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若您执意离去,您行宫中的管家、侍女,一个也活不了。”
赢玄冷笑一声——果然,嬴政吃准了他不愿牵连他人。
于是以这些人的性命相胁。
赢玄依旧端坐马上,毫无动身之意。
李斯上前一步,语重心长:“九皇子,陛下乃您的父王。”
“何事不能与陛下共商共议?”
“九皇子纵使再不愿奔赴前线征讨燕国,也该将缘由向陛下当面陈明。”
“总不能如此擅自离去。”
“若真这般一走了之,日后您又如何面对陛下呢?”
赢玄原本打算携黄蓉悄然离开。
他心想,燕国此战有白起与蒙恬坐镇,胜负已定,无需他亲自出马。
即便他离开,嬴政最多不过是恼怒他临阵脱逃,却也不会重罚于他。
况且,赢玄本就不打算再回咸阳城。
可如今被丞相李斯率人围堵,更以行宫中众人性命相胁,
赢玄心中不免踌躇起来。
这时,只听李斯转向黄蓉说道:“姑娘,您真的忍心看殿下弃家国社稷于不顾,”
“只为与您浪迹江湖、逍遥世外吗?”
丞相李斯素来精通权谋之道,言语每每直击人心。
然而黄蓉聪慧过人,且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赢玄身侧。
她淡淡回应道:“我不懂什么家国大义。”
“我只知公子不愿无端杀戮,陛下何苦步步紧逼?”
李斯沉声道:“即便不愿杀戮,梁国那一役早已打响。”
“而殿下身为九皇子,既为皇室血脉,便当承担起护国安民之责。”
说罢,李斯缓步走到赢玄马前,语气恳切:“纵使我大秦不出兵燕国,”
“燕人亦会侵扰我秦国百姓。”
“九皇子,您忍心见我秦民受辱于敌手吗?”
“不如随我回宫,面见陛下一面。”
“只要君臣相见,一切皆可商议。”
此刻,赢玄纵然百般不愿,也已无路可退。
一者,人质在对方手中;二者,李斯所言确有其理。
于是赢玄调转马头,对李斯道:“好,我们入宫。”
“此事终究需有个了断,是我行事过于冲动,未曾深思。”
“善。”李斯点头应道,随即引着赢玄返回咸阳王宫。
进宫之后,宦官领着赢玄前往寻访嬴政。
然而嬴政并不在寝殿之中,而是被引至后花园内。
此时园中湖畔,嬴政正独坐垂钓。
他未着帝王华服,仅披一件宽松黑袍,衣袂随风轻扬,神情淡漠。
身旁无一侍从,四周静谧无声。
小宦官将赢玄带至园门后便悄然退下。
赢玄只得独自上前,行至嬴政身后,躬身揖礼:“儿臣参见父王。”
“看来李斯还是说动你了。”嬴政望着湖面,语气温平。
“我还以为,他留不住你。”
赢玄略一思索,答道:“其实李斯所言不无道理。”
“此事终须面对,逃避并非长久之计。”
嬴政轻叹一声:“是寡人思虑不周。”
“原以为你与常人无异,只需以至亲之人相胁,便可令你屈从。”
“如今方知,寡人错了。”
赢玄默然。
他确实厌恶被人挟制的感觉。
正因如此,他宁愿冒险从镇灵塔救出黄蓉,也不愿向嬴政低头。
片刻后,嬴政开口问道:“寡人命你出征燕国,你为何执意推拒?”
赢玄沉吟片刻,决定直言:“儿臣不愿滥杀无辜。”
“这不谓之滥杀。”嬴政缓缓道。
“九洲本应归一,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一统寰宇,乃天命所归。”
赢玄自然知晓,秦国终将吞并六国,一统天下。
正因他清楚这一结局,才更不愿亲身参与这场征伐。
反正无他,蒙恬与白起亦能助秦王完成霸业,何须多他一人?
于是他答道:“儿臣明白父王所言之理。”
“也深信父王定能成就千秋伟业。”
“但儿臣实难接受无谓杀戮。”
“我所修习的技艺,本为救渡苍生于水火,而非用于征战屠戮。”
听到“救度苍生”四字,嬴政微微一笑:“一统天下,便是救度苍生。”
“若列国割据,战火不息,则百姓永无宁日。”
“如今唯有以战止战,这道理你当真不明白吗?”
“我明白。”赢玄答道,“我也已向父王说得明明白白。”
“我只是不愿无故伤及百姓罢了。”
“况且父王欲一统天下,麾下猛将如云,”
“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又有何分别?”
“我只愿去边疆修筑长城,征战之事,实在不愿参与。”
“没想到你竟如此心怀仁善。”嬴政说道。
“寡人一直以为你志在天下。”
听到“天下”二字,赢玄立刻回应:“这天下是父王的天下。”
“我从未有过非分之想。”
“你不必急于辩解。”嬴政道。
“身为男子,谁不渴望执掌这万里江山?”
说完,嬴政目光直视赢玄:“你不助寡人征伐燕国,”
“那你苦修这一身本领,又是为了什么?”
“莫非是等寡人一统九州之后,再从寡人手中夺走这江山社稷?”
“那你这心思,未免太过深远了。”
赢玄沉思片刻,开口道:“父王,我还是那句话,您把我的野心看得太重了。”
“我从未有过那样的念头,信与不信,全凭父王决断。”
嬴政默然不语。
良久,方才开口:“说吧,要怎样你才肯出征燕国?”
赢玄依旧沉默,未发一言。
嬴政道:“寡人答应你,一统九州之后,保你与那女子平安无恙,如何?”
赢玄仍无回应。
嬴政冷声道:“好,你说不忍见无辜遭戮,”
“那寡人便让你亲眼看看,何谓真正的屠戮生灵。”
话音落下,嬴政一挥衣袖,一幅景象随即浮现于赢玄眼前。
那是长城之外的边境,一队士兵正在肆意焚烧村庄,劫掠百姓,杀人放火,无所不为。
画面一转,又见一处村落,官兵横行,抢夺粮草财物,百姓哭嚎无助。
嬴政缓缓道:“这便是寡人必须复灭六国的原因。”
“若不终结列国纷争,战火便永无休止。”
“唯有统一天下,方可赐予万民安宁之世。”
“寡人望你能懂得此理,也愿你助寡人完成这千秋伟业。”
“他日功成,青史留名,世人必铭记你的功勋。”
“为这些戍边将士计,你便随白起、蒙恬同赴边关吧。”
赢玄思索良久,终于对嬴政道:“父王可否容我再深思几日?”
嬴政闻言,点了点头。
“好,寡人准你三日时间,好好权衡此事。”
“好,三日之后,我定给父王一个答复。”
言罢,赢玄告退离去。
如今已被嬴政盯上,他与黄蓉已是寸步难行。
二人一同返回行宫。
赢玄独坐前厅,自晨至夜,始终未动。
他心中反复权衡,难以决择。
黄蓉见他久久枯坐,神情凝重,心中不忍。
她上前轻声道:“公子在思虑什么?说出来,我也好替你分担。”
“你说,我该不该应下攻打燕国这一战?”
黄蓉略一思索,道:“或许丞相李斯所言有理。”
“为了秦国子民的安宁,这一战,您作为秦国王子,理应出征。”
赢玄叹道:“可每当我做此决定之时,”
“脑海中浮现的,却是梁王家眷被白起部下斩杀的惨状。”
“我们口口声声说是为天下太平,最终却仍是滥杀无辜。”
“我心中矛盾,因此迟迟无法下定决心。”
黄蓉听罢,柔声说道:“可公子若不出征,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吗?”
赢玄抬眼望向她,目光中似有所悟。
“公子总说不愿前往燕国作战,其实不过是逃避罢了。”
“即便你不参战,哪怕此刻身在圣天域,这人间的杀戮依然会继续。”
“有些事,终究无法避免。”
赢玄低头沉吟,细细咀嚼黄蓉的话语。
刹那之间,他仿佛壑然开朗。
“你说得对。人间自有其法则,朝代兴替,本就是天道循环。”
“与其逃避,不如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赢玄反复思量黄蓉之言,终于点头道:
“或许,嬴政说得没错——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九州一统终究是势在必行。”
“即便我不参与燕国这场战事,战火依然会燃起。”
“我所做的一切,说到底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倒不如顺应时局,也省得身边之人因我而受牵连。”
赢玄口中的“身边之人”,自然是指黄蓉。
黄蓉紧握着赢玄的手,轻声道:“我心中实在不愿与公子分离。”
“公子奔赴边关,可否带我同行?”
赢玄摇头道:“边关之地,尽是将士男儿。”
“我若带你前去,终究多有不便。”
黄蓉连忙说道:“我不进军营,也不扰军务。”
“只求在附近寻一处落脚之地,远远守候,绝不给公子添任何麻烦。”
“我只是盼着,公子得空时能来看我一眼。”
“哪怕风尘仆仆、颠沛流离,我也心甘情愿。”
赢玄轻叹一声,摇了摇头:“我又怎忍心让你随我漂泊受苦?”
“不如你留在咸阳城中。”
“我依嬴政之命出征燕国,他断不会为难于你。”
“你便在行宫安心等侯,等我凯旋归来。”
听罢此言,黄蓉摇头扑入赢玄怀中,紧紧抱住他。
“公子这一去边关,若无三五年,绝难回返。”
“上回你征伐梁国,我已苦苦等了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