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
苏铭召集了张文远、秦虎、叶孤影等内核骨干,召开了紧急会议。
“我需离开苏铭省数日,前往京都大学处理一件要事,之前安排的所有事按原计划推进。
在此期间,省府一切事务,由张文远暂代处理,重大决策需与秦虎和叶孤影两人商议,共同决定。”
苏铭话音落下,他身旁的空间便如同水波般一阵扭曲,两道散发着截然不同但同样令人心悸气息的身影,无声无息地浮现出来。
左侧一位,身形修长,骨骼呈现出一种暗红色泽,行动间悄无声息,仿佛与阴影融为一体,眼框中跳动着冷静而幽暗的魂火,正是专司潜伏暗杀的骨影。
右侧一位,骨骼莹白中带着青紫雷纹,周身隐隐有细微的电弧流转,背后更是有一对醒目的翅膀,一半风属性,一半雷属性,正是执掌远程兵团的骨霆。
两位骨将的出现,瞬间让会议室内的温度仿佛下降了几分,一股混合着死寂、锋锐与雷霆般狂暴的威压弥漫开来。
张文远、秦虎、叶孤影三人瞳孔皆是一缩!
尤其是叶孤影,他身为顶尖剑客,感知最为敏锐。
他能从这两具骷髅身上,感受到一种远超普通亡灵的灵性,带着清淅的理智和智慧!
“这两位是骨影和骨霆,与骨战一样,是我麾下的骨将。”
苏铭的声音平静地响起,打破了短暂的寂静,
“骨影,擅长潜伏、渗透、暗杀,统领所有隐匿系亡灵。
骨霆,擅长远程打击、高速机动与局域控制,统领所有远程与机动亡灵。”
他看向叶孤影:
“孤影,拍卖会期间的明面安保由你全权负责。
骨影和骨霆会率领部分精锐亡灵,在暗处策应,你们需密切配合。”
叶孤影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惊骇,目光锐利地扫过骨影和骨霆。
他能感觉到,这两个亡灵统帅的实力,恐怕不在他之下!
他重重点头:
“明白!
监察使放心,我会与两位骨将将军紧密协作,确保万无一失!”
苏铭又看向张文远和秦虎:
“文远,省府政务交给你了,若有突发状况,你们三人协商决断,若无法决议,可通过紧急通信联系我。”
“是!”
张文远和秦虎齐声应道。
秦虎看着骨影和骨霆,眼中也满是惊叹,他越发觉得苏铭就是个无底洞,你永远不知道他下一秒能掏出了什么东西来。
交代完毕,苏铭不再耽搁。
他对着骨影和骨霆微微颔首,两位骨将躬身行礼,身影缓缓变淡,重新融入虚空。
显然是按照苏铭的指令,先行前往拍卖会场地周边进行隐秘布防了。
“诸位,苏铭省,就暂时交给你们了。”
苏铭说完,便消失在了会议室内,剩下三人面面相觑,都能看到对方眼中的震撼与凝重。
“骨将……竟然有三位之多!”
张文远喃喃道,他负责行政,更清楚这种拥有高度智慧的亡灵统帅意味着什么。
那意味着苏铭的亡灵军团,已经是一支拥有完善指挥体系、能够执行复杂战术的真正军队。
“而且各有所长……”
秦虎握了握拳,语气带着兴奋:
“暗杀、远程、近战……这配置,简直完美!
有它们协助,叶统领的安保工作压力能减轻大半,也能应对更多突发情况了。”
叶孤影没有说话,望向远方,眼神锐利如剑。
“拍卖会……绝不会出任何纰漏!”
叶孤影在心中暗暗发誓。
与此同时,苏铭已经乘坐【破晓号】离开了苏铭省,朝着龙国京都的方向疾驰而去。
……
京都!
远离市中心的喧嚣,一片被参天古木和阵法环绕的广阔局域,便是享誉全球的顶尖学府。
京都大学!
与其他省份那种新兴的、带着几分锐利和现代感的风格不同,京都大学处处透露出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沉稳的学术气息。
古老的建筑群错落有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许多楼宇的墙壁上爬满了岁月的藤蔓,空气中夹杂着草木的清新气息。
随处可见穿着各式院服、气息不俗的学生匆匆而行,或是在林荫下、亭台间切磋技艺、探讨学术,一派生机勃勃又秩序井然的景象。
而在京都大学偏南方向,有一片相对独立的局域,建筑风格更加古朴苍劲,仿佛承载着千年的重量。
这里便是龙武学院的所在地。
与其他学院的热闹不同,龙武学院显得格外安静,甚至有些冷清。
其他学院的学员少说都是数千,像神剑学院、骨刃学院这样的顶尖学院,人数都是破万的。
而龙武学院总共只有不到五百名学生。
在龙武学院的正中央,有一块石碑,上书“龙武”二字,笔锋间透着一股不屈的武道意志。
此时,在龙武学院一间静谧雅致的书房内。
一位身着素雅长裙、气质文静娴雅的女子,正坐在窗边的书案前。
阳光通过雕花木窗,洒在她乌黑的长发和专注的侧脸上,她鼻梁上架着一副精致的金丝眼镜,更添几分书卷气。
她正是秦虎的妹妹,秦舒雅。
书案上,摊开着一本材质特殊、页面泛黄脆弱的古老线装书,书页上是密密麻麻的繁体古字和复杂的人体经络运行图。
书页旁边,还放着几片用于记录心得的玉简和一支散发着淡淡灵光的毛笔。
秦舒雅看得极为入神,时而蹙眉沉思,时而提笔在旁边的玉简上飞快地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她的指尖偶尔会随着书中的描述,无意识地在空中划过玄妙的轨迹,隐隐引动周遭空气中细微的能量波动。
“……气沉丹田,意守膻中,引天地灵机,通任督二脉……”
她低声念诵着古籍上的口诀,眼神中充满了对古老智慧的敬畏与探求的渴望:
“原来古人是这样理解‘炁’与天地桥梁的构建,与现代能量导引术果然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似乎更注重内在‘神’的引导……”
作为少数仍在坚持研究古武体系,尤其是“炁”的学者,秦舒雅深知这条路的艰难与孤独。
但她始终相信,这份被时代尘封的瑰宝,蕴藏着人类超越现有职业体系的另一种可能。
就在这时,书房外传来了轻轻的敲门声,打断了她的沉思。
“舒雅导师,您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