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td在跟我开玩笑吗?”指了指状态正佳的阿兰·德龙,“你看看现在才几点?太阳还没下山!我们今天的配合非常顺畅,完全应该多拍一些!”
波尔蒂无奈地耸耸肩:“是的,导演。但如果剧组需要延长拍摄时间,我们必须事先征得所有工作人员的同意,并且向相关的工会组织提出正式申请。”
“只有在工会派出的监督员在场的情况下,加班拍摄才是被允许的。”他顿了顿,补充道,“我以为您知道的。前几天我还提醒过您,您的拍摄计划有些……过于密集,可能很难按时完成。当时您说您有信心。”
吴忧的记忆被唤醒,几天前波尔蒂确实含糊地提过一句“计划可能太满”,而他当时正沉浸在对电影艺术的构思中,只把这当成了法国人惯有的懒散托词,甚至还曾在内心不屑地想过,要让这些法国佬见识一下什么叫“华国速度”
一股愤怒和无力感的情绪直冲头顶,他感觉象是被人当头泼了一盆冰水,又象是全力一拳打在了柔软的棉花上。
波尔蒂显得有些委屈,摊手道:“eddy,我以为这是行业常识……我确实提醒过你了。”
吴忧胸口起伏,只觉得一口闷气堵在那里,咽不下也吐不出。他一开始还想着给这些高卢雄鸡好好上一课。结果可好,开机第一天,就被这些法国佬结结实实地上了一课。
他铁青着脸,一屁股重重坐回导演椅,用手使劲揉着突突发痛的额角,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半晌,他才从牙缝里挤出声音:“波尔蒂先生,那么,请你立刻、马上去和所有工作人员以及演员沟通,争取他们同意,以后每天拍摄十二个小时。然后,立刻去向那该死的工会提交申请!让他们尽快派监督员过来!”
“what?!十二小时?!”波尔蒂的眼睛瞬间瞪得溜圆,象是听到了什么天方夜谭,“no!导演,这不可能!绝对没人会同意的!这太疯狂了!偶尔一天,或许有人愿意,但如果是常态……上帝,这会引发罢工的!”他的表情无比认真,丝毫没有开玩笑的意思。
吴忧彻底无语,他仰头望着被小镇古老屋檐切割开的、那片湛蓝得有些不真实的法兰西天空,心中万马奔腾。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工作人员继续收拾,效率比起工作时明显提升了一大截。
更让他血压飙升的是,他看到一个年轻的场务,在指针指向五点半的那一刻,毫不尤豫地将手中正准备归类的一箱道具配饰往地上一放,拍了拍手,径直离开了。
吴忧指着那个背影,难以置信地问波尔蒂:“他就这么走了?道具扔在这里就不管了?如果这些东西丢了,算谁的?”
波尔蒂的回答理所当然:“如果有人能证明是因为您没有按时收工,导致他在下班前没有足够时间收拾,那么理论上,损失需要由制作方承担,也就是……导演,您的责任。”
“why?!”吴忧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因为工会规定保障工人的合理工作时间。如果他因为您的超时工作而导致无法完成分内职责,责任在管理方。”波尔蒂解释道,语气平淡得象是在陈述一条物理定律。
吴忧气极反笑,摇着头,发出一连串笑声。他站起身,懒得再看这混乱的收摊景象,径直离开了片场。
换下戏服,穿着一身休闲西装依旧风度翩翩的阿兰·德龙远远看到他,扬声招呼:“嘿,eddy!这附近有个很棒的酒庄,要和我一起去试试吗?”
吴忧头也没回,没好气地甩了一句:“去他妈的酒庄!”
波尔蒂再次施展了他的招牌动作——耸耸肩,撇撇嘴,一言不发。一切尽在不言中。
接下来的日子,吴忧被迫接受了法国的“工作节奏”。每天实际有效的拍摄时间,刨去法定的午餐休息、上午下午各一次的咖啡时间,以及各种莫明其妙的“必要”停顿,往往不足六个小时。
这种慢吞吞的步调,对于喜欢快节奏的吴忧来说,简直是一种精神上的凌迟。
他感觉自己浑身的劲儿无处使,就象一台马力全开的跑车,被硬生生卡在了一条乡间小路上,只能以步行的速度前进。
他看着那些法国工作人员,工作时不能说完全不专业,但总是缺乏一种紧迫感,仿佛电影拍不完,太阳明天也会照常升起。
在这种环境下,吴忧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对已有画面的精雕细琢,以及对演员状态的进一步深化引导上。他惊人的专注力和对完美的苛求,开始在剧组内部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
尽管他从未像某些导演那样咆哮骂人,或者对工作人员颐指气使,但他那双沉静的黑眼睛扫过时,总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
他说话通常很简洁,指令清淅,当有人达不到他的要求的时候,他会迅速制定一个测试,引导他迅速进入状态。
很快,背后有人开始叫他“le diable”(魔鬼)或者“le sorcier”(巫师)。他们认为这个年轻的东方人一定懂得某种掌控人心的魔法。
因为剧组里的每一个人,无论主角配角,都仿佛不是在“扮演”角色,而是在让角色的灵魂附体。
一位饰演r让秘书的老演员在一次休息时对同伴说:“我甚至不需要刻意去记台词,当我站在那个位置,灯光打过来,我感觉‘我’就是那个人,那些话自然而然地就说出来了。”
这种神奇的效应,甚至吸引来了前来探班的吕克·贝松。他本来是顺路来看一眼就要离开的。然而,当他踏入片场,仅仅旁观了半个小时,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他推迟了后续的日程,鬼使神差地在剧组留了下来。一连三天,他都象个虔诚的学生,默默地跟在吴忧身后,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
当他看到吴忧在现场精准把握每一个镜头所需的灯光时,他还只是赞叹。但是当他看到吴忧时如何匪夷所思的调教演员的时候,他沉默了……
事实上,吴忧在拍摄上大量借鉴了前世李安那版《色戒》的美学理念。抛开原着及其改编电影涉及的历史立场问题,单从电影艺术角度看,李安的那一版堪称其东方美学与西方叙事技巧融合的巅峰之作。无论是构图、节奏、光影运用,还是对情欲戏的艺术化处理,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然而,李安可没有吴忧这种能够通过精准的心理分析和引导让演员与角色高度契合的能力。因此,在演员的表演层面,尤其是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贴合人物内心的状态,吴忧的这一版有着先天优势。
更何况,吴忧本身对电影美学的理解,凭借前世积累和今生ai的辅助,丝毫不逊于李安,甚至在色彩敏感度和构图的最优化选择上,更胜一筹。
他脑海中的ai就象拥有庞大数据信的最佳摄影指导和美术指导。这使得影片的每一个定格,都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油画,充满了内在的张力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