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娘家的前提,那至少是她们小家庭有这个实力,帮助陈三石不会影响王家的生活。
这也是这个年头,大部分妇女都明白的道理。
王平撇着嘴,却是又不敢哭,眼泪汪汪的站在了那里。
陈三石连忙把他抱在了怀里,只是还没等陈三石哄他,小老二却是扭捏着往下挣扎。
边挣扎还边哭道:“舅舅,放我下来,我要屙粑粑···”
一落地,小家伙就往外跑,还没跑出厨房大门,一股臭味就已经蔓延开了。
陈二丫一拍大腿,边起身边恨恨的骂道:“让你吃,让你吃···”
而陈三石却是哈哈大笑了起来。
这个时候,他手里没照相机,不然的话,陈三石肯定要把小外甥的囧样给拍下来。
以后这外甥敢跟他扎刺,陈三石就直接把照片放出去。
估计去上学的大外甥,下午也是肠胃通透,作业本会被撕掉不少。
回家,也是少不了挨揍。
想到这些,陈三石一扫阴郁,相当欢乐。
事情谈好了,陈三石自然就是回家。
今天挺好的,卖菜卖了八块九毛五。
买了二斤肉,花了三块。
又顺路把昨天的酒钱给还了,一块三。
身上还剩了四块四。
帐目好象不对,但还有给两个外甥的零花钱。
当然,陈三石虽然给了,却是被陈二丫没收的居多。
这年头,孩子们的欢乐,并不是只靠钱能买到。
回家自然也不会歇着,对于勤快的人而言,永远都有干不完的活。
家里要收拾,被褥床单都拿出来晾晒。
平时这些事情,他都不管的。
要么就是他姐回娘家帮他收拾,要么就是张小花良心发现了,会骂骂咧咧的给他收拾一下。
那次数虽然少,却也是陈三石为数不多能惦记的情感。
但今天,哪怕张小花眼巴巴的坐在门口看着他这边。
陈三石也没想着麻烦她什么。
他没有搭理她。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要不是老虔婆一直闹腾,本来双方可以和谐相处的过下去。
如今看老虔婆这模样自然感觉可怜,坐在门口,眼巴巴瞅着陈三石这边,时不时还抹着眼泪。
但要是陈三石心软了,以后的麻烦会依然不断。
那他想好好过日子,还是不可能。
“嫂子,家里有缝衣针么?
给我来一包。”陈三石看到方芳扭摆着腰肢走了出来,就随口问道。
“要缝什么,拿过来,嫂子替你缝。”方芳先是瞅了老虔婆一眼,这才对着陈三石说道。
“不用,不是缝东西,帮别人带的。”陈三石随便找了个理由就拒绝了邻居的热情。
陈三石这也是临时起意,他想到明天可以干什么的时候,就想着放几张甲鱼钩试试。
这玩意就是碰运气的事了。
不一定能碰到。
不过,甲鱼在市场上一直就是高价货,要是能钓到一斤往上的,那比他卖一天菜还挣的多。
他没有腥味长久的猪肝,但他有猪肉。
肥肉上的油脂,也是甲鱼喜欢的东西。
其实钓甲鱼最好的饵料,就是猪肝。
并且不是新鲜的猪肝,最好是放太阳底下晒到表面发硬,有点臭味那一种。
甲鱼对那种味道,一点抵抗力都没有。
除此之外,羊肝也可以。
鸡鸭鹅的内脏,鱼肉,泥鳅那些次之。
不过那些都没有的话,弄小块肥肉,然后放太阳底下暴晒,也有一定诱饵效果。
这里面的门道,还是他爹告诉他的。
陈大路在世的时候,捕鱼捞虾上面,相当有灵性。
也靠着这些门道,弄了不少钱。
这些都是陈三石儿时的回忆。
“大号的还是小号的?”方芳也没多想,她也就是客气一下而已。
虽然陈三石长得秀气,人模狗样的。
但却不是她这种娘们喜欢的类型。
这年头的农村姑娘很实际,就喜欢有本事的男的。
象是陈三石姐夫那样的,有门手艺在手上,最受女性欢迎。
有手艺,就能挣钱,能养家,能让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
皮囊再好,一文不值。
当然,长得走夜路能吓死鬼的老爷们,那是另说。
不然的话,听到陈三石说兰花在外面有人的事情,为啥村里人没人想着给他介绍下家?
就因为平时陈三石连个挣钱的营生都没有,农活也不行,
这样的老爷们,哪怕长相貌如潘安,也是不受欢迎。
“给我来包小号的吧!”陈三石边说边掏出了口袋里的一叠钱。
钱虽然不多,但一叠零票,也算厚厚一沓,却是相当具有视野冲击力。
关键整个路口村都清楚,陈三石身上就很少有带钱的时候。
每年粮食丰收,售卖过后,基本上是被老虔婆撒泼打滚要去一部分。
另外一半交给陈二丫保管。
他身上留下来的那点钱,都不够他买酒的。
没谁说陈二丫占弟弟便宜。
每年陈三石的油盐酱醋,过年年货,四季衣服,就光陈三石种得不咋地的庄稼,那一半收入,远远不够。
聪明人都能算出帐目,每年陈二丫家,都会贴补这边几十块的样子。
“一毛二,你给一毛就行。
呦,石头,你姐又给你钱了?”方芳从陈三石手中抽了一张一毛的,随口就调侃了一句。
“恩呐!”陈三石老脸一红,却是没想着解释。
解释啥啊,包子有肉不在褶上。
只要他认认真真生活,挣钱这个事,时间一长,该知道的总会知道。
暂时的窝囊,是为了更安心的挣钱。
也省得他那些挣钱小手段,现在就被人盯上。
陈三石从家里找出化纤尼龙线,直接绑上了甲鱼钩。
切了一小块肥肉,放在了太阳底下暴晒。
甲鱼钩这玩意也简单,就是一个活扣,甲鱼吃进去的时候,针是直的。
顺着嗓子眼下去。
但甲鱼一挣扎,拖着饵料一走。
线一绷直,那针就会横着卡在甲鱼的嗓子眼里。
这个年头,电工还没出现。
所以村里的沟叉野塘里,鱼虾蟹蚌这些东西不说泛滥,但也不少。
至少,陈三石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