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胶片之魂(1 / 1)

2008年,万国s城,深秋。

空气潮湿而粘稠,梧桐叶被雨水打湿,厚重地贴在人行道上,踩上去会发出一声沉闷的“噗嗤”声。

刚下过一场秋雨,整个城市都象蒙上了一层水汽滤镜,远处的高楼在雾霭中若隐若现。

万国影剧学院的学生们裹紧了外套,三三两两地快步走着,试图抵御这股钻进骨头缝里的湿冷。

林楠拢了拢身上那件洗得有些发白的牛仔夹克,领子竖起,挡住了灌进脖颈的冷风。

他手里捏着一张皱巴巴的器材申请单,纸张边缘已经被手心的湿气浸得有些软了。

“楠哥,我说……要不还是算了吧?”

身旁的陈凯缩着脖子,一张圆脸因为穿着高领毛衣而显得更肉了:“周扒皮那儿……咱能借出东西来?”

陈凯是个微胖的富二代,身上一件最新款的亮面羽绒服,和周遭环境格格不入,脚上踩着一双限量款球鞋,此刻却小心翼翼地避着地上的水洼。

“不试试怎么知道。”

林楠的语气很平淡,目光直视着前方那栋老旧的红砖实验楼。

“那可是周良毅!铁面阎王周扒皮!”

陈凯夸张地比划了一下:“上学期有个摄影系的天才,就因为还器材晚了一天,被他骂得狗血淋头,毕业作品的设备申请直接被他卡死了。”

“咱们这……连个正经剧本都没有,就一张申请单,不是去送死吗?”

“我们有剧本。”林楠纠正道。

“嗨,你那三页纸的东西也算剧本?”

陈凯撇撇嘴,“连个正经对话都没几句,就写了场景、气氛、镜头……那叫分镜草稿!”

林楠没有再争辩。

他当然知道那不是完整的剧本。

上一世,他是一个在万国s城圈内小有名气的剪辑师,靠着给各大导演“救片子”混饭吃。

多少次,他把一部拍得稀烂的片子,硬生生在剪辑台上救回来,剪出了节奏,剪出了故事。

他太懂镜头了,懂到闭上眼就能看到成片。

就在他终于攒够了人脉和资金,准备执导自己第一部电影,一部他构思了十年的犯罪悬疑片时。

却在开机前夜因为连续七十二小时的审片和后期沟通,心力交瘁,一头栽倒在了剪辑台上。

再睁眼,就回到了2008年,成了万国影剧学院导演系一名平平无奇的大二学生。

身体里残留着那个年轻人对电影纯粹的热爱,脑子里却装着一个三十五岁剪辑师对光影的全部理解。

甚至这一世,他的能力较重生前更加卓越了。

不过重活一次,他不想再为人做嫁衣。

他要拍自己的东西。

……

“楠哥,楠哥?想啥呢?”

陈凯的声音把林楠从思绪中拉了回来。

“没什么。”

林楠深吸一口气,空气里混着桂花甜腻的香气和若有若无的汽车尾气味:“走吧,晚了周老师就走了。”

陈凯唉声叹气地跟上,嘴里还在嘀咕:“完了完了,我的五千块钱生活费估计要打水漂了,还得搭一顿骂……”

两人一前一后,走进了实验楼。

楼道里光线昏暗,墙壁上贴着各种老旧的电影海报……《万国阳光下的日子》、《将军离哥》、《我想活下去》,纸张都已泛黄卷边。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老旧器材的机油味和胶片独有的化学气息。

尽头的“器材与道具管理室”门虚掩着,里面透出一点昏黄的灯光。

林楠没有尤豫,抬手敲了敲门。

“咚、咚。”

“进!”

一个略带沙哑和不耐烦的声音传了出来。

林楠推开门。

房间不大,四周墙壁被顶到天花板的铁架子占满,上面堆满了各种型号的摄像头、灯光设备、轨道和各式各样的道具,杂乱却又有种莫名的秩序感。

一个五十岁上下的男人正背对着他们,俯身趴在一张巨大的工作台上。

他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工装褂,头发花白,身形清瘦,正拿着一把小号的螺丝刀,对着一台巨大的平躺式剪辑台鼓捣着什么。

这人就是周良毅,学生口中的“周扒皮”。

“老师好。”

林楠开口道。

周良毅头也没回,只是从鼻子里“恩”了一声,手上没停,似乎在跟某个顽固的零件较劲。

陈凯站在林楠身后,大气不敢出,紧张地攥着自己的衣角。

林楠目光扫过那台剪辑台,那是一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莫国货,如今早已被数字剪辑软件所取代,成了学校的活化石。

“老师,您这台老式胶片剪辑台,是驱动轴的皮带老化打滑了吧?”

林楠的声音不大,但在安静的房间里却格外清淅。

周良毅手上的动作猛地一顿。

他缓缓直起身,转过头,一双眼睛通过老花镜,锐利地审视着林楠。

“你怎么知道?”

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惊讶。

这个问题他刚才琢磨了快半小时,刚有点眉目。

“我听声音。”

林楠平静地回答:“电机空转的‘嗡嗡’声里,带着轻微的‘嘶嘶’声,而且很不规律。正常运转的话,应该是很平顺的‘唰唰’声。”

“您刚才手动转动滚轮的时候,明显感觉到了阻力不均,这就不是齿轮的问题,是传动皮带受力不均,有些地方已经失去弹性了。”

陈凯在旁边听得目定口呆,这说的是鸟语吗?

周良毅摘下老花镜,眯着眼重新打量起眼前这个学生。

导演系的学生,大多夸夸其谈,对理论和艺术流派如数家珍,但对这些冰冷的机器,向来是敬而远之的。

“听声音?”

周良毅的语气里带着考究:“你倒是说说,怎么解决?”

“换是肯定来不及了,这种老型号的皮带国内估计都找不到了。”

林楠走到工作台旁,指着机器内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不过可以临时救一下。”

“老师,您这有松香块或者最粗糙的砂纸吗?”

周良毅没说话,只是从旁边的一个工具箱里,扔出了一小块黄色的松香。

林楠接过来,掰下一小块,碾成粉末,小心翼翼地撒在传动皮带和驱动轮接触的内侧,然后对周良毅说:“老师,您开机,慢速走带。”

周良毅将信将疑地按下开关。

剪辑台发出一阵低沉的轰鸣,片刻后,那恼人的“嘶嘶”声果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平稳而有力的转动声。

成了。

周良毅眼神里的审视,渐渐变成了一丝赞许。

他关掉机器,拿起桌上的搪瓷缸子,喝了一大口浓茶,这才正眼看向林楠。

“说吧,什么事?”

“老师,我想借一台摄像头。”

林楠说着,将手里的申请单递了过去。

周良毅接过来,扫了一眼,眉毛立刻拧了起来。

“莫国产的那台老胶片机?”

他把申请单拍在桌上,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压力:“你们大二的短片作业,用系里那批高清数字机拍都绰绰有馀,借这台老古董干什么?”

“你知道怎么上胶片吗?你知道这机器一秒钟烧掉多少钱吗?拿去瞎胡闹?”

这台莫国产的老式胶片摄像头同样是古董,纯机械手动,是周良毅的心头肉,平时谁都不让碰。

“我知道。”

林楠不卑不亢:“老师,我想拍一点……有颗粒感的东西。”

“颗粒感?”

周良毅嗤笑一声:“现在的小年轻,都喜欢把这些故弄玄虚的词挂在嘴边。数字技术做旧一下,什么颗粒感没有?”

“那不一样。”

林楠摇摇头,目光诚恳地看着周良毅:“软件模拟出的噪点是假的,它浮在画面上。”

“而胶片真正的颗粒感,是从影象内部透出来的,它有呼吸,有生命力。我想拍的东西,需要这种生命力。”

“它很重,没有自动跟焦,光圈、快门、焦距全要靠手动,你们两个人,玩的转吗?”周良毅的语气有所松动,但依旧严厉。

“我一个人就够了。”林楠说道。

这句话让旁边的陈凯和对面的周良毅都愣住了。

周良毅盯着林楠看了足足十秒钟,仿佛要从他脸上看出一朵花来。

最后,他拿起桌上的申请单,没有签字,反而从笔筒里抽出一支红笔,在上面龙飞凤舞地写了几个字,然后扔回到林楠面前。

“光说不练假把式,这是器材室旁边的放映厅钥匙编号。”

“明天下午两点,你过来。”

“老师,这是……”林楠有些不解。

周良毅重新戴上老花镜,转身又去摆弄他的剪辑台,头也不回地说道:

“我把库里那盘没修复的《万国有春》拷贝放一遍。”

“你能原封不动地把其中任意三分钟的镜头语言、景别变化和机位运动给我复述出来,那台老家伙,你随便用。”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年代2003,我的黄金时代 重生1988:从每日情报开始 只想洗白,奈何小弟越洗越多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重返1999激昂年代 怎么你们都有异能,就我是狼人? 重生就是这个样子的 急!刚重生,被绝美小富婆包围了 规则重构:规则编织者 重生2004,我和天仙重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