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林依循靖微长老的指引,将脑海中所有已知的,固定的符录形态尽数摒弃。
此刻心如明镜,只映照自身最本真的感悟。
体内那簇丹火微微摇曳,将任何可能滋生的,关于“应该画什么”的杂念尽数焚化,只留下最纯粹的本能。
这股经由丹火淬炼的流,纯净而沛然,缓缓流入中丹田。
与此同时,净心、净口、净身三大神咒的咒力在心神中自然回荡。
如同三重清泉,内外交征,确保其身心处于净纯的状态。
中丹田内,居于中央的敕字心印仿佛感受到了契机,率先散发出淡金色华光o
受其引动,环绕其缓缓旋转的雷、火、水三方符印,亦同时被点亮。
雷印紫电微闪,散发出刚猛肃杀之意;
火印金焰流转,透出光明净化之能;
水印玄波荡漾,带来滋润绵长之韵。
流顺从着罗林的心意,顺利地流过周身经脉,越过重楼,贯通臂腕,最终凝聚于手中狼毫符笔的笔尖毫末之上。
笔锋微颤,一缕淡金色,却又隐隐透着紫、赤、蓝三色微光的奇异息,自笔尖缓缓渗出,灵性十足。
但就在这缕融合炁息触及下方那张早已备好的黄色符纸时。
“嗤!”
一声轻响,接触点处的符纸瞬间变得焦黑,仿佛被无形的火焰灼烧。
随即无风自燃,眨眼间便化作一小撮灰烬,飘散落下。
“恩?”一旁的靖微长老眼中精光一闪,非但没有失望。
他看得分明,这并非运失败或控制不当。
恰恰相反,是自家这徒弟凝聚的这股息品质太高,蕴含的法则神意太过霸道。
那最低等级的黄符,其材质与蕴含的土行中和之道,根本无力承载这经过丹火提纯,更兼雷、火、水三部神意雏形的力量。
尤其是其中那缕被丹火加持过的火,对于黄符而言更是过于暴烈。
“无妨!”靖微长老声音沉稳,“为师这里,早有准备。”
说着,右手道诀一引,宽大的袖袍中一道红光闪过。
一张颜色鲜红如火的符纸便出现在手中,轻轻置于案几之上,替换了那堆灰烬。
此乃红符,像征火行,主升发、阳令。
其制作过程极为繁琐考究:
首先,选材须在夏至当日午时,阳气达到极盛之时进行。
符纸的帘框需以“雷竹”劈篾制成,框架四角更要以红丝线紧密缠绕七圈,以应和“火官七元”之数,取其“火雷压煞”之意。
晾晒过程不能阴干,必须依靠烈日暴晒;并且需将纸的背面向阳,防止正面红色褪散。
最关键的是,必须在日落前收纸,绝不能让其沾染夜晚的露水,恐防水气侵火,坏了纯阳火性。
最后,将裁切好的红符七张一叠,放置于特制铜盘内,由修为高深的法师诵念《祝融咒》为其开光,并钤盖上清九老仙都君印,方算制成。
每一步都需配合特定的步伐与咒语,极其耗费心神。
整个茅山宗库存的成品红符,也不过百十来张,珍贵异常。
罗林摒息凝神,再次落笔。
笔尖那缕融合炁息触及红符纸面,这一次,符纸没有瞬间焚毁。
鲜红的纸面微微荡漾起波纹,承载住了丹火带来的炽热火气、以及雷印散发出的爆裂雷。
但其中属于水印的那股润泽绵长、偏向阴柔的水行之流转而下时,红符纸面顿时产生了强烈的排斥反应。
红光剧烈闪铄,与水蓝之炁相互抵触,发出细微的滋滋声。
虽然凭借红符本身的材质与罗林的控制,勉强没有立刻破损。
但画出的符文轨迹已然灵气滞涩,光芒黯淡,神意无法贯通。
即便强行画完,这张红符也注定是威力大减的半废品。
看到这一幕,罗林主动停笔,眉头微蹙。
靖微长老亦是长舒一口气,既庆幸没有浪费这张珍贵的红符,也更加确定了心中的判断。
“五行生克,果然玄妙,水火难容,这红符终究是偏性了。”喃喃一句,神色却更加郑重。
小心地将那张半废的红符收回袖中,转身走向镇山四宝楼的后殿。
后殿更为幽静,供奉着茅山宗祖师三茅真君的圣象。
靖微长老于像前躬敬三礼,随后,才从香案之下一个紫檀木匣内,无比郑重地取出了一张符纸。
此符纸颜色青湛,如同初春的嫩叶,又似雨后的晴空,散发着浓郁的生机与一股内敛的勃发之力。
正是青符,像征东方乙木之气,主生发,亦掌雷电!
青符的制作,条件更为苛刻,时机更为难得。
必须在惊螫日、卯时,天地间春雷初动、万物复苏的那一刹那灵机中开始。
制作纸帘时,需先将其悬于百年桃树之上过夜,汲取“震木雷气”。
成纸后,需以清晨井水混合柳枝嫩芽沾洒纸面,置于阴凉处慢慢阴干,取其“水木相生”。
最后,还需将青符压于特制铜锣之上,借“金击木鸣”之象,由高功法师诵念《天雷咒》为其开光,引动一丝真正的春雷之意封存其中。
整个茅山宗,历经积累,如今库存的青符纸,也仅存三十馀张,堪称镇派之宝一级的资源。
靖微长老将这张珍贵的青符置于罗林面前,沉声道:“此符性兼木雷,木能生火,亦能涵水,雷更与尔之雷印同源。再试!”
罗林点头,深吸一口气,再次执笔。
笔尖那缕融合了敕、雷、火、水四重意境的炁息,缓缓落下。
这一次,截然不同。
笔锋触及青符纸面的瞬间,青符纸身微微一震,发出一声细微却清越的嗡鸣。
青色纸面非但没有排斥,反而主动吸纳着笔尖流淌出的奇异息。
木性之生机,完美地调和了火之炽烈与水之绵长;
而其内蕴的那一丝春雷之意,更是与罗林雷印的紫色电光水乳交融,相互壮大。
罗林只觉笔下行云流水,再无半分滞涩。
完完全全沉浸在自身的感悟之中,脑海中没有任何既定符形,只是遵循着中丹田四印旋转带来的韵律,肆意挥洒。
笔走龙蛇,轨迹浑然天成。
那符文并非任何已知的召雷、引火、御水之符,其结构更加古朴。
下笔如有神助,正是如此。
当最后一笔勾勒完成,最后一丝融合神意被彻底封存于符录之中的刹那。
“轰隆!!!”
一声春雷炸响之声,猛地自青符之上响起。
与此同时,大茅峰顶,原本青天白日、朗朗乾坤,此刻凭空生出一股苍茫浩大,像征着的磅礴意境。
茅山八脉,无论是正在炼丹的丹鼎一脉,还是修习剑术的弟子,或是静坐悟道的长老。
在这一刻,皆心有所感,骇然望向大茅峰顶的方向。
而静室之内,案几之上,那张青符已然灵光内敛,静静地躺在那里。
符纸之上,不再是复杂的符文组合,而是以一个古朴的大字:
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