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启程返京(1 / 1)

水手们喊着粗犷的号子,声音在江面上回荡。

岸上,石头和六子并肩而立,身后竟不知何时聚集了黑压压的人群。

有拄着拐杖的白发老者,有挎着菜篮的妇人,还有光着脚丫的孩童。

他们静静地站着,目送着船只远去。

像是打开了闸门,刹那间,岸上爆发出震天的呼喊:

萧砚舟站在船尾,望着这意想不到的一幕。

晨光中,他看到白发苍苍的老塾师在作揖,看到曾经被他从倭寇刀下救出的渔妇在抹泪。

如今看来,自己确实没有辜负这几个字。

萧砚舟喉头滚动,想说些什么,却最终只是紧了紧妻子的手。

江风拂面,带着水汽和远处传来的呼喊,让他眼眶发热。

这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萧砚舟,没有白来这一遭。

大船在浑浊的江面上缓缓前行,船帆半张。

萧砚舟站在船头,江风拂面,带着潮湿的腥气。

两岸的芦苇荡里,几只白鹭被船惊起,扑棱着翅膀飞向远方。

萧砚舟眯眼望向远方,江面上泛着细碎的阳光:&34;不急,孩子们受不得颠簸。

他回头望了眼舱内——沈云正抱着哭闹的宁儿来回踱步,小丫头哭得小脸通红;

小桃则抱着刚满月的承志,小心翼翼地喂奶,额前的碎发都被汗水打湿了。

长途旅行对于小孩子实在太难受。

船身突然一晃,撞上一段浮木,小承志&34;哇&34;地哭了出来。

萧砚舟点点头,手指轻轻抚过承志哭红的小脸:&34;好,就在南郑休整几日。

这一路行来,他们隔两日必定会上岸休整,否则孩子们实在受不住。

小桃勉强笑了笑,接过丫鬟递来的干净衣裳:&34;还是姐姐想得周到。上次在衢州歇的那两日,承志睡得可香了。

船缓缓靠岸,萧砚舟望着渐渐清晰的南郑码头,心中却莫名升起一丝不安

二十名侍卫先行下船,在岸边列成警戒线,钢刀出鞘的铮铮声在沉闷的空气中格外刺耳。

衣衫褴褛的灾民挤满了码头,像一群饥饿的蚂蚁。

一个瘦骨嶙峋的老妇人跪着,怀里抱着个奄奄一息的孩童;

几个半大孩子赤着脚在人群中穿梭,肋骨根根可见,眼睛却亮得吓人。

她怀里的宁儿好奇地睁大眼睛,小手伸向岸边的孩子们:&34;弟弟&34;

萧砚舟目光扫过那些枯瘦的面容,声音冷了下来:&34;看来官府赈灾不利啊。

他指了指码头角落里几个已经僵硬的躯体,&34;否则怎会有这么多人饿死在这?

看到大船靠岸,灾民们如同潮水般涌来,枯瘦的手臂如林般伸向空中。

场面瞬间失控,前排的人被后面推挤着,几乎要跌入江中。

一个瘦小的女孩被挤倒在地,单薄的身躯眼看就要被疯狂的人群踩踏。

萧砚舟一个箭步上前,将她拽了起来。

女孩的手腕细得像芦苇杆,在他掌心轻颤,仿佛随时会折断。

萧砚舟喉头滚动,却只能狠心松开手。

他何尝不想开仓放粮?

但船上存粮有限,若在此分发,不仅杯水车薪,更会引发更大的骚乱——饥饿的人群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侍卫们立刻组成紧密的方阵,将女眷护在中间。

沈云紧紧抱着宁儿,小桃则把承志裹在斗篷里,两个孩子都被这阵仗吓得不敢出声。

林墨带人迅速离去。

而更触目惊心的是城墙外的景象——

道路两旁,灾民们用树枝、破布搭起的窝棚密密麻麻,像一片片溃烂的疮疤。

有的只是几根木棍撑着一块破草席,连遮风挡雨都做不到;

稍好一些的,也不过是用茅草胡乱堆成的锥形小棚,仿佛一阵风就能吹散。

好多灾民衣衫褴褛的躺在窝棚里,一动不动,如果不是胸膛还有起伏,不知道的都以为已经死了。

萧砚舟带着家眷一路行来,远远望见南郑城门大开,却有一队兵丁持枪拦在城门口,粗暴地推搡着想要进城的灾民。

令人诧异的是,这些兵丁个个面色红润,有几个甚至挺着圆滚滚的肚子,与城外那些枯瘦如柴的灾民形成鲜明对比。

婴儿受惊,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而那兵丁却哈哈大笑。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红楼:贾政从教坊司救人 末世玄途之封野 大明辽国公 修仙大门派 沈氏女自救录 历史朝代汇聚,开局吕布硬刚项羽 规则怪谈:智商是唯一外挂 玄鹰 仙途逆世之玄月乾坤 开在心间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