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的问题终于解决了,但是下一个问题又接踵而至,而且难度很大,那就是要利用硫酸和硝石发生化学反应来生成硝酸。
化学公式高博烂熟于心,难点不在化学反应上,而在支撑化学反应的设备。此过程需要使用玻璃或者石英设备,目前独立团没有这样的设备。
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到鬼子重兵防守的地方抢,要么通过地下渠道购买。
鬼子刚刚吃了一次大败仗,现在正在城里搜捕八路军。
而且玻璃、石英等都是比较敏感的重要物资,因此要通过地下党设法购买。
一方面时间不允许,另一方面风险太大。
思来想去,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用土法生产。
用陶瓷蒸馏器代替,虽然效果差而且容易损坏,多试一试,应该还是可以解决的,
因此,独立团的人经常发现,在峡谷深处新建的草棚下,高博总是对着一堆陶器碎片发愁。
“这玩意儿比小鬼子还邪乎!”他拿起一块带酸味的碎片,疼得直甩手:“第十三个了!蒸馏器怎么比大姑娘的心思还难猜?”
李云龙背着手走过来,靴子踩在碎石上咯吱咯吱地响:“高博啊,按你这样摔,咱们独立团就可以开陶器铺子了。”他弯下腰去捡一个还算完整的蒸馏器上半截:“哎,这脖子细得跟旅长的眼镜腿一样!”
赵刚正好拿着本子过来登记损耗,闻言笑了笑:“老李,旅长要是知道咱们……哎哟,这是又碎了多少?”
高博愁眉不展摊开了一张已经被酸液腐蚀发黄的草图:“政委你看,蒸馏器要耐酸耐热,壁厚还要均匀。我们烧了十三窑,要么炸要么裂,最好的一件刚用了一次就漏了……
这时孙陶匠拄着拐杖过来了,拿了一些碎片在地上拼凑:“高队长,你的设计有问题。看接缝的地方,陶土收缩不均匀,一加热就开裂。”
李陶匠蹲在地上捏着陶土:“我觉得应该用盘筑法,一层一层慢慢地盘高。模具塑形速度快,但是烧出来的全是暗伤。”
“盘筑?”高博眼睛一亮:“做瓦罐也是一样的吗”
“对喽!泥要醒透,手法要匀,晾晒要慢。急不得!”
于是峡谷里就开了一堂“陶艺学习班”。
一群拿着枪打战的粗人,现在整天坐在河边玩泥巴。
张大彪大手大脚地捏着陶土,结果捏出来的蒸馏器歪得象喝醉了的鬼子:“他娘的,这比拼剌刀还难!”
魏大勇更牛,用力一压就把陶坯压成实心球了,还振振有词地说:“我觉得这样结实!”
最后还是孙陶匠实在忍不住了:“各位长官啊,就按照这个……”他枯瘦的手指在陶土上灵巧地转着,陶土在他的手中就象听话的面团一样:“要顺着陶土的性子……”
李云龙背着手在一旁看了半天,突然撸起袖子道:“让开!老子来试一试!”
结果他使了很大的劲把陶坯按塌了。
赵刚忍不住笑出声来:“老李,你这双手还是拿枪的好。”
高博学得最认真的,手上有泥,额头出着汗也没有时间去擦:“孙师傅,颈部厚度再薄一点可以吗?”
“不行要渐变,从下到上慢慢变薄……”
几天后,第一批手工盘筑的蒸馏器终于入窑了。
烧窑那天,整个团队都紧张不已。
张大彪亲自带人守夜添柴,眼睛红红的。
温度要缓慢上升,孙陶匠不断叮嘱道:“不能着急,一天上升一百度……”
开窑的时候,李云龙比打仗还要紧张:“他娘的,比等总攻信号还难受!”
窑门打开之后,二十个蒸馏器整齐地排放在窑里,竟然有十八个都是好的!
成功了。
但是新问题又出现了。
蒸馏器之间连接的渠道总是漏气。
用了竹筒、铁管,还是挡不住酸雾的侵袭。
“用瓷管吧”,高博一拍头:“我们自己烧瓷管!”
这就麻烦了。
烧瓷比烧陶困难十倍以上。
接连三窑,烧出来的物品或者变形,或者开裂。
魏大勇看着一窑废品直挠头:“俺觉得比打炮楼还难!”
就在独立团走投无路的时候
转机出现在一个清晨。
高博洗完脸后在溪边发现水下有一些发亮的石头。
“石英!石英!”他激动得连鞋都没来得及穿就跳进了水里。
战士们得到消息后赶到了河边,在河床中找到了很多石英石。把石英收集起来,然后在高博指导下把石臼捣碎后过筛取细粉,再添加到瓷土中,再次烧制。
新窑开窑的时候,泛着青色的瓷管使所有人摒息凝神。
高博拿起一根瓷管轻轻地敲了一下,立刻发出了清脆的声音。
组装当天,整个车间都做好了准备。
高博亲自调配耐酸胶泥,孙陶匠指导安装工作。
“慢点慢点”,
高博紧张地看着战士们抬蒸馏器,这玩意儿金贵着呢
连接瓷管的时候要格外小心,每个接口都要包上三圈胶泥。
李云龙在一旁直咂嘴:“娶媳妇都没他娘的这规矩多”
千难万难,总算把设备组装完成。
第一次试生产的时候,所有人都在车间外面。
高博的手一直在抖,往蒸馏器里添加硫酸和硝石的时候差点洒出来。
点火之后,张大彪自己来控制火候,脑门上汗水一滴一滴地流下来。
过了一个时辰,收集瓶里才开始有第一滴液体出现。
“出来啦!”
眼疾手快的战士欢呼道。
众人还没来得及庆贺,就见接口处忽然冒出红棕色的烟雾。
“漏气了,快堵上!”高博急得大叫。
魏大勇一个箭步上前,拿起胶泥往漏气的地方涂抹,被酸雾呛得直咳嗽。
一天下来一共收集了半碗左右的硝酸。
高博捧着碗的手一直在抖:
“团长……可以做一次试验了……”
李云龙看着这些娇气的蒸馏器,又看了看战士们被酸雾熏红的眼睛,忽然哈哈大笑:
“这他娘的,太值了!以后咱们独立团不但可以制造子弹,还可以制造酸菜”
赵刚在本子上认真地记着:某月某日,土法硝酸试制成功。累计损失陶器53件、瓷管27根、消耗木柴……
峡谷中蒸馏器还冒着缕缕青烟。尽管产量很低,但是每个战士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自己亲手制造的装备,终于向前迈了一小步。
只有高博在计算的时候发愁:“按照这样的速度,要攒够制造无烟火药的数量……唉”
听到了高博的哀叹声。
“急什么?”李云龙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明天我们再建十个蒸馏器!不信小鬼子能造出来的东西,咱独立团造不出来!”
嘴中这般说,心中却比谁都着急,一直在琢磨,一个多月了,是不是该出山谷打下秋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