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了,有几人参加科举能保证自己一次得中,金榜题名?
何况少年年不过十三,过了年才十四岁,便是一次不中又算得了什么?
邢崧祖父邢有才中秀才时年不过二十,也是第二次才得中的,高中进士时更是年近不惑。
“下场试试也好。”
邢有为恍若未觉身旁族长传来的眼神,一锤定音道。
“多谢各位叔公成全。”
少年心下一喜,起身作揖道。
举全族之力供养子弟读书,可不是说说而已,是需要真金白银支持的。邢氏族训明文规定,凡族中子弟参加科举,家中艰难者,第一次下场的支出,由族中承担。
今日邢有为松口让邢崧下场一试,亦是代表族中承诺供给邢崧童试所需费用。
这对如今身无分文,还有一对拖后腿的父母的少年来说,正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是以哪怕这是少年此行的目的之一,如今目的达成,脸上也不由得有了些喜意。
既然邢有为做主应下了,族长也不会在小辈面前与他唱反调,点头道:“过了年县衙便会张贴公告,公布考试时间,届时崧哥儿与我家岳哥儿同去报名,你们兄弟之间也有个照应。”
邢崧点了点头,算是应下,不姑负老族长的一番好意。
族长家的族兄邢岳二十多岁,儿子都七八岁了,谁照顾谁一目了然。
“县试需要找到与你一同参加考试的四个人,五人相互结保,还需找本县廪生为你证明所提供的资料全部属实。这些人选,崧哥儿可有眉目了?”
邢有为到底是有举人功名在身,对科举制度和相关规定更为了解之人,开口便是不同,向众人解释道:
“与你一同结保之人十分重要,一人作弊,五人连坐,须慎之又慎,非知根知底之人不能结保。”
邢崧闻言,低头沉思不语。
在前世国考作弊后果都很严重,有的甚至需要负刑事责任,何况在这个时代?
根据《大汉律例》,“乡、会试考试官、同考官及应试举子,有交通、嘱托、贿买、关节等弊,问实,斩决。”
童试虽没有这么严格,可舞弊被抓的后果,也不是他一介无权无势的普通人能够承担得起的。他能保证自己不作弊,却不能随便将身家性命托付给素不相识之人。
少年忖度片刻,抬头问道:
“年后族中下场的有几人?”
邢有为暗自点头,只听族长道:“你七叔公的两个孙儿,我家岳哥儿和你五叔公的幼子。”
少年心思转得飞快,立即应道:“可有同族不能相互结保的规定?若是没有,我与族叔以及三位族兄一同结保如何?”
邢有为与族长相视一笑,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邢崧的说法:
“便是你不说,我们也是打算让你们叔侄相互作保的。”
可邢崧能够在倾刻之间给出办法,也教邢有为高看了两分。
又见邢崧姿容俊秀,举止有度,不由得暗叹族兄邢有才虽没能生个好儿子,却有个优秀的孙子。
邢有为心下既为族中子弟出息而骄傲,又因此等优秀的后辈乃是邢有才的孙子而吃味,其中滋味自是不足为外人道也。一言以蔽之:
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几十年的兄弟,邢有为的那点子小心思老族长清楚得很,也不戳破,转头温声对邢崧道:
“作保的廪生也无须你操心,族中自会为你安排妥当,还有月馀便是县试之期,你在家温书便是。时候不早,你先家去吧,我让峰哥儿装了些胙肉和松龄糕,一块带回去吃。”
今日唤邢崧过来,本是因着他借了几册时文,几位族老们商量了一番,决定由族中出资供邢崧去书院念书。
不料这小子冷不丁地抛了个大雷,他打算翻年便下场,打乱了几位族老的计划,送他去书院的事自然不必再提,一切都需等到少年考完县试再说。
邢崧却是不着急着走,作揖道:
“晚辈还有一事,希望叔公解惑。”
“你说。”
“众人皆知,我爹败光了祖父留下来的家业,可他平日里并无正业,家中也没有产业,他日常的花销是从哪里来的银子呢?”
邢崧是真的不解,他来此一月有馀,虽没能见着便宜老爹,可根据原身记忆以及其他人对邢忠的了解,这人手上一有银钱,不是喝酒就是扔进了赌场,压根不可能留下来。
可这么许多年下来,偏偏他手上就一直都有钱用,这是什么道理?
总不能赌狗酒蒙子还会规划了不成!
不意邢崧问了这么个问题,几位老爷子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
“这”
看着少年认真又带着几分疑惑的脸,老叔公们都有些脸热,偏偏孩子大了,又不好编个谎话来糊弄,真要说起来,他们也有些不地道。
最后,还是老族长清咳一声,为少年解惑道:
“其实,你爹他手上是有钱的”
爹手上有钱喝酒赌博,妻儿寄居寺庙,连饭都吃不起。
将这个有些“残忍”的真相告诉邢崧,哪怕老族长自认经历过不少风雨,还是有些不好说的,可一旦开了口,接下来的话也就能说得出来了:
“你祖父去世之前,将家业都做了安排,其中一部分田地留给族里作了祭田,一部分作为嫁妆留给了你姑母,分到你父亲手中的,只有一小部分。明面上的产业只有县城的一座宅院、两间铺子和一百亩良田,族中的那部分田地,每年都给你父亲两成收入”
老族长说着,一边用馀光去瞧邢崧的脸色。
换了旁人知道家里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可自个儿从小到大却没过过什么好日子,甚至连身上穿的衣裳都不合身。
不说怨怼,起码愤怒或是难过的情绪总该是有的,若是邢崧不忿,他还有话来堵少年人的嘴,可少年神色始终平静,仿佛族长说的是别人家的事。
老族长一咬牙,继续道:
“族里每年分给你爹30—40两银子,你姑妈嫁得远,虽来往不多,可自从你爹变卖了家产之后,每年也会补贴些,多少我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