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华娱从雪姨开始 > 第159章 159.他是唯一!

第159章 159.他是唯一!(1 / 1)

第161章 159他是唯一!

威尼斯电影节颁奖典礼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

几乎每一个奖项的宣布都牵动着在场所有人的心。

所以当主持人念出“最佳男演员奖一一叶柯,《陈汉生》”时,整个会场瞬间沸腾起来。

这声音仿佛一道电流,瞬间点燃了整个空间。

或许最佳男演员奖,并非欧洲三大电影节的最高奖项。

但在演员的世界里,它却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是无数演员梦寐以求的荣誉。

四周立刻有无数电影人起身,他们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叶柯,眼神中充满了敬佩与祝贺,双手鼓掌的声音在会场中回荡。

在这个经常参与欧洲三大电影节的电影人圈子里,有不少人早已认识叶柯。

毕竟,能在如此年轻的年纪就斩获柏林与戛纳的影帝,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而如今,时隔一年,叶柯再次拿下威尼斯影帝,这更是让他的名字在电影界如雷贯耳。

二十四岁的叶柯,凭借着自己精湛的演技,成功拿下三大电影节所有男演员最高的荣誉,实现了大满贯。

这个成就,对于许多演员来说,或许是一生都难以企及的梦想,而叶柯却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就将其实现。

此时,不论周围的电影人是否与他相识,都毫不吝啬地给予他最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既是对他获得大满贯的恭喜,也是对他在《陈汉生》这部电影中精彩演出的高度肯定。

被身旁的李洋轻轻一推,叶柯有些跟跪地站了起来。

在起身的瞬间,他的目光与旁边陈素对视一眼。

而陈素眼里闪铄的泪光,似乎那泪光中,饱含着激动、喜悦与自豪。

面对这一切,叶柯只能郑重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

对着四周礼貌地点头致意,叶柯感谢大家的祝贺。

走向领奖台的十五级台阶,此刻仿佛变得无比漫长。

每一步,都象是踩在棉花上,软绵绵的,又仿佛承载着无数的重量。似乎这每一步,都是他在电影道路上艰辛付出的缩影,是他从一个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的成长见证。

终于,叶柯走到了领奖台,接过递来的奖杯,那冰凉的金属感从指尖传来,这感觉是如此真实,却又让他觉得有些不真实。

“感谢评审团。”

叶柯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了全场,那声音略带沙哑,却充满了力量。

目光在台下的人群中扫过,最后落在了奖杯上的金狮上,叶柯继续说道:“有人问我,陈汉生为什么最后没去死。”

顿了顿,叶柯思索了下说道:“因为他发现,心里那点热的东西,比死亡更难熄灭。

所以这个奖,属于所有在生活里挣扎过的普通人。”

“感谢我的老伙计李洋,这也是我们第三次合作。同样感谢剧组每一位工作人员的付出最后感谢我的家人们!是她们一路默默支持我!”

台下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是对叶柯获奖感言的认可,也是对他的鼓励。

走下台时,叶柯的脚步终于稳了些,在四周注视的目光中回到座位上。

还未坐下,手中的奖杯就已经被李洋和陈素拿去。

他们眼中闪铄着兴奋的光芒,仿佛比叶柯自己还要激动。

而叶柯对此并不在意,他握着酒杯的手还在微微颤斗,这是他内心激动情绪的外在表现。

他望着宴会厅里的人群,心中感慨方千。

这一刻,他忽然明白,所谓的大满贯,从来不是终点。

就象电影《陈汉生》中,主角着的那颗糖,虽然微小,却充满了希望与温暖。

又象贾樟课镜头里的奉节老街,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与岁月的痕迹。

还有杜琪峰江湖里的枪火与情义,充满了热血与激情,

面对现场摄象机拍摄,叶柯面带微笑举起酒杯,对着国内的方向遥遥一敬。

叶柯知道,此刻的首都、魔都、广州无数扇窗后,有人正举着酒杯等待。

那些人,是他的粉丝,是他的朋友,是他的家人,他们虽然身处不同的地方,但此刻,他们的心都与叶柯紧紧相连。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他们共同分享着叶柯的喜悦与荣耀威尼斯电影节的颁奖结果一出来,尤其是叶柯获得影帝的消息,就象一道闪电划破了国内的深夜。

本来安安静静的夜晚,一下子就热闹得跟白天似的。

新浪娱乐的服务器在结果公布后才三分钟,就彻底扛不住了,直接岩机。

编辑们眼睛瞪得溜圆,盯着后台那些跳个不停的红色报错代码,急得指尖在键盘上飞快地敲着,都快敲出火星子了。

等备用服务器一激活,“叶柯大满贯影帝”这个词条就跟长了翅膀似的,每秒都有3万条新内容刷出来,才半个钟头,各种相关的阅读量就冲破了千万。

有粉丝翻出好几年前叶柯跑龙套的剧照,

照片里,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戏服,那是在《情深深雨蒙蒙》里,他演雪姨的儿子,看着挺落魄的,但眼睛亮得惊人,一股子劲儿藏都藏不住。

这条博客配着文本“从群演到传奇,他用了五年”,才一个小时,就被转发了一百万次。

评论区里更热闹,粉丝影迷纷纷表示恭喜。

而在外滩的led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陈汉生》的预告片。

一会儿是陈汉生着水果糖的手,满是生活的粗糙感;一会儿又是叶柯在领奖台上的画面,眼里闪着激动的光,这两个画面交替闪现,看着特别有感觉。

首都国贸的玻璃幕墙上,“恭喜叶柯”四个金色的大字在黑夜里铺开,亮闪闪的,比电影节现场的聚光灯还要耀眼,老远就能看见。

据说这两个都是叶柯的神秘富婆粉丝们的杰作,主打庆祝叶柯获得威尼斯影帝和大满贯!

《人民日报》的夜班编辑部连夜开了紧急会议。

本来都定好的文化版头条,说改就改了,重新排版第二天见报的版面上,通栏标题《电影的新高度》旁边,配着叶柯在威尼斯领奖台上的照片。

照片里的他穿着深灰色西装,手里的金狮奖杯映着灯光,眼神平静毫无波澜,看着特别沉稳。

文章里写:“当‘大满贯”从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传说变成了真事儿,当咱们国内演员的名字,

能和世界影史上的那些巨匠排在一起,我们看到的不光是一个人的光荣,更是一个民族文化自信的绽放。

叶柯的表演,让世界看到了国人的情感深度一一这些都是人类共通的语言。”

这篇文章清晨六点一推送,很快就占领了各大新闻客户端的主页。

有粉丝留言说:“小时候觉得奥斯卡离我们老远了,现在才明白,好电影根本不用贴什么标签,能打动人心的就是最好的。”

娱乐圈的反应就象多米诺骨牌,从凌晨一直蔓延到正午,停都停不下来。

最先做出回应的是章紫怡的工作室发文:“恭喜叶柯,实至名归。”

文中还特意配了张两人几年前的合影。

除了章紫怡,周熏、黄博、徐挣等好几十位明星,都用各种方式表示恭喜,有的发博客,有的接受采访时提到,热闹极了。

《南方周末》更是专门出了特刊,名字叫《一个影帝和他的时代》。

记者跑去叶柯就读的北京电影学院,打听他上学时的事儿。

还采访了过去和他合作过的场务,场务大哥说叶柯那时候就特别能吃苦,脏活累活从不抱怨—

特刊里写:“叶柯从来不是那种一夜之间就出名的神话。他在剧团跑龙套的时候,会帮老演员背台词,老演员忘词了,他就在旁边小声提醒,

拍盲井时,为了演好一个矿工,他跟着建筑队搬了半个月砖,手上磨出了好几个大水泡,也没喊过一声累。

就连这次演陈汉生,他都在居民楼里住了一个月,跟着退休工人一起逛菜市场,听他们讲家里的家长里短,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了,谁家的老两口又拌嘴了,都记在小本子上。

那些说他‘天赋异禀”的人,可能没看见他剧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红的蓝的笔写得满满的,

也没瞧见他为了一个眼神练到凌晨的背影,镜子里的自己都看厌了,还在那儿琢磨。”

《电影艺术》杂志的主编张池在专栏里写:“比起‘大满贯”这个头衔,更值得咱们关注的是《陈汉生》里那些被忽略的小细节一一暖气片上搭着的旧衣服,皱巴巴的;抽屉里放着的泛黄电费单,上面的字迹都快看不清了;窗台上那盆歪歪扭扭的仙人掌,还开了朵小黄花。

这些带着生活褶皱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内容。当叶柯说‘这个奖属于普通人’时,他其实说出了所有优秀电影人的初心。

艺术从来不是飘在天上的空中楼阁,而是扎根在泥土里的种子,得慢慢发芽、长大。”

叶柯的手机,从颁奖礼结束后就没消停过,电话、短信几乎是消息不停地蹦出来,响个没完。

其中有王劲松发来的一张照片:北电校史馆的展柜里,已经专门留出了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摆着他当年的入学通知书,那泛黄的纸页上,还留着一试时的批注“该生眼里有光”。

此刻,他们正要回国,飞机上李洋凑过来看他翻消息,突然指着一条笑出了声:“你看范小胖说啥?她说早知道你能拿奖,当初塞给你的水果糖就该按颗收费,一颗抵得上她半年片酬。”

叶柯笑着摇了摇头,眼里满是轻松看向窗外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叶凡神医小说 小秘书不乖了,傅总为她折腰为她疯 王婿 听说你全球横着走?来华夏试试 重回85带着孩子上山下海混饭吃 神话擂台,开局召唤千古一帝 人在佛罗里达:开局垂钓金枪鱼! 牛马人 官场:红颜扶我上青云 重生1979,从赶海开始发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