这孩子,力气大,就是心太活。不过也好,工地上有他,不闷。”
场景二:夯土筑堤——憨货协作显本事
(三个月后,漕渠已经挖了几十里,开始筑堤。正午,太阳毒辣,工匠们都晒得黝黑,阿武光着膀子,扛着夯锤,和另外两个工匠一起夯土。
阿武:(喊着号子)嘿哟!夯土咯!一夯实,二夯牢,漕渠堤岸不怕涝!
(另两个工匠跟着喊号子,夯锤落下,土面紧实了不少。阿禾拿着尺子过来,量了量堤岸的高度:“阿武,再加把劲,还差半尺就到标准了!”
阿武:(擦了擦脸上的汗,笑着说)放心!这点活儿,我闭着眼睛都能干完!不过阿禾,你能不能去给我弄点水喝?这太阳晒得,我嗓子都快冒烟了。
小豆子:(提着水罐跑过来,喘着气说)武哥,我给你带水了!刚从河边打的,还凉着呢!
(阿武接过水罐,咕咚咕咚喝了大半罐,又递给身边的工匠。老墨走过来,用脚踩了踩堤岸,点了点头:“不错,夯得挺实。阿武,下午把那边的石料搬过来,要铺在堤岸内侧,防止水流冲垮。”
阿武:(立马应下)好嘞掌作!保证按时搬完!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李都尉带着几个随从过来了。他走到堤岸旁,蹲下身,用手摸了摸夯实的土,又看了看铺在岸边的石料,脸色比之前柔和了不少。
李都尉:(对老墨说)没想到你们进度这么快,这堤岸的质量也不错。之前我还担心你们嘻嘻哈哈的,干不好活,是我多虑了。
阿武:(凑过来,笑着说)都尉,我们这叫“劳逸结合”!干活的时候不含糊,休息的时候乐一乐,才能更有劲儿干活嘛!
(李都尉被逗笑了,点了点头:“说得也有道理。不过还是要注意安全,别光顾着乐,出了岔子就不好了。”
场景三:应对险情——憨货齐心渡难关
(半年后,夏日,连日暴雨,渭水水位上涨,漕渠一段堤岸出现了管涌,水从堤岸下的缝隙里冒出来,工匠们都慌了。
阿武:(站在堤岸旁,看着冒水的地方,急得直跺脚)这可咋办?水要是再冒,堤岸该塌了!
小豆子:(吓得眼圈都红了)掌作,我们会不会白干了呀?这半年挖的渠,要是塌了可怎么办?
老墨:(沉着冷静,大声说)别慌!老河,你看看水脉,这管涌是哪儿来的?阿禾,快去拿沙袋,阿武,你带几个人去搬石料,堵缺口!
老河:(趴在地上,耳朵贴着堤岸听了听,又看了看冒水的地方)这是底下有暗沟,水顺着暗沟渗过来的。得先把暗沟堵上,再用沙袋压着,不然光堵表面没用。
(阿武立马带着几个工匠去搬石料,阿禾和小豆子扛着沙袋跑过来。阿武搬起一块大石料,想往缺口处放,却没注意脚下的泥,差点滑进水里,幸好身边的工匠拉了他一把。
阿禾:(吓得大喊)阿武!你小心点!要是掉下去,这么急的水,可就危险了!
阿武:(站稳后,挠了挠头)没事没事,我这不是没掉下去嘛!快,把沙袋递给我,我先把石料垫在底下,再用沙袋压着。
(老墨蹲在缺口旁,指挥着工匠们摆放石料,老河则在一旁指导如何堵住暗沟。工匠们虽然都慌,但听着老墨的指挥,各司其职,原本嘻嘻哈哈的场面不见了,只剩下急促的脚步声和搬东西的吆喝声。
(忙活了两个时辰,雨停了,管涌终于被堵住了。工匠们都累得坐在地上,浑身是泥,却没人抱怨。阿武瘫在地上,笑着说:“好家伙,这比扛十根木柱还累!不过幸好堵住了,不然咱这半年的活儿就白干了。”
阿禾:(擦了擦脸上的泥,笑着说)还说呢,刚才是谁差点掉水里?以后干活可别这么冒失了。
小豆子:(拿着水罐递给大家)武哥,阿禾姐,掌作,老河叔,喝点水吧。刚才真是吓死我了,现在终于放心了。
(老墨看着大家,点了点头:“大家都辛苦了。这漕渠不好修,以后还会有更多困难,但只要我们齐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第三幕:漕渠通航——鼎气汇聚庆功成
一年零十个月后,漕渠终点,黄河岸边。漕渠已经修好,水面宽阔,一艘艘载着粮食的漕船正顺着漕渠缓缓驶入黄河。岸边挤满了人,有百姓,有官员,还有宫束班的工匠们。远处,九州鼎的虚影在阳光下若隐若现,仿佛在吸收着漕渠带来的气运。
(阿武站在岸边,看着漕船驶过,激动得手舞足蹈:“快看!船动了!真的动了!我们真的把漕渠修好了!”
阿禾:(眼里闪着泪光,笑着说)是啊,修好了。这一年多,我们挖渠、筑堤、堵管涌,总算没白费功夫。你看,江南的粮食马上就能运到长安了,百姓们再也不用愁粮食运不过来了。
小豆子:(拉着老墨的袖子,兴奋地说)掌作!我们真厉害!我之前还以为要修三年呢,没想到我们提前两个月就修完了!
老河:(慢悠悠地说)这漕渠通了,水脉顺了,气运也跟着来了。你看远处,那九州鼎的影子,是不是比之前更清晰了?
(众人顺着老河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远处的天空中,九州鼎的虚影悬浮着,金光闪闪,仿佛在呼应着漕渠的水流。李都尉走过来,对老墨和众工匠拱手:“各位师傅,辛苦了!漕渠提前通航,陛下已经知道了,要赏你们!你们宫束班,虽然爱嘻嘻哈哈,但真是一群能干活的好工匠!”
阿武:(挠着头,笑着说)都尉,我们就是爱闹,但干活的时候,肯定不含糊!这漕渠能修好,也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不是我们一个人的功劳。
老墨:(对李都尉拱手)都尉过奖了。我们只是做了分内的事。漕渠通航,是为了百姓,为了长安,这比什么赏赐都重要。
(此时,一阵风吹过,漕渠的水面泛起涟漪,远处的九州鼎虚影光芒更盛,仿佛有一股无形的气运顺着漕渠流向长安,流向九州大地。百姓们欢呼起来,工匠们也跟着笑,之前的辛苦仿佛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阿禾:(看着欢呼的百姓,对阿武说)你看,大家多开心。我们修的漕渠,能帮到这么多人,真好。
阿武:(点头,笑着说)是啊!以后我跟我儿子说,你爹当年修了漕渠,让江南的粮食运到了长安,他肯定会觉得我特别厉害!
小豆子:(跟着说)还有我!我也要跟我家乡的人说,我参与修了漕渠!
(老墨看着眼前的场景,听着大家的笑声,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阳光洒在漕渠上,波光粼粼,九州鼎的虚影在金光中缓缓转动,仿佛在见证这一时刻——一群爱嘻嘻哈哈的“憨货”,用双手筑起了一条通江达海的漕渠,也让九州的气运,顺着这流水,汇聚成了一股磅礴的力量,滋养着西汉的大地。
(幕落:漕船继续顺着漕渠驶向远方,百姓的欢呼声、工匠的笑声,伴着流水声,在天地间回荡。
阿武拍胸喊着一个顶俩,小豆子问漕渠多大
阿武突然喊着有蛇呀,小豆子慌了神儿忙
“一夯实来二夯牢”
阿禾量着堤岸高度,说还差半尺就达标
阿武搬石差点滑进江,阿禾喊着小心啊
漕船顺着渠儿航,粮食载满运向长安旁
阿武指着船儿手舞足蹈,阿禾眼里闪泪光
这漕渠通了气运旺,咱的功劳刻在黄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