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县委组织部宣布任命的红头文件墨迹未干,郑途的办公室就从经开区管委会三楼搬到了顶层那间视野最开阔的办公室。
窗外,不再是钢铁厂高耸的烟囱——它们己被定向爆破拆除,只余一片空旷的废墟,像一块巨大的伤疤。
远处,是起伏的丘陵和等待开发的荒地。
桌上摊着经开区干部花名册,郑途的指尖划过一个个名字,眉头微锁。
前任班子几乎被卢黄案连根拔起,留下的是人心惶惶的“真空”和一群能力、背景各异的干部。
“咚咚。”
敲门声干脆。
“进。”
进来的是个三十出头的精干男子,戴着眼镜,眼神锐利,是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叫陈默。
他是少数在风暴中因坚持原则、拒绝同流合污而被边缘化,如今被郑途从档案室“捞”出来的人。
“郑主任,这是梳理出来的中层干部初步评估报告,重点标注了专业背景、过往工作表现和风评。”
陈默递上文件,语气沉稳。
郑途快速翻阅:
“嗯,陈默,从今天起,你代理办公室主任,主持日常工作,重点是稳定队伍,恢复运转效率。这份名单上标‘可用’的人,下午西点,小会议室,我要见。”
“明白!”
陈默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这是郑途赋予他的信任和舞台。
下午的小会议室,气氛有些凝滞。
七八个被点名的中层干部正襟危坐,目光复杂地看着主位上的郑途。
有期待,有忐忑,也有不易察觉的审视。
郑途开门见山,没有客套:
“各位,经开区的天塌过一次,现在需要重新撑起来。我不管你们过去跟谁走得近,或者被谁压着。从今天起,看行动,看结果!
管委会不是养老院,更不是混日子的地方。我们要在钢厂这片废墟上,建起青林新的经济引擎,有没有信心跟我干?”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带着不容置疑的压迫感。
“有!郑主任,我们听您的!”
一个黑脸膛的汉子率先表态,他是规划建设科的副科长赵恒,以耿首和业务能力强著称,之前因顶撞孙世勇的亲信被贬去看仓库。
“对,郑主任,您指哪我们打哪!”
招商科的业务骨干李薇,一个三十多岁的干练女性,也紧跟着表态。
她熟悉招商流程,人脉较广,但一首被排挤在核心圈外。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但声音强弱不一。
郑途心中了然,班底雏形有了,但忠诚和能力还需淬炼。
“好!”
郑途拍板,“赵恒,你牵头,一周内,我要看到钢厂地块污染评估和初步修复方案!李薇,你负责整理经开区最新的产业规划、优惠政策、闲置土地和厂房清单,特别是适合承接原钢厂工人的劳动密集型或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岗位方向。陈默协调各方资源,保障后勤,散会!”
雷厉风行,目标明确。
新班底的第一次任务,就是一场摸底考试
半个月后,经开区管委会二楼新设的“招商服务中心”灯火通明。
巨大的电子屏上滚动着招商信息,但略显冷清。
李薇带着几个手下忙得脚不沾地,电话不断,但眉头紧锁。
郑途推门进来,一股无形的压力随之而至。
“郑主任。”
李薇连忙起身。
“情况怎么样?意向企业有几家?”
李薇苦笑,递上报表:
“郑主任,我们按照产业规划,重点联系了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等领域的三十多家目标企业。发了邀请函,打了无数电话,也主动拜访了几家省内的,但效果很不理想。”
“说说原因。”
郑途语气平静,但眼神锐利。
“主要是三点。”
李薇分析道,“第一,青林钢厂事件影响太大。‘腐败重灾区’‘污染严重’的标签一时半会儿撕不掉,很多企业担心投资环境不稳定,怕惹上麻烦。
第二,我们给出的优惠条件,和周边几个市比,没有明显优势。土地价格、税收减免都差不多,第三”
她顿了顿,“我听到一些风声,说市里甚至省里,有人打了招呼,让一些原本有意向的企业‘慎重考虑’青林。”
郑途眼神一冷:
“打招呼?知道是谁吗?”
“很模糊,只说是‘上面’的意思。”
李薇摇头,“还有,我们重点跟进的那家沿海的‘绿源环保科技’,本来谈得不错,他们看中了钢厂那块地,想建一个大型固废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中心,能解决不少就业。
但对方副总昨天突然打电话,说项目要‘再评估’,暂时搁置了。”
“绿源环保”
郑途手指敲着桌面,“他们的副总姓什么?”
“姓马,马明远。”
“知道了。”
郑途起身,“你们继续跟进其他目标,不要停。绿源那边,我来处理。另外,把刘大彪给我叫来。”
“刘大彪?”
李薇一愣,那个带头闹事的工段长?
“对,就是他。”
不一会儿,刘大彪有些局促地站在郑途办公室。
经过上次事件和工伤赔偿的妥善解决,他对郑途是又怕又服。
“郑郑主任,您找我?”
“大彪,坐。”
郑途指了指椅子,“伤好了?你侄子小军恢复得怎么样?”
“好了好了,小军能下地了,多亏了政府!”
刘大彪连忙道。
“那就好。”
郑途看着他,“钢厂倒了,工人们现在最关心什么?”
“当然是工作啊,郑主任。”
刘大彪嗓门又大了点,“大家拿到赔偿心里是踏实了点,可坐吃山空不行啊,都拖家带口的,就盼着新厂子快点建起来,好有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