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东北,鞍山钢铁厂实验车间。深夜十一点。
"温度达到一千五百度!"工程师王振华盯着仪表盘,声音有些发颤。车间里热浪滚滚,新型电弧炉发出低沉的轰鸣声。
总工程师张明远擦了擦额头的汗:"保持电流稳定。老李,注意观察钢水颜色。"
炉前工老李眯着眼睛,透过观察孔盯着里面翻腾的钢水:"颜色正了!可以出炉!"
"准备浇铸!"张明远下令,"按第三套方案进行。"
钢水缓缓注入模具,车间里弥漫着灼热的水汽。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看着暗红色的钢水慢慢充满模具。
突然,模具发出一声脆响,一道裂纹迅速蔓延。
"停!停!"张明远大喊,"又裂了!"
车间里顿时一片寂静,只能听到钢水冷却时发出的滋滋声。这是三个月来第十七次失败。
王振华一拳捶在控制台上:"还是不行。硫含量己经降到最低了,为什么还是脆?"
"不是硫的问题。"张明远蹲下身检查裂纹,"是冷却速度。这种高锰钢需要特殊的冷却工艺。"
"可我们试遍了所有己知的冷却方法"
张明远站起身,从口袋里掏出一本磨损的笔记本。这是工业部提供的特种钢工艺手册中的一页,上面记录着一种叫做"阶梯冷却法"的工艺。
"再试一次。"张明远指着笔记本上的示意图,"这次把冷却分成三个阶段,每阶段保持不同时长。
"这方法从来没人用过"王振华犹豫道。
"所以我们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张明远转向工人们,"重新准备模具,调整冷却系统。"
工人们虽然疲惫,但还是迅速行动起来。这时,车间电话响起。
"张总,统帅部来电,询问实验进度。"
张明远接过电话:"我是张明远是的,还在进行我明白进度的重要性请转告统帅,我们不会辜负期望。"
挂断电话,张明远深吸一口气:"同志们,统帅部在等我们的好消息。继续实验!"
同一时间,北京统帅部作战室。
李飞站在巨大的全国工业布局图前,听着工业部长陈明的汇报。
"鞍钢的特种钢实验又失败了。"陈明说,"这是第十七次了。"
"但实验进度严重滞后。按照这个速度,首舰建造计划要推迟半年以上。"
海军司令林海插话:"樱花国最新的战列舰己经下水舾装。如果我们的航母不能按时完工,海军实力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给张明远发报。"李飞说,"告诉他,国家可以等,但不会无限期地等。一个月内必须取得突破。"
通讯官记录命令时,空军司令阿力走进作战室:"最新侦察显示,樱花国在佐世保扩建了海军船厂,产能提升了一倍。"
"他们在加速军备建设。"林海面色凝重,"看来南岛的失利刺激了他们。
李飞走到窗前:"所以我们更要加快步伐。陈明,除了鞍钢,其他钢厂有没有可能承担特种钢任务?"
"上海钢厂技术基础较好,但设备需要改造。武汉钢厂还在重建中,短期内指望不上。"
"那就集中力量攻克鞍钢。"李飞转身,"通知科学院,抽调最好的冶金专家支援鞍钢。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
"是。"
鞍钢实验车间,次日凌晨。
新的实验准备就绪。张明远亲自操作控制台,王振华在炉前指挥。
"开始浇铸!"
钢水缓缓注入特制的模具。这一次,他们使用了三层复合模具,每层都有独立的冷却系统。
"第一阶段冷却开始!"张明远按下按钮,"保持三十分钟。"
车间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盯着温度监测仪。钢水表面开始凝固,形成一层薄壳。
"第二阶段冷却!"
冷却水以特定流速流过模具夹层。钢水继续凝固,但没有出现裂纹。
"最后阶段!全面冷却!"
当钢水完全凝固时,模具完好无损。张明远深吸一口气:"开模。"
模具缓缓打开,一块银灰色的钢锭呈现在众人面前。表面光滑,没有任何裂纹。
"取样检测!"张明远的声音有些颤抖。
化验室里,王振华亲自操作光谱仪。当结果出来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了!韧性指标也合格!"
车间里爆发出欢呼声。工人们相互拥抱,有些人甚至流下了眼泪。
张明远立即接通统帅部的专线电话:"报告统帅,特种钢试制成功!"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传来李飞平静的声音:"很好。立即开始批量生产。"
一周后,上海江南造船厂。
第一船特种钢运抵船厂时,厂长赵建国亲自到码头验收。
"这就是能造航母的钢?"他敲了敲钢锭,发出清脆的声音。
随船来的鞍钢工程师点头:"按照设计标准,完全可以满足飞行甲板的要求。"
"立即开始加工试验。"赵建国对技术员说,"先做一小块甲板样品进行测试。"
造船厂的实验室里,样品经历了反复的强度测试、韧性测试和抗疲劳测试。结果都符合设计要求。
"可以用于实际建造了。"总工程师最终签字确认。
消息传回北京,统帅部立即召开紧急会议。
"特种钢问题解决后,航母建造的最大障碍清除了。"林海在会议上说,"我建议立即启动首舰建造计划。"
"船厂准备情况如何?"李飞问。
"江南厂己经完成船坞改造,技术工人培训也基本完成。"陈明汇报,"只要钢材到位,随时可以开工。"
"樱花国那边有什么新动向?"
阿力打开侦察报告:"他们的新型战列舰开始海试。"
"这是我们的机会。"李飞说,"在他们反应过来之前,我们要先形成战斗力。"
会议决定:江南造船厂立即开始首艘实验型航母的建造工作,代号"龙威计划"。
与此同时,东京樱花国海军部。
山本五十六少佐看着手中的情报简报,眉头紧锁:"华夏人在上海大规模扩建船厂,目的不明。"
"可能是要建造新的战列舰。"同僚说,"华夏人海军孱弱,根据情报显示,他们现在在集中所有力量发展海军。"
"但他们的动向很奇怪。"山本指着地图,"船厂扩建的方向更适合建造平甲板舰船,而不是战列舰。"
"平甲板?什么意思?"
"一种可能他们想在船上起降飞机。"山本说出自己的猜测。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笑声。
"山本君,你脑洞太大了了吧?飞机怎么可能从船上起飞?"
山本没有争辩,但在心里埋下了疑虑。他决定向海军部提交一份报告,建议加强对华夏造船业的侦察。
上海江南造船厂,龙威计划启动当天。
船坞里,第一块特种钢板被吊装到位。工人们开始进行焊接作业。
赵建国站在观礼台上,对身边的张明远说:"你们提供的钢材质量很好,焊接性能特别出色。"
"这是专门为航母开发的配方。"张明远说,"不仅要强度高,还要耐腐蚀、抗疲劳。"
"听说樱花国也在造新舰?"
"是的,但他们是传统的战列舰思路。"张明远微微一笑,"等我们的航母下水时,会给他们一个惊喜。"
船坞里,焊花西溅。龙威号的建造正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