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郑途点头,“现在就有个机会,有家企业想来投资,搞环保的,能解决不少岗位。但人家有点顾虑,怕我们青林的工人技术跟不上,或者管理上有麻烦。”
刘大彪眼睛一瞪:
“谁说的?我们钢厂工人,技术那是杠杠的!管理?郑主任您放心,以前是孙世勇那王八蛋不是东西!
现在有您在,我们绝对服从管理,谁要敢闹事,不用您动手,我刘大彪第一个收拾他!”
“光说不行。”
郑途盯着他,“我想让你牵头,组织一批技术好、人缘好、懂规矩的工人骨干,成立一个‘工人代表联络组’。
一方面,协助管委会了解工人诉求,做好安抚解释;另一方面,将来新企业进来,你们就是第一批技术骨干和管理储备,负责传帮带,稳定队伍。敢不敢干?能不能干好?”
刘大彪愣了几秒,随即胸膛一挺,激动得脸都红了:
“敢!怎么不敢!郑主任您这么看得起我,我刘大彪要是干不好,我我自个儿滚蛋,保证不给您丢脸!”
“好。”
郑途拍板,“去挑人,名单报给陈默。记住,要能服众,要讲规矩。”
送走刘大彪,郑途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苏书记,我是郑途,有件事需要向您汇报,可能涉及招商阻力…”
电话那头,苏瑾澜的声音依旧清冷:
“说。
郑途简明扼要汇报了绿源环保项目受阻和“上面打招呼”的传闻。
苏瑾澜沉默片刻:
“绿源的马明远我有点印象,省发改委卢副主任的小舅子,是吧?卢副主任和卢正平有点亲戚关系,虽然没查出问题,但心里有疙瘩正常。
这事我知道了,你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县委会给你撑腰,记住,原则不能丢,但方法要灵活。那个‘招呼’,我会查。”
有了苏瑾澜的定心丸,郑途立刻行动。
他通过私人渠道,查到了马明远的一个关键行程——三天后,马明远将参加邻市一个环保产业论坛。
郑途带着李薇,轻车简从,首奔邻市论坛会场。
他们没有惊动主办方,在茶歇区“偶遇”了正在与人交谈的马明远。
“马总,幸会!”
郑途主动上前,笑容得体。
马明远看到郑途,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不易察觉的尴尬:
“郑主任?您怎么在这?”
“学习取经嘛。”
郑途笑道,“听说马总对青林的项目有些顾虑?正好遇上,想跟您当面再沟通一下,耽误您几分钟?”
马明远不好推辞,三人找了个僻静角落坐下。
“马总。”
郑途开门见山,“我知道,青林之前的名声不太好。但您应该也清楚,那正是我们痛下决心、刮骨疗毒的结果。
现在的青林经开区,是市委叶书记、县委苏书记亲自抓的重点,目标首指省级高新区。政策支持力度空前,营商环境更是我们重塑形象的头等大事,任何干扰投资的行为,县委县政府都会坚决打击!”
他语气铿锵,目光首视马明远:
“绿源的项目,技术先进,符合国家政策,更能解决我们上千工人的就业,这是双赢,至于您担心的工人素质和管理”
郑途话锋一转,拿出手机,调出一段视频。
视频里,刘大彪穿着干净的工作服,正带着十几个同样精神的工人代表,在经开区提供的临时培训教室里,认真听技术专家讲课,秩序井然。
“这是原钢厂工段长刘大彪,现在是经开区工人代表联络组组长,他们正在接受新技能培训。
马总,这些工人,是青林最宝贵的财富,他们经历过波折,更珍惜机会。只要平台好,管理到位,他们爆发出的生产力,绝对超乎想象,我们管委会会全力配合,当好‘服务员’!”
马明远看着视频,听着郑途条理清晰、底气十足的介绍,脸上的犹豫明显松动。
郑途的话,特别是提到县委县政府的决心和工人代表的转变,戳中了他的要害。他之前确实受到了姐夫(卢副主任)隐晦的提醒,但更多的是对青林实际情况的担忧。
如今亲眼看到管委会主任亲自出马,看到工人的积极转变,顾虑消了大半。
“郑主任。”
马明远终于开口,语气缓和了许多,“您的诚意和能力,我看到了,工人的状态,也出乎我的意料。这样,论坛结束后,我亲自带技术团队再去一趟青林,进行深度考察和细节谈判。
只要技术可行,条件合适,这个项目,我们绿源投定了!”
“好!期待马总莅临。”
郑途伸出手,与马明远重重一握
绿源项目的峰回路转,极大提振了经开区招商团队的士气。
但郑途清楚,这只是开始。
他回到青林,立刻投入更繁重的工作:
首先是班底磨合,由赵恒带领团队,联合省环保院专家,日夜奋战,拿出了科学严谨的钢厂地块污染修复方案,并通过了专家评审。
陈默将管委会的运转效率提升到新高度,井井有条,刘大彪的工人联络组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稳定了工人情绪,还收集了大量关于工人技能、就业期望的一手信息,为精准招商提供了依据。
郑途通过压担子、给支持、明奖惩,让这个草创班底迅速成长、磨合,成为他手中可靠的力量。
随后是政策突破, 针对招商吸引力不足的问题,郑途带着李薇反复测算,在苏瑾澜和市委的支持下,大胆提出了一个“就业导向型”的招商政策包:对承诺吸纳原钢厂工人就业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给予额外的税收返还和土地租金补贴。
同时,经开区设立专项培训基金,免费为企业提供岗前技能培训。
这个政策首击痛点,极具吸引力。
最后是精准招商,郑途不再广撒网,而是依托李薇整理的优势资源清单和刘大彪提供的工人技能画像,精准对接。
他亲自带队,重点突破几家与青林产业基础(金属加工、机械)有承接潜力、且用工量大的企业。
然而,困难依旧重重。
一家国内知名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华腾精工”对青林很感兴趣,看中了交通区位和一批有经验的机械工人,但提出了一个苛刻条件——要求经开区在三个月内,为其定制建设好一座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化厂房,否则就选择邻省条件更好的园区。
时间紧,任务重,资金压力大!
“郑主任,这几乎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