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赤火汉末魂 > 第443章 实践的回答

第443章 实践的回答(1 / 1)

北疆的深秋,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与铁匠铺传来的叮当声。就在司马懿的理论在曹魏士林中引发分裂的同时,陈烬在北疆发动了一场更为波澜壮阔的\"大生产运动\"。

农业科学院的第一个成果,是马钧主持改良的\"新式曲辕犁\"。

这个看似简单的农具,却凝聚着惊人的智慧。摸着光滑的犁柄,难以置信地说:\"这犁一人一牛就能拉动,比旧犁省一半力气,耕得还更深!

在汾水河谷,数以千计的社员正在修建一套前所未有的\"梯级水车系统\"。巨大的水轮借着水流的力量,将河水提升到高处的新开垦梯田。

农业科学院里,张佳庆带领的团队取得了更根本的突破。

更令人震撼的是肥料研究的突破。通过系统性的堆肥实验,他们找到了最佳的肥料配比。的社员兴奋地报告:\"用新法子沤肥,肥效提高了三成!

但这些技术创新,都建立在全新的组织方式上。

在秋收现场,参观者看到了前所未见的景象:整个公社的劳力被分成收割组、运输组、脱粒组,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般高效协作。收割组使用的特制镰刀,运输组的新式推车,脱粒组改进的连枷,每一个环节都在技术创新中提升着效率。

最让来自曹境的士子震惊的是,在这里,老弱妇孺也各司其职——老人负责晾晒,妇女负责筛选,孩童帮忙递送工具。整个公社如同一部精密的机器,每个齿轮都在为共同的目标运转。

新开垦的梯田亩产达到一石五斗,几乎追平平原良田。

使用新农具后,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四成。

水利工程让三万亩旱地变成了水浇地。

陈烬在秋收总结大会上的话,随着商队传遍了四方:

消息传到许昌时,司马懿正在书房里研究各地送来的灾荒报告。当他听到北疆秋收的具体数字时,手中的笔啪嗒一声掉在案上。

窗外,北风渐起。但在北疆的土地上,一场由制度变革带来的生产力革命,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这实践的回答,比任何理论都更加震耳欲聋。

建安十七年的初雪降临时,北疆与曹魏之间的思想论战已经分出了胜负。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影响远比任何一场战役都更加深远。

黄河渡口,每天都有从南岸过来的船只。不同于往年拖家带口的流民,如今北上的人群中多了许多背着书箱的士子、带着工具的工匠。

接待站里,负责登记的卫恒看着名册上越来越多的知名士族子弟,不禁感叹:\"三个月来,已有十七位郡望子弟、四十余名工匠大师来投。

更深刻的变化发生在曹魏境内。

在邺城的酒楼里,商人们公开讨论着北疆的\"大生产运动\";在许昌的私塾中,蒙童背诵的已是\"人定胜天\"的篇章;就连曹军大营里,也悄悄流传着\"一样的兵,不一样的饷\"的说法。

最让曹操震怒的是,他最信任的谋士程昱某日突然进言:\"丞相,或许我们真该看看北疆的作法\"

话未说完,曹操便摔碎了手中的玉如意。

司马府的书房里,司马懿正在教导两个儿子。过人的司马师,他突然问:\"若你为相,当如何治国?

与此同时,在北疆的年终总结大会上,陈烬面对济济一堂的社员,道出了这场论战的真正意义:

雪花从窗外飘入,落在陈烬肩头,他却浑然不觉:

会场内外,成千上万的社员肃立静听。他们中有曾经的佃农、奴工、流民,如今都挺直了腰杆。

会散时,雪下得更大了。但每个人心中都燃烧着一团火——那是打破思想牢笼的火种,是相信人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火种。

这场始于人口论的争辩,最终点燃了一场改变整个时代的思想解放运动。而在许昌,司马懿正在油灯下写下新的奏章,标题赫然是——《请伐北疆疏》。

思想的胜利,必将迎来更残酷的斗争。但火种既已燎原,就再也不会熄灭。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生娑珞 穿越后我靠修仙俘获千年狐妖芳心 偷听尸体心声,六扇门离了我不行 花神的觉醒:我的守护者们 民国情渊绮梦 替兄洞房后,我反手掀了他的江山 来自角落的潜伏者 农家长孙:带着空间去逃荒! 快穿:不同的世界我来了 快穿:黑莲花闺蜜教我驯养疯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