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嫡女重生谋锦绣 > 第189章 清辞主持,挑选贤淑

第189章 清辞主持,挑选贤淑(1 / 1)

暮春的风裹挟着御花园最后一缕牡丹的馥郁,漫过朱红宫墙,渗入凤仪宫的每一处角落。雕花窗棂外,新抽的柳条垂着嫩黄的丝绦,被暖风拂得轻轻摇曳,映得殿内鎏金铜炉中升起的檀香袅袅,如丝如缕缠绕着案上那卷泛黄的《女诫》孤本。沈清辞身着一袭月白色绣缠枝莲纹宫装,墨发松松挽成垂挂髻,仅用一支羊脂白玉簪固定,簪头垂下的珍珠流苏随着她抬手的动作轻轻晃动,映得她眉眼间的沉静愈发温润,却又在眼底深处藏着一丝不容错辨的锐利。

“娘娘,这是通过复选的三十位贵女的详细卷宗,礼部和女官们已按家世、才学、品行三类分好,您过目。”云袖端着一方紫檀木托盘,托盘上铺着明黄色锦缎,整齐叠放着三十本装订精致的绿皮册子,声音轻柔得如同窗外的春风。

沈清辞抬手接过最上方的一本,指尖触到微凉的纸面,目光落在封面上“复选贵女卷宗”六个簪花小楷上,心中不由想起昨日萧玦在紫宸殿的嘱托。彼时帝王身着明黄龙袍,指尖划过初选名单,沉声道:“清辞,太子妃乃未来国母,关乎东宫安稳,更牵动朝堂格局,此事交由你,朕最为放心。”那语气中的信任,如暖玉的温煦,漫过她前世历经风霜的心田,让她愈发坚定了要为承佑挑选一位真正贤良淑德、能与他并肩同行的伴侣的决心。

她缓缓翻开卷宗,第一页便是镇国公府嫡次女沈清瑶的画像。画中少女身着粉色罗裙,眉眼弯弯,容貌与沈清辞有三分相似,却更多了几分娇憨温婉。沈清辞的指尖轻轻拂过画像上沈清瑶的眉眼,心中泛起一丝暖意。清瑶是兄长沈瑾瑜的嫡女,自小在她身边长大,性子端庄稳重,处事周到,只是性子略显柔和,不知能否在东宫复杂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她暗自思忖,选妃之事,绝不能仅凭亲缘关系,更要考察其心性与能力,唯有真正能辅佐承佑、打理好东宫事务的女子,才配得上太子妃的尊位。

“云袖,传本宫旨意,明日辰时三刻,在长乐宫偏殿举行复选考核,命三十位贵女准时到场,不得有误。”沈清辞合上卷宗,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她抬眼望向窗外,只见檐下的铜铃在风中轻轻作响,发出清脆的声响,如同一串细碎的玉珠落盘,“另外,通知礼部尚书与宫中女官长,明日一同参与考核,各司其职,不得徇私舞弊。”

“奴婢遵旨。”云袖躬身应道,转身退出殿外,裙摆扫过光洁的金砖地面,留下一阵轻微的响动。

沈清辞独自坐在殿中,指尖摩挲着腰间的暖玉。玉佩温润的触感透过绫罗衣衫传来,让她纷乱的心绪渐渐平复。前世,她便是因错信他人,不仅连累家族覆灭,自己也落得个惨死火海的下场。如今,她重生为后,执掌凤印,绝不能让历史重演。太子承佑虽非她亲生,却在她入宫后便由她悉心教导,早已视如己出。她要为他挑选一位既能相伴一生,又能成为他得力助手的太子妃,让他在未来的帝王之路上少走弯路,守护好大齐的江山社稷。

夜色渐浓,月华如练,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殿内,将沈清辞的身影拉得颀长。她起身走到书架前,取下一本《大齐后妃传》,缓缓翻开。书中记载了历代贤后辅佐君王、打理后宫的事迹,字里行间皆是智慧与担当。沈清辞细细品读,心中对太子妃的标准愈发清晰:不仅要品行端正、才学出众,更要有一颗包容之心、一份处事之智,能以柔克刚,平衡东宫内外的关系,成为承佑最坚实的后盾。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长乐宫便已布置得庄严肃穆。偏殿内,紫檀木案几整齐排列,案上摆放着笔墨纸砚与考核所用的诗词卷轴。殿顶的琉璃瓦在晨光中折射出璀璨的光泽,梁柱上缠绕着五彩丝线,悬挂着寓意吉祥的宫灯,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与鲜花的芬芳。沈清辞身着一袭正红色绣金凤宫装,头戴点翠嵌珠凤冠,腰间的暖玉与凤冠上的珍珠相互映衬,更显雍容华贵。她端坐于殿上正中的凤椅上,神色端庄,目光平静地扫视着殿内肃立的三十位贵女。

这些贵女皆是京城宗室贵女与文武百官之女,个个身着华丽的宫装,容貌端庄,气质不凡。她们或低头垂目,神色紧张;或昂首挺胸,自信满满;或相互对视,眼中带着几分竞争与试探。沈清辞的目光缓缓掠过每一位贵女,心中暗自观察着她们的言行举止。她知道,今日的考核不仅是对她们才学与品行的检验,更是对她们心性与应变能力的考验。

“皇后娘娘万安!”三十位贵女齐声躬身行礼,声音清脆悦耳,如莺啼燕语。

“平身吧。”沈清辞抬手,声音温婉却不失威严,“今日召集各位前来,乃是为太子遴选太子妃。太子妃乃未来国母,需德才兼备、贤良淑德,能辅佐太子、打理东宫事务。今日考核分为品行、才学、礼仪三部分,若有舞弊者,即刻取消参选资格,并重罚其家族。”

话音刚落,殿内便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贵女们的神色愈发凝重。沈清辞看在眼里,心中暗自点头。她要的便是这种敬畏之心,唯有懂得敬畏规则、敬畏皇权的人,才能在东宫的位置上安分守己,恪尽职守。

考核正式开始,第一部分是品行考核。沈清辞早已命人在偏殿外布置了数个模拟场景,分别考验贵女们的仁爱之心、应变能力与处事原则。第一位上场的是丞相李斯的嫡女李嫣然,她身着一袭淡紫色绣玉兰花宫装,容貌清丽,气质温婉。当她走到第一个场景——一位宫女不慎打翻了茶水,淋湿了贵女的裙摆时,李嫣然没有丝毫恼怒,反而温和地扶起宫女,轻声道:“无妨,不过是一件衣衫罢了,下次小心便是。”

沈清辞坐在殿上,将这一幕尽收眼底。她看到李嫣然眼中没有丝毫不耐,语气真诚,心中不由生出几分赞许。一位真正贤良的女子,不仅要对高位者恭敬,更要对低位者体恤,这份仁爱之心,正是太子妃所不可或缺的。

接下来上场的是大将军的嫡女赵飞燕。她身着一袭红色劲装,容貌明艳,性格爽朗。在面对“宫人故意刁难,不肯为其引路”的场景时,赵飞燕没有动怒,而是冷静地分析了情况,先是晓之以理,后又拿出自己的腰牌表明身份,最终让宫人乖乖引路。沈清辞看着她雷厉风行的模样,心中暗自思忖:赵飞燕虽有勇有谋,但性子过于刚直,恐怕难以应对东宫复杂的人际关系。

轮到沈清瑶上场时,沈清辞的目光不由多了几分关注。沈清瑶身着一袭粉色罗裙,走到“两位宫女因争夺物品而争吵”的场景前,没有立刻呵斥,而是耐心地倾听双方的诉求,然后公正地做出判断,既安抚了两位宫女的情绪,又妥善解决了争端。她的言行举止端庄得体,处事圆滑周到,让沈清辞心中暗暗点头。

品行考核结束后,沈清辞与礼部尚书、女官长一同商议,筛选出了二十位表现优秀的贵女进入才学考核。才学考核分为诗词创作、书法临摹与策论写作三部分,旨在检验贵女们的文化素养与政治见解。

沈清辞亲自为贵女们出题,诗词创作的题目是“春日即景”,书法临摹则是要求她们临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策论写作的题目是“如何治理东宫”。贵女们纷纷挥毫泼墨,殿内只听得见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墨香与檀香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重的氛围。

沈清辞缓缓走下殿,逐一查看贵女们的作品。李嫣然的诗词清新脱俗,“东风吹绿柳丝长,芍药花开满庭芳”,字句间透着江南女子的温婉;书法临摹则笔力遒劲,颇有王羲之的神韵;策论写作更是见解独到,提出“东宫之治,在于宽严相济,既要制定严明的规章制度,又要体恤宫人,营造和谐氛围”,让沈清辞不由刮目相看。

赵飞燕的诗词则大气磅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春风得意马蹄疾”,带着几分武将世家的豪迈;书法临摹虽略显稚嫩,但笔锋刚劲有力;策论写作则提出“东宫之治,在于赏罚分明,唯有公正无私,才能服众”,虽言辞直接,却也颇有道理。

沈清瑶的诗词温婉含蓄,“庭前花影弄清柔,风送暗香满画楼”,与她的性格相得益彰;书法临摹则娟秀工整,一笔一划都透着认真;策论写作更是贴合实际,提出“东宫之治,在于以身作则,太子妃应率先垂范,带动东宫上下勤勉自律,同时要悉心照顾太子的饮食起居,为太子分忧解难”,让沈清辞心中愈发满意。

才学考核结束后,夕阳已西斜,金色的余晖透过窗棂洒进殿内,为贵女们的身影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沈清辞与礼部尚书、女官长再次商议,最终筛选出十位贵女进入最后的礼仪考核。

礼仪考核旨在检验贵女们的言行举止是否规范得体,能否符合太子妃的身份。贵女们身着统一的粉色宫装,依次走到沈清辞面前,行跪拜礼、请安礼、拱手礼等各种礼仪。她们的动作或轻盈优雅,或端庄稳重,或略显拘谨。沈清辞仔细观察着她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李嫣然的礼仪规范得体,举手投足间透着大家闺秀的风范;赵飞燕的礼仪虽略显生硬,但胜在真诚自然;沈清瑶的礼仪则堪称完美,她的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眼神温婉,笑容得体,让人挑不出丝毫毛病。

考核结束时,夜色已深,御花园中的宫灯次第亮起,如繁星点点,照亮了蜿蜒的宫道。沈清辞回到凤仪宫,身心虽有疲惫,但心中却愈发清晰。她坐在案前,再次翻开十位贵女的卷宗,逐一回忆着她们今日的表现,心中渐渐有了初步的人选。

“娘娘,夜深了,您要不要先用些晚膳?”云袖端着一碗温热的银耳羹,轻声问道。

沈清辞接过银耳羹,暖意顺着喉咙滑入腹中,驱散了些许疲惫。她轻声道:“云袖,你觉得今日哪位贵女的表现最为出色?”

云袖想了想,答道:“回娘娘的话,李嫣然贵女才思敏捷,赵飞燕贵女爽朗直率,沈清瑶贵女端庄稳重,三位各有千秋。不过奴婢觉得,沈清瑶贵女的表现最为全面,无论是品行、才学还是礼仪,都无可挑剔。”

沈清辞点了点头,心中与云袖的想法不谋而合。沈清瑶不仅各方面表现出色,更重要的是她与承佑自幼相识,彼此之间有一定的了解,性情也与承佑互补。承佑性子沉稳,略带内敛,而沈清瑶温婉大方,处事圆滑,恰好能弥补他的不足。不过,她并未立刻下定论,太子选妃关乎重大,还需听听承佑自己的想法。

次日清晨,沈清辞身着一袭淡蓝色绣玉兰花宫装,来到东宫。东宫的景致清幽雅致,庭院中种植着各色花卉,牡丹开得正盛,姚黄魏紫,争奇斗艳,芍药、月季相映成趣,蜂蝶萦绕,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花香。太子萧承佑正在书房中读书,看到沈清辞到来,连忙起身迎接:“儿臣参见母后!”

“免礼。”沈清辞微微一笑,走进书房。书房内布置得简洁而雅致,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书桌前摆放着笔墨纸砚,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她坐在书桌旁的椅子上,看着萧承佑,柔声道:“承佑,昨日复选考核已结束,母后选出了十位表现最为优秀的贵女,今日前来,是想问问你的想法。”

萧承佑听到这话,脸上微微一红,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母后,儿臣……儿臣对各位贵女了解不多,全凭母后做主。”

沈清辞看着他羞涩的模样,心中暗自好笑。她知道,承佑虽已成年,但在儿女情长方面还略显稚嫩。她柔声道:“承佑,太子妃是你一生的伴侣,不能全凭母后做主,你需有自己的想法。这十位贵女各有各的优势,母后已将她们的卷宗带来,你仔细看看,若有中意之人,便告诉母后。”

说着,她将十位贵女的卷宗递给萧承佑。萧承佑接过卷宗,认真地翻阅起来,脸上的羞涩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专注与认真。他一边翻阅,一边时不时地抬头询问沈清瑶的意见,沈清辞则耐心地为他解答,讲述每位贵女的特点与优势。

不知不觉间,已近正午。萧承佑合上卷宗,脸上露出一丝犹豫:“母后,儿臣觉得沈清瑶姐姐、李嫣然姐姐和赵飞燕姐姐都很不错,儿臣一时难以抉择。”

沈清辞看着他纠结的模样,柔声道:“承佑,选择太子妃,最重要的是看你们是否情投意合,能否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母后知道你难以抉择,不如这样,接下来的半个月,母后安排你与三位贵女分别相处,深入了解她们的品行与性格,再做出最终的决定。”

萧承佑点了点头,眼中露出一丝感激:“多谢母后体谅!儿臣定会好好把握这个机会,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沈清辞微微一笑,心中满是欣慰。她知道,承佑已经长大了,能够独立思考,做出自己的选择。接下来,她要做的便是为承佑与三位贵女创造相处的机会,同时暗中观察她们的表现,确保承佑能挑选到一位真正贤良淑德的太子妃。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沈清辞精心安排了一系列活动,让萧承佑与沈清瑶、李嫣然、赵飞燕三位贵女分别相处。她先是安排三人一同在御花园散步,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相互了解;而后又安排了诗书探讨会,让他们交流彼此的学识与见解;最后还安排了才艺展示,让三位贵女各自展现自己的特长。

在御花园散步时,沈清瑶总是细心地为萧承佑介绍各种花卉的名称与习性,言语温婉,举止得体;李嫣然则与萧承佑探讨诗词歌赋,才思敏捷,妙语连珠;赵飞燕则活泼好动,带着萧承佑体验了射箭、骑马等活动,让他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乐趣。

在诗书探讨会上,沈清瑶虽言辞不多,但每句话都切中要害,见解独到;李嫣然则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展现出了深厚的学识;赵飞燕虽对诗书了解不多,但她认真倾听,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态度诚恳。

在才艺展示中,沈清瑶弹奏了一曲《高山流水》,琴声悠扬婉转,意境深远;李嫣然书写了一幅“国泰民安”,笔力刚劲有力,气韵生动;赵飞燕则跳了一支《霓裳羽衣舞》,舞姿轻盈优美,宛如仙女下凡。

沈清辞始终在暗中观察着三人的表现,心中对她们的印象愈发清晰。李嫣然才思敏捷,学识渊博,是一位难得的才女,但性子略显孤傲,恐怕难以与东宫上下和睦相处;赵飞燕活泼灵动,性格爽朗,能给承佑带来欢乐,但性子过于刚直,缺乏耐心,不适合打理东宫繁杂的事务;而沈清瑶则端庄稳重,处事圆滑,既能与承佑情投意合,又能妥善处理东宫的各项事务,无疑是太子妃的最佳人选。

半个月的相处结束后,萧承佑再次来到凤仪宫,向沈清辞诉说自己的想法。他神色坚定地说道:“母后,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儿臣觉得沈清瑶姐姐最适合成为太子妃。她端庄稳重,温柔体贴,不仅能悉心照顾儿臣的饮食起居,还能为儿臣分忧解难。儿臣相信,有她在身边,儿臣定能更好地履行储君的职责。”

沈清辞看着他眼中的坚定与喜悦,心中满是欣慰。她知道,承佑已经做出了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她柔声道:“承佑,你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母后为你感到高兴。沈清瑶确实是一位优秀的女子,她定能成为一位合格的太子妃,辅佐你成就一番事业。”

“多谢母后!”萧承佑躬身行礼,心中满是喜悦。

沈清辞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既然你已下定决心,母后便即刻将此事禀报陛下,安排后续的册封事宜。太子大婚乃是国之大事,需尽早筹备,确保婚礼圆满举行。”

“儿臣遵旨!”萧承佑躬身应道。

沈清辞随即前往紫宸殿,向萧玦禀报了太子的决定。萧玦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清辞,承佑能做出这样的选择,朕很欣慰。沈清瑶端庄稳重,贤良淑德,与承佑青梅竹马,确实是太子妃的不二人选。朕即刻下旨,册封沈清瑶为太子妃,并命礼部着手筹备太子大婚,务必办得隆重而周全。”

“臣妾遵旨!”沈清辞躬身行礼,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册封旨意下达后,京城上下一片欢腾。镇国公府更是喜气洋洋,张灯结彩,沈毅得知女儿被册封为太子妃,心中满是欣慰与自豪。他亲自来到皇宫,向萧玦与沈清辞道谢,言语间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

沈清瑶得知自己被册封为太子妃后,心中满是激动与喜悦。她身着一袭正红色绣金凤宫装,来到凤仪宫向沈清辞谢恩。她躬身行礼,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多谢皇后娘娘成全!臣女定不负娘娘与陛下的期望,好好辅佐太子,打理好东宫事务,做一位合格的太子妃。”

沈清辞扶起她,看着她眼中的坚定与真诚,柔声道:“清瑶,你能有这份心,母后很是欣慰。东宫事务繁杂,人际关系微妙,你既要坚守本心,贤良淑德,又要懂得变通,处事圆滑。母后相信,以你的聪慧与能力,定能做好每一件事。”

“臣女谨记娘娘教诲!”沈清瑶躬身应道。

接下来的日子里,沈清辞亲自坐镇,主持太子大婚的筹备工作。她命礼部制定了详细的婚礼流程,从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到亲迎,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她亲自挑选婚礼所需的衣物、首饰、礼品,确保每一件都符合皇家的规制与气派。她还亲自前往东宫,查看婚房的布置情况,从门窗的雕花到被褥的纹样,都一一过问,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期间,萧玦也曾多次前来探望,看到沈清辞为婚礼筹备之事忙得不可开交,心中满是心疼。他握着她的手,柔声道:“清辞,辛苦你了。大婚筹备之事繁琐复杂,你不必事事亲力亲为,可多交给礼部官员去做。”

沈清辞微微一笑,眼中满是温柔:“陛下,太子大婚乃是国之大事,关乎皇家颜面与东宫安稳,臣妾不敢有丝毫懈怠。再说,承佑是臣妾看着长大的,能为他筹备婚礼,看着他迎娶心仪之人,臣妾心中也甚是欣慰。”

萧玦看着她眼中的真诚与坚定,心中愈发敬佩。他知道,沈清辞不仅是一位贤明的皇后,更是一位用心良苦的母亲。他轻轻拥住她,沉声道:“有你在,朕放心。”

时光荏苒,转眼间便到了太子大婚的前夕。凤仪宫的灯火彻夜通明,沈清辞仍在仔细核对婚礼的各项流程,确保没有任何疏漏。云袖看着她疲惫的模样,轻声劝道:“娘娘,夜深了,您已经忙碌了一整天,该歇息了。婚礼的各项事宜都已安排妥当,不会出问题的。”

沈清辞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微微一笑:“再核对一遍,确保万无一失。明日便是承佑大婚的日子,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臣妾不能让他留下任何遗憾。”

她继续核对流程,直到东方泛起鱼肚白,才放下手中的卷宗。她走到窗前,看着天边渐渐升起的朝阳,心中满是期待与喜悦。她知道,明日的太子大婚,必将是一场举国同庆的盛典,而承佑与沈清瑶也将开启他们幸福美满的新生活。她仿佛已经看到了婚礼上那对璧人相互依偎的身影,看到了大齐江山繁荣昌盛的未来。

暖玉在她腰间轻轻发烫,仿佛也在为这即将到来的盛典而喜悦。沈清辞深吸一口气,心中暗暗下定决心:她要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幸福,辅佐萧玦治理好国家,看着承佑与沈清瑶携手同行,让大齐的江山社稷永远繁荣昌盛,让百姓们永远安居乐业。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天擎:我的道侣是圣女 民俗规则怪谈:我的纸扎能通神 迷雾求生:我能看到提示 后异僭之书 山海冒险与修仙 瘸子的剑 敢惹通灵千金?你家老祖显灵治你 蜡笔小新家的猫主子 修仙,我可以合成万物 四合院:我有10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