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完了年,领完了红包,两家人便在石家院子里摆开了桌,准备吃一顿热热闹闹的团圆午饭。
长辈们在客厅里喝着茶,聊着天,话题从国家大事聊到家长里短,气氛融洽。
石逸风却有些坐不住了。
他拉着凌栖月,在院子里东转西看,最后把目光锁定在了院子角落里一个堆放杂物的储藏间。
“走,带你去看点好东西。”
石逸风神秘兮兮地冲她眨了眨眼,拉着她就走了过去。
储藏间里有些昏暗,堆着些旧家具和不用的农具,空气中有一股淡淡的尘土味。
石逸风轻车熟路地在一个布满蜘蛛网的木箱子里翻找起来。
“找到了!”
他献宝似的,从箱子里拿出了一大挂红色的鞭炮,还有一捆用油纸包着的、长长的“窜天猴”。
“哇,你爷爷家还留着这个?”
凌栖月有些惊喜地看着那些颇具年代感的烟花爆竹。
“我爷爷以前是军人,就喜欢这些听响儿的东西。”
石逸风拍了拍手上的灰,脸上是跃跃欲试的兴奋。
“走,咱们去放炮!”
“现在吗?”
“那当然,大年初一,不放炮庆祝一下,那还有什么年味儿?”
他说着,就准备拿着东西往外走。
凌栖月拉住了他,有些担忧地说:“你小心点,这个窜天猴好像挺危险的。”
“危险?”
石逸风一听这话,非但没收敛,反而更来劲了。
他停下脚步,看着手里的窜天猴,摸着下巴,眼中闪烁起理科天才特有的、搞事情的光芒。
“你说的对。”
他煞有介事地点了点头。
“这种非定向性的、纯粹依靠初始动能和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推力的飞行物,其飞行轨迹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
凌栖月:“”
她感觉,事情开始朝着一个奇怪的方向发展了。
“所以,为了确保安全,也为了让它的飞行更具有观赏性和科学性,我们必须对它进行一点小小的、技术性的改造。”
石逸风说着,拉着凌栖-月就走回了屋里。
他没回客厅,而是首接钻进了他父亲当年住过的书房。
他从书桌上找到几张干净的稿纸和一支笔,然后把那根窜天猴郑重地放在纸上,像是在研究什么重要的科研样本。
“来,月月,帮我一下。”
“怎么帮?”
“你帮我测量一下它的总长度,以及燃料舱和箭头的比例。
“啊?”
凌栖月愣住了,放个烟花而己,要这么夸张吗?
“快点快下,这是科学,科学必须严谨。”
石逸风催促道。
凌栖月只好无奈地从笔筒里找了把尺子,开始帮他测量。”
石逸风一边听着,一边飞快地在纸上记录着数据,嘴里还念念有词。
“嗯,根据这个比例,可以初步估算出它的质心位置。”
“再假设它的燃料是标准的黑火药,其燃烧速率是一个定值,那么它的推力f就可以通过动量守恒定律推导出来。”
他拿起笔,在纸上“唰唰唰”地写下了一长串复杂的物理公式。
凌栖月在一旁看着,己经完全呆住了。
她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人准备放烟花,而是在观摩一场导弹发射前的弹道分析。
“不行,光有这些还不够。”
石逸风皱起了眉头。
“我们还需要考虑空气阻力,以及风速对弹道的影响。”
他走到窗边,看了一眼院子里旗杆上那面微微飘扬的红旗。。”
他回到桌前,又在纸上写下了一串关于流体力学的公式。
“好了,现在,我们来计算它的最佳发射角度。”
石逸风的眼睛亮得惊人,他拿起笔,开始进行最后的验算。
整个书房里,只剩下他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凌栖月托着下巴,安静地看着他。
看着他专注的侧脸,看着他眼中闪烁的光芒,她忽然觉得,这个把放烟花当成科研项目的少年,真是可爱得要命。
“搞定!”
过了大概十分钟,石逸风猛地一拍桌子,脸上是志在必得的笑容。。”。”
他拿着那张写满了公式和草图的纸,得意地在凌栖月面前晃了晃。
“怎么样,是不是很专业?”
“是是是,你最专业了。”
凌栖月笑着附和。
“光有理论还不行,我们还需要一个稳定、可靠、且角度可调的发射平台。”
石逸风说着,又开始在屋子里翻箱倒柜。
很快,他找到了一个废弃的硬纸筒,几根筷子,还有一卷透明胶带。
“来,我的首席工程师。”
他把这些东西推到凌栖月面前。
“现在,我们来把它组装起来。”
于是,在石逸风这位“总设计师”的指挥下,两人开始动手。
石逸风负责切割和搭建主体结构,凌栖月则负责用胶带进行固定和加固。
一个造型奇特的、看起来有那么几分“导弹发射架”意味的东西,在他们手中慢慢成型。
他们这边的动静,很快就吸引了客厅里长辈们的注意。
“我说这俩孩子,在屋里鼓捣什么呢?”
苏雅好奇地说道。
“走,看看去。”
石正天第一个站了起来,脸上写满了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表情。
当他们走进书房,看到桌上那个奇怪的装置,和那张写满了鬼画符一样公式的稿纸时,所有人都愣住了。
“儿子,你这是”
石正天指着那个“发射架”,一脸的困惑。
“爸,您来得正好。”
石逸风看到观众来了,更来劲了。
他清了清嗓子,拿起那根窜天猴,小心翼翼地架在了那个纸筒上。
“我宣布,港城石氏航天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惊雷一号’超小型运载火箭,己完成最后的组装调试工作!”
“现在,即将进行首次点火试飞!”
他这番话说得是慷慨激昂,气势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