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李胜在刚开始看到信件的时候,第一想法就是这帮人把黄铁矿误认成黄金了。
黄铁矿自古以来就有愚人金的外号,就是因为这玩意从远处看起来像黄金一样,很容易糊弄人。
李胜在说完后,快步走向大厅的角落,那里正堆放着从周边采来的矿石样本。
李胜从里面翻找起来,很快便找到了一块泛着暗淡黄色金属光泽的石头。
“这是黄铁矿?”张景焕认得这种石头。
典籍里面一般将这东西称为黄铁矿,不过矿区的工匠们更喜欢称之为“愚人金”。
但是这东西除了颜色好看之外,几乎一无是处。
和赤铁矿不同,黄铁矿虽然也是铁矿的一种,却并不适合炼铁。
一方面是因为本身含铁量很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冶炼过程中会释放出毒气,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东西都是废品。
“没错,就是愚人金。”李胜将石头在手里掂了掂。
“这东西在火光下,和黄金有七八分相似。我们前些日子探矿时,不是在后山发现了一个废弃的旧矿洞吗?”
“主公是想”张景焕看着这块黄铁矿,若有所思。
李胜笑着说道:“我们立刻派人将采石场所有的黄铁矿都运到那个废弃矿洞里去,再混合一些铜粉,用水调和,抹在矿洞的岩壁上。再在洞口和洞内关键位置点上火把”
“等他们冲进我们的火油陷阱,溃不成军之时,我们的人就可以高喊‘金矿找到了,就在后山矿洞里’。”
“当那些惊慌失措的士兵,看到一个在火光下金光闪闪,仿佛遍地是黄金的矿洞剩下的事情,就不需要我们亲自动手了。”
听完李胜的描述,张景焕那因为兴奋而微微发红的脸,逐渐恢复了冷静。
他先是震惊于李胜思路之天马行空,连黄铁矿这种东西都能想到。
随即便领会了其中关节,并以他作为谋士的专业视角,开始思考这个计划的执行细节。
“主公此计虽妙,但还有一个破绽。”张景焕沉吟道。
“哦?说来听听。”李胜饶有兴趣地看着他。
张景焕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大乱之中,未必所有士兵都会相信我们的人喊出的话。而且从火场到后山矿洞,还有一段距离。”
“若是敌军中尚有清醒之人,强行弹压,未必不会看出破绽。”
“那依先生之见?”李胜心知张景焕心中必然已经有了对策。
张景焕没有立刻回答,他快步走回地图前,用炭笔在那废弃矿洞的位置旁边,又添上了一条歪歪扭扭的代表小径的撤退路线。
然后,他的炭笔顺着这条小径,一路画回了伏牛坡伏击圈的方向。
“主公,我认为不妨让这个诱饵出现得更自然一些。”
张景焕抬起头,眼中闪烁着一种名为“算计”的光芒。
“之前那卧龙居士不是派人送来了很多金银珠宝么,可以挑一些成色不那么好的金子出来。”
“然后让人用这些真正的黄金,掺入一些碎铜矿一起熔炼,伪造几块看起来分量十足,成色极佳的‘金矿石’。”
“然后”他的嘴角微微上扬。
“让陈屠的骚扰部队,在伏牛坡袭击敌军之后,假装败退的时候,‘不慎’将这几块金矿石遗落在路上。”
“郭珩军中必有斥候,他们捡到这几块掉落在地上的金矿石,会作何感想?”
李胜的眼睛亮了,这才是真正的计上加计!
由敌人自己找到的“证据”,远比己方声嘶力竭的呐喊要可信一百倍。
郭珩在看到这些“金矿石”后,必然会更加坚信黑风口有金山的传言,其贪欲和进攻的决心将被催发到极致。
而那些底层的士兵,在看到实实在在的“黄金”后,也会彻底疯狂。
如此一来,等到他们在黑风口下陷入火海绝境,再听到“金山”的消息,就再也不会有任何怀疑了。
“好!”李胜忍不住击节赞叹。
“先生此计实在是画龙点睛,将一个‘奇谋’,变成了一个利用人性贪婪的‘阳谋’!”
“是主公的思路,给了景焕启发。”张景焕谦逊地躬身一礼,但眼中的兴奋却无法掩饰。
和聪明人一起谋划的感觉,太畅快了。
尤其是和一位思路永远能跳出框架,又能立刻抓住问题本质的主公。
这一刻,李胜和张景焕相视一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事不宜迟!”李胜立刻恢复了严肃。
“我马上去安排人手伪造金矿石和布置矿洞。张先生,疲敌诱敌的后续细节,就全权交给你来安排了!”
“景焕领命!”张景焕再次一揖。
这一次,他的动作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干劲与信心。
接着张景焕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了议事厅,身影很快消失在了筹备战事的茫茫夜色中。
与此同时,在几十里外的卧龙山。
竹庐之内,水沸茶香,与屋外呼啸的山风形成了两个世界。
秦伯的身影出现在门外,带来了几分夜的寒气。
他没有直接进来,只是站在门槛处,看着席地而坐,正专注于烹茶的林琬琰。
她的动作很稳,提壶、注水、闻香、分杯,每一个步骤都从容不迫,仿佛外界的一切纷扰都与她无关。
这番镇定自若的模样,却让秦伯心中那份焦躁更盛了几分。
“殿下,”秦伯终于还是开口了,声音里带着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忧虑,“郭珩的军队已经出发,我们真的就只送去一封信吗?”
秦伯并不是担心李胜的幸福乡,而是担心这支部队在拿下幸福乡尝到甜头之后,会不会在棘阳县大肆探矿。
卧龙山虽然足够隐蔽,但是如果碰上大规模的探查很难瞒得住,毕竟秦伯知道自己等人现在还不是起事的时候。
“信,已经足够了。”林琬琰将一杯温热的茶汤推到秦伯面前的矮几上。
她抬起眼帘,清澈的眸子在烛光下显得格外明亮。
“足够?”秦伯没有去碰那杯茶,他在屋内来回踱步。
“殿下,李胜的底细我们至今没有摸清。他能守住豪绅联军的猛攻,或许是靠着那不知真假的‘护法神兵’。可谁能保证,那样的手段他还能再用一次?”
“这次去了七百人,其中还有五百是郡城的巡防营,装备精良。仅凭一封语焉不详的信,李胜如何抵挡?”
“他一旦战败,我们这封信送出去的人情,还有前期在他身上所有的投入,就全都付诸东流了!”
秦伯的声音越来越急切。
他无法理解,殿下为何会把宝押在一个如此不确定的外人身上。
在他看来,最稳妥的办法,应该是坐山观虎斗。
待李胜与郭珩拼个两败俱伤,他们再以雷霆之势收拾残局,将棘阳县彻底纳入掌控。
送出那封信,已经是极大的冒险。
殿下还是太年轻了,一个李胜值得我们冒这么大的风险吗?复国大业,错一步便是万劫不复啊秦伯在心中感慨道。
林琬琰静静地听着,没有反驳。
等秦伯终于停下脚步,她才缓缓开口:“秦伯,我问你,我们想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棘阳?”
秦伯一愣,不明白她为何突然问这个。
“自然是一个能为我们提供钱粮兵员,作为复国基业跳板的棘阳。”
“那一个残破不堪、民心尽失的棘阳,能成为我们的跳板吗?”林琬琰反问。
“若我们坐视李胜败亡,豪绅集团重新掌控乡野,那里的百姓会如何看待我们这些‘渔翁得利’之人?他们还会心甘情愿地为我们提供钱粮兵员吗?”
秦伯的喉咙动了动,却说不出话来。
他不得不承认,殿下说的是对的。
民心,这个他过去在权谋中总是排在最后一位的东西,在经历了石门坞的事件后,他开始意识到它的分量。
“可是风险太大了。”秦伯最终还是固执地重复着自己的担忧。
“秦伯,”林琬琰端起自己的茶杯,轻轻吹了吹漂浮的茶叶。
她的目光穿过袅袅升起的白雾,落在秦伯身上,“也许之前我有些冲动,但我相信自己的投资不会白费。”
“送出那封情报信,不是在赌李胜能赢。而是因为我知道,他一定会赢。”
“我送出的,只是一个让他承我情的机会。而确保他能赢的是另一份真正的保险。”
“真正的保险?”秦伯的眼中满是错愕。
林琬琰放下茶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袖中取出了另一份更为详尽的密报,缓缓推到了秦伯面前。
“郭珩此次出兵,名义上是他为主将。可那七百人,真正听他号令的,只有钱宝等人拼凑出的不到两百名豪绅家丁。”
“而军队的主力,那五百名南扬郡巡防营,他们的实际领头人,是这位都尉——吴用。”
秦伯拿起密报,目光落在“吴用”两个字上。
这个名字他有些印象,当初在颍水工地时,李胜便是收服了此人,才顺利掌控了工地卫队。
后来李胜离开,他又重新被郡守府收编,还升了官。
“此人”秦伯皱眉道,“是个见风使舵、唯利是图的小人。”
“小人,才最好用。”林琬琰的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弧度,“因为他们的忠诚,是有价码的。”
“千面在诱使郭珩出兵的同时,就已经通过别的渠道,接触上了这位吴都尉。”
“金山之事,本就是千面和钱宝一起编造的谎言。他告诉郭珩是为了诱其贪婪,而告诉吴用,则是为了让他看清这场战争的本质——不过是郭珩为了满足私欲,而拉着他们去送死的一场闹剧。”
林琬琰的声音在安静的竹庐中回响,每一个字都清晰而冷静。
“吴用此人,极为务实。他当初在颍水工地能投靠李胜,就是因为李胜能让他和他的弟兄吃饱饭,有精良的兵器。如今让他为了郭珩一个虚无缥缈的谎言去拼命,他会愿意吗?”
秦伯沉默了。
他开始明白殿下的布局了。
釜底抽薪因为郭珩的大军,从根基上就是不稳的。
“吴用此人贪财,我们便许他重金。”林琬琰的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千面已经给了他五千两银票作为定金,并承诺事成之后,再付五千两。”
“并且我们还告诉他,幸福乡的李胜手里有能让铁器产量翻数倍的‘炼铁神技’,只要他愿意合作,将来我们还会引荐他一起进入幸福乡投资。”
“这笔买卖,他无论如何都不会亏。”
原来如此原来早在我们争论要不要帮李胜的时候,殿下就已经布下了这一系列的连环局。
秦伯看着眼前这个自己一手养大、曾经还会在自己面前撒娇耍赖的少女,心中第一次涌起一股欣慰。
她不再是那个需要他时刻提点保护的公主了,她已经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掌棋人。
“所以”秦伯的声音已经恢复了平静,“吴用答应了?”
“他没有理由拒绝。”林琬琰重新为秦伯添满茶水。
温热的茶水注入杯中,茶叶在水中翻滚、沉浮,一如窗外那变幻莫测的局势。
“我们和吴用约定,”林琬琰的目光落在茶杯里,声音轻得仿佛在自言自语,“他会带着那五百巡防营的士兵,在战场上‘相机行事’。”
她抬起眼,看向秦伯。
“他不会一开始就反戈。他会等,等到黑风口的战斗进入最胶着的状态,等到李胜的防线看似摇摇欲坠,等到郭珩和那些豪绅的家丁们以为胜利唾手可及,冲锋得最猛烈的时候”
“他会突然调转枪口,从背后,给那些正在督战的豪绅亲信,以及被千面蛊惑得冲在最前面的郭珩,致命一击。”
“秦伯,你想想,一支本就人困马乏、军心涣散的军队,在久攻不下之后,又突然遭遇了来自核心部队的背刺。那时候,还会剩下什么?”
剩下的,只会是彻底的混乱,和毫无悬念的溃败。
整个竹庐陷入了长久的寂静。
秦伯低头看着杯中那片舒展开来的茶叶,久久无言。
他此刻才终于明白,殿下送给李胜的那封信,究竟是什么。
那不是援助,不是雪中送炭。
那是一份邀请函。
一份邀请李胜,共同欣赏一场由她们导演,郭珩主演的盛大闹剧的邀请函。
而他自己,以及他那些关于“大局”、关于“牺牲”的陈腐权谋,在这场精妙绝伦的布局面前,显得如此笨拙而不合时宜。
他端起茶杯,第一次没有觉得烫。
而是直接一饮而尽。
“他一旦战败,我们这封信送出去的人情,还有前期在他身上所有的投入,就全都付诸东流了!”
秦伯的声音越来越急切。
他无法理解,殿下为何会把宝押在一个如此不确定的外人身上。
在他看来,最稳妥的办法,应该是坐山观虎斗。
待李胜与郭珩拼个两败俱伤,他们再以雷霆之势收拾残局,将棘阳县彻底纳入掌控。
送出那封信,已经是极大的冒险。
殿下还是太年轻了,一个李胜值得我们冒这么大的风险吗?复国大业,错一步便是万劫不复啊秦伯在心中感慨道。
林琬琰静静地听着,没有反驳。
等秦伯终于停下脚步,她才缓缓开口:“秦伯,我问你,我们想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棘阳?”
秦伯一愣,不明白她为何突然问这个。
“自然是一个能为我们提供钱粮兵员,作为复国基业跳板的棘阳。”
“那一个残破不堪、民心尽失的棘阳,能成为我们的跳板吗?”林琬琰反问。
“若我们坐视李胜败亡,豪绅集团重新掌控乡野,那里的百姓会如何看待我们这些‘渔翁得利’之人?他们还会心甘情愿地为我们提供钱粮兵员吗?”
秦伯的喉咙动了动,却说不出话来。
他不得不承认,殿下说的是对的。
民心,这个他过去在权谋中总是排在最后一位的东西,在经历了石门坞的事件后,他开始意识到它的分量。
“可是风险太大了。”秦伯最终还是固执地重复着自己的担忧。
“秦伯,”林琬琰端起自己的茶杯,轻轻吹了吹漂浮的茶叶。
她的目光穿过袅袅升起的白雾,落在秦伯身上,“也许之前我有些冲动,但我相信自己的投资不会白费。”
“送出那封情报信,不是在赌李胜能赢。而是因为我知道,他一定会赢。”
“我送出的,只是一个让他承我情的机会。而确保他能赢的是另一份真正的保险。”
“真正的保险?”秦伯的眼中满是错愕。
林琬琰放下茶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袖中取出了另一份更为详尽的密报,缓缓推到了秦伯面前。
“郭珩此次出兵,名义上是他为主将。可那七百人,真正听他号令的,只有钱宝等人拼凑出的不到两百名豪绅家丁。”
“而军队的主力,那五百名南扬郡巡防营,他们的实际领头人,是这位都尉——吴用。”
秦伯拿起密报,目光落在“吴用”两个字上。
这个名字他有些印象,当初在颍水工地时,李胜便是收服了此人,才顺利掌控了工地卫队。
后来李胜离开,他又重新被郡守府收编,还升了官。
“此人”秦伯皱眉道,“是个见风使舵、唯利是图的小人。”
“小人,才最好用。”林琬琰的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弧度,“因为他们的忠诚,是有价码的。”
“千面在诱使郭珩出兵的同时,就已经通过别的渠道,接触上了这位吴都尉。”
“金山之事,本就是千面和钱宝一起编造的谎言。他告诉郭珩是为了诱其贪婪,而告诉吴用,则是为了让他看清这场战争的本质——不过是郭珩为了满足私欲,而拉着他们去送死的一场闹剧。”
林琬琰的声音在安静的竹庐中回响,每一个字都清晰而冷静。
“吴用此人,极为务实。他当初在颍水工地能投靠李胜,就是因为李胜能让他和他的弟兄吃饱饭,有精良的兵器。如今让他为了郭珩一个虚无缥缈的谎言去拼命,他会愿意吗?”
秦伯沉默了。
他开始明白殿下的布局了。
釜底抽薪因为郭珩的大军,从根基上就是不稳的。
“吴用此人贪财,我们便许他重金。”林琬琰的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千面已经给了他五千两银票作为定金,并承诺事成之后,再付五千两。”
“并且我们还告诉他,幸福乡的李胜手里有能让铁器产量翻数倍的‘炼铁神技’,只要他愿意合作,将来我们还会引荐他一起进入幸福乡投资。”
“这笔买卖,他无论如何都不会亏。”
原来如此原来早在我们争论要不要帮李胜的时候,殿下就已经布下了这一系列的连环局。
秦伯看着眼前这个自己一手养大、曾经还会在自己面前撒娇耍赖的少女,心中第一次涌起一股欣慰。
她不再是那个需要他时刻提点保护的公主了,她已经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掌棋人。
“所以”秦伯的声音已经恢复了平静,“吴用答应了?”
“他没有理由拒绝。”林琬琰重新为秦伯添满茶水。
温热的茶水注入杯中,茶叶在水中翻滚、沉浮,一如窗外那变幻莫测的局势。
“我们和吴用约定,”林琬琰的目光落在茶杯里,声音轻得仿佛在自言自语,“他会带着那五百巡防营的士兵,在战场上‘相机行事’。”
她抬起眼,看向秦伯。
“他不会一开始就反戈。他会等,等到黑风口的战斗进入最胶着的状态,等到李胜的防线看似摇摇欲坠,等到郭珩和那些豪绅的家丁们以为胜利唾手可及,冲锋得最猛烈的时候”
“他会突然调转枪口,从背后,给那些正在督战的豪绅亲信,以及被千面蛊惑得冲在最前面的郭珩,致命一击。”
“秦伯,你想想,一支本就人困马乏、军心涣散的军队,在久攻不下之后,又突然遭遇了来自核心部队的背刺。那时候,还会剩下什么?”
剩下的,只会是彻底的混乱,和毫无悬念的溃败。
整个竹庐陷入了长久的寂静。
秦伯低头看着杯中那片舒展开来的茶叶,久久无言。
他此刻才终于明白,殿下送给李胜的那封信,究竟是什么。
那不是援助,不是雪中送炭。
那是一份邀请函。
一份邀请李胜,共同欣赏一场由她们导演,郭珩主演的盛大闹剧的邀请函。
而他自己,以及他那些关于“大局”、关于“牺牲”的陈腐权谋,在这场精妙绝伦的布局面前,显得如此笨拙而不合时宜。
他端起茶杯,第一次没有觉得烫。
而是直接一饮而尽。
“他一旦战败,我们这封信送出去的人情,还有前期在他身上所有的投入,就全都付诸东流了!”
秦伯的声音越来越急切。
他无法理解,殿下为何会把宝押在一个如此不确定的外人身上。
在他看来,最稳妥的办法,应该是坐山观虎斗。
待李胜与郭珩拼个两败俱伤,他们再以雷霆之势收拾残局,将棘阳县彻底纳入掌控。
送出那封信,已经是极大的冒险。
殿下还是太年轻了,一个李胜值得我们冒这么大的风险吗?复国大业,错一步便是万劫不复啊秦伯在心中感慨道。
林琬琰静静地听着,没有反驳。
等秦伯终于停下脚步,她才缓缓开口:“秦伯,我问你,我们想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棘阳?”
秦伯一愣,不明白她为何突然问这个。
“自然是一个能为我们提供钱粮兵员,作为复国基业跳板的棘阳。”
“那一个残破不堪、民心尽失的棘阳,能成为我们的跳板吗?”林琬琰反问。
“若我们坐视李胜败亡,豪绅集团重新掌控乡野,那里的百姓会如何看待我们这些‘渔翁得利’之人?他们还会心甘情愿地为我们提供钱粮兵员吗?”
秦伯的喉咙动了动,却说不出话来。
他不得不承认,殿下说的是对的。
民心,这个他过去在权谋中总是排在最后一位的东西,在经历了石门坞的事件后,他开始意识到它的分量。
“可是风险太大了。”秦伯最终还是固执地重复着自己的担忧。
“秦伯,”林琬琰端起自己的茶杯,轻轻吹了吹漂浮的茶叶。
她的目光穿过袅袅升起的白雾,落在秦伯身上,“也许之前我有些冲动,但我相信自己的投资不会白费。”
“送出那封情报信,不是在赌李胜能赢。而是因为我知道,他一定会赢。”
“我送出的,只是一个让他承我情的机会。而确保他能赢的是另一份真正的保险。”
“真正的保险?”秦伯的眼中满是错愕。
林琬琰放下茶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袖中取出了另一份更为详尽的密报,缓缓推到了秦伯面前。
“郭珩此次出兵,名义上是他为主将。可那七百人,真正听他号令的,只有钱宝等人拼凑出的不到两百名豪绅家丁。”
“而军队的主力,那五百名南扬郡巡防营,他们的实际领头人,是这位都尉——吴用。”
秦伯拿起密报,目光落在“吴用”两个字上。
这个名字他有些印象,当初在颍水工地时,李胜便是收服了此人,才顺利掌控了工地卫队。
后来李胜离开,他又重新被郡守府收编,还升了官。
“此人”秦伯皱眉道,“是个见风使舵、唯利是图的小人。”
“小人,才最好用。”林琬琰的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弧度,“因为他们的忠诚,是有价码的。”
“千面在诱使郭珩出兵的同时,就已经通过别的渠道,接触上了这位吴都尉。”
“金山之事,本就是千面和钱宝一起编造的谎言。他告诉郭珩是为了诱其贪婪,而告诉吴用,则是为了让他看清这场战争的本质——不过是郭珩为了满足私欲,而拉着他们去送死的一场闹剧。”
林琬琰的声音在安静的竹庐中回响,每一个字都清晰而冷静。
“吴用此人,极为务实。他当初在颍水工地能投靠李胜,就是因为李胜能让他和他的弟兄吃饱饭,有精良的兵器。如今让他为了郭珩一个虚无缥缈的谎言去拼命,他会愿意吗?”
秦伯沉默了。
他开始明白殿下的布局了。
釜底抽薪因为郭珩的大军,从根基上就是不稳的。
“吴用此人贪财,我们便许他重金。”林琬琰的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千面已经给了他五千两银票作为定金,并承诺事成之后,再付五千两。”
“并且我们还告诉他,幸福乡的李胜手里有能让铁器产量翻数倍的‘炼铁神技’,只要他愿意合作,将来我们还会引荐他一起进入幸福乡投资。”
“这笔买卖,他无论如何都不会亏。”
原来如此原来早在我们争论要不要帮李胜的时候,殿下就已经布下了这一系列的连环局。
秦伯看着眼前这个自己一手养大、曾经还会在自己面前撒娇耍赖的少女,心中第一次涌起一股欣慰。
她不再是那个需要他时刻提点保护的公主了,她已经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掌棋人。
“所以”秦伯的声音已经恢复了平静,“吴用答应了?”
“他没有理由拒绝。”林琬琰重新为秦伯添满茶水。
温热的茶水注入杯中,茶叶在水中翻滚、沉浮,一如窗外那变幻莫测的局势。
“我们和吴用约定,”林琬琰的目光落在茶杯里,声音轻得仿佛在自言自语,“他会带着那五百巡防营的士兵,在战场上‘相机行事’。”
她抬起眼,看向秦伯。
“他不会一开始就反戈。他会等,等到黑风口的战斗进入最胶着的状态,等到李胜的防线看似摇摇欲坠,等到郭珩和那些豪绅的家丁们以为胜利唾手可及,冲锋得最猛烈的时候”
“他会突然调转枪口,从背后,给那些正在督战的豪绅亲信,以及被千面蛊惑得冲在最前面的郭珩,致命一击。”
“秦伯,你想想,一支本就人困马乏、军心涣散的军队,在久攻不下之后,又突然遭遇了来自核心部队的背刺。那时候,还会剩下什么?”
剩下的,只会是彻底的混乱,和毫无悬念的溃败。
整个竹庐陷入了长久的寂静。
秦伯低头看着杯中那片舒展开来的茶叶,久久无言。
他此刻才终于明白,殿下送给李胜的那封信,究竟是什么。
那不是援助,不是雪中送炭。
那是一份邀请函。
一份邀请李胜,共同欣赏一场由她们导演,郭珩主演的盛大闹剧的邀请函。
而他自己,以及他那些关于“大局”、关于“牺牲”的陈腐权谋,在这场精妙绝伦的布局面前,显得如此笨拙而不合时宜。
他端起茶杯,第一次没有觉得烫。
而是直接一饮而尽。
“他一旦战败,我们这封信送出去的人情,还有前期在他身上所有的投入,就全都付诸东流了!”
秦伯的声音越来越急切。
他无法理解,殿下为何会把宝押在一个如此不确定的外人身上。
在他看来,最稳妥的办法,应该是坐山观虎斗。
待李胜与郭珩拼个两败俱伤,他们再以雷霆之势收拾残局,将棘阳县彻底纳入掌控。
送出那封信,已经是极大的冒险。
殿下还是太年轻了,一个李胜值得我们冒这么大的风险吗?复国大业,错一步便是万劫不复啊秦伯在心中感慨道。
林琬琰静静地听着,没有反驳。
等秦伯终于停下脚步,她才缓缓开口:“秦伯,我问你,我们想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棘阳?”
秦伯一愣,不明白她为何突然问这个。
“自然是一个能为我们提供钱粮兵员,作为复国基业跳板的棘阳。”
“那一个残破不堪、民心尽失的棘阳,能成为我们的跳板吗?”林琬琰反问。
“若我们坐视李胜败亡,豪绅集团重新掌控乡野,那里的百姓会如何看待我们这些‘渔翁得利’之人?他们还会心甘情愿地为我们提供钱粮兵员吗?”
秦伯的喉咙动了动,却说不出话来。
他不得不承认,殿下说的是对的。
民心,这个他过去在权谋中总是排在最后一位的东西,在经历了石门坞的事件后,他开始意识到它的分量。
“可是风险太大了。”秦伯最终还是固执地重复着自己的担忧。
“秦伯,”林琬琰端起自己的茶杯,轻轻吹了吹漂浮的茶叶。
她的目光穿过袅袅升起的白雾,落在秦伯身上,“也许之前我有些冲动,但我相信自己的投资不会白费。”
“送出那封情报信,不是在赌李胜能赢。而是因为我知道,他一定会赢。”
“我送出的,只是一个让他承我情的机会。而确保他能赢的是另一份真正的保险。”
“真正的保险?”秦伯的眼中满是错愕。
林琬琰放下茶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袖中取出了另一份更为详尽的密报,缓缓推到了秦伯面前。
“郭珩此次出兵,名义上是他为主将。可那七百人,真正听他号令的,只有钱宝等人拼凑出的不到两百名豪绅家丁。”
“而军队的主力,那五百名南扬郡巡防营,他们的实际领头人,是这位都尉——吴用。”
秦伯拿起密报,目光落在“吴用”两个字上。
这个名字他有些印象,当初在颍水工地时,李胜便是收服了此人,才顺利掌控了工地卫队。
后来李胜离开,他又重新被郡守府收编,还升了官。
“此人”秦伯皱眉道,“是个见风使舵、唯利是图的小人。”
“小人,才最好用。”林琬琰的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弧度,“因为他们的忠诚,是有价码的。”
“千面在诱使郭珩出兵的同时,就已经通过别的渠道,接触上了这位吴都尉。”
“金山之事,本就是千面和钱宝一起编造的谎言。他告诉郭珩是为了诱其贪婪,而告诉吴用,则是为了让他看清这场战争的本质——不过是郭珩为了满足私欲,而拉着他们去送死的一场闹剧。”
林琬琰的声音在安静的竹庐中回响,每一个字都清晰而冷静。
“吴用此人,极为务实。他当初在颍水工地能投靠李胜,就是因为李胜能让他和他的弟兄吃饱饭,有精良的兵器。如今让他为了郭珩一个虚无缥缈的谎言去拼命,他会愿意吗?”
秦伯沉默了。
他开始明白殿下的布局了。
釜底抽薪因为郭珩的大军,从根基上就是不稳的。
“吴用此人贪财,我们便许他重金。”林琬琰的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千面已经给了他五千两银票作为定金,并承诺事成之后,再付五千两。”
“并且我们还告诉他,幸福乡的李胜手里有能让铁器产量翻数倍的‘炼铁神技’,只要他愿意合作,将来我们还会引荐他一起进入幸福乡投资。”
“这笔买卖,他无论如何都不会亏。”
原来如此原来早在我们争论要不要帮李胜的时候,殿下就已经布下了这一系列的连环局。
秦伯看着眼前这个自己一手养大、曾经还会在自己面前撒娇耍赖的少女,心中第一次涌起一股欣慰。
她不再是那个需要他时刻提点保护的公主了,她已经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掌棋人。
“所以”秦伯的声音已经恢复了平静,“吴用答应了?”
“他没有理由拒绝。”林琬琰重新为秦伯添满茶水。
温热的茶水注入杯中,茶叶在水中翻滚、沉浮,一如窗外那变幻莫测的局势。
“我们和吴用约定,”林琬琰的目光落在茶杯里,声音轻得仿佛在自言自语,“他会带着那五百巡防营的士兵,在战场上‘相机行事’。”
她抬起眼,看向秦伯。
“他不会一开始就反戈。他会等,等到黑风口的战斗进入最胶着的状态,等到李胜的防线看似摇摇欲坠,等到郭珩和那些豪绅的家丁们以为胜利唾手可及,冲锋得最猛烈的时候”
“他会突然调转枪口,从背后,给那些正在督战的豪绅亲信,以及被千面蛊惑得冲在最前面的郭珩,致命一击。”
“秦伯,你想想,一支本就人困马乏、军心涣散的军队,在久攻不下之后,又突然遭遇了来自核心部队的背刺。那时候,还会剩下什么?”
剩下的,只会是彻底的混乱,和毫无悬念的溃败。
整个竹庐陷入了长久的寂静。
秦伯低头看着杯中那片舒展开来的茶叶,久久无言。
他此刻才终于明白,殿下送给李胜的那封信,究竟是什么。
那不是援助,不是雪中送炭。
那是一份邀请函。
一份邀请李胜,共同欣赏一场由她们导演,郭珩主演的盛大闹剧的邀请函。
而他自己,以及他那些关于“大局”、关于“牺牲”的陈腐权谋,在这场精妙绝伦的布局面前,显得如此笨拙而不合时宜。
他端起茶杯,第一次没有觉得烫。
而是直接一饮而尽。
“他一旦战败,我们这封信送出去的人情,还有前期在他身上所有的投入,就全都付诸东流了!”
秦伯的声音越来越急切。
他无法理解,殿下为何会把宝押在一个如此不确定的外人身上。
在他看来,最稳妥的办法,应该是坐山观虎斗。
待李胜与郭珩拼个两败俱伤,他们再以雷霆之势收拾残局,将棘阳县彻底纳入掌控。
送出那封信,已经是极大的冒险。
殿下还是太年轻了,一个李胜值得我们冒这么大的风险吗?复国大业,错一步便是万劫不复啊秦伯在心中感慨道。
林琬琰静静地听着,没有反驳。
等秦伯终于停下脚步,她才缓缓开口:“秦伯,我问你,我们想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棘阳?”
秦伯一愣,不明白她为何突然问这个。
“自然是一个能为我们提供钱粮兵员,作为复国基业跳板的棘阳。”
“那一个残破不堪、民心尽失的棘阳,能成为我们的跳板吗?”林琬琰反问。
“若我们坐视李胜败亡,豪绅集团重新掌控乡野,那里的百姓会如何看待我们这些‘渔翁得利’之人?他们还会心甘情愿地为我们提供钱粮兵员吗?”
秦伯的喉咙动了动,却说不出话来。
他不得不承认,殿下说的是对的。
民心,这个他过去在权谋中总是排在最后一位的东西,在经历了石门坞的事件后,他开始意识到它的分量。
“可是风险太大了。”秦伯最终还是固执地重复着自己的担忧。
“秦伯,”林琬琰端起自己的茶杯,轻轻吹了吹漂浮的茶叶。
她的目光穿过袅袅升起的白雾,落在秦伯身上,“也许之前我有些冲动,但我相信自己的投资不会白费。”
“送出那封情报信,不是在赌李胜能赢。而是因为我知道,他一定会赢。”
“我送出的,只是一个让他承我情的机会。而确保他能赢的是另一份真正的保险。”
“真正的保险?”秦伯的眼中满是错愕。
林琬琰放下茶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袖中取出了另一份更为详尽的密报,缓缓推到了秦伯面前。
“郭珩此次出兵,名义上是他为主将。可那七百人,真正听他号令的,只有钱宝等人拼凑出的不到两百名豪绅家丁。”
“而军队的主力,那五百名南扬郡巡防营,他们的实际领头人,是这位都尉——吴用。”
秦伯拿起密报,目光落在“吴用”两个字上。
这个名字他有些印象,当初在颍水工地时,李胜便是收服了此人,才顺利掌控了工地卫队。
后来李胜离开,他又重新被郡守府收编,还升了官。
“此人”秦伯皱眉道,“是个见风使舵、唯利是图的小人。”
“小人,才最好用。”林琬琰的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弧度,“因为他们的忠诚,是有价码的。”
“千面在诱使郭珩出兵的同时,就已经通过别的渠道,接触上了这位吴都尉。”
“金山之事,本就是千面和钱宝一起编造的谎言。他告诉郭珩是为了诱其贪婪,而告诉吴用,则是为了让他看清这场战争的本质——不过是郭珩为了满足私欲,而拉着他们去送死的一场闹剧。”
林琬琰的声音在安静的竹庐中回响,每一个字都清晰而冷静。
“吴用此人,极为务实。他当初在颍水工地能投靠李胜,就是因为李胜能让他和他的弟兄吃饱饭,有精良的兵器。如今让他为了郭珩一个虚无缥缈的谎言去拼命,他会愿意吗?”
秦伯沉默了。
他开始明白殿下的布局了。
釜底抽薪因为郭珩的大军,从根基上就是不稳的。
“吴用此人贪财,我们便许他重金。”林琬琰的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千面已经给了他五千两银票作为定金,并承诺事成之后,再付五千两。”
“并且我们还告诉他,幸福乡的李胜手里有能让铁器产量翻数倍的‘炼铁神技’,只要他愿意合作,将来我们还会引荐他一起进入幸福乡投资。”
“这笔买卖,他无论如何都不会亏。”
原来如此原来早在我们争论要不要帮李胜的时候,殿下就已经布下了这一系列的连环局。
秦伯看着眼前这个自己一手养大、曾经还会在自己面前撒娇耍赖的少女,心中第一次涌起一股欣慰。
她不再是那个需要他时刻提点保护的公主了,她已经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掌棋人。
“所以”秦伯的声音已经恢复了平静,“吴用答应了?”
“他没有理由拒绝。”林琬琰重新为秦伯添满茶水。
温热的茶水注入杯中,茶叶在水中翻滚、沉浮,一如窗外那变幻莫测的局势。
“我们和吴用约定,”林琬琰的目光落在茶杯里,声音轻得仿佛在自言自语,“他会带着那五百巡防营的士兵,在战场上‘相机行事’。”
她抬起眼,看向秦伯。
“他不会一开始就反戈。他会等,等到黑风口的战斗进入最胶着的状态,等到李胜的防线看似摇摇欲坠,等到郭珩和那些豪绅的家丁们以为胜利唾手可及,冲锋得最猛烈的时候”
“他会突然调转枪口,从背后,给那些正在督战的豪绅亲信,以及被千面蛊惑得冲在最前面的郭珩,致命一击。”
“秦伯,你想想,一支本就人困马乏、军心涣散的军队,在久攻不下之后,又突然遭遇了来自核心部队的背刺。那时候,还会剩下什么?”
剩下的,只会是彻底的混乱,和毫无悬念的溃败。
整个竹庐陷入了长久的寂静。
秦伯低头看着杯中那片舒展开来的茶叶,久久无言。
他此刻才终于明白,殿下送给李胜的那封信,究竟是什么。
那不是援助,不是雪中送炭。
那是一份邀请函。
一份邀请李胜,共同欣赏一场由她们导演,郭珩主演的盛大闹剧的邀请函。
而他自己,以及他那些关于“大局”、关于“牺牲”的陈腐权谋,在这场精妙绝伦的布局面前,显得如此笨拙而不合时宜。
他端起茶杯,第一次没有觉得烫。
而是直接一饮而尽。
“他一旦战败,我们这封信送出去的人情,还有前期在他身上所有的投入,就全都付诸东流了!”
秦伯的声音越来越急切。
他无法理解,殿下为何会把宝押在一个如此不确定的外人身上。
在他看来,最稳妥的办法,应该是坐山观虎斗。
待李胜与郭珩拼个两败俱伤,他们再以雷霆之势收拾残局,将棘阳县彻底纳入掌控。
送出那封信,已经是极大的冒险。
殿下还是太年轻了,一个李胜值得我们冒这么大的风险吗?复国大业,错一步便是万劫不复啊秦伯在心中感慨道。
林琬琰静静地听着,没有反驳。
等秦伯终于停下脚步,她才缓缓开口:“秦伯,我问你,我们想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棘阳?”
秦伯一愣,不明白她为何突然问这个。
“自然是一个能为我们提供钱粮兵员,作为复国基业跳板的棘阳。”
“那一个残破不堪、民心尽失的棘阳,能成为我们的跳板吗?”林琬琰反问。
“若我们坐视李胜败亡,豪绅集团重新掌控乡野,那里的百姓会如何看待我们这些‘渔翁得利’之人?他们还会心甘情愿地为我们提供钱粮兵员吗?”
秦伯的喉咙动了动,却说不出话来。
他不得不承认,殿下说的是对的。
民心,这个他过去在权谋中总是排在最后一位的东西,在经历了石门坞的事件后,他开始意识到它的分量。
“可是风险太大了。”秦伯最终还是固执地重复着自己的担忧。
“秦伯,”林琬琰端起自己的茶杯,轻轻吹了吹漂浮的茶叶。
她的目光穿过袅袅升起的白雾,落在秦伯身上,“也许之前我有些冲动,但我相信自己的投资不会白费。”
“送出那封情报信,不是在赌李胜能赢。而是因为我知道,他一定会赢。”
“我送出的,只是一个让他承我情的机会。而确保他能赢的是另一份真正的保险。”
“真正的保险?”秦伯的眼中满是错愕。
林琬琰放下茶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袖中取出了另一份更为详尽的密报,缓缓推到了秦伯面前。
“郭珩此次出兵,名义上是他为主将。可那七百人,真正听他号令的,只有钱宝等人拼凑出的不到两百名豪绅家丁。”
“而军队的主力,那五百名南扬郡巡防营,他们的实际领头人,是这位都尉——吴用。”
秦伯拿起密报,目光落在“吴用”两个字上。
这个名字他有些印象,当初在颍水工地时,李胜便是收服了此人,才顺利掌控了工地卫队。
后来李胜离开,他又重新被郡守府收编,还升了官。
“此人”秦伯皱眉道,“是个见风使舵、唯利是图的小人。”
“小人,才最好用。”林琬琰的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弧度,“因为他们的忠诚,是有价码的。”
“千面在诱使郭珩出兵的同时,就已经通过别的渠道,接触上了这位吴都尉。”
“金山之事,本就是千面和钱宝一起编造的谎言。他告诉郭珩是为了诱其贪婪,而告诉吴用,则是为了让他看清这场战争的本质——不过是郭珩为了满足私欲,而拉着他们去送死的一场闹剧。”
林琬琰的声音在安静的竹庐中回响,每一个字都清晰而冷静。
“吴用此人,极为务实。他当初在颍水工地能投靠李胜,就是因为李胜能让他和他的弟兄吃饱饭,有精良的兵器。如今让他为了郭珩一个虚无缥缈的谎言去拼命,他会愿意吗?”
秦伯沉默了。
他开始明白殿下的布局了。
釜底抽薪因为郭珩的大军,从根基上就是不稳的。
“吴用此人贪财,我们便许他重金。”林琬琰的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千面已经给了他五千两银票作为定金,并承诺事成之后,再付五千两。”
“并且我们还告诉他,幸福乡的李胜手里有能让铁器产量翻数倍的‘炼铁神技’,只要他愿意合作,将来我们还会引荐他一起进入幸福乡投资。”
“这笔买卖,他无论如何都不会亏。”
原来如此原来早在我们争论要不要帮李胜的时候,殿下就已经布下了这一系列的连环局。
秦伯看着眼前这个自己一手养大、曾经还会在自己面前撒娇耍赖的少女,心中第一次涌起一股欣慰。
她不再是那个需要他时刻提点保护的公主了,她已经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掌棋人。
“所以”秦伯的声音已经恢复了平静,“吴用答应了?”
“他没有理由拒绝。”林琬琰重新为秦伯添满茶水。
温热的茶水注入杯中,茶叶在水中翻滚、沉浮,一如窗外那变幻莫测的局势。
“我们和吴用约定,”林琬琰的目光落在茶杯里,声音轻得仿佛在自言自语,“他会带着那五百巡防营的士兵,在战场上‘相机行事’。”
她抬起眼,看向秦伯。
“他不会一开始就反戈。他会等,等到黑风口的战斗进入最胶着的状态,等到李胜的防线看似摇摇欲坠,等到郭珩和那些豪绅的家丁们以为胜利唾手可及,冲锋得最猛烈的时候”
“他会突然调转枪口,从背后,给那些正在督战的豪绅亲信,以及被千面蛊惑得冲在最前面的郭珩,致命一击。”
“秦伯,你想想,一支本就人困马乏、军心涣散的军队,在久攻不下之后,又突然遭遇了来自核心部队的背刺。那时候,还会剩下什么?”
剩下的,只会是彻底的混乱,和毫无悬念的溃败。
整个竹庐陷入了长久的寂静。
秦伯低头看着杯中那片舒展开来的茶叶,久久无言。
他此刻才终于明白,殿下送给李胜的那封信,究竟是什么。
那不是援助,不是雪中送炭。
那是一份邀请函。
一份邀请李胜,共同欣赏一场由她们导演,郭珩主演的盛大闹剧的邀请函。
而他自己,以及他那些关于“大局”、关于“牺牲”的陈腐权谋,在这场精妙绝伦的布局面前,显得如此笨拙而不合时宜。
他端起茶杯,第一次没有觉得烫。
而是直接一饮而尽。
“他一旦战败,我们这封信送出去的人情,还有前期在他身上所有的投入,就全都付诸东流了!”
秦伯的声音越来越急切。
他无法理解,殿下为何会把宝押在一个如此不确定的外人身上。
在他看来,最稳妥的办法,应该是坐山观虎斗。
待李胜与郭珩拼个两败俱伤,他们再以雷霆之势收拾残局,将棘阳县彻底纳入掌控。
送出那封信,已经是极大的冒险。
殿下还是太年轻了,一个李胜值得我们冒这么大的风险吗?复国大业,错一步便是万劫不复啊秦伯在心中感慨道。
林琬琰静静地听着,没有反驳。
等秦伯终于停下脚步,她才缓缓开口:“秦伯,我问你,我们想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棘阳?”
秦伯一愣,不明白她为何突然问这个。
“自然是一个能为我们提供钱粮兵员,作为复国基业跳板的棘阳。”
“那一个残破不堪、民心尽失的棘阳,能成为我们的跳板吗?”林琬琰反问。
“若我们坐视李胜败亡,豪绅集团重新掌控乡野,那里的百姓会如何看待我们这些‘渔翁得利’之人?他们还会心甘情愿地为我们提供钱粮兵员吗?”
秦伯的喉咙动了动,却说不出话来。
他不得不承认,殿下说的是对的。
民心,这个他过去在权谋中总是排在最后一位的东西,在经历了石门坞的事件后,他开始意识到它的分量。
“可是风险太大了。”秦伯最终还是固执地重复着自己的担忧。
“秦伯,”林琬琰端起自己的茶杯,轻轻吹了吹漂浮的茶叶。
她的目光穿过袅袅升起的白雾,落在秦伯身上,“也许之前我有些冲动,但我相信自己的投资不会白费。”
“送出那封情报信,不是在赌李胜能赢。而是因为我知道,他一定会赢。”
“我送出的,只是一个让他承我情的机会。而确保他能赢的是另一份真正的保险。”
“真正的保险?”秦伯的眼中满是错愕。
林琬琰放下茶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袖中取出了另一份更为详尽的密报,缓缓推到了秦伯面前。
“郭珩此次出兵,名义上是他为主将。可那七百人,真正听他号令的,只有钱宝等人拼凑出的不到两百名豪绅家丁。”
“而军队的主力,那五百名南扬郡巡防营,他们的实际领头人,是这位都尉——吴用。”
秦伯拿起密报,目光落在“吴用”两个字上。
这个名字他有些印象,当初在颍水工地时,李胜便是收服了此人,才顺利掌控了工地卫队。
后来李胜离开,他又重新被郡守府收编,还升了官。
“此人”秦伯皱眉道,“是个见风使舵、唯利是图的小人。”
“小人,才最好用。”林琬琰的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弧度,“因为他们的忠诚,是有价码的。”
“千面在诱使郭珩出兵的同时,就已经通过别的渠道,接触上了这位吴都尉。”
“金山之事,本就是千面和钱宝一起编造的谎言。他告诉郭珩是为了诱其贪婪,而告诉吴用,则是为了让他看清这场战争的本质——不过是郭珩为了满足私欲,而拉着他们去送死的一场闹剧。”
林琬琰的声音在安静的竹庐中回响,每一个字都清晰而冷静。
“吴用此人,极为务实。他当初在颍水工地能投靠李胜,就是因为李胜能让他和他的弟兄吃饱饭,有精良的兵器。如今让他为了郭珩一个虚无缥缈的谎言去拼命,他会愿意吗?”
秦伯沉默了。
他开始明白殿下的布局了。
釜底抽薪因为郭珩的大军,从根基上就是不稳的。
“吴用此人贪财,我们便许他重金。”林琬琰的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千面已经给了他五千两银票作为定金,并承诺事成之后,再付五千两。”
“并且我们还告诉他,幸福乡的李胜手里有能让铁器产量翻数倍的‘炼铁神技’,只要他愿意合作,将来我们还会引荐他一起进入幸福乡投资。”
“这笔买卖,他无论如何都不会亏。”
原来如此原来早在我们争论要不要帮李胜的时候,殿下就已经布下了这一系列的连环局。
秦伯看着眼前这个自己一手养大、曾经还会在自己面前撒娇耍赖的少女,心中第一次涌起一股欣慰。
她不再是那个需要他时刻提点保护的公主了,她已经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掌棋人。
“所以”秦伯的声音已经恢复了平静,“吴用答应了?”
“他没有理由拒绝。”林琬琰重新为秦伯添满茶水。
温热的茶水注入杯中,茶叶在水中翻滚、沉浮,一如窗外那变幻莫测的局势。
“我们和吴用约定,”林琬琰的目光落在茶杯里,声音轻得仿佛在自言自语,“他会带着那五百巡防营的士兵,在战场上‘相机行事’。”
她抬起眼,看向秦伯。
“他不会一开始就反戈。他会等,等到黑风口的战斗进入最胶着的状态,等到李胜的防线看似摇摇欲坠,等到郭珩和那些豪绅的家丁们以为胜利唾手可及,冲锋得最猛烈的时候”
“他会突然调转枪口,从背后,给那些正在督战的豪绅亲信,以及被千面蛊惑得冲在最前面的郭珩,致命一击。”
“秦伯,你想想,一支本就人困马乏、军心涣散的军队,在久攻不下之后,又突然遭遇了来自核心部队的背刺。那时候,还会剩下什么?”
剩下的,只会是彻底的混乱,和毫无悬念的溃败。
整个竹庐陷入了长久的寂静。
秦伯低头看着杯中那片舒展开来的茶叶,久久无言。
他此刻才终于明白,殿下送给李胜的那封信,究竟是什么。
那不是援助,不是雪中送炭。
那是一份邀请函。
一份邀请李胜,共同欣赏一场由她们导演,郭珩主演的盛大闹剧的邀请函。
而他自己,以及他那些关于“大局”、关于“牺牲”的陈腐权谋,在这场精妙绝伦的布局面前,显得如此笨拙而不合时宜。
他端起茶杯,第一次没有觉得烫。
而是直接一饮而尽。
“他一旦战败,我们这封信送出去的人情,还有前期在他身上所有的投入,就全都付诸东流了!”
秦伯的声音越来越急切。
他无法理解,殿下为何会把宝押在一个如此不确定的外人身上。
在他看来,最稳妥的办法,应该是坐山观虎斗。
待李胜与郭珩拼个两败俱伤,他们再以雷霆之势收拾残局,将棘阳县彻底纳入掌控。
送出那封信,已经是极大的冒险。
殿下还是太年轻了,一个李胜值得我们冒这么大的风险吗?复国大业,错一步便是万劫不复啊秦伯在心中感慨道。
林琬琰静静地听着,没有反驳。
等秦伯终于停下脚步,她才缓缓开口:“秦伯,我问你,我们想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棘阳?”
秦伯一愣,不明白她为何突然问这个。
“自然是一个能为我们提供钱粮兵员,作为复国基业跳板的棘阳。”
“那一个残破不堪、民心尽失的棘阳,能成为我们的跳板吗?”林琬琰反问。
“若我们坐视李胜败亡,豪绅集团重新掌控乡野,那里的百姓会如何看待我们这些‘渔翁得利’之人?他们还会心甘情愿地为我们提供钱粮兵员吗?”
秦伯的喉咙动了动,却说不出话来。
他不得不承认,殿下说的是对的。
民心,这个他过去在权谋中总是排在最后一位的东西,在经历了石门坞的事件后,他开始意识到它的分量。
“可是风险太大了。”秦伯最终还是固执地重复着自己的担忧。
“秦伯,”林琬琰端起自己的茶杯,轻轻吹了吹漂浮的茶叶。
她的目光穿过袅袅升起的白雾,落在秦伯身上,“也许之前我有些冲动,但我相信自己的投资不会白费。”
“送出那封情报信,不是在赌李胜能赢。而是因为我知道,他一定会赢。”
“我送出的,只是一个让他承我情的机会。而确保他能赢的是另一份真正的保险。”
“真正的保险?”秦伯的眼中满是错愕。
林琬琰放下茶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袖中取出了另一份更为详尽的密报,缓缓推到了秦伯面前。
“郭珩此次出兵,名义上是他为主将。可那七百人,真正听他号令的,只有钱宝等人拼凑出的不到两百名豪绅家丁。”
“而军队的主力,那五百名南扬郡巡防营,他们的实际领头人,是这位都尉——吴用。”
秦伯拿起密报,目光落在“吴用”两个字上。
这个名字他有些印象,当初在颍水工地时,李胜便是收服了此人,才顺利掌控了工地卫队。
后来李胜离开,他又重新被郡守府收编,还升了官。
“此人”秦伯皱眉道,“是个见风使舵、唯利是图的小人。”
“小人,才最好用。”林琬琰的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弧度,“因为他们的忠诚,是有价码的。”
“千面在诱使郭珩出兵的同时,就已经通过别的渠道,接触上了这位吴都尉。”
“金山之事,本就是千面和钱宝一起编造的谎言。他告诉郭珩是为了诱其贪婪,而告诉吴用,则是为了让他看清这场战争的本质——不过是郭珩为了满足私欲,而拉着他们去送死的一场闹剧。”
林琬琰的声音在安静的竹庐中回响,每一个字都清晰而冷静。
“吴用此人,极为务实。他当初在颍水工地能投靠李胜,就是因为李胜能让他和他的弟兄吃饱饭,有精良的兵器。如今让他为了郭珩一个虚无缥缈的谎言去拼命,他会愿意吗?”
秦伯沉默了。
他开始明白殿下的布局了。
釜底抽薪因为郭珩的大军,从根基上就是不稳的。
“吴用此人贪财,我们便许他重金。”林琬琰的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千面已经给了他五千两银票作为定金,并承诺事成之后,再付五千两。”
“并且我们还告诉他,幸福乡的李胜手里有能让铁器产量翻数倍的‘炼铁神技’,只要他愿意合作,将来我们还会引荐他一起进入幸福乡投资。”
“这笔买卖,他无论如何都不会亏。”
原来如此原来早在我们争论要不要帮李胜的时候,殿下就已经布下了这一系列的连环局。
秦伯看着眼前这个自己一手养大、曾经还会在自己面前撒娇耍赖的少女,心中第一次涌起一股欣慰。
她不再是那个需要他时刻提点保护的公主了,她已经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掌棋人。
“所以”秦伯的声音已经恢复了平静,“吴用答应了?”
“他没有理由拒绝。”林琬琰重新为秦伯添满茶水。
温热的茶水注入杯中,茶叶在水中翻滚、沉浮,一如窗外那变幻莫测的局势。
“我们和吴用约定,”林琬琰的目光落在茶杯里,声音轻得仿佛在自言自语,“他会带着那五百巡防营的士兵,在战场上‘相机行事’。”
她抬起眼,看向秦伯。
“他不会一开始就反戈。他会等,等到黑风口的战斗进入最胶着的状态,等到李胜的防线看似摇摇欲坠,等到郭珩和那些豪绅的家丁们以为胜利唾手可及,冲锋得最猛烈的时候”
“他会突然调转枪口,从背后,给那些正在督战的豪绅亲信,以及被千面蛊惑得冲在最前面的郭珩,致命一击。”
“秦伯,你想想,一支本就人困马乏、军心涣散的军队,在久攻不下之后,又突然遭遇了来自核心部队的背刺。那时候,还会剩下什么?”
剩下的,只会是彻底的混乱,和毫无悬念的溃败。
整个竹庐陷入了长久的寂静。
秦伯低头看着杯中那片舒展开来的茶叶,久久无言。
他此刻才终于明白,殿下送给李胜的那封信,究竟是什么。
那不是援助,不是雪中送炭。
那是一份邀请函。
一份邀请李胜,共同欣赏一场由她们导演,郭珩主演的盛大闹剧的邀请函。
而他自己,以及他那些关于“大局”、关于“牺牲”的陈腐权谋,在这场精妙绝伦的布局面前,显得如此笨拙而不合时宜。
他端起茶杯,第一次没有觉得烫。
而是直接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