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不想铸就无边杀孽。
更不愿行此绝户之计!
有损阴德,亦恐遗祸后世。
但眼下局势,由不得他仁慈。
时间紧迫!
后方不稳!
刘秀虽暂退,但大汉根基犹在,随时可能反扑!
他绝不能让自己率领的数十万大唐精锐,陷入与大汉鏖战之时,还要分心应对背后西域诸国的叛乱与袭扰!
唯有使用雷霆手段,用鲜血和死亡,才能最快速度地震慑西域诸国。
迫使他们至少在表面上臣服,不敢轻举妄动!
他要的,不是一个暗流涌动、随时可能反叛的西域。
而是一个至少在短期内安定的、可以作为跳板和补给基地的后方!
因为。
他很清楚。
跟大汉的国战——还远未结束!
刘秀绝非易于之辈。
此次楼兰玉门关一线的惨败,他定然不会甘心,迟早会卷土重来!
下一次的碰撞,必将更加激烈,更加残酷!
李靖绝不允许。
在自己与大汉激战正酣、胜负悬于一线之时。
西域这些首鼠两端、畏威而不怀德的墙头草。
在背后捅自己致命的一刀!
哪怕因此背负屠夫的恶名,他也在所不惜!
为了大唐,为了陛下,有些罪孽,必须有人来承担。
与此同时。
大唐与大汉的边界。
以玉门关、阳关、敦煌三线为核心,陷入了漫长的、令人窒息的对峙期。
双方陈兵数十万,营寨连绵百里,旌旗相望,鼓角相闻。
小规模的摩擦、斥候之间的厮杀、游骑的互相试探,几乎每日都在发生。
斥候的伤亡数字在不断累积,紧张的气氛如同拉满的弓弦。
但大规模的战事,却暂时平息了下来。
双方都在舔舐伤口,积蓄力量,调整部署。
汉军凭借地利和尚未完全动摇的国力,深沟高垒,严防死守。
唐军则忙于消化新占的龟兹,稳固后方,同时利用缴获的物资补充自身,等待着下一个战机,或者等待着西域局势的明朗。
这片广袤的西北大地,仿佛一头蛰伏的巨兽,在短暂的沉寂中,酝酿着下一次更加猛烈、更加血腥的碰撞!
等待着决定两大帝国命运的时刻到来!
视线转回大唐的核心,长安城。
与西域、北方的肃杀气氛不同,此时的帝都,沉浸在一片相对平和繁荣的氛围中。
但在这平静之下,一股推动时代变革的力量,正在悄然萌发。
太极宫后苑,一片原本用于种植奇花异草的区域,被单独划分出来,建立起了一座崭新的官署——“恪物监”。
这里,没有了皇宫其他区域的庄严肃穆、繁文缛节。
取而代之的,是叮叮当当、富有节奏的金属敲打声。
是锯子拉扯木材的嘶鸣,是工匠们专注讨论、甚至偶尔因为一个技术难题而面红耳赤的争执声。
空气中也弥漫着金属、木材、油漆以及一种类似硝石的特殊味道。
各种稀奇古怪、散发着冰冷光泽,或原木纹理的半成品器件,随处可见。
有的形如巨弩,有的状若飞鸟,有的则根本看不出用途。
这里,是大唐帝国最顶尖“黑科技”的孵化地。
这一日,李世民心情颇好地出现在恪物监门口。
他今日,没有穿那身象征至高无上权力的明黄龙袍。
只穿了一身寻常的、用料考究的玄色锦袍,如同一个兴致勃勃前来视察产业的富家员外。
身后跟着的,同样是便服装扮,但难掩精明干练气息的房玄龄、杜如晦。
以及听说这里有“新玩意儿”,死活非要跟来看热闹,穿着一身劲装,如同两个保镖般的程咬金和秦琼。
一行五人,并未大张旗鼓,悄无声息地走进了这片与皇宫格调迥异的区域。
此刻。
监内一片被清空出来的场地上。
恪物监监正马待封,正带着一群同样衣衫沾满油污、但眼神专注发亮的工匠,围着一个造型奇特、布满了复杂机括、齿轮和弹簧的金属与木质结合的物件,进行着最后阶段的反复调试和试验。
他全神贯注,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口中念念有词,甚至没有察觉到皇帝的到来。
“咳!”
程咬金是个憋不住话的大嗓门,看着这群人围着个“铁疙瘩”捣鼓,忍不住干咳了两声,以示存在。
工匠们闻声回头,看到李世民等人。
虽然衣着寻常,但那久居人上的气度,以及程咬金、秦琼这两位在长安无人不识的猛将,顿时吓得面色骤变!
哗啦啦跪倒一片!
“参见陛下!”
马待封这才从忘我的状态中惊醒,看到李世民亲至,也是吓了一跳,慌忙就要跪下行礼。
“草民叩见”
“哎!”
李世民快走两步,亲手将他扶住,脸上带着和煦如春风的笑容,丝毫没有皇帝的架子。
“朕便衣而来,不必多礼。”
“诸位也都平身吧,该忙什么忙什么,朕就是随便看看。”
“谢陛下!”众人这才战战兢兢地起身,却也不敢真的继续“忙什么”,只是垂手恭立在一旁,心情激动又忐忑。
李世民的目光,饶有兴致地落在了场地中央那个奇特的物件上。
它有着弩的基本形态,但结构远比军中的制式弩机复杂得多,多了许多看不懂的连杆、齿轮和一个类似小盒子的装置。
眼中闪过一丝好奇。
“马卿。”
李世民指着那物件,“这是弓弩?”
他看出了一些轮廓,但又与军中那些追求简单、坚固、杀伤力的弩机大不相同。
马待封见皇帝问起自己最得意的心血之作。
顿时来了精神,脸上焕发出一种专注、自信乃至狂热的神采,之前的紧张一扫而空。
“回陛下!”
他声音都洪亮了几分,“此物,名为——近战连弩!”
“乃是恪物监根据军中制式弩机原理,结合古籍记载与臣等的一些奇思妙想,改良研发而成!”
“哦?近战连弩?”
李世民兴趣更浓,走近几步,仔细打量。
“细细道来!有何玄妙之处?”
“是!”
马待封如同一个像同伴炫耀新玩具的孩子。
指着弩身上的几个关键部位,详细解释道。
“陛下请看,此弩最大的特点,在于可——三箭连发!”
他示意工匠操作,只见弩身上方有一个可滑动的箭匣,能容纳三支特制的短小箭矢。
“并且!”
他语气加重,带着自豪,“
通过内部这些精巧的弹簧与齿轮联动结构,在发射完一支箭后,可实现——自动填充下一支箭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