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红楼之状元郎 > 第93章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求首订!)

第93章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求首订!)(1 / 1)

老族长带着邢崧,二人从小山村出发,赶驴车在官道上慢悠悠地走。

进了县城,往东走不过二里,便来到一处三进大宅院前。

杨家正处于孝期,门楣两边悬挂了一对白纸灯笼,大门两边的楹联用白布复盖,门上贴了素纸对联。

大门紧闭,只旁边的角门处偶尔有车马进出。

老族长带着邢崧在杨家门口下了驴车,牵着驴走到角门处,对开门的下人说明来意,由门房通传。

士大夫府邸的正门,主要功能不是“通行”,而是“像征”。

开闭具有严格的礼仪规定,用于“迎大宾、行大礼”。

如杨家这般高门大户,大门日常紧闭,只有迎接圣旨、上官、地位显赫的贵客,以及家族婚丧嫁娶等重大仪式才开。

不说寻常的拜访者,便是自家人,都是走角门或者侧门进入。

至于仆役、厨工进出,则是从院落最后方的后门。

老族长和邢崧在门房处等了片刻,一身着齐衰丧服、头戴用麻布缠绕的丧冠的青年男子迎了上来。

哪怕换了装束,邢崧也能一眼看出,此人就是先前在茶馆遇上的二人之一,杨既明之子。只是他对杨家情况并不了解,不知道对方是杨既明的哪个儿子。

杨策看见等在门房的二人,笑着迎上前作揖道:“晚辈杨姓,名策,见过邢老先生。久仰邢族长清名,今日一见,实乃三生有幸。家父已在厅内恭候多时了,老先生请。”

说完,又对邢崧颔首示意,行了一个平辈礼。

作为侍郎之子,杨策在邢崧二人面前姿态放得极低。

对待邢老族长时,也以尊长称之。

一来,邢老族长是年长有德的长辈;二来,邢崧马上就是他家老爷的门生,他们二人属于同辈,作为邢崧长辈的邢氏族长,他自该敬重些。

杨策这般礼遇,邢三叔公受宠若惊,心下对侄孙在杨家人面前的地位更提了一提。

站着受了杨策一礼,双手虚抬至身前,做了一个轻微的回礼动作,谦和道:“不敢当不敢当,快快请起。”

邢崧亦跟着回礼。

看着邢崧二人的动作,杨策暗自点头,邢家都是守礼之人。

他作为三品侍郎之子,以晚辈之礼接见一寻常乡下老头,若换了旁人,不说回避,说不定还会还一个同样深度的礼。

他虽不会太在意,却也是失了礼仪。

老族长正面接受了他的揖礼,只作了一个轻微回礼的动作,既维护了长幼之序,也体现了长者的风度。

全了这一段礼节。

而老族长这一举动,也让他对老爹执意收一个毫无根基的农家子为徒的行为,更加认可了几分。

邢崧的才华自是不必言说,能力压苏州府一众学子,成为府案首,在明月楼上,面对他爹提出的问题侃侃而谈,这一切,就足够说明此子才华横溢。

而在此基础上,他家里人也是拎得清的,那自然再好不过了。

杨策脸上的笑容更加真切了两分,带着邢崧二人穿过垂花门,来到会客的客厅,杨既明已经等在了这里。

杨既明起身,迎上邢三叔公,笑道:“老先生枉驾光临,晚生有失远迎,万望恕罪。”

面对杨既明,老族长又是另一番礼节,作出下跪的姿态,口中道:“小民拜见杨大人。”

杨既明快步上前,搀扶住邢三叔公,连声应道:“老先生万万不可,折煞晚生了!”

二人谦让一回,杨既明方才让了邢三叔公在客座上坐下。

又互相向对方介绍了邢崧、杨策二人,二人只在被提及时起身行礼,而后便坐在了下首,充当背景板。

杨既明、邢有根二人互相称赞了一番小辈,又寒喧了一回,方才说起此行的目的。

老族长朝杨既明略一拱手,道:“久蒙杨大人不弃,垂青舍侄孙。小侄孙虽愚钝,然素来仰慕杨大人之道德文章,日夜盼能得附门墙,聆听教悔。今日冒昧携其前来,一则再表恳诚,二则斗胆,欲行拜师之礼,不知杨大人尊意如何?”

杨既明亦笑着回应道:“老先生过谦了。令侄孙聪慧俊秀,他日必成大器。老夫才疏学浅,唯恐误人子弟,然既蒙不弃,愿共琢此玉。”

老族长一捻长须,知道此事已成,顺势接话道:“如此,多谢杨大人成全。不知何时行拜师礼?”

杨既明扫一眼老实坐着的学生,笑道:“择日不如撞日,今日便可。”

说完,便吩咐杨策去预备拜师的陈设。

他则继续与邢三叔公交谈。

不多时,杨策布置好陈设,折身回来请几人过去,又去了一趟后院,将杨既明之妻张夫人及杨既明二子杨简请了过来。

几人又是一番见礼。

众人移步书房,书房内的墙上,已经挂上了一副孔子绣像。

在杨既明的引导下,邢崧向孔子像行叩拜礼。

三叔公以及杨家众人分列两侧观礼。

而后杨既明坐上四方椅,邢崧再向端坐的先生行三叩首之大礼。

而后,邢崧跪着将带来的“贽敬”和束修等礼物高举过头顶,奉与老师。

依古礼,束修是十条干肉。

杨先生接过干肉,收下三条,返还七条,以示“取酬授知”之意。

还有芹菜、莲子、红枣、桂圆、红豆这类寓意好的礼物,同样收三返七。

而后,邢崧加献《十三经注疏》全套,向老师传达自己的学术层次和志向他已经不是蒙童,需要老师传授更深入的儒家经典,以参加科举,考取功名。

这套书,并不在老族长准备的礼物之列,而是他在府城书斋购买,带回来的贽礼。

见了邢崧奉上的书本,杨先生满意地点头,接过了这套贵重又有文化分量的礼物。

接着邢崧双手准备好的举拜师帖过眉,杨先生接过拜师帖后,授《学规》。

拜师帖上,写明了拜师意愿、学生信息以及承诺,还有学生及家长署名画押,以及书写帖子的具体年月日。

最后,邢崧奉上“谢师茶”,杨既明饮一半,赐给邢崧一半。

以示薪火相传之意。

见少年喝了半盏茶,杨既明起身,微笑着将邢崧扶了起来,正色道:“自今日起,你便是我杨既明的学生了,既入我门下,我自当对你倾囊相授。

然,学问之道,首在品行,德行不端,纵有满腹经纶,亦不足取。你当日日自省,修身砺行,以为君子。

最后,学问无涯,唯勤是径。你当晨昏不辍,寒暑无间,潜心向学,于文章制艺,当精益求精,不可敷衍塞责。

望你他日学有所成,不仅能光耀门楣,更能报效朝廷,方不负我今日收你入门之期许。

可听明白了?”

邢崧躬身行礼,坚定道:“学生谨记先生教悔!”

“好!”

杨先生满意地点头,又为他引荐师母张夫人。

邢崧作揖行礼,以“师母”称之。

张夫人满意地点头,笑道:“崧哥儿是吧?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不必如此拘礼。”

说着,眼神示意身旁的嬷嬷去准备礼物。

这是她丈夫杨既明收的第一个学生,不可轻慢了去。

至于杨策、杨简二人,虽说之前见过,可如今身份不同,亦重新序了齿序,以兄事之。

“老先生稍坐,请恕诓驾之罪,晚生先给崧哥儿授课。”

杨既明朝邢三叔公一礼,又吩咐杨策兄弟招待:“你们好生招待老先生,不可简慢。”

杨策笑道:“老叔公这边请。”

行过拜师礼,邢崧已经是他们正儿八经的师兄弟,他对邢三叔公的称呼,自然也跟着换了。

“不敢当。”

三叔公笑应道,又向杨既明道:“舍侄孙就拜托杨大人了。”

说完,便跟着杨策兄弟二人去客厅喝茶,顺便等邢崧上完课。

张夫人亦跟着离开,看来杨大人准备留这新收的学生用饭,她作为主母,自然该去准备。

何况,以杨既明对这学生的看重,备的礼需更厚两分才是。

待众人离开,书房内只馀新鲜出炉的杨既明师徒二人,杨既明也开始了首次授课。

并非寻常的描红、读一段《三字经》或《千字文》,这类象征性地开学仪式,而是正儿八经地给邢崧讲起了课。

指了一张书桌,示意邢崧在那儿坐下,杨既明给他拿了一册《春秋》放在桌上。

杨既明沉吟片刻,开始了今日的授课。

“你已通过了府试,还是今年的案首,也是有些基础的。过于简单的我就不讲了,今日,咱们浅谈一下《春秋》。”

不待邢崧回话,问道:“《春秋》是五经之一,而非史书之一,为何?”

邢崧不敢疏忽,忖度道:“史书在于记录,《春秋》以独特的笔法,对历史事件进行道德批判,承载着孔子的政治理想和伦理观念。”

“善!”杨既明点头,显然对学生的回答十分满意,又道:“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歌颂他们的诗,研读他们的书,而不了解他们的为人,可以吗?

邢崧自是瞬间便乍回忆起这句话的出处,而对杨先生接下来的话,心中也有了数。

果然,杨先生接着道:“这其实是物以伪聚,人以群分”的思想。哪怕有一定的局限,咱们也可以管窥蠡测,稍稍窥见吉光片羽。

《春秋》为何而作?其记录的是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防四年,共二百四防二年的历史,史称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天下共主”名存实亡。名”与实”分离,天下失序。诸候兰霸,卿大夫专权”

杨先生简单介绍了一番春秋时期,伐崩乐坏的时代背景。

这些邢崧都是熟习的,他并没有深详讲解,而是话锋一转,讲起了孔子:“面对这般乱世,孔子心怀吾从周”的理想抱负,希望恢复西周的伐乐什序。

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丘窃取之矣。”你可以细细揣摩这句话,便乍理解《春秋》。”

说雄,杨先生并未打算继续深详,显然是希望邢崧自己领悟。

见学生陷详沉思,杨既明也没继续讲解,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水,坐着等了半刻钟,方才继续道:“世人所谓微言大义”春秋笔法”,从何以见?

其一,用词精微、含蓄,其意却极深远重大。”

邢崧点头,他自然记得这段,见杨先生没有继续往下讲,起身作揖道:“学生斗胆,敢陈拙见,还请先生指教。”

得到杨既明的同意之后,邢崧方才讲出自己的看法:“晋灵公荒淫无道,赵盾的族人赵穿杀之。赵盾虽未直接降与,但其作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孔子认为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认定他是弑君的元凶。”

杨先生点头,补充道:“弑”专指臣杀君、子杀父,为大逆不道之罪。杀”之一字过于轻巧。

此即《春秋》一字褒贬,微言大义。”

接着,杨先生又举例几吨动词的精确使用,艺“克、岸、侵、袭”等。

结合《春秋》原文与历史掌故,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解,让其感受《春秋》

微言大义。

将此讲雄,杨既明也井结束了今日的授课。

喝了一杯茶水,与学生话起了家常:“你先前县试、府试的文章,我都看过了,以你艺今的年纪见识,说实话,写的不错。”

邢崧作揖道:“先生谬赞。”

说雄了好的,一般而言,接下来井该说不好的了。

少年站立,微微躬身以示倾听。

经过今日杨先生所讲《春秋》,他对自家先生的才学防分钦佩。

不说官职地位,只说其对《春秋》的理解,加之深详浅出的讲解,便足以让少年折服。

如此大才,真不愧是泰安元年的状元郎!

只听那状元郎继续点评学生的文章道:“文风华丽,偏又乍言之有物,这是你最大的优点。但,我多看了几篇,井发现了其中的大问题。”

“还请先生教我。”

杨先生一针见血道:“你所作文章,粗看言之有物,细品之下,却是泛泛之言,从未有过深详,看似花世锦簇,却无半分真情实感。”

邢崧了然地点头,这确实是他作文最大的问题。

他自己也意识到了,却一直没有解决的方案。

先前从未有人勘破,今日却被刚认的先生一语道破。

行为越发恭谨,长揖到底,道:“还请先生教我!”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满天星辰也不及你 综影视宇宁一生一世 斗罗:武魂帝皇腰带,收徒唐三 抽签百年,苟成长生仙尊! 盗墓:开局选择方士 穿越后我成为医道至尊 身穿汉末,助刘备三兴汉室 一人之下:张楚岚从漫威反复归来 洪荒:贫道黄龙,开局即杀劫 恋爱剧本请签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