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校庆(1 / 1)

收到唐人影视终审邀请邮件的第二天,苏晚特意起了个大早。

她打开衣柜,挑了件简单的白色衬衫和黑色直筒牛仔裤,外面套了件浅灰色的针织开衫——既不会显得太随意,也不会过分正式。

走到玄关,她拿起黑色的半指手套和头盔,走到楼下停车场,停在黑色杜卡迪onster 821旁边。

手指抚过冰凉的油箱,她轻轻拧了拧钥匙,发动机发出低沉的轰鸣声,震动从车把传到掌心,熟悉的感觉让她心里踏实不少。

跨上车,双脚撑地调整好坐姿,她戴上头盔,拧动油门,摩托车缓缓驶出小区,朝着唐人影视的方向而去。

十月的北京,早上的风带着几分凉意,吹得衣角微微飘动。

苏晚沿着三环行驶,路上的车不算多,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柏油路上,斑驳的光影随着车轮快速后退。

她握着车把的手很稳,目光专注地看着前方,偶尔遇到红灯停下时,会习惯性地检查一下后视镜——这是她骑摩托养成的习惯,总觉得多看一眼,心里更有底。

四十多分钟后,苏晚抵达唐人影视大楼。她把摩托车停在地下停车场的指定区域,摘下头盔,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才拿着背包走进大楼。

前台核对过信息后,领着她往制作部走去,走廊的墙上挂着公司出品的影视剧海报,《仙剑奇侠传》的海报赫然在列,看着海报上熟悉的角色,苏晚心里多了几分期待。

制作部的会议室里,已经坐了三个人——制片人蔡姐、音乐总监张老师,还有一位负责歌曲后期的工程师。

看到苏晚进来,蔡姐率先站起身,笑着迎上来:“苏晚是吧?快坐,我们等你好一会儿了。”

“蔡姐好,张老师好。”苏晚礼貌地打招呼,在空位上坐下,把背包放在脚边。

张老师推过来一杯温水,笑着说:“我们昨天又听了几遍你的《偏爱》,不管是旋律还是歌词,都特别契合《仙剑奇侠传3》里主角的情感,尤其是副歌部分‘讲不听也偏要爱’,那种不顾一切的执着,和剧里的景天、雪见太搭了。”

苏晚接过水杯,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心里松了口气:“谢谢张老师,能符合剧的调性就好。”

“不止是符合,是超出预期了。”蔡姐拿出一份合同,推到苏晚面前,“我们想把《偏爱》定为《仙剑奇侠传3》的片头曲,这是合同,你看看条款,没问题的话我们今天就能签。”

苏晚拿起合同,认真地翻看起来。合同里明确写了歌曲的使用范围、版权归属、报酬金额——税后二十万,还有后续如果歌曲获奖或产生其他收益的分成比例。

条款很清晰,没有什么模糊的地方,她上一世作为音乐制作人,对这些合同条款还算熟悉,看下来没发现问题。

“我没问题。”苏晚抬起头,对蔡姐说。

蔡姐笑着点点头,拿出笔递给她:“那我们就签了,后续录音和后期制作,还需要你多配合。”

苏晚接过笔,在合同上籤下自己的名字,字迹工整有力。

签完合同,蔡姐把其中一份递给她:“这是你的份,收好了。我们定了后天上午在公司的录音棚录制,到时候张老师会跟你对接具体的细节。”

“好,我后天准时到。”苏晚把合同放进背包里,心里有种尘埃落定的踏实感。

从唐人影视出来,苏晚骑上摩托车,没有直接回学校,而是沿着附近的街道兜了一圈。

风里带着桂花的香气,阳光正好,她忍不住拧大了点油门,摩托车的轰鸣声在安静的街道上回荡,心里的喜悦像气泡一样不断冒出来——这是她第一次靠原创歌曲拿到正式的影视ost合同,比上一世任何一次合作都让她开心。

回到学校时,已经快到中午。

苏晚把摩托车停在图书馆门口的停车区,刚摘下头盔,就看到林晓从图书馆里跑出来,手里还拿着一本《曲式分析》。

“晚晚!怎么样怎么样?去唐人影视顺利吗?”林晓跑到她面前,一脸期待地问。

“顺利,签了合同,后天去录音。”苏晚笑着说,把背包往肩上一甩,“中午请你吃食堂的糖醋排骨,庆祝一下。”

“太好了!”林晓兴奋地跳起来,拉着苏晚的胳膊往食堂走,“我就知道你肯定能成!对了,录音的时候能不能带我去啊?我想看看专业的录音棚长什么样。”

“应该可以,我问问蔡姐。”苏晚点点头,她也想让林晓一起去,毕竟这段时间林晓一直陪着她,帮她打打气也好。

当天晚上,苏晚给蔡姐发了条微信,问能不能带朋友去录音棚,蔡姐很快回复说“没问题,让你朋友一起过来就行”。

林晓看到回复后,兴奋得差点在宿舍里蹦起来,连夜翻出自己最满意的衣服,说要“穿得正式点,不能给晚晚丢人”。

后天上午,苏晚和林晓准时来到唐人影视的录音棚。

录音棚比学校的专业不少,分为里外两间,外面是控制室,里面是录音间。

控制室内摆着一排专业的调音台,屏幕上显示着各种音轨数据;录音间里, ann u87 麦克风立在支架上,旁边放着一把木吉他和一架钢琴,墙上还贴了吸音棉。

张老师已经在控制室等着了,看到她们进来,笑着说:“苏晚来了,这位就是你朋友吧?随便坐,别拘谨。”

林晓点点头,眼睛好奇地四处打量,小声对苏晚说:“这录音棚也太专业了吧,比我们学校的好多了。”

苏晚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走进录音间。

张老师通过麦克风跟她说:“我们先试唱一遍,找找感觉,主要是副歌部分的情感,要再放开一点,把那种‘偏要爱’的倔强再突出一点。”

“好。”苏晚戴上耳机,调整好麦克风的高度,手指轻轻放在身前的谱架上。

伴奏响起,她深吸一口气,随着旋律开口:“把昨天都作废,现在你在我眼前,我想爱,请给我机会”

她的声音很稳,中低音区带着淡淡的温柔,到了副歌部分,声音陡然拔高,“我说过我不闪躲,我非要这么做”这句,她特意加重了语气,把那种不顾一切的执着唱了出来。

试唱结束,张老师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很好,比deo里的感觉更到位!就是‘痛也很愉快’这句,尾音可以再拖长一点,带点释然的感觉,我们再来一遍。”

苏晚点点头,重新调整状态。这一次,她更投入了,想象着剧里主角们的情感纠葛,把自己代入那种“明知会痛,却还是要爱的”情绪里。唱到“痛也很愉快”时,尾音轻轻拖长,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完美!”张老师的声音里带着笑意,“接下来我们正式录制,争取一遍过。”

正式录制很顺利,苏晚的发挥很稳定,从主歌到副歌,情感层层递进,没有出现任何失误。录制结束后,张老师戴着耳机反覆听了几遍,满意地说:“太绝了!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偏爱》!后续的后期制作我们会尽快完成,到时候发deo给你听听。”

苏晚走出录音间,林晓立刻凑上来,兴奋地说:“晚晚,你刚才唱得也太好听了吧!尤其是副歌部分,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还好,主要是张老师指导得好。”苏晚笑着说,心里的石头彻底落了地。

从唐人影视回去后,苏晚的生活重新回归平静。

她开始把精力放在自学大四的课程上——《音乐产业管理》《高级声乐技巧》《音乐版权法》《跨文化音乐交流》,这几门课涉及的内容比大三更偏向实践和应用,尤其是《音乐产业管理》,里面讲的唱片公司运营、艺人经纪、音乐市场分析,对她来说是全新的领域。

每天早上七点,苏晚都会骑着黑色杜卡迪onster 821去学校。

她习惯提前半小时到图书馆,把摩托车停在停车区后,拿着保温杯去一楼接杯热水,然后走到四楼的文科区,找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她的书包里总是装着当天要学的教材、笔记本和一支红色的标记笔,遇到重点内容,就用红笔标注出来,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手机查资料,或者记在便签上,等有空了去问老师。

《音乐版权法》里有很多复杂的条款,比如音乐作品的着作权归属、侵权认定标准、合理使用范围,苏晚一开始看得一头雾水。

她特意去法学院找教版权法的刘老师请教,刘老师耐心地给她讲解,还推荐了几本相关的案例书。

苏晚把案例书借回来,结合教材一起看,慢慢就理清了思路,笔记本上记满了案例分析和条款解读,连刘老师都夸她“学得比法学院的学生还认真”。

中午十二点,林晓会准时到图书馆找她一起去食堂吃饭。

林晓的大二课程也不轻松,《曲式分析》和《复调音乐》让她头疼不已,每次吃饭时,她都会拿着课本问苏晚问题:“晚晚,你看这个复调的对位法,我总觉得两个旋律合在一起不好听,是不是哪里错了?”

苏晚接过课本,认真地看了看,指着其中一段说:“你这里的声部交叉了,低音声部太高,高音声部太低,所以听起来不协调,你试试把低音声部降一个八度,再调整一下节奏,应该就好了。”

林晓按照她说的方法修改,下午去琴房试了试,果然好听多了。

她兴奋地给苏晚发微信:“晚晚,你太厉害了!按照你说的改了之后,真的好听多了!晚上我请你喝奶茶!”

苏晚笑着回复“好”,继续看手里的《音乐产业管理》。

下午三点左右,她会去琴房练两个小时声乐,主要练习高音区的控制和情感表达,有时候也会弹弹吉他,把自己偶尔想到的旋律记下来。

傍晚六点,图书馆闭馆,苏晚骑着摩托车回宿舍。

路上会经过学校门口的水果店,她偶尔会买些苹果或橙子带回去,分给林晓和另外两个室友。

回到宿舍后,她会花一个小时整理当天的笔记,把重点内容归纳总结,然后再看一个小时的专业书,直到晚上十点半,才洗漱睡觉。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个多月,转眼就到了十二月,距离学校的校庆晚会还有一个月。

这天下午,苏晚正在琴房练琴,突然听到有人敲门,她停下手指,说了声“请进”。

进来的是学生会文艺部的部长李然,也是声乐系的大三学姐。李然笑着走到她面前:“苏晚,打扰你练琴了,我是来跟你说个事的。”

“学姐好,什么事啊?”苏晚放下琴谱,站起身。

“学校明年一月的校庆晚会,想邀请你准备一个节目。”李然说,“去年你唱的《天亮了》太惊艳了,今年大家都很期待你能再上台表演。”

苏晚愣了一下,她倒是忘了校庆晚会的事。

去年校庆,她因为《天亮了》被更多人认识,还意外获得了上春晚的机会,今年再上台,确实需要好好准备一个节目。

“我没问题,不过我想和林晓一起合唱,可以吗?”苏晚想起林晓一直想和她一起上台表演,这次正好是个机会。

“当然可以!”李然笑着说,“只要你们准备好了,随时跟我说是节目名称和形式就行,我们好安排流程。”

“好,我们尽快确定。”苏晚点点头。

李然走后,苏晚拿出手机给林晓发了条微信:“学校校庆晚会邀请我们一起表演节目,你想不想去?”

林晓几乎是秒回:“想!当然想!我们唱什么啊?要不要唱你写的《偏爱》?”

苏晚笑着回复:“《偏爱》太深情了,校庆晚会应该轻松一点,我想写首新的,欢快一点的,适合合唱的。”

“好啊好啊!”林晓回复,“我相信你的才华!你写什么我都唱!”

接下来的几天,苏晚开始琢磨新歌曲。她想写一首轻松、可爱的歌,符合校园的氛围,也适合和林晓一起合唱。

每天晚上回到宿舍,她都会坐在书桌前,拿着吉他弹弹写写,偶尔有灵感了,就赶紧记在本子上。

有天晚上,她看到林晓对着手机傻笑,凑过去一看,发现林晓在看校园情侣的短视频,视频里的男生女生一起在操场散步,男生故意放慢脚步等女生,女生害羞地低头笑,划面很甜蜜。

苏晚心里突然有了灵感,她拿起吉他,轻轻拨动琴弦,一段轻快的旋律流淌出来。

“猜不透是哪里出了错,恋爱的进度有些落后”她随口哼出几句歌词,觉得很符合那种青涩的校园恋爱氛围。

林晓听到了,凑过来说:“哇,这段旋律好好听!就这个!就这个!”

苏晚笑着点点头,继续往下写。

她用了三天时间,完成了歌曲的词曲,给它取名叫《123木头人》——既符合歌曲轻松可爱的风格,又能让人联想到校园里的小遊戏,很有代入感。

写完的当天晚上,苏晚在宿舍里弹着吉他,和林晓一起试唱。

苏晚唱主歌部分,林晓唱和声,到了副歌“我数123木头人,再不行动就要扣分”,两人一起合唱,声音搭配得很和谐。

“太好听了!”林晓兴奋地说,“我们再唱一遍,我刚才和声好像有点跑调,这次肯定没问题!”

苏晚点点头,重新弹起吉他。

这一次,林晓的和声很稳,到了rap部分“喂!你怎么还没有动静,怎么可以这样淡定!”,林晓特意模仿了调皮的语气,逗得苏晚忍不住笑场。

“不行不行,rap部分你得严肃点,不能笑!”苏晚笑着说,“我们再练几遍,争取下周去跟李然学姐确定节目。”

“好!”林晓点点头,认真地跟着苏晚一起练习。

接下来的一周,两人每天晚上都会在宿舍或琴房练习《123木头人》。

苏晚帮林晓调整和声的音准,林晓则帮苏晚琢磨rap部分的语气,偶尔也会提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在“嘘!”那里加个手势,增加表演的趣味性。

周末的时候,苏晚和林晓一起去找李然学姐,现场清唱了一遍《123木头人》。

李然听完,笑着说:“太可爱了!就这个节目!很符合校庆的氛围,肯定能让大家眼前一亮。”

确定好节目后,两人练得更认真了。

苏晚还特意编了简单的动作,比如唱到“我数123木头人”时,两人一起伸出手指比“123”,唱到“再不行动就要扣分”时,轻轻跺脚,增加表演的互动感。

十二月的北京已经很冷了,苏晚骑摩托车去学校时,会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戴上围巾和手套。

林晓总是会提前在琴房里给她准备好热水,等她到了,就能喝到温热的水。

两人在琴房里练习唱歌,偶尔会因为跑调或忘词笑作一团,琴房里的笑声,在寒冷的冬天里,显得格外温暖。

苏晚偶尔也会收到唐人影视发来的《偏爱》后期进度,张老师说已经完成了混音,正在和剧组对接同步划面,预计明年年初随着剧集一起发布。

苏晚把这个消息告诉林晓,林晓比她还兴奋,说等剧集播出了,一定要第一时间追剧,听她唱的片头曲。

日子一天天过去,校庆晚会越来越近,苏晚和林晓的《123木头人》也练得越来越熟练。

苏晚自学大四课程的进度也很顺利,《音乐产业管理》和《音乐版权法》已经看完了,正在看《跨文化音乐交流》,笔记本上记满了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特点和文化背景分析。

有天下午,苏晚在图书馆遇到了顾淮之——他已经毕业,这次是回学校找老师办事。顾淮之看到她,笑着走过来:“苏晚,好久不见,听说你最近在准备校庆节目?”

“是啊,和林晓一起合唱一首新歌。”苏晚点点头,“学长最近怎么样?工作还顺利吗?”

“挺顺利的,在一家音乐公司做制作人。”顾淮之说,“你要是以后想往音乐制作方向发展,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

“好,谢谢学长。”苏晚笑着说。

两人聊了几句,顾淮之就去办事了。看着顾淮之离开的背影,苏晚心里有些感慨——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顾淮之已经毕业,而她也快从大一的新生,变成即将毕业的学生了。

晚上回到宿舍,林晓正在对着镜子练习《123木头人》的动作,看到苏晚回来,兴奋地说:“晚晚,我刚才跟张琪她们说我们要在校庆合唱,她们都特别期待,说一定要去现场给我们加油!”

“好啊,到时候让她们多带点荧光棒。”苏晚笑着说,放下背包,拿起吉他,“我们再练一遍吧,重点练一下rap部分,你上次还是有点卡壳。”

“好!”林晓立刻站好,跟着苏晚的吉他声,认真地唱了起来。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宿舍里,吉他声和歌声交织在一起,轻快的旋律在房间里回荡。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文娱巨匠:从塌房顶流开始 这个演员太想进步了 种田:从原始部落开始文明 神婿 医婿 快穿:被男主攻略后,他说我有病 四合院:从轧钢厂司机开始 废物乡干部竟是京城名少 神渡之妖妾 全知外挂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