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惊人之语(1 / 1)

辰时三刻,金水桥上。

萧砚舟踏过汉白玉桥面,抬头望了一眼巍峨的太和殿。

朝阳初升,金瓦折射出耀眼的光芒,照得人睁不开眼。

他深吸一口气,迈步而入。

太和殿内,庄严肃穆。

金砖铺就的地面光可鉴人,三百名新科贡士低眉顺目,连呼吸都刻意放轻。

殿内檀香缭绕,鎏金蟠龙柱在晨光中泛着威严的光芒。

随着礼官一声长喝,众贡士齐刷刷跪倒在地。

萧砚舟垂首跪在青玉案前,余光瞥见身旁的李天一双手微微发抖。

山呼声在殿内回荡。

皇帝端坐龙椅,轻声咳嗽两声,目光缓缓扫过殿内众人。

当视线落在萧砚舟身上时,略作停顿。

众人这才敢稍稍抬头,依次入座。

左相高廉站在御阶之下,此时才得以仔细打量萧砚舟。

只见他眉目如画,举止从容,虽身着与其他贡士无异的深蓝贡士服,却自有一番清贵气度。

高廉的目光在萧砚舟身上停留片刻,心中暗自思量:

他捋了捋胡须,继续观察着萧砚舟的一举一动。

他暗自盘算着,待殿试结束后,定要派人好好查访萧砚舟这些年的所作所为。

若真如传言所说已经改过自新,倒也不妨给年轻人一个机会。

至于礼国公府的试探,自从范文程的丑闻传开,左相已经把他的名字剔除了。

礼部尚书展开黄绢,高声宣读考题:

萧砚舟敏锐地察觉到一道审视的目光。

他不动声色地抬眸,视线越过殿内袅袅升起的檀香,正对上御阶左侧那位紫袍重臣的探询眼神。

两人的目光在空气中短暂相接。萧砚舟注意到左相眼中既有审视,又带着几分难以察觉的关切。

虽然心跳不自觉地加快了几分,但萧砚舟面上丝毫不显异样。

他微微调整坐姿,让自己沉静专注的侧脸完全展现在左相的视线中。

他当然想给自己未来的老丈人一个好印象。

随着礼官一声令下,殿内顿时一片肃然。

萧砚舟听完题目,却并未急着落笔。

他轻轻合上双眼,修长的手指在案几上无意识地轻叩着。

殿内早已响起此起彼伏的书写声,唯独他仍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礼国公府虎视眈眈,朝中势力盘根错节。

若答卷太过平庸,即便中了进士,也不过是任人宰割的鱼肉;可若是太过激进,万一触怒龙颜

萧砚舟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他微微抬眼,余光扫过御座上的皇帝——年迈的帝王正疲惫地揉着眉心,眼中却仍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殿内其他贡士早已开始奋笔疾书,唯独他仍闭目沉思,在众多伏案疾书的贡士中显得格外突兀。

前排的陈默回头瞥了一眼,嘴角勾起一抹讥诮的弧度,这是无法作答?

不远处监考的礼部尚书皱了皱眉,正要出声提醒,却被高廉抬手制止。

一个时辰过去,殿内已有贡士开始誊写答卷。

他睁开眼,目光已是一片清明。

提笔蘸墨时,嘴角勾起一抹决然的弧度。

狼毫在草稿纸上悬停片刻,终于落下第一笔。

墨迹在纸上晕开,萧砚舟的思绪也随之流淌。

如此反复数次,草稿纸上已是墨迹斑驳。

萧砚舟对周遭的议论充耳不闻。

忽然,他眼中精光一闪。

笔走龙蛇间,一个全新的方略渐渐成型:

写到关键处,他的笔锋愈发沉稳有力。每一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既切中时弊,又不失稳妥。

皇上并没有全程在场,午时皇帝就暂离太和殿休息。

临行前,他注意到那个身着深蓝贡士服的年轻人仍闭目沉思,案前白纸空空如也。

待皇帝再次回到太和殿时,再次看向萧砚舟——只见那年轻人正全神贯注地伏案书写。

案几上摊开的答卷已写满大半,墨迹尚未全干。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讶异,缓步走近。

萧砚舟似有所觉,笔锋微微一顿,却未抬头,继续专注书写。

皇帝站在他身后,目光扫过答卷,眉头微挑。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的道果只能我自己种 契约暖意 同越:白厄,为了翁,成为大君吧 九荒长生录 活捉宋徽宗父子俘虏皇后 七星侠影:侠义风云录 洪荒:我贪狼噬魔树,圣人为食 醉剑江湖 工凤天下 剑风碎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