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人在北宋,我的徒弟是李清照 > 第13章 竟然有人开挂!?

第13章 竟然有人开挂!?(1 / 1)

崇德殿内,香霭氤氲,旌旗微拂。

新官家赵佶端坐于御榻之上,他虽初登大宝但眉宇间却已隐现徽宗该有的风骚威仪。

然而,阶下的礼部员外郎李格非,却如同泥塑木雕般矗立在文官班列之中,心神早已飘忽于九霄云外。

朝堂之上,关乎新政旧法、人事迁黜的争论一如往昔般激烈,言官们引经据典,互相攻讦,声浪时高时低。但这些声音传入李格非耳中,却变得模糊而遥远,仿佛隔着一层厚重的纱幕。

他目光略显空洞,脑海中反复盘旋的,尽是家中那逆女清照执拗的面容,以及她那荒诞不经的拜师之举。

女儿拜师商贾,这成何体统!礼法何在!家门清誉何存!

一想到此,李格非便觉胸中郁结,连带着往日娴熟的礼部仪制章程,此刻在脑中亦搅成了一团乱麻。

李格非甚至未能清淅地感知到,那位新即位的端王官家,已然通过门下省颁布了一道意味深长的诏令。至于后续廷议又决定了哪些军国要事,更是未能在他混沌的思绪中留下丝毫印记。

哥们家门不幸,出了点事,暂时没有空管理国家大事了。你们两党爱咋滴就咋滴吧!

委实是家中突生此等意外,令李格非一时心灰意懒,只觉这朝堂纷争索然无味,什么东西的都比不上亲女儿被外面的黄毛所骗。

与此同时,位列前班的知枢密院事章敦,面色沉静如水仿佛没有任何的情绪。

自先帝哲宗驾崩,章敦知道自己力主立简王而反对端王“轻挑不可君天下”的那一刻起,政治生涯便已注定终结。

新帝既立,自己这独相多年树敌无数的位置,又如何能坐得安稳?

章敦心中所念,唯有急流勇退乞骸骨归乡,或能保全晚年。但天意难测,赵佶并未准他辞呈,反而晋其为特进,封申国公,并拜为山陵使,总揽先帝陵寝修建事宜。

这看似恩宠的举措,在明眼人看来无异于明升暗降,将其暂时隔绝于权力内核之外。

而在不远处的班列中,另一位新党干将翰林学士承旨蔡京,亦是心绪不宁。他的浑噩自然与李格非的家事无关,全然系于前日与那清明坊东主东旭的一席深谈。

东旭所言犹在耳畔,其所述新法施行至今,虽府库或有所增,然汴京粮价腾踊,百业渐显凋敝之象……

当时刚跑回家的蔡京心存疑虑,归家后竟鬼使神差的遣心腹暗访汴京诸行作坊。

回报结果跟东旭所说大差不大。昔日打造农具、水车、舟揖等生产工具的诸多铁匠、木工,近年间竟多有转业。或是专攻精美家具,或是雕琢玩赏饰物,其营生重心从服务农耕漕运等国之根本,渐次转向迎合士大夫奢靡消费之风尚!

得知如此结果,蔡京登时惊出一身冷汗。

他虽尚未能理解‘产业空心’的危险,但凭借多年宦海沉浮的敏锐嗅到一丝极不寻常的危险气息。

为百姓生产,则民生尚可延续,但若为显贵奢靡……

这新法……莫非真的走错了路?

‘他所图竟是那漕运……’

‘但漕运岂可轻付商贾之手?再说漕运商帮又岂是好相与呢?’

‘吾辈读圣贤书,当忠君事国!岂可……岂可……’

‘忠?忠什么?谁让我忠的?’

此时蔡京内心天人交战,仿佛要朝堂悟道飘飘乎欲仙。

皇位之上,赵佶已然代表皇权,下达了一道石破天惊的诏令:诏前吏部侍郎韩忠彦即刻还朝,擢升为吏部尚书,召拜门下侍郎!

此诏一出,满朝文武,神色各异。

‘我忠个屁!’蔡京心中猛地一抽,瞬间从尤疑中惊醒。

他原本还存着一丝侥幸,可转投向太后门下,以期在朝中保留一席之地,免于外放颠沛之苦。

他此前左右摇摆,也是因为没能够分清楚未来朝中局势。

然而赵佶此举,意图再明显不过。新帝首要关注的,并非简单的党争胜负,而是如何迅速巩固自身的皇权。

赵佶下诏了,国家路线之争如何跟我皇位稳定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开摆!

召回韩忠彦这等旧党中坚,且是其父韩琦之子,这分明就是为了彻底清算执政多年的新党势力!

章敦在蔡京眼中,乃是纯粹的先帝之臣,其心其志皆系于哲宗一身。先帝既去,章敦对新帝未必会真心辅佐。这年头也是讲究一个‘君择臣,臣择君’的,人家章敦好歹也是治天下的士大夫头头!

这一点,蔡京能看出来,他不信龙椅上那位年轻官家毫无察觉。或许看出了却故作不知,或许另有深意,蔡京已不去过多猜想。

官家晋章敦爵禄,委以山陵使之重任,难道是因为章敦说话悦耳吗?

蔡京对此心知肚明,章敦绝无可能再找到一位如先帝般全力支持他推行新法的君主了。

蔡京自忖,若是自己也面临章敦今日之窘境,恐怕亦会心生退意求一善终。

先帝在时,是真心欲以新法强固国势,虽其结果或许出现了不少差错。

但当今这位新官家,其手段之狠辣反倒是有些令蔡京脊背发凉了。

党争?臣僚矛盾?在这位新官家眼中,恐怕都只是他用以集权朝局,最终唯我独尊的棋子罢了。

太宗皇帝以来“异论相搅”的默认祖训,本意在于制衡臣权维护稳定。先帝去世,旧党重归本在朝臣意料之中,这本身就符合朝堂制衡的常识。

然而,启用韩忠彦,其意义截然不同!

韩忠彦之父韩琦,一代名相三朝老臣,晚年正是遭新党构陷,屡遭贬谪,最终病逝于迁谪途中。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最重要的是,今年韩忠彦已经七十多了,完全就是无敌之人什么都不怕了。韩忠彦眼看活够本了,甚至最后临死前还得到了为父报仇的机会,他会怎么做已经不言而喻了。

赵佶用韩忠彦来对付新党,朝堂上再如何蠢都知道新党会有什么下场。

蔡京对新党前途已不抱任何幻想,尤其当他意识到,今日章敦之境地,与当年韩琦晚景何其相似时,更是惊惧交加,几欲辞官逃跑。

蔡京想明白了朝堂局势之后,心里已经不断的偏向于东旭所说的那番话了。

‘好一招驱狼吞虎,借刀杀人!

‘忠诚?怕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但此时若不知进退,只怕是灭顶之灾啊!’

新党大势已去,自新皇践祚那刻起便已注定。即便此刻想改换门庭,投靠垂帘听政的向太后,只怕也为时已晚。

那向太后一介女流见识短浅,未能采纳章敦立先帝年幼之子以平衡朝堂,反疑心章敦意在继续专权终致赵佶上位。

如今木已成舟,蔡京琢磨着向太后势力怕是也亦恐难长久。

‘当今官家年岁够长,太后甚至连临朝称制的理由都没有。待新君借韩忠彦之手清除我们之后,下一步,定然是剪除向太后羽翼彻底独揽干纲。’

‘若果真如此,我此刻万不可急于表忠靠近官家,否则只会让其觉得我无足轻重易于掌控。届时,莫说留在中枢,只怕连谋求一个如知杭州这般富庶安稳的外放职位亦不可得。

‘清明坊……杭州……’

蔡京忽然心念一动,他先前一直不解,为何那东旭要将“铁门”根基设于汴京外城的清明坊,又为何偏偏为他蔡京选中了杭州这个外放去处。

但结合朝堂剧变与东旭昔日所言映射,他瞬间壑然开朗!

清明坊地处汴水之畔,临近运河码头,四周官仓林立,乃是漕粮转运之咽喉要地。自杭州起运的漕船,必经此路导入汴京。

东旭若想真正掌控漕运命脉,坐镇清明坊,便等于扼住了漕粮入京的信道。

而杭州,不仅是东南形胜财税重地,更是南宗书画奇珍异玩的汇萃之所。

新帝赵佶酷爱艺术性情轻挑,日后为满足其私欲,必然广求天下珍玩书画。

若能坐镇杭州,便等于掌握了迎合圣心、东山再起的最大资本!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蔡京内心震撼无以复加,全然没有料到这世上竟然还有人能这么开挂的。吓得他还以为说书之中那些传说中的智谋妖人重生大宋了。

‘昕时其志非小,其谋甚远!他只怕早就盯上了国家命脉的漕运!’

他想起自己当初在米芾府上还视东旭为寻常幸进之徒,凭借些许奇技淫巧与攀附手段牟利。

如今看来,终日打雁终被雁啄瞎了眼!

自己竟被这样一个深藏不露之人步步牵引,甚至助其获得了在汴京立足的“第一桶金”。

想到此处,蔡京的嘴角不由泛起一丝苦涩。

朝堂之上如履薄冰,汴京之中那更是卧虎藏龙。

‘难道我除了与虎谋皮之外就没有其他的路了么?’

退朝的钟磬声悠然响起,打断了蔡京纷乱的思绪。

他整了整衣冠,随着鱼贯而出的人流步出崇德殿。

阳光刺目,蔡京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他只感觉今年似乎比往年更冷了些。

当然,这并非是蔡京的心理错觉,而是因为小冰河期真的来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穿越大秦之我和始皇帝抢下班 三塑强汉 嫡女狂妃之妖王宠上天 末日尸乐园 如何杀死一团雾 藏鸾 杂役魔修 穿越反派,如何自救 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 七零军官被迫娶村妇,先婚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