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唐代“巧劲破敌大师”!长竿阻火船”
史思明手下有一千多匹优质战马,每天都赶到黄河南岸的沙洲上洗澡,一批接着一批循环不停,战马状态越来越强,李光弼看了十分忌惮。他立刻下令在军中征集五百匹母马,把母马的幼驹拴在城里,再把母马赶到黄河北岸。
史思明的公马看到母马,瞬间被吸引,纷纷挣脱缰绳,浮水渡过黄河跑到北岸。李光弼趁机下令把这些战马全都驱赶到城里,轻松缴获了史思明的良马。史思明又气又急,派出火船想烧毁唐军的浮桥。李光弼早有准备,提前打造了百尺长竿,用巨大的木头做竿根加固,竿头装上裹着毛毡的铁叉。
等火船靠近浮桥,唐军就用长竿铁叉死死顶住火船,让它无法继续前进。没过多久,火船就自行焚烧殆尽,浮桥安然无恙。
李光弼能轻松化解两大危机,核心逻辑是“不硬抗对手优势,靠‘顺应天性诱敌+精准施策破局’,以最小代价掌握主动权”
- 顺性诱敌,不费一兵:利用公马对母马的天然吸引力,用牝马做诱饵,让敌军良马主动渡河,不战而获核心战力资源;
- 预判突袭,精准设防:提前预判史思明会用火船报复,针对火船“需靠近才能纵火”打造长竿铁叉防御工具;
- 以柔克刚,高效破局:不用武力硬拼,而是用“诱”化解敌军优势,用“针对性工具”破解突袭,避免正面冲突的损耗。
这种“以巧代力、顺势而为”的思路,对现代商业竞争、职场攻坚、危机应对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简单说就是:“面对对手造势施压、突发干扰的情况,硬拼只会两败俱伤。,顺势借力化解其优势,再针对突发情况精准设防,用‘巧劲’代替‘蛮力’,高效破局还能借力提升自身。”
史思明有良马千余匹,每日出于河南渚浴之,循环不休。李光弼命索军中牝马,得五百匹,絷其驹而出之,思明马见之,悉浮渡河;尽驱入城。思明怒,泛火船欲烧浮桥。光弼先贮百尺长竿,以巨木承其根,毡裹铁叉,置其首,以迎火船而叉之。船不能进,须臾自焚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