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撤退信号的各个小组,立刻停止了射击。
然后就见到这些人开始交替掩护,井然有序地向山林深处退去。
不过一名负责断后的士兵,在经过一处被爆炸掀翻的巨石时,脚下却“不慎”一滑。
虽然这士兵很快便爬了起来,但是他背上那个小麻袋却被抛在了石头
几块闪烁着暗黄色金属光泽的石头从破开的袋口中滚了出来,散落在官道旁最显眼的草丛里,在火光的映照下异常醒目。
那士兵吃了一惊,似乎想去捡拾,但远处传来了两声短促的集合信号。
他脸上露出“万分懊恼”的神色,最终还是咬了咬牙头也不回地向着大部队追去,消失在了漆黑的山林中。
整场伏击,从开始到结束,不过短短一刻钟。
陈屠的小队,零伤亡。
而郭珩的先头部队,近两百名豪绅家丁几乎伤亡过半。
官道上,只留下一片狼藉和此起彼伏的哀嚎。
直到陈屠等人彻底消失了踪迹,郭珩才仿佛从噩梦中惊醒。
他看着眼前这惨烈的一幕,一股怒火夹杂着恐惧冲上头顶,让他整个人都发起抖来。
“废物!一群废物!”他对着那些抱头鼠窜的幸存家丁破口大骂,完全忘了自己刚才也是吓得魂飞魄散的一员。
“反击!弓箭手给我往山上射!把他们都给我射成刺猬!”
然而根本没人听他的,弓箭手们也早已乱了阵脚,正和后方的步兵挤作一团,自相践踏。
“郭兄,穷寇莫追。”千面的声音适时地在他耳边响起,一如既往地温和冷静。
“敌暗我明,对方显然是早有准备。此刻追入山林,恐中埋伏。”
“那那怎么办?就这么算了?”郭珩不甘地吼道。
“当务之急,是重整队形,救治伤员,清点损失。”千面看了一眼那些几乎毫发无伤的巡防营士兵,眼中闪过一丝微光。
“然后派斥候前去探查,看看贼军究竟是什么来路。您看,吴都尉那边已经开始着手处理了。”
郭珩顺着他的目光看去。
只见吴用正大声呼喝着,指挥手下的士兵救助伤员,收拢溃兵,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与自己这边的慌乱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股羞恼涌上郭珩的心头。
这个吴用是在看我笑话吗?
郭珩心中愤恨,却又无话可说,只能铁青着脸默认了千面的建议。
很快,一名奉命探查的斥候连滚带爬地跑了回来,脸上带着一种混杂着恐惧和狂喜的奇异表情。
他手里,正捧着一块在火光下闪烁着诱人光芒的矿石。
“将将军,有有发现!”
“我们在山道旁,发现了这个!”
郭珩一看到那闪着金光的石头,立马就挪不开眼了。
“快!拿过来给我看看!”
上一刻还因恐惧而扭曲的脸,此刻只剩下贪婪。
郭珩甚至顾不上主将的体面,连滚带爬地从马上跳下来,一把将那块沉甸甸的矿石从斥候手里抢了过来。
他完全忘记了身边还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也无视了那些在地上痛苦呻吟的伤兵。
那块在火光下闪烁着暗黄色光泽的石头,成了他世界的唯一。
郭珩将石头凑到眼前,双眼几乎要贴了上去,呼吸因为激动而变得粗重。
接着郭珩迫不及待地张开嘴朝石头咬了下去,石头上留下了一排浅浅的牙印。
“是真的!”
金子是软的,这绝对是真的!郭珩欣喜若狂。
他把矿石放在手里反复掂量,那沉甸甸的分量让他脸上的笑容愈发狰狞,刚刚伏击带来的恐惧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
站在一旁的千面,在看到那块石头时,眼中也确实闪过了一丝极为短暂的愕然。
这是怎么回事?
是李胜的计策吗?
还是纯粹的巧合?
他很清楚,他最初向钱宝提议用“金山”作为诱饵时,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谎言。
黑风口那种地方,怎么可能真的有金矿?
但现在,物证被送到了眼前。
不过这点愕然只持续了不到一息的时间,千面立刻意识到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不管这矿石是真是假,是谁的手笔,它在此刻出现,就是上天都在帮他把郭珩这头蠢猪往悬崖下推。
于是,他恰到好处地露出了震惊与狂喜交织的表情,上前一步配合起郭珩的表演。
“郭兄!这这莫非就是贼军拼死也要守护的宝藏?!”
千面这一嗓子,立刻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他“哎呀”一声,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对着郭珩拱手道:“郭兄,小弟明白了,彻底明白了!”
郭珩正沉浸在发财的幻想中,闻言抬起头不解地问道:“贾老弟,你明白什么了?”
“我明白贼军为何要在此地设伏了!”千面用折扇指着那片漆黑的山林,声音里带着几分刻意营造出的激动,“他们不是早有准备,他们是狗急跳墙啊!”
“你看。”他指向地上散落的箭矢和被爆炸掀翻的泥土。
“他们的伏击看似猛烈,实则杂乱无章,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而且他们一击即退,根本不敢与我军主力正面交锋!这说明什么?”
他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看着郭珩,自问自答道:“说明他们心虚,因为他们的兵力根本不足以与我们抗衡!”
“他们只是想用这种雷霆手段吓住我们,拖延时间,好让他们能把藏在黑风口的金子都运走!”
“而这块矿石”千面指着郭珩手中的人造金矿,“定是他们仓皇逃窜之时,不慎从身上掉落的!”
“郭兄,你想想,连一个普通喽啰身上都带着这么大一块金矿石,那黑风口的山寨里,得藏着多大一座金山啊!”
这番话让郭珩豁然开朗。
对啊!太对了!
贾老弟分析得太对了!
这些泥腿子就是怕了,他们怕我郭珩的大军杀到,抢走他们的金山,所以才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来吓唬我!
郭珩刚刚的恐惧瞬间消失不见,转化成了更加狂热的贪婪。
那些死伤的家丁,此刻在他眼里,都成了通往金山路上必须付出的微不足道的代价。
“贾老弟说得对,传我将令!”郭珩高举着那块黄铜矿石,如同举着胜利的权杖,声音因极度的兴奋而变得尖利刺耳。”
“全军立刻开拔,不准休整!”
“天亮之前,必须赶到黑风口!”
“第一个冲进山寨者,赏银百两!谁敢后退,杀无赦!”
“将军!不可啊!”
一个虚弱的声音从地上响起,是钱宝派来的亲信。
他被两个家丁搀扶起来,大腿上的伤口已经做了简单的包扎,但失血和剧痛让他脸色惨白如纸。
“我军将士已是人困马乏,又遭此重创,士气低落。此刻理应就地休整,救治伤员,待天明之后再做打算啊!否则”
“闭嘴!”郭珩厌恶地打断了他,一脚将他踹倒在地,“你懂什么用兵之道!兵贵神速!再敢动摇军心,我连你一起斩了!”
钱宝的亲信倒在地上,看着状若疯魔的郭珩和一旁含笑不语的千面,一股彻骨的寒意从心底升起。
他意识到,事情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控制。
他想借刀杀人,却好像引来了一条要吞噬一切的疯狗。
他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在郭珩和他亲信督战队的刀剑逼迫下,这支本就濒临崩溃的军队,不得不再次踏上征途。
官道上,再也听不到骂咧咧的声音,只剩下伤兵被拖拽时的痛苦呻吟,以及无数粗重的的喘息。
那些幸存的豪绅家丁,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被驱赶着向前挪动。
他们的眼神空洞,脸上满是麻木。任何敢于停下脚步的人,换来的都是督战队无情的鞭子和刀背。
而走在队伍中央的郡城巡防营,则又是另一番景象。
吴用带着他的人,不紧不慢地跟在溃兵身后。
他们冷漠地看着眼前这荒诞的一幕,既不帮忙驱赶,也不出声催促,就像一群事不关己的看客。
吴用的目光扫过那些被郭珩亲信高高举起的火把,又看了看远处黑风口那如同巨兽张开大嘴般的轮廓,嘴角露出一丝谁也无法察觉的冷笑。
蠢货。
通往地狱的道路,总是由黄金铺就的。
而他,只需要在恰当的时候,从背后,轻轻地推上一把。
郭珩则完全没有察觉到身后军队的异样,他骑在马上,不断抚摸着怀里那块冰冷的石头,幻想着自己踏平黑风口,将整座金山收入囊中的情景。
那将是何等的功绩!何等的财富!
他仿佛已经看到,姐夫孙天州对他刮目相看的表情,看到京城那些曾经瞧不起他的纨绔子弟们嫉妒的嘴脸。
他忍不住发出了得意的笑声。
笑声在死寂的队伍中回荡,显得格外刺耳和诡异。
凌晨三点,黑风口。
议事厅内的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煤油灯的火苗在穿堂风中不安地跳动,将墙壁上巨大的南扬郡地图照得忽明忽暗。
李胜站在沙盘前,安静地听着汇报。
他的面前,已经站了一排刚刚从前线返回的斥候,他们满身泥泞,神色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主公,陈将军所部已于一刻钟前按计划撤回至二号防线,未曾与敌军主力交战,无一人伤亡。”
“敌军前锋两百人已基本丧失战斗力,郭珩主力约五百人,正在其亲信督战队的驱赶下,不计伤亡地向主寨方向强行军。”
“报!敌军已进入黑风口十里范围!”
“报!敌军已通过一线天,正沿着预设路线向瓮城入口急行军,前锋距我方第一道陷阱不足三里!”
军情如火,一条接着一条,被迅速地传递进来。
每一个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主公下达最后的作战命令。
整个议事厅,只有斥候的脚步声和此起彼伏的汇报声。
张景焕侍立在李胜身侧,目光紧盯着沙盘上代表敌军的小旗,那面旗帜正沿着一条由他亲手规划的路线移动着。
他的手心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这并非因为紧张,而是一种大计即将功成的兴奋。
所有的布置都已就位,所有的陷阱都已挖好,所有的刀剑都已出鞘。
现在,只等猎物一头撞进罗网。
在听完最后一名斥候的汇报后,李胜点了点头,示意他们都下去休息。
议事厅内瞬间恢复了寂静,只剩下火把燃烧时发出的“毕剥”声。
他没有立刻下令,而是背着手围着沙盘缓缓踱步,所有人的目光都跟随着他的脚步移动。
终于,他停了下来。
但他没有看向张景焕,也没有看向那些整装待发的传令兵。
他转过身,看向了一直守在门口,负责统筹全局后勤的王五。
“王五。”
“属下在!”王五立刻挺直了身躯。
在场的所有人都以为,李胜是要下达最后关于箭矢、滚石、火油等军械的调配命令。
然而,李胜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人都愣在了原地。
他看着王五,用一种平静到近乎日常的口吻说道:“你去厨房看看,给陈屠他们壮行剩下的猪肉炖土豆,应该还有不少汤底。”
“让伙夫们把火生起来,把那些汤都热上。多加点水,多放点盐,熬得滚烫。”
“等这一仗打完了,让每一个从阵地上撤下来的弟兄,都能喝上一口热的。”
“是。”王五愣了足足三秒,才从那沙哑的喉咙里挤出这么一个字。
他的眼眶在一瞬间就红了。
这个时代的士兵大多都是被当做牲口,作为攻城掠地和换取功名的耗材。
胜了,是将军的功劳。
败了,是士兵的无能。
从来没听说过没有将领会在决战来临之际,去关心他们打完仗后能不能喝上一口热汤。
张景焕也愣住了,他扶着沙盘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
李胜是真正的将治下之民当做“人”来看待的仁心,这些天来他辅佐李胜,看着他建立贡献点制度,建立学堂,建立公共澡堂
他一直以为,这是一种极为高明的驭下之术,是一种收买人心的手段。
但直到此刻,在这生死决战来临的前一刻,在所有人都聚焦于胜负、功名、杀戮之时,李胜的心里,却还记挂着一件如此微不足道的小事——一碗战后的热汤。
这不是术,这是道,是以人为本的王道。
张景焕的内心被一种难以言喻的巨大情感所充斥。
他想起了自己前半生所追随的定北将军,那位同样被誉为仁义之师的将领,在攻城前下达的命令是“三日不封刀”。
他想起了史书上那些开国明君,为了胜利不惜水淹大军、火烧连营,将无数百姓卷入战火。
他一直以为,慈不掌兵,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可今天,李胜却用最简单的方式,颠覆了他所有的认知。
匡扶天下,救济苍生这不正是自己毕生所求的理想吗?
自己追随的,究竟是怎样一位拥有广阔胸襟的明主啊!
张景着恍惚地想。
他甚至觉得,与主公此刻展现出的这份胸襟相比,自己之前那些所谓的奇谋诡计,都显得那么的渺小,那么的不值一提。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然后退后一步,对着李胜的背影,郑重地深深长揖及地。
“主公之仁,胜过十万雄兵。景焕,为主公贺!”
李胜没有回头,他知道自己刚才那番话会给这些人带来多大的冲击。
作为一个经历过信息时代洗礼的现代灵魂,他只是习惯性地做了一些最基本的人文关怀。
但他没想到,在这个视人命如草芥的时代,一碗热汤竟然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
他只是安静地看着沙盘,心里盘算着战后的抚恤、赏功,以及如何处置郭珩这个烫手的山芋。
就在此时——
呜——呜呜——!!!
一声凄厉悠长的号角声,划破了黎明前最黑暗的夜空,从遥远的山谷入口处传来,在群山之间激起阵阵回音。
那是敌军发起总攻的信号!
议事厅内肃杀的气氛瞬间被点燃。
李胜的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锐芒,所有的温情与思虑都在这一刻被收敛。
他猛地转过身,大步流星地走出议事厅,踏上了旁边的望楼。
“关门!”
轰隆隆——
早已等候在两侧山壁上的几十名乡民,同时奋力推动巨大的绞盘。
伴随着沉重的机括声和巨石摩擦地面的声音,两扇用巨木和铁皮打造的重达万斤的巨大闸门,在火把的照耀下,缓缓从山谷两侧的凹槽中滑出,向中央合拢。
“打狗!”
那些幸存的豪绅家丁,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被驱赶着向前挪动。
他们的眼神空洞,脸上满是麻木。任何敢于停下脚步的人,换来的都是督战队无情的鞭子和刀背。
而走在队伍中央的郡城巡防营,则又是另一番景象。
吴用带着他的人,不紧不慢地跟在溃兵身后。
他们冷漠地看着眼前这荒诞的一幕,既不帮忙驱赶,也不出声催促,就像一群事不关己的看客。
吴用的目光扫过那些被郭珩亲信高高举起的火把,又看了看远处黑风口那如同巨兽张开大嘴般的轮廓,嘴角露出一丝谁也无法察觉的冷笑。
蠢货。
通往地狱的道路,总是由黄金铺就的。
而他,只需要在恰当的时候,从背后,轻轻地推上一把。
郭珩则完全没有察觉到身后军队的异样,他骑在马上,不断抚摸着怀里那块冰冷的石头,幻想着自己踏平黑风口,将整座金山收入囊中的情景。
那将是何等的功绩!何等的财富!
他仿佛已经看到,姐夫孙天州对他刮目相看的表情,看到京城那些曾经瞧不起他的纨绔子弟们嫉妒的嘴脸。
他忍不住发出了得意的笑声。
笑声在死寂的队伍中回荡,显得格外刺耳和诡异。
凌晨三点,黑风口。
议事厅内的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煤油灯的火苗在穿堂风中不安地跳动,将墙壁上巨大的南扬郡地图照得忽明忽暗。
李胜站在沙盘前,安静地听着汇报。
他的面前,已经站了一排刚刚从前线返回的斥候,他们满身泥泞,神色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主公,陈将军所部已于一刻钟前按计划撤回至二号防线,未曾与敌军主力交战,无一人伤亡。”
“敌军前锋两百人已基本丧失战斗力,郭珩主力约五百人,正在其亲信督战队的驱赶下,不计伤亡地向主寨方向强行军。”
“报!敌军已进入黑风口十里范围!”
“报!敌军已通过一线天,正沿着预设路线向瓮城入口急行军,前锋距我方第一道陷阱不足三里!”
军情如火,一条接着一条,被迅速地传递进来。
每一个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主公下达最后的作战命令。
整个议事厅,只有斥候的脚步声和此起彼伏的汇报声。
张景焕侍立在李胜身侧,目光紧盯着沙盘上代表敌军的小旗,那面旗帜正沿着一条由他亲手规划的路线移动着。
他的手心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这并非因为紧张,而是一种大计即将功成的兴奋。
所有的布置都已就位,所有的陷阱都已挖好,所有的刀剑都已出鞘。
现在,只等猎物一头撞进罗网。
在听完最后一名斥候的汇报后,李胜点了点头,示意他们都下去休息。
议事厅内瞬间恢复了寂静,只剩下火把燃烧时发出的“毕剥”声。
他没有立刻下令,而是背着手围着沙盘缓缓踱步,所有人的目光都跟随着他的脚步移动。
终于,他停了下来。
但他没有看向张景焕,也没有看向那些整装待发的传令兵。
他转过身,看向了一直守在门口,负责统筹全局后勤的王五。
“王五。”
“属下在!”王五立刻挺直了身躯。
在场的所有人都以为,李胜是要下达最后关于箭矢、滚石、火油等军械的调配命令。
然而,李胜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人都愣在了原地。
他看着王五,用一种平静到近乎日常的口吻说道:“你去厨房看看,给陈屠他们壮行剩下的猪肉炖土豆,应该还有不少汤底。”
“让伙夫们把火生起来,把那些汤都热上。多加点水,多放点盐,熬得滚烫。”
“等这一仗打完了,让每一个从阵地上撤下来的弟兄,都能喝上一口热的。”
“是。”王五愣了足足三秒,才从那沙哑的喉咙里挤出这么一个字。
他的眼眶在一瞬间就红了。
这个时代的士兵大多都是被当做牲口,作为攻城掠地和换取功名的耗材。
胜了,是将军的功劳。
败了,是士兵的无能。
从来没听说过没有将领会在决战来临之际,去关心他们打完仗后能不能喝上一口热汤。
张景焕也愣住了,他扶着沙盘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
李胜是真正的将治下之民当做“人”来看待的仁心,这些天来他辅佐李胜,看着他建立贡献点制度,建立学堂,建立公共澡堂
他一直以为,这是一种极为高明的驭下之术,是一种收买人心的手段。
但直到此刻,在这生死决战来临的前一刻,在所有人都聚焦于胜负、功名、杀戮之时,李胜的心里,却还记挂着一件如此微不足道的小事——一碗战后的热汤。
这不是术,这是道,是以人为本的王道。
张景焕的内心被一种难以言喻的巨大情感所充斥。
他想起了自己前半生所追随的定北将军,那位同样被誉为仁义之师的将领,在攻城前下达的命令是“三日不封刀”。
他想起了史书上那些开国明君,为了胜利不惜水淹大军、火烧连营,将无数百姓卷入战火。
他一直以为,慈不掌兵,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可今天,李胜却用最简单的方式,颠覆了他所有的认知。
匡扶天下,救济苍生这不正是自己毕生所求的理想吗?
自己追随的,究竟是怎样一位拥有广阔胸襟的明主啊!
张景着恍惚地想。
他甚至觉得,与主公此刻展现出的这份胸襟相比,自己之前那些所谓的奇谋诡计,都显得那么的渺小,那么的不值一提。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然后退后一步,对着李胜的背影,郑重地深深长揖及地。
“主公之仁,胜过十万雄兵。景焕,为主公贺!”
李胜没有回头,他知道自己刚才那番话会给这些人带来多大的冲击。
作为一个经历过信息时代洗礼的现代灵魂,他只是习惯性地做了一些最基本的人文关怀。
但他没想到,在这个视人命如草芥的时代,一碗热汤竟然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
他只是安静地看着沙盘,心里盘算着战后的抚恤、赏功,以及如何处置郭珩这个烫手的山芋。
就在此时——
呜——呜呜——!!!
一声凄厉悠长的号角声,划破了黎明前最黑暗的夜空,从遥远的山谷入口处传来,在群山之间激起阵阵回音。
那是敌军发起总攻的信号!
议事厅内肃杀的气氛瞬间被点燃。
李胜的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锐芒,所有的温情与思虑都在这一刻被收敛。
他猛地转过身,大步流星地走出议事厅,踏上了旁边的望楼。
“关门!”
轰隆隆——
早已等候在两侧山壁上的几十名乡民,同时奋力推动巨大的绞盘。
伴随着沉重的机括声和巨石摩擦地面的声音,两扇用巨木和铁皮打造的重达万斤的巨大闸门,在火把的照耀下,缓缓从山谷两侧的凹槽中滑出,向中央合拢。
“打狗!”
那些幸存的豪绅家丁,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被驱赶着向前挪动。
他们的眼神空洞,脸上满是麻木。任何敢于停下脚步的人,换来的都是督战队无情的鞭子和刀背。
而走在队伍中央的郡城巡防营,则又是另一番景象。
吴用带着他的人,不紧不慢地跟在溃兵身后。
他们冷漠地看着眼前这荒诞的一幕,既不帮忙驱赶,也不出声催促,就像一群事不关己的看客。
吴用的目光扫过那些被郭珩亲信高高举起的火把,又看了看远处黑风口那如同巨兽张开大嘴般的轮廓,嘴角露出一丝谁也无法察觉的冷笑。
蠢货。
通往地狱的道路,总是由黄金铺就的。
而他,只需要在恰当的时候,从背后,轻轻地推上一把。
郭珩则完全没有察觉到身后军队的异样,他骑在马上,不断抚摸着怀里那块冰冷的石头,幻想着自己踏平黑风口,将整座金山收入囊中的情景。
那将是何等的功绩!何等的财富!
他仿佛已经看到,姐夫孙天州对他刮目相看的表情,看到京城那些曾经瞧不起他的纨绔子弟们嫉妒的嘴脸。
他忍不住发出了得意的笑声。
笑声在死寂的队伍中回荡,显得格外刺耳和诡异。
凌晨三点,黑风口。
议事厅内的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煤油灯的火苗在穿堂风中不安地跳动,将墙壁上巨大的南扬郡地图照得忽明忽暗。
李胜站在沙盘前,安静地听着汇报。
他的面前,已经站了一排刚刚从前线返回的斥候,他们满身泥泞,神色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主公,陈将军所部已于一刻钟前按计划撤回至二号防线,未曾与敌军主力交战,无一人伤亡。”
“敌军前锋两百人已基本丧失战斗力,郭珩主力约五百人,正在其亲信督战队的驱赶下,不计伤亡地向主寨方向强行军。”
“报!敌军已进入黑风口十里范围!”
“报!敌军已通过一线天,正沿着预设路线向瓮城入口急行军,前锋距我方第一道陷阱不足三里!”
军情如火,一条接着一条,被迅速地传递进来。
每一个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主公下达最后的作战命令。
整个议事厅,只有斥候的脚步声和此起彼伏的汇报声。
张景焕侍立在李胜身侧,目光紧盯着沙盘上代表敌军的小旗,那面旗帜正沿着一条由他亲手规划的路线移动着。
他的手心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这并非因为紧张,而是一种大计即将功成的兴奋。
所有的布置都已就位,所有的陷阱都已挖好,所有的刀剑都已出鞘。
现在,只等猎物一头撞进罗网。
在听完最后一名斥候的汇报后,李胜点了点头,示意他们都下去休息。
议事厅内瞬间恢复了寂静,只剩下火把燃烧时发出的“毕剥”声。
他没有立刻下令,而是背着手围着沙盘缓缓踱步,所有人的目光都跟随着他的脚步移动。
终于,他停了下来。
但他没有看向张景焕,也没有看向那些整装待发的传令兵。
他转过身,看向了一直守在门口,负责统筹全局后勤的王五。
“王五。”
“属下在!”王五立刻挺直了身躯。
在场的所有人都以为,李胜是要下达最后关于箭矢、滚石、火油等军械的调配命令。
然而,李胜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人都愣在了原地。
他看着王五,用一种平静到近乎日常的口吻说道:“你去厨房看看,给陈屠他们壮行剩下的猪肉炖土豆,应该还有不少汤底。”
“让伙夫们把火生起来,把那些汤都热上。多加点水,多放点盐,熬得滚烫。”
“等这一仗打完了,让每一个从阵地上撤下来的弟兄,都能喝上一口热的。”
“是。”王五愣了足足三秒,才从那沙哑的喉咙里挤出这么一个字。
他的眼眶在一瞬间就红了。
这个时代的士兵大多都是被当做牲口,作为攻城掠地和换取功名的耗材。
胜了,是将军的功劳。
败了,是士兵的无能。
从来没听说过没有将领会在决战来临之际,去关心他们打完仗后能不能喝上一口热汤。
张景焕也愣住了,他扶着沙盘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
李胜是真正的将治下之民当做“人”来看待的仁心,这些天来他辅佐李胜,看着他建立贡献点制度,建立学堂,建立公共澡堂
他一直以为,这是一种极为高明的驭下之术,是一种收买人心的手段。
但直到此刻,在这生死决战来临的前一刻,在所有人都聚焦于胜负、功名、杀戮之时,李胜的心里,却还记挂着一件如此微不足道的小事——一碗战后的热汤。
这不是术,这是道,是以人为本的王道。
张景焕的内心被一种难以言喻的巨大情感所充斥。
他想起了自己前半生所追随的定北将军,那位同样被誉为仁义之师的将领,在攻城前下达的命令是“三日不封刀”。
他想起了史书上那些开国明君,为了胜利不惜水淹大军、火烧连营,将无数百姓卷入战火。
他一直以为,慈不掌兵,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可今天,李胜却用最简单的方式,颠覆了他所有的认知。
匡扶天下,救济苍生这不正是自己毕生所求的理想吗?
自己追随的,究竟是怎样一位拥有广阔胸襟的明主啊!
张景着恍惚地想。
他甚至觉得,与主公此刻展现出的这份胸襟相比,自己之前那些所谓的奇谋诡计,都显得那么的渺小,那么的不值一提。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然后退后一步,对着李胜的背影,郑重地深深长揖及地。
“主公之仁,胜过十万雄兵。景焕,为主公贺!”
李胜没有回头,他知道自己刚才那番话会给这些人带来多大的冲击。
作为一个经历过信息时代洗礼的现代灵魂,他只是习惯性地做了一些最基本的人文关怀。
但他没想到,在这个视人命如草芥的时代,一碗热汤竟然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
他只是安静地看着沙盘,心里盘算着战后的抚恤、赏功,以及如何处置郭珩这个烫手的山芋。
就在此时——
呜——呜呜——!!!
一声凄厉悠长的号角声,划破了黎明前最黑暗的夜空,从遥远的山谷入口处传来,在群山之间激起阵阵回音。
那是敌军发起总攻的信号!
议事厅内肃杀的气氛瞬间被点燃。
李胜的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锐芒,所有的温情与思虑都在这一刻被收敛。
他猛地转过身,大步流星地走出议事厅,踏上了旁边的望楼。
“关门!”
轰隆隆——
早已等候在两侧山壁上的几十名乡民,同时奋力推动巨大的绞盘。
伴随着沉重的机括声和巨石摩擦地面的声音,两扇用巨木和铁皮打造的重达万斤的巨大闸门,在火把的照耀下,缓缓从山谷两侧的凹槽中滑出,向中央合拢。
“打狗!”
那些幸存的豪绅家丁,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被驱赶着向前挪动。
他们的眼神空洞,脸上满是麻木。任何敢于停下脚步的人,换来的都是督战队无情的鞭子和刀背。
而走在队伍中央的郡城巡防营,则又是另一番景象。
吴用带着他的人,不紧不慢地跟在溃兵身后。
他们冷漠地看着眼前这荒诞的一幕,既不帮忙驱赶,也不出声催促,就像一群事不关己的看客。
吴用的目光扫过那些被郭珩亲信高高举起的火把,又看了看远处黑风口那如同巨兽张开大嘴般的轮廓,嘴角露出一丝谁也无法察觉的冷笑。
蠢货。
通往地狱的道路,总是由黄金铺就的。
而他,只需要在恰当的时候,从背后,轻轻地推上一把。
郭珩则完全没有察觉到身后军队的异样,他骑在马上,不断抚摸着怀里那块冰冷的石头,幻想着自己踏平黑风口,将整座金山收入囊中的情景。
那将是何等的功绩!何等的财富!
他仿佛已经看到,姐夫孙天州对他刮目相看的表情,看到京城那些曾经瞧不起他的纨绔子弟们嫉妒的嘴脸。
他忍不住发出了得意的笑声。
笑声在死寂的队伍中回荡,显得格外刺耳和诡异。
凌晨三点,黑风口。
议事厅内的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煤油灯的火苗在穿堂风中不安地跳动,将墙壁上巨大的南扬郡地图照得忽明忽暗。
李胜站在沙盘前,安静地听着汇报。
他的面前,已经站了一排刚刚从前线返回的斥候,他们满身泥泞,神色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主公,陈将军所部已于一刻钟前按计划撤回至二号防线,未曾与敌军主力交战,无一人伤亡。”
“敌军前锋两百人已基本丧失战斗力,郭珩主力约五百人,正在其亲信督战队的驱赶下,不计伤亡地向主寨方向强行军。”
“报!敌军已进入黑风口十里范围!”
“报!敌军已通过一线天,正沿着预设路线向瓮城入口急行军,前锋距我方第一道陷阱不足三里!”
军情如火,一条接着一条,被迅速地传递进来。
每一个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主公下达最后的作战命令。
整个议事厅,只有斥候的脚步声和此起彼伏的汇报声。
张景焕侍立在李胜身侧,目光紧盯着沙盘上代表敌军的小旗,那面旗帜正沿着一条由他亲手规划的路线移动着。
他的手心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这并非因为紧张,而是一种大计即将功成的兴奋。
所有的布置都已就位,所有的陷阱都已挖好,所有的刀剑都已出鞘。
现在,只等猎物一头撞进罗网。
在听完最后一名斥候的汇报后,李胜点了点头,示意他们都下去休息。
议事厅内瞬间恢复了寂静,只剩下火把燃烧时发出的“毕剥”声。
他没有立刻下令,而是背着手围着沙盘缓缓踱步,所有人的目光都跟随着他的脚步移动。
终于,他停了下来。
但他没有看向张景焕,也没有看向那些整装待发的传令兵。
他转过身,看向了一直守在门口,负责统筹全局后勤的王五。
“王五。”
“属下在!”王五立刻挺直了身躯。
在场的所有人都以为,李胜是要下达最后关于箭矢、滚石、火油等军械的调配命令。
然而,李胜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人都愣在了原地。
他看着王五,用一种平静到近乎日常的口吻说道:“你去厨房看看,给陈屠他们壮行剩下的猪肉炖土豆,应该还有不少汤底。”
“让伙夫们把火生起来,把那些汤都热上。多加点水,多放点盐,熬得滚烫。”
“等这一仗打完了,让每一个从阵地上撤下来的弟兄,都能喝上一口热的。”
“是。”王五愣了足足三秒,才从那沙哑的喉咙里挤出这么一个字。
他的眼眶在一瞬间就红了。
这个时代的士兵大多都是被当做牲口,作为攻城掠地和换取功名的耗材。
胜了,是将军的功劳。
败了,是士兵的无能。
从来没听说过没有将领会在决战来临之际,去关心他们打完仗后能不能喝上一口热汤。
张景焕也愣住了,他扶着沙盘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
李胜是真正的将治下之民当做“人”来看待的仁心,这些天来他辅佐李胜,看着他建立贡献点制度,建立学堂,建立公共澡堂
他一直以为,这是一种极为高明的驭下之术,是一种收买人心的手段。
但直到此刻,在这生死决战来临的前一刻,在所有人都聚焦于胜负、功名、杀戮之时,李胜的心里,却还记挂着一件如此微不足道的小事——一碗战后的热汤。
这不是术,这是道,是以人为本的王道。
张景焕的内心被一种难以言喻的巨大情感所充斥。
他想起了自己前半生所追随的定北将军,那位同样被誉为仁义之师的将领,在攻城前下达的命令是“三日不封刀”。
他想起了史书上那些开国明君,为了胜利不惜水淹大军、火烧连营,将无数百姓卷入战火。
他一直以为,慈不掌兵,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可今天,李胜却用最简单的方式,颠覆了他所有的认知。
匡扶天下,救济苍生这不正是自己毕生所求的理想吗?
自己追随的,究竟是怎样一位拥有广阔胸襟的明主啊!
张景着恍惚地想。
他甚至觉得,与主公此刻展现出的这份胸襟相比,自己之前那些所谓的奇谋诡计,都显得那么的渺小,那么的不值一提。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然后退后一步,对着李胜的背影,郑重地深深长揖及地。
“主公之仁,胜过十万雄兵。景焕,为主公贺!”
李胜没有回头,他知道自己刚才那番话会给这些人带来多大的冲击。
作为一个经历过信息时代洗礼的现代灵魂,他只是习惯性地做了一些最基本的人文关怀。
但他没想到,在这个视人命如草芥的时代,一碗热汤竟然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
他只是安静地看着沙盘,心里盘算着战后的抚恤、赏功,以及如何处置郭珩这个烫手的山芋。
就在此时——
呜——呜呜——!!!
一声凄厉悠长的号角声,划破了黎明前最黑暗的夜空,从遥远的山谷入口处传来,在群山之间激起阵阵回音。
那是敌军发起总攻的信号!
议事厅内肃杀的气氛瞬间被点燃。
李胜的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锐芒,所有的温情与思虑都在这一刻被收敛。
他猛地转过身,大步流星地走出议事厅,踏上了旁边的望楼。
“关门!”
轰隆隆——
早已等候在两侧山壁上的几十名乡民,同时奋力推动巨大的绞盘。
伴随着沉重的机括声和巨石摩擦地面的声音,两扇用巨木和铁皮打造的重达万斤的巨大闸门,在火把的照耀下,缓缓从山谷两侧的凹槽中滑出,向中央合拢。
“打狗!”
那些幸存的豪绅家丁,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被驱赶着向前挪动。
他们的眼神空洞,脸上满是麻木。任何敢于停下脚步的人,换来的都是督战队无情的鞭子和刀背。
而走在队伍中央的郡城巡防营,则又是另一番景象。
吴用带着他的人,不紧不慢地跟在溃兵身后。
他们冷漠地看着眼前这荒诞的一幕,既不帮忙驱赶,也不出声催促,就像一群事不关己的看客。
吴用的目光扫过那些被郭珩亲信高高举起的火把,又看了看远处黑风口那如同巨兽张开大嘴般的轮廓,嘴角露出一丝谁也无法察觉的冷笑。
蠢货。
通往地狱的道路,总是由黄金铺就的。
而他,只需要在恰当的时候,从背后,轻轻地推上一把。
郭珩则完全没有察觉到身后军队的异样,他骑在马上,不断抚摸着怀里那块冰冷的石头,幻想着自己踏平黑风口,将整座金山收入囊中的情景。
那将是何等的功绩!何等的财富!
他仿佛已经看到,姐夫孙天州对他刮目相看的表情,看到京城那些曾经瞧不起他的纨绔子弟们嫉妒的嘴脸。
他忍不住发出了得意的笑声。
笑声在死寂的队伍中回荡,显得格外刺耳和诡异。
凌晨三点,黑风口。
议事厅内的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煤油灯的火苗在穿堂风中不安地跳动,将墙壁上巨大的南扬郡地图照得忽明忽暗。
李胜站在沙盘前,安静地听着汇报。
他的面前,已经站了一排刚刚从前线返回的斥候,他们满身泥泞,神色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主公,陈将军所部已于一刻钟前按计划撤回至二号防线,未曾与敌军主力交战,无一人伤亡。”
“敌军前锋两百人已基本丧失战斗力,郭珩主力约五百人,正在其亲信督战队的驱赶下,不计伤亡地向主寨方向强行军。”
“报!敌军已进入黑风口十里范围!”
“报!敌军已通过一线天,正沿着预设路线向瓮城入口急行军,前锋距我方第一道陷阱不足三里!”
军情如火,一条接着一条,被迅速地传递进来。
每一个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主公下达最后的作战命令。
整个议事厅,只有斥候的脚步声和此起彼伏的汇报声。
张景焕侍立在李胜身侧,目光紧盯着沙盘上代表敌军的小旗,那面旗帜正沿着一条由他亲手规划的路线移动着。
他的手心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这并非因为紧张,而是一种大计即将功成的兴奋。
所有的布置都已就位,所有的陷阱都已挖好,所有的刀剑都已出鞘。
现在,只等猎物一头撞进罗网。
在听完最后一名斥候的汇报后,李胜点了点头,示意他们都下去休息。
议事厅内瞬间恢复了寂静,只剩下火把燃烧时发出的“毕剥”声。
他没有立刻下令,而是背着手围着沙盘缓缓踱步,所有人的目光都跟随着他的脚步移动。
终于,他停了下来。
但他没有看向张景焕,也没有看向那些整装待发的传令兵。
他转过身,看向了一直守在门口,负责统筹全局后勤的王五。
“王五。”
“属下在!”王五立刻挺直了身躯。
在场的所有人都以为,李胜是要下达最后关于箭矢、滚石、火油等军械的调配命令。
然而,李胜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人都愣在了原地。
他看着王五,用一种平静到近乎日常的口吻说道:“你去厨房看看,给陈屠他们壮行剩下的猪肉炖土豆,应该还有不少汤底。”
“让伙夫们把火生起来,把那些汤都热上。多加点水,多放点盐,熬得滚烫。”
“等这一仗打完了,让每一个从阵地上撤下来的弟兄,都能喝上一口热的。”
“是。”王五愣了足足三秒,才从那沙哑的喉咙里挤出这么一个字。
他的眼眶在一瞬间就红了。
这个时代的士兵大多都是被当做牲口,作为攻城掠地和换取功名的耗材。
胜了,是将军的功劳。
败了,是士兵的无能。
从来没听说过没有将领会在决战来临之际,去关心他们打完仗后能不能喝上一口热汤。
张景焕也愣住了,他扶着沙盘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
李胜是真正的将治下之民当做“人”来看待的仁心,这些天来他辅佐李胜,看着他建立贡献点制度,建立学堂,建立公共澡堂
他一直以为,这是一种极为高明的驭下之术,是一种收买人心的手段。
但直到此刻,在这生死决战来临的前一刻,在所有人都聚焦于胜负、功名、杀戮之时,李胜的心里,却还记挂着一件如此微不足道的小事——一碗战后的热汤。
这不是术,这是道,是以人为本的王道。
张景焕的内心被一种难以言喻的巨大情感所充斥。
他想起了自己前半生所追随的定北将军,那位同样被誉为仁义之师的将领,在攻城前下达的命令是“三日不封刀”。
他想起了史书上那些开国明君,为了胜利不惜水淹大军、火烧连营,将无数百姓卷入战火。
他一直以为,慈不掌兵,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可今天,李胜却用最简单的方式,颠覆了他所有的认知。
匡扶天下,救济苍生这不正是自己毕生所求的理想吗?
自己追随的,究竟是怎样一位拥有广阔胸襟的明主啊!
张景着恍惚地想。
他甚至觉得,与主公此刻展现出的这份胸襟相比,自己之前那些所谓的奇谋诡计,都显得那么的渺小,那么的不值一提。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然后退后一步,对着李胜的背影,郑重地深深长揖及地。
“主公之仁,胜过十万雄兵。景焕,为主公贺!”
李胜没有回头,他知道自己刚才那番话会给这些人带来多大的冲击。
作为一个经历过信息时代洗礼的现代灵魂,他只是习惯性地做了一些最基本的人文关怀。
但他没想到,在这个视人命如草芥的时代,一碗热汤竟然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
他只是安静地看着沙盘,心里盘算着战后的抚恤、赏功,以及如何处置郭珩这个烫手的山芋。
就在此时——
呜——呜呜——!!!
一声凄厉悠长的号角声,划破了黎明前最黑暗的夜空,从遥远的山谷入口处传来,在群山之间激起阵阵回音。
那是敌军发起总攻的信号!
议事厅内肃杀的气氛瞬间被点燃。
李胜的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锐芒,所有的温情与思虑都在这一刻被收敛。
他猛地转过身,大步流星地走出议事厅,踏上了旁边的望楼。
“关门!”
轰隆隆——
早已等候在两侧山壁上的几十名乡民,同时奋力推动巨大的绞盘。
伴随着沉重的机括声和巨石摩擦地面的声音,两扇用巨木和铁皮打造的重达万斤的巨大闸门,在火把的照耀下,缓缓从山谷两侧的凹槽中滑出,向中央合拢。
“打狗!”
那些幸存的豪绅家丁,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被驱赶着向前挪动。
他们的眼神空洞,脸上满是麻木。任何敢于停下脚步的人,换来的都是督战队无情的鞭子和刀背。
而走在队伍中央的郡城巡防营,则又是另一番景象。
吴用带着他的人,不紧不慢地跟在溃兵身后。
他们冷漠地看着眼前这荒诞的一幕,既不帮忙驱赶,也不出声催促,就像一群事不关己的看客。
吴用的目光扫过那些被郭珩亲信高高举起的火把,又看了看远处黑风口那如同巨兽张开大嘴般的轮廓,嘴角露出一丝谁也无法察觉的冷笑。
蠢货。
通往地狱的道路,总是由黄金铺就的。
而他,只需要在恰当的时候,从背后,轻轻地推上一把。
郭珩则完全没有察觉到身后军队的异样,他骑在马上,不断抚摸着怀里那块冰冷的石头,幻想着自己踏平黑风口,将整座金山收入囊中的情景。
那将是何等的功绩!何等的财富!
他仿佛已经看到,姐夫孙天州对他刮目相看的表情,看到京城那些曾经瞧不起他的纨绔子弟们嫉妒的嘴脸。
他忍不住发出了得意的笑声。
笑声在死寂的队伍中回荡,显得格外刺耳和诡异。
凌晨三点,黑风口。
议事厅内的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煤油灯的火苗在穿堂风中不安地跳动,将墙壁上巨大的南扬郡地图照得忽明忽暗。
李胜站在沙盘前,安静地听着汇报。
他的面前,已经站了一排刚刚从前线返回的斥候,他们满身泥泞,神色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主公,陈将军所部已于一刻钟前按计划撤回至二号防线,未曾与敌军主力交战,无一人伤亡。”
“敌军前锋两百人已基本丧失战斗力,郭珩主力约五百人,正在其亲信督战队的驱赶下,不计伤亡地向主寨方向强行军。”
“报!敌军已进入黑风口十里范围!”
“报!敌军已通过一线天,正沿着预设路线向瓮城入口急行军,前锋距我方第一道陷阱不足三里!”
军情如火,一条接着一条,被迅速地传递进来。
每一个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主公下达最后的作战命令。
整个议事厅,只有斥候的脚步声和此起彼伏的汇报声。
张景焕侍立在李胜身侧,目光紧盯着沙盘上代表敌军的小旗,那面旗帜正沿着一条由他亲手规划的路线移动着。
他的手心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这并非因为紧张,而是一种大计即将功成的兴奋。
所有的布置都已就位,所有的陷阱都已挖好,所有的刀剑都已出鞘。
现在,只等猎物一头撞进罗网。
在听完最后一名斥候的汇报后,李胜点了点头,示意他们都下去休息。
议事厅内瞬间恢复了寂静,只剩下火把燃烧时发出的“毕剥”声。
他没有立刻下令,而是背着手围着沙盘缓缓踱步,所有人的目光都跟随着他的脚步移动。
终于,他停了下来。
但他没有看向张景焕,也没有看向那些整装待发的传令兵。
他转过身,看向了一直守在门口,负责统筹全局后勤的王五。
“王五。”
“属下在!”王五立刻挺直了身躯。
在场的所有人都以为,李胜是要下达最后关于箭矢、滚石、火油等军械的调配命令。
然而,李胜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人都愣在了原地。
他看着王五,用一种平静到近乎日常的口吻说道:“你去厨房看看,给陈屠他们壮行剩下的猪肉炖土豆,应该还有不少汤底。”
“让伙夫们把火生起来,把那些汤都热上。多加点水,多放点盐,熬得滚烫。”
“等这一仗打完了,让每一个从阵地上撤下来的弟兄,都能喝上一口热的。”
“是。”王五愣了足足三秒,才从那沙哑的喉咙里挤出这么一个字。
他的眼眶在一瞬间就红了。
这个时代的士兵大多都是被当做牲口,作为攻城掠地和换取功名的耗材。
胜了,是将军的功劳。
败了,是士兵的无能。
从来没听说过没有将领会在决战来临之际,去关心他们打完仗后能不能喝上一口热汤。
张景焕也愣住了,他扶着沙盘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
李胜是真正的将治下之民当做“人”来看待的仁心,这些天来他辅佐李胜,看着他建立贡献点制度,建立学堂,建立公共澡堂
他一直以为,这是一种极为高明的驭下之术,是一种收买人心的手段。
但直到此刻,在这生死决战来临的前一刻,在所有人都聚焦于胜负、功名、杀戮之时,李胜的心里,却还记挂着一件如此微不足道的小事——一碗战后的热汤。
这不是术,这是道,是以人为本的王道。
张景焕的内心被一种难以言喻的巨大情感所充斥。
他想起了自己前半生所追随的定北将军,那位同样被誉为仁义之师的将领,在攻城前下达的命令是“三日不封刀”。
他想起了史书上那些开国明君,为了胜利不惜水淹大军、火烧连营,将无数百姓卷入战火。
他一直以为,慈不掌兵,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可今天,李胜却用最简单的方式,颠覆了他所有的认知。
匡扶天下,救济苍生这不正是自己毕生所求的理想吗?
自己追随的,究竟是怎样一位拥有广阔胸襟的明主啊!
张景着恍惚地想。
他甚至觉得,与主公此刻展现出的这份胸襟相比,自己之前那些所谓的奇谋诡计,都显得那么的渺小,那么的不值一提。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然后退后一步,对着李胜的背影,郑重地深深长揖及地。
“主公之仁,胜过十万雄兵。景焕,为主公贺!”
李胜没有回头,他知道自己刚才那番话会给这些人带来多大的冲击。
作为一个经历过信息时代洗礼的现代灵魂,他只是习惯性地做了一些最基本的人文关怀。
但他没想到,在这个视人命如草芥的时代,一碗热汤竟然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
他只是安静地看着沙盘,心里盘算着战后的抚恤、赏功,以及如何处置郭珩这个烫手的山芋。
就在此时——
呜——呜呜——!!!
一声凄厉悠长的号角声,划破了黎明前最黑暗的夜空,从遥远的山谷入口处传来,在群山之间激起阵阵回音。
那是敌军发起总攻的信号!
议事厅内肃杀的气氛瞬间被点燃。
李胜的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锐芒,所有的温情与思虑都在这一刻被收敛。
他猛地转过身,大步流星地走出议事厅,踏上了旁边的望楼。
“关门!”
轰隆隆——
早已等候在两侧山壁上的几十名乡民,同时奋力推动巨大的绞盘。
伴随着沉重的机括声和巨石摩擦地面的声音,两扇用巨木和铁皮打造的重达万斤的巨大闸门,在火把的照耀下,缓缓从山谷两侧的凹槽中滑出,向中央合拢。
“打狗!”
那些幸存的豪绅家丁,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被驱赶着向前挪动。
他们的眼神空洞,脸上满是麻木。任何敢于停下脚步的人,换来的都是督战队无情的鞭子和刀背。
而走在队伍中央的郡城巡防营,则又是另一番景象。
吴用带着他的人,不紧不慢地跟在溃兵身后。
他们冷漠地看着眼前这荒诞的一幕,既不帮忙驱赶,也不出声催促,就像一群事不关己的看客。
吴用的目光扫过那些被郭珩亲信高高举起的火把,又看了看远处黑风口那如同巨兽张开大嘴般的轮廓,嘴角露出一丝谁也无法察觉的冷笑。
蠢货。
通往地狱的道路,总是由黄金铺就的。
而他,只需要在恰当的时候,从背后,轻轻地推上一把。
郭珩则完全没有察觉到身后军队的异样,他骑在马上,不断抚摸着怀里那块冰冷的石头,幻想着自己踏平黑风口,将整座金山收入囊中的情景。
那将是何等的功绩!何等的财富!
他仿佛已经看到,姐夫孙天州对他刮目相看的表情,看到京城那些曾经瞧不起他的纨绔子弟们嫉妒的嘴脸。
他忍不住发出了得意的笑声。
笑声在死寂的队伍中回荡,显得格外刺耳和诡异。
凌晨三点,黑风口。
议事厅内的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煤油灯的火苗在穿堂风中不安地跳动,将墙壁上巨大的南扬郡地图照得忽明忽暗。
李胜站在沙盘前,安静地听着汇报。
他的面前,已经站了一排刚刚从前线返回的斥候,他们满身泥泞,神色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主公,陈将军所部已于一刻钟前按计划撤回至二号防线,未曾与敌军主力交战,无一人伤亡。”
“敌军前锋两百人已基本丧失战斗力,郭珩主力约五百人,正在其亲信督战队的驱赶下,不计伤亡地向主寨方向强行军。”
“报!敌军已进入黑风口十里范围!”
“报!敌军已通过一线天,正沿着预设路线向瓮城入口急行军,前锋距我方第一道陷阱不足三里!”
军情如火,一条接着一条,被迅速地传递进来。
每一个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主公下达最后的作战命令。
整个议事厅,只有斥候的脚步声和此起彼伏的汇报声。
张景焕侍立在李胜身侧,目光紧盯着沙盘上代表敌军的小旗,那面旗帜正沿着一条由他亲手规划的路线移动着。
他的手心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这并非因为紧张,而是一种大计即将功成的兴奋。
所有的布置都已就位,所有的陷阱都已挖好,所有的刀剑都已出鞘。
现在,只等猎物一头撞进罗网。
在听完最后一名斥候的汇报后,李胜点了点头,示意他们都下去休息。
议事厅内瞬间恢复了寂静,只剩下火把燃烧时发出的“毕剥”声。
他没有立刻下令,而是背着手围着沙盘缓缓踱步,所有人的目光都跟随着他的脚步移动。
终于,他停了下来。
但他没有看向张景焕,也没有看向那些整装待发的传令兵。
他转过身,看向了一直守在门口,负责统筹全局后勤的王五。
“王五。”
“属下在!”王五立刻挺直了身躯。
在场的所有人都以为,李胜是要下达最后关于箭矢、滚石、火油等军械的调配命令。
然而,李胜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人都愣在了原地。
他看着王五,用一种平静到近乎日常的口吻说道:“你去厨房看看,给陈屠他们壮行剩下的猪肉炖土豆,应该还有不少汤底。”
“让伙夫们把火生起来,把那些汤都热上。多加点水,多放点盐,熬得滚烫。”
“等这一仗打完了,让每一个从阵地上撤下来的弟兄,都能喝上一口热的。”
“是。”王五愣了足足三秒,才从那沙哑的喉咙里挤出这么一个字。
他的眼眶在一瞬间就红了。
这个时代的士兵大多都是被当做牲口,作为攻城掠地和换取功名的耗材。
胜了,是将军的功劳。
败了,是士兵的无能。
从来没听说过没有将领会在决战来临之际,去关心他们打完仗后能不能喝上一口热汤。
张景焕也愣住了,他扶着沙盘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
李胜是真正的将治下之民当做“人”来看待的仁心,这些天来他辅佐李胜,看着他建立贡献点制度,建立学堂,建立公共澡堂
他一直以为,这是一种极为高明的驭下之术,是一种收买人心的手段。
但直到此刻,在这生死决战来临的前一刻,在所有人都聚焦于胜负、功名、杀戮之时,李胜的心里,却还记挂着一件如此微不足道的小事——一碗战后的热汤。
这不是术,这是道,是以人为本的王道。
张景焕的内心被一种难以言喻的巨大情感所充斥。
他想起了自己前半生所追随的定北将军,那位同样被誉为仁义之师的将领,在攻城前下达的命令是“三日不封刀”。
他想起了史书上那些开国明君,为了胜利不惜水淹大军、火烧连营,将无数百姓卷入战火。
他一直以为,慈不掌兵,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可今天,李胜却用最简单的方式,颠覆了他所有的认知。
匡扶天下,救济苍生这不正是自己毕生所求的理想吗?
自己追随的,究竟是怎样一位拥有广阔胸襟的明主啊!
张景着恍惚地想。
他甚至觉得,与主公此刻展现出的这份胸襟相比,自己之前那些所谓的奇谋诡计,都显得那么的渺小,那么的不值一提。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然后退后一步,对着李胜的背影,郑重地深深长揖及地。
“主公之仁,胜过十万雄兵。景焕,为主公贺!”
李胜没有回头,他知道自己刚才那番话会给这些人带来多大的冲击。
作为一个经历过信息时代洗礼的现代灵魂,他只是习惯性地做了一些最基本的人文关怀。
但他没想到,在这个视人命如草芥的时代,一碗热汤竟然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
他只是安静地看着沙盘,心里盘算着战后的抚恤、赏功,以及如何处置郭珩这个烫手的山芋。
就在此时——
呜——呜呜——!!!
一声凄厉悠长的号角声,划破了黎明前最黑暗的夜空,从遥远的山谷入口处传来,在群山之间激起阵阵回音。
那是敌军发起总攻的信号!
议事厅内肃杀的气氛瞬间被点燃。
李胜的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锐芒,所有的温情与思虑都在这一刻被收敛。
他猛地转过身,大步流星地走出议事厅,踏上了旁边的望楼。
“关门!”
轰隆隆——
早已等候在两侧山壁上的几十名乡民,同时奋力推动巨大的绞盘。
伴随着沉重的机括声和巨石摩擦地面的声音,两扇用巨木和铁皮打造的重达万斤的巨大闸门,在火把的照耀下,缓缓从山谷两侧的凹槽中滑出,向中央合拢。
“打狗!”
那些幸存的豪绅家丁,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被驱赶着向前挪动。
他们的眼神空洞,脸上满是麻木。任何敢于停下脚步的人,换来的都是督战队无情的鞭子和刀背。
而走在队伍中央的郡城巡防营,则又是另一番景象。
吴用带着他的人,不紧不慢地跟在溃兵身后。
他们冷漠地看着眼前这荒诞的一幕,既不帮忙驱赶,也不出声催促,就像一群事不关己的看客。
吴用的目光扫过那些被郭珩亲信高高举起的火把,又看了看远处黑风口那如同巨兽张开大嘴般的轮廓,嘴角露出一丝谁也无法察觉的冷笑。
蠢货。
通往地狱的道路,总是由黄金铺就的。
而他,只需要在恰当的时候,从背后,轻轻地推上一把。
郭珩则完全没有察觉到身后军队的异样,他骑在马上,不断抚摸着怀里那块冰冷的石头,幻想着自己踏平黑风口,将整座金山收入囊中的情景。
那将是何等的功绩!何等的财富!
他仿佛已经看到,姐夫孙天州对他刮目相看的表情,看到京城那些曾经瞧不起他的纨绔子弟们嫉妒的嘴脸。
他忍不住发出了得意的笑声。
笑声在死寂的队伍中回荡,显得格外刺耳和诡异。
凌晨三点,黑风口。
议事厅内的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煤油灯的火苗在穿堂风中不安地跳动,将墙壁上巨大的南扬郡地图照得忽明忽暗。
李胜站在沙盘前,安静地听着汇报。
他的面前,已经站了一排刚刚从前线返回的斥候,他们满身泥泞,神色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主公,陈将军所部已于一刻钟前按计划撤回至二号防线,未曾与敌军主力交战,无一人伤亡。”
“敌军前锋两百人已基本丧失战斗力,郭珩主力约五百人,正在其亲信督战队的驱赶下,不计伤亡地向主寨方向强行军。”
“报!敌军已进入黑风口十里范围!”
“报!敌军已通过一线天,正沿着预设路线向瓮城入口急行军,前锋距我方第一道陷阱不足三里!”
军情如火,一条接着一条,被迅速地传递进来。
每一个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主公下达最后的作战命令。
整个议事厅,只有斥候的脚步声和此起彼伏的汇报声。
张景焕侍立在李胜身侧,目光紧盯着沙盘上代表敌军的小旗,那面旗帜正沿着一条由他亲手规划的路线移动着。
他的手心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这并非因为紧张,而是一种大计即将功成的兴奋。
所有的布置都已就位,所有的陷阱都已挖好,所有的刀剑都已出鞘。
现在,只等猎物一头撞进罗网。
在听完最后一名斥候的汇报后,李胜点了点头,示意他们都下去休息。
议事厅内瞬间恢复了寂静,只剩下火把燃烧时发出的“毕剥”声。
他没有立刻下令,而是背着手围着沙盘缓缓踱步,所有人的目光都跟随着他的脚步移动。
终于,他停了下来。
但他没有看向张景焕,也没有看向那些整装待发的传令兵。
他转过身,看向了一直守在门口,负责统筹全局后勤的王五。
“王五。”
“属下在!”王五立刻挺直了身躯。
在场的所有人都以为,李胜是要下达最后关于箭矢、滚石、火油等军械的调配命令。
然而,李胜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人都愣在了原地。
他看着王五,用一种平静到近乎日常的口吻说道:“你去厨房看看,给陈屠他们壮行剩下的猪肉炖土豆,应该还有不少汤底。”
“让伙夫们把火生起来,把那些汤都热上。多加点水,多放点盐,熬得滚烫。”
“等这一仗打完了,让每一个从阵地上撤下来的弟兄,都能喝上一口热的。”
“是。”王五愣了足足三秒,才从那沙哑的喉咙里挤出这么一个字。
他的眼眶在一瞬间就红了。
这个时代的士兵大多都是被当做牲口,作为攻城掠地和换取功名的耗材。
胜了,是将军的功劳。
败了,是士兵的无能。
从来没听说过没有将领会在决战来临之际,去关心他们打完仗后能不能喝上一口热汤。
张景焕也愣住了,他扶着沙盘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
李胜是真正的将治下之民当做“人”来看待的仁心,这些天来他辅佐李胜,看着他建立贡献点制度,建立学堂,建立公共澡堂
他一直以为,这是一种极为高明的驭下之术,是一种收买人心的手段。
但直到此刻,在这生死决战来临的前一刻,在所有人都聚焦于胜负、功名、杀戮之时,李胜的心里,却还记挂着一件如此微不足道的小事——一碗战后的热汤。
这不是术,这是道,是以人为本的王道。
张景焕的内心被一种难以言喻的巨大情感所充斥。
他想起了自己前半生所追随的定北将军,那位同样被誉为仁义之师的将领,在攻城前下达的命令是“三日不封刀”。
他想起了史书上那些开国明君,为了胜利不惜水淹大军、火烧连营,将无数百姓卷入战火。
他一直以为,慈不掌兵,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可今天,李胜却用最简单的方式,颠覆了他所有的认知。
匡扶天下,救济苍生这不正是自己毕生所求的理想吗?
自己追随的,究竟是怎样一位拥有广阔胸襟的明主啊!
张景着恍惚地想。
他甚至觉得,与主公此刻展现出的这份胸襟相比,自己之前那些所谓的奇谋诡计,都显得那么的渺小,那么的不值一提。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然后退后一步,对着李胜的背影,郑重地深深长揖及地。
“主公之仁,胜过十万雄兵。景焕,为主公贺!”
李胜没有回头,他知道自己刚才那番话会给这些人带来多大的冲击。
作为一个经历过信息时代洗礼的现代灵魂,他只是习惯性地做了一些最基本的人文关怀。
但他没想到,在这个视人命如草芥的时代,一碗热汤竟然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
他只是安静地看着沙盘,心里盘算着战后的抚恤、赏功,以及如何处置郭珩这个烫手的山芋。
就在此时——
呜——呜呜——!!!
一声凄厉悠长的号角声,划破了黎明前最黑暗的夜空,从遥远的山谷入口处传来,在群山之间激起阵阵回音。
那是敌军发起总攻的信号!
议事厅内肃杀的气氛瞬间被点燃。
李胜的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锐芒,所有的温情与思虑都在这一刻被收敛。
他猛地转过身,大步流星地走出议事厅,踏上了旁边的望楼。
“关门!”
轰隆隆——
早已等候在两侧山壁上的几十名乡民,同时奋力推动巨大的绞盘。
伴随着沉重的机括声和巨石摩擦地面的声音,两扇用巨木和铁皮打造的重达万斤的巨大闸门,在火把的照耀下,缓缓从山谷两侧的凹槽中滑出,向中央合拢。
“打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