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破斧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辅广忍不住抚摸着胡须,开怀笑道:“写得好啊!”
他想了想,亲自将这幅对联抄录一份,然后叫来弟子吕晋,吩咐道:“子乔,你去镇上请一位木匠,把这幅对联雕刻出来,悬挂于童问堂两侧。”
“是,夫子!”吕晋接过纸张,便快步离去。
辅广又把欧羡的文章抽出来读了一遍,思索一阵后,居然又亲自抄录了三份。
一份派人送去给弟子郑采,希望他能提醒朝廷诸公,关键时刻也能稍微挽回些损失。
一份派人送往潭州岳麓书院,让自己的好友也看看自己这个新弟子的才华。
最后一份自然是送给黄药师的,让老黄也高兴高兴。
做完这些事后,辅广又拿出那段对联看起来,真是越看越喜欢啊!
这时,潜说友走到了门外,拱手道:“夫子,学生来了。”
辅广闻言,这才回过神来。
他抬头看向潜说友,神色愁容,眼神里带着几分失望。
毫无疑问,潜说友是有才华的。
甚至可以说,他的才华是辅广见过的仅次于欧羡之人,比陈垲、郑采还要好,董槐只能望其背。
论长相,潜说友面如冠玉,亦是仅次于欧羡。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样一个前途无量的学生,居然会算计自己的师弟。
潜说友还不知道自己的做派已经被辅广看穿了,他恭躬敬敬的站在门外,心中却有些迟疑。
站了将近一刻钟,潜说友才听到辅广开口问道:“君高,你来传贻堂多久了?”
潜说友微微躬身回答道:“回夫子,学生绍定五年二月来的学堂,至今两年六个月。”
“两年六个月啊”
辅广叹了口气,悠悠说道:“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这是大唐纵横家赵蕤之言,此人读百家书、博于韬略、长于经世。
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将德行置于人才标准的首位,兼备其他素质方为俊杰。
潜说友虽然没读过赵蕤的《长短经》,但以他的才能自然能听到这话的意思,顿时被吓得脸色一白,冷汗直流。
辅广看着这个学生的反应,便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对的:
潜说友是故意抛下欧羡离开的!
他心中升起一股悲伤之情,语气都变得虚弱起来:“这些天,老夫一直在等你。”
“学、学生惭愧”潜说友膝盖一软,跪在了门口,将脑袋深深磕在了地上。
“唉君高,你明年要参加乡试,如今学堂教不了你什么了,你去游学吧!”
潜说友心中大慌,抬头泪流满面的恳求道:“夫子,学生那日回到学堂便后悔了,请夫子再给学生一次机会!”
辅广站起身来,走到潜说友面前,看着弟子瑟瑟发抖的模样,不禁心头一软,这也是他的孩子啊!
可若原谅了潜说友,他又如何对得起欧羡?
想到这里,辅广扭过头去。
潜说友见状,知道夫子心意已决,只得给夫子磕了三个响头,发自肺腑的说道:“学生有愧于夫子教悔,此生只望夫子福寿安康、如意延年!”
“夫子,告辞!”
说罢,潜说友又给辅广磕了一个,这才起身缓步离去。
三天后,欧羡独自坐在藏书阁里,神色凝重的看着窗外。
辅广对外说潜说友是去游学,只单独与他说了对方的谋划,也算是保住了潜说友的颜面。
可为什么潜说友要突然给自己来这么一下?
明明他觉得两人相处得挺愉快啊!
欧羡想不通,辅广也没有解释
他脑子里莫名想起了一首歌:
时光的河入海流,终于我们分头走,没有哪个港口是永远的停留。
眨眼间,便到了九月初。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这一日,欧羡坐在藏书阁,手里捧着一本《司马法》正看的入迷。
这本兵书是战国初期由齐国官方整理校订的军事着作,以周代古《司马兵法》为基础,融合大司马田穰苴的兵法编撰而成,故别称《司马穰苴兵法》。
而司马穰苴能位列武庙十哲之一,此书功不可没。
换句话说就是,这是现存最古老的军事思想着作,传到后世时,只剩下《仁本》《天子之义》等五篇残篇。
就在这时,苏墨快步入内,看到欧羡后,露出欣喜之色,走过来小声说道:“我就知师弟会在此读书!师弟快去别院,夫子在找你。”
欧羡闻言,当即将《司马法》合上,小心的放回隔间里,才与苏墨一同走出了藏书阁。
进入夫子别院,两人看到辅广手里拿着一封书信,神情很是凝重,而吕晋、张伯昭等学生则站在一旁。
两人一共拱手行礼道:“学生见过夫子!”
辅广微微躬身回礼后,开口道:“前线传回消息了。”
此话一出,众人神色皆是一凝。
随后就听到辅广细细道来:
七月二十日,赵葵率宋军主力淮东兵五万赶到汴京与全子才会师,
全子才虽然于七月初五就占领了汴京,却一直无法展开军事行动。
因为蒙古人对中原的破坏力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两淮的运粮队又陷入黄河泥潭,简直寸步难移。
军队无粮草,自然不敢行动。
可赵葵到了汴京后,便指责全子才没有继续西进攻取洛阳。
求功心切的他一面派人去催军粮,一面把汴京的军粮先集中给部分兵力,让这部分兵力分到五天的粮食,而后进军洛阳。
而其他留在汴京的部队,等军粮运到汴京后,再出发前往洛阳。
七月二十一日,即赵葵到达汴京次日,徐敏子不得已命令前锋所部的一万三千宋军把五日军粮分作七日来食用,前往洛阳。
七月二十六日晚,徐敏子派宋军前锋和州宁淮军正将张迪率两百宋军抵达洛阳,城内没有任何守军,洛阳居民上千人登上城墙欢迎宋军收复西京洛阳。
七月二十八日,宋军第一梯队一万三千人全部进入洛阳城,赵葵迅速将收复洛阳的捷报传到临安。
七月二十九日,宋军粮尽,而洛阳残破无法补给,只得采野草和面作饼而食。
七月二十九日,大将杨义率领的第二梯队一万五千人,经过五六天的长途行军后,抵达洛阳城郊的龙门镇。
听到这里,众人都不自觉的看向了欧羡,因为到目前为止,前线的状况与他所说的完全吻合。
如今宋军无粮草,洛阳无防备,那蒙古铁骑岂不是
想到这里,众书生都冷汗直流,那可是两万八千众的精锐部队啊!
下一刻,就听到辅广语气莫名的说道:“杨义命令全军就地休憩,我军官兵刚散坐进食,就遭遇了蒙古骑兵突袭,我军以弓弩手为主,可在这猝不及防的攻击下根本来不及列阵,我军大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