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
吴山婆娘上来了,远远看了一会儿后,急匆匆的回去了。
她的脸色极度阴沉,一看到吴山躺在躺椅上那副悠闲的模样,顿时来了脾气。
吴山婆娘直接火力全开。
“你说说你吴山在村里算个什么玩意儿?下河村的里正还能轮到你头上不成?
昨天晚上回来还搁那翻箱倒柜,几个铜板数来数去,你识数吗?还是着急给姓杨的送养老孝敬?
你可真是个王八羔子白眼狼儿!昨天晚上人家林娘子主动上门,你还给人家娘子摆谱儿?
人家好心好意,不收你学费,教你一双儿女读书识字,你还不乐意了?
你狗草的自己往你吴家祖上数十八代,凑得出一个会写‘吴’字的出来吗?
老娘真是瞎了眼,摊上你这么个驴马哈怂,连老娘的孩子都跟你倒了十八辈子血霉!”
吴山婆娘气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吴山也不爽了。
谁知道林知念居然会主动上门拜访?
那一副彬彬有礼的姿态,简直让他自惭形秽,恨不得当场找个地洞钻进去。
“那你要我怎么办?跟全村人说,那天是老子惊了青皮子,害死了木匠?老子这张脸,往哪里放啊?”吴山冷着脸说道。
“现在知道脸面没地方放了?你吴山在下河村,还有什么脸面?连同老娘,和两个孩子,都跟着你一块丢人!
你也不想想,要是送自己儿女去私塾读几年启蒙,那得花费多少钱?
送去沈家,给林知念教习,能省多少钱?
让你的孩子认几个字,是害了你姓吴的,还是害了你的孩子?
老六今早都去了,你大侄子现在跟着林娘子读书呢,老六当时被沈玉城骂的这么难看,怎么就拉的下脸面?
你这满脑子浆糊的废物东西,成天脑子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东西!”
吴山婆娘指着吴山的鼻子怒骂,喷了吴山一脸口水。
“儿子长大了上山打猎,闺女长大了嫁人。读书有个屁用?读书能赚钱?”
吴山婆娘一听这话,当场就气笑了。
还读书有个屁用?你姓吴的没读书,你又有个屁用?
老娘告诉你,你高低得把你儿子闺女送到坡上去!”
“送不了!”
吴山把脑袋别向一旁。
送过去了怎么说?
跟沈玉城说,那日是我惊了青皮子,不该栽赃陷害你,对不起?
然后再去找杨老汉,说是我害死了你儿子?
杨有福可是当了乡官,身份地位水涨船高。他现在去巴结沈玉城?
自家娘们只知道骂姓杨的,却不知道姓杨的有什么手段。
“你不去,我去!”吴山婆娘牵起两个孩子,就要往外走。
“不准去!”吴山当即起身,拦在了堂屋大门处。
“你要面子,我不要了。上回我恶了沈玉城,我去跟他赔礼道歉。我不管,总之我要我儿女也能读书写字,不能跟你一样一辈子当个废物,更不能比村里其他小孩差。”
“我说不准去!”
“老娘跟你拼了!”
吴山两口子又一次扭打在一起,两孩子吓得哇哇大哭。
等吴家人来劝解,堂屋的桌子椅子早已翻了一地。
初五,大一早赵家爷们就领着小孩一道来了。
汉子们相互有说有笑的开始干起了活。
林知念给孩子们准点上课。
“跟我温习一遍昨天的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性相近,习相远。”
赵明抱着锄头,默默的看着坐在最后排的儿子,张嘴小声念诵着。
不知不觉,风又迷了眼睛。
这些日子,赵根全几乎天天来,沈玉城叫他搬点东西,他都会听话干活。
但不管沈玉城安不安排赵根全干活,一天两顿大米饭少不了。
他儿子在沈玉城这儿,吃了不少顿白食了。这一顿饭下去,可是不少的钱。
根全根全,当年那个算命先生,说取个名字对冲,果然是取对了。
想到林知念那天晚上亲自上门,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赵明心想着,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懂事的女子?她也才十七八岁啊!
还有,沈玉城两口子,从未用异样的目光看待过他家小子。
就冲着这份恩情,不管赵家其他人怎么说,他赵明将来必定对沈玉城死心塌地。
以后谁要敢再针对沈玉城两口子,他赵明必定第一个站出来。
都说赵家怂?赵家哪里怂的?赵家人只是穷,没有话语权。实际上,赵家比其他几家更团结。
上午,王大柱两口子回来了。
周氏一边走,一边骂骂咧咧。
“我说王大柱,年前挣了几个银子,你就飘啦?老娘还以为你就给我爹带了两坛酒。
可你还塞给我娘一块碎银子?还给我弟塞了把猎刀?加起来横竖二两多了吧?
我就说你带着那把新猎刀出门干什么呢!
你钱有多啊?是,你是能耐了,但咱这钱不是这样的花法吧?
咱要是生个一儿半女的,用钱的地方可多着呢。不是,你出门都不带脑子的吗?不跟我商量的吗?”
王大柱摸着脑袋,憨厚的笑着,也不答话。
王大柱在老丈人家的印象,一开始不算差。
但这几年他们两口子在娘家的风评就急转直下了。
不是因为王大柱穷,而是因为两口子没儿没女。
在这山里,无儿无女可比穷更令人瞧不起。
所以两口子在娘家村里,一直被人戳脊梁骨。
就连老丈人和丈母娘,也是一样,看两口子越来越不顺眼。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儿,以至于周氏一年到头都不想回娘家,也就过年回去一次。
不过今年好些,因为王大柱出手大方,给了不少钱,老两口的脸色比去年好了许多。
周氏走到沈玉城面前就停了下来。
“沈兄弟,你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别人家都是娘们向着娘家,哪有爷们胳膊肘往外拐的?更可气的是,我娘给了个红包给他,他硬是不接。”
沈玉城打了个哈哈,不予评价。
“你俩可算是回来了。”沈玉城笑道。
“本来是昨晚就该回的,一口气酒吃多了,没回得来。”王大柱憨厚一笑。
看得出来,王大柱心情很不错。
“还好意思说!家里这么多事儿呢,你还吃个不停。”周氏白了王大柱一眼。
“柱子哥,嫂子,今天家里的事儿你们照看,我上城里一趟去。”沈玉城说完,收拾了一下就走了。
王大柱两口子要是回不来,沈玉城就得明天进城。
没有他们两个照看,家里的事情沈玉城也不放心。
两口子应了,马上就听到读书声,走过去一看。
看着小孩子摇头晃脑,跟着林知念郎朗读书,还怪有意思的。
“读书声真好听。”王大柱说了一句。
周氏拍了王大柱一把,没好气道:“别看了,忙去。有本事你也生养两个,到时候你杵这里看十天十夜,我也不说你。”
王大柱摸了摸脑袋,心想我很努力了啊。他默默的转身在走了,扛起锄头,加入赵氏汉子,一同干活儿。
沈玉城一路连跑带走,进了县城。
这时候已经临近下午。
沈玉城一进城,就感觉城里莫名其妙的多了几分萧条的味道。
沈玉城拿着最近积攒的小说话本,去了书铺。
那掌柜的依旧客气,端茶递水,摆上点心。
只是他的神情纠葛,有点难以启齿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