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快船队训练馆,总经理办公室。
喧嚣的媒体日己经散场,球员们各自回家休息,整个场馆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苏宸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空无一人的主球场。
球场上方的穹顶,两面总冠军旗帜并排悬挂。
2003-2004。
2004-2005。
它们是过去两年血与火的见证,也是他一手铸就的功勋章。
他的思绪,回到了更早的时候。
那个充满争议的2004-05常规赛。
当他力排众议,强行在全联盟推行“负荷管理”时,几乎所有的媒体和名宿都在抨击他,说他懦弱,说他玷污了竞技体育的精神。
但苏宸没有理会。
那不只是为了保护球员的身体,更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压力测试。
他需要知道,这支年轻的冠军之师,在面对全世界的口诛笔伐时,能否保持内部的团结与专注。
他需要知道,他自己,能否顶住来自管理层和舆论的双重压力,将自己的意志贯彻到底。
季后赛的结果,证明了一切。
当韦德、安东尼和霍华德以满格的体能和饥渴的求胜欲踏上季后赛赛场时,那些在常规赛里拼得筋疲力尽的对手,在他们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那场豪赌,他赢了。
第一卷,“王朝基石”,至此完成了最坚固的奠基。
苏宸的目光,从远处的冠军旗帜,缓缓移动到自己的办公桌上。
桌上,放着三份刚刚更新过的球员成长报告。
蝉联总决赛vp。
这个荣誉,将他彻底推上了联盟金字塔的顶端,与科比、邓肯等人并列。
更重要的是心态上的成熟。
在g6夺冠后,主动将霍华德拉到身边,分享vp的荣光。那不是作秀,而是一个真正领袖的胸怀。
他不再是那个需要老将带领的二年级生,他己经成长为可以庇护队友的王者。
这份投资,回报率堪称完美。
苏宸的脑中浮现出两个画面。
总决赛g6,终场前,他送出那记决定冠军归属的“救赎之帽”,像一头真正的野兽,咆哮着宣告自己的新生。
从男孩到男人,有时只需要一轮系列赛的淬炼。
霍华德完成了蜕变,他那超人般的身体里,终于注入了冠军级别的坚韧内心。
他将成为快船未来多年最可靠的禁区守护神。
这是最让苏宸费心,也是他认为最具战略意义的一步棋。
总决赛g4,在安东尼手感滚烫的情况下,苏宸通过暂停,强行剥夺了他的进攻核心地位,让他去为韦德做掩护,去执行防守任务。
那是对他个人英雄主义的一次残忍“阉割”。
安东尼痛苦过,挣扎过。
但他最终选择了服从,并用一次关键抢断帮助球队拿下了比赛。
那一刻,一颗种子被埋下。
一颗名为“团队”和“胜利”的种子。
安东尼不再只是一个纯粹的得分手,他的人物弧光,在那场比赛里被强行点亮。
他开始理解,胜利,远比个人数据更重要。
这三个核心,经过两年时间的打磨、敲打与塑造,己经成为了他理想中的模样。
而休赛期的运作,则是这块基石上,最后,也是最冷酷的一块封顶石。
印第安纳之行。
他用一份《ptsd评估报告》和一份“魔鬼契约”伯德的心理防线层层击溃。
他用一篇《印城的囚徒》,将舆论化作屠刀,逼退了老谋深算的杰里·韦斯特。
最后,他撕毁协议,用近乎抢劫的方式,完成了对阿泰斯特和哈灵顿的掠夺。
那己经不是一笔交易。
那是一场宣告。
苏宸向全联盟宣告,他不仅能制定比赛的规则,更能掌控人心与牌桌之外的规则。
他完成了从“战术颠覆者”,到“格局掌控者”的进化。
这头被他亲手戴上枷锁的野兽,将与霍华德一起,组成联盟历史上最令人窒息的锋线防守组合。
这位场均十几分的乱战高手,将让快船的替补席火力,达到一个奢侈的程度。
一个无保护的首轮签。
那是为未来埋下的伏笔,也是对伯德最彻底的羞辱。
一切,都己就绪。
他的王朝舰队,组建完成。
苏宸的思绪从回忆中抽离,他坐回办公桌前,打开了电脑。
一封来自球队数据分析部门的邮件,静静地躺在收件箱里。
邮件标题:《2005-06赛季潜在威胁评估报告》。
苏宸点开邮件。
一份份详细的报告,配着视频集锦,呈现在屏幕上。
休斯顿火箭队。
报告的核心,是一张姚明在内线接球,面对双人包夹依然轻松勾手得分的照片。照片下方,是他的赛季数据预测:场均25分,12个篮板。一个正在步入个人最巅峰,技术与力量完美结合的东方巨人。
克利夫兰骑士队。
视频集锦里,是一个穿着23号球衣的年轻人,用坦克般的身体冲入禁区,完成石破天惊的暴扣。詹姆斯,他的进化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为联盟新的怪物。
菲尼克斯太阳队。
报告没有聚焦于某一个球员,而是一套完整的战术体系图解。
“seven sed or less”(七秒或更少)。
苏宸一一看过。
这些,将是他卫冕之路上的新挑战者。
他们不再是活塞那样的旧时代霸主,而是代表着联盟未来的新势力,新打法。
他继续往下滚动鼠标。
邮件的末尾,还有一个小小的附件。
没有视频,没有图片,只是一份被扫描成pdf的内部文件。
文件抬头,是nba联盟总部的标志。
标题:《关于2005-06赛季全美首播比赛执裁重点的内部指令》。
苏宸点开了它。
文件内容枯燥而官方。
“一、加强对无球掩护中移动犯规的吹罚力度。”
“二、严格界定持球进攻中的翻腕违例。”
“三、对防守球员在合理冲撞区外的身体接触,进行更严厉的判罚。”
一条条指令,看似公允,却几乎都精准地指向了快船队最具侵略性的打法。
无声,却招招致命。
苏宸看完了整份文件,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关闭了邮件。
然后,他从笔筒里抽出一支钢笔,拿过一张崭新的战术板绘图纸。
在纸张的最上方,他写下了一行标题。
“反针对性吹罚战术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