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桂飘香时,浮仙岛愈发热闹。绒绒和点点学会了采集花蜜,常常衔着装满花蜜的小叶片,送给众人品尝,清甜的花蜜带着草木的芬芳,让人满口生津。小麂子们也渐渐褪去羞怯,跟着鹿呦和守岛兽在岛上漫步,偶尔还会驮着小灵童和阿糯,在桂花树下穿梭,花瓣落在他们肩头,像是撒了一层碎金。
老先生新酿的桂花酒,坛身上添了“喜相逢”三字。昆仑婆婆带着阿糯做桂花酥时,小麂子们总会凑在一旁,用脑袋蹭着阿糯的手心讨要,绒绒和点点则落在食案上,啄食着散落的蜜糖碎屑。小灵童忙着制作新的木牌,在上面分别刻下“斑斑”“茸茸”“苗苗”三个名字,是给三只小麂子取的,陈墨在一旁指导,教他如何让刻痕更流畅,指尖的暖意透过木牌传递开来。
秦创的《桂香聚友图》终于完成,画面丰满而温暖:老先生与陈墨对坐品茗,昆仑婆婆和阿糯在分装桂花酥,小灵童正将新刻好的木牌挂在梁上,守岛兽趴在中央,鹿呦与斑斑、茸茸、苗苗围在一旁,墨团、粉团带着墨豆、粉果蹲在桂花树下,绒绒和点点停在木牌上,翅膀的光斑落在“暖”“归”“盼”“安”“常相伴”“喜相逢”的刻痕上,晕开一片温润的光晕。
冬雪飘落时,庭院里架起了更大的暖炉,周围铺着厚厚的毛毡。阿糯给三只小麂子缝了厚厚的毛毡披风,上面绣着桂花和苜蓿的纹样,又给绒绒和点点做了小小的棉窝,挂在昆仑兰的枝桠上,既保暖又不妨碍它们活动。梁上的木牌又添了三块,裹着棕褐色的棉套,与先前的木牌一起,在风雪中轻轻晃动,像是一串串承载着祝福的风铃。
暖炉边,众人围坐一堂。昆仑婆婆炖的腊味煲里,除了干桂花,又加了小灵童采摘的野菌,香气愈发浓郁。绒绒和点点蜷缩在阿糯的肩头,墨豆和粉果蜷在雪团怀里,小麂子们卧在鹿呦身边,小灵童正给它们投喂晒干的苜蓿和浆果。秦创握着画笔,将这温馨的一幕细细描绘,陈墨则望着梁上的木牌,从最初的寥寥几块到如今的满满当当,每一块都代表着一次温暖的相遇,每一个名字都承载着一段真挚的陪伴。
雪夜渐深,铃铛声在风雪中轻柔作响。陈墨饮了一口温热的桂花酒,暖意漫遍全身。他忽然明白,浮仙岛的暖,从来不是孤立的守候,而是以温柔为壤,让相遇生根,让陪伴发芽,让每一个漂泊的身影都能找到归宿。
窗外的雪花静静飘落,昆仑兰的枝桠上积了薄薄一层雪,却依旧挡不住新枝萌发的生机。陈墨知道,待来年春潮再至,光桥那头定会传来新的脚步声,梁上的木牌会添上新的名字,而浮仙岛的暖,会在一次次相遇与相伴中,愈发醇厚绵长,成为每一个归人心中,永远安稳的港湾。
需要我再延伸绒绒和点点学会传递消息、或者新伙伴带来山林趣事的情节吗?可以帮你继续丰富细节或开启新的温暖篇章。
春雪初融时,光桥旁的早梅还凝着残霜,绒绒和点点便有了新本事。这日清晨,阿糯正给竹篮里的纸鸢描边,忽然见两只小蜂鸟振翅从山林方向飞来,尾羽沾着细碎的草叶,尖喙里各衔着一片卷成筒状的柳叶。它们落在阿糯掌心,将柳叶轻轻放下,展开的叶片上竟用松脂沾着几粒红色浆果——那是去年小灵童在山涧旁种下的野莓,此刻尚未成熟,却被它们精准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