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儿将周嬷嬷送出门,回来见王熙凤仍揉着额角,便轻声道:“奶奶,要不还是歇会儿吧?”
王熙凤摆了摆手,蹙眉道:“一堆事儿呢,哪里歇得了。”
她说到这里,象是忽然想起什么,问道:“平儿,你方才说,那贾琛……如今靠着那蜂窝煤,生意做得不错?”
平儿点头道:“是,听闻在南城很是红火,每日里供不应求。”
王熙凤的眼中精光一闪,随即又归于平静,只淡淡道:“看来,倒真是个小有能耐的。”
随后便不再多问,重新埋首于帐册之中。
只是“贾琛”这个名字,连同“蜂窝煤”,“懂事”,“医术”,这些零碎的印象,算是更清淅地印在了,这位琏二奶奶的脑海里。
或许在未来的某个时机,这些印象便会发酵,成为一枚有用的棋子。
……
日头渐高,街市喧嚣。
史湘云与贾探春,分别带着贴身丫鬟,在笔墨铺子里,精心挑选了一方纹理细腻,黝黑发亮的徽州松烟墨,并一套锋颍齐整的湖州紫竹笔。
全都用锦盒妥善装了,这才提着礼物,一路说笑的来到了,贾琛租住的小院外。
院门虚掩着,史湘云熟门熟路的推开,扬声唤道:“琛大哥,我们来了!”
贾琛刚送走一批,前来拉蜂窝煤的伙计,额角还带着些许忙碌后的薄汗,闻声便回头。
结果,便见两位少女并肩立于,院中的阳光之下,恍若一幅生动的仕女图。
史湘云自是不必说,今日穿着一件海棠红折枝花卉的绫袄,配着杏子黄缕金百蝶穿花云缎裙,依旧是那副娇憨明艳的模样,象一团热烈而不灼人的火焰。
而她身旁那位少女,却让贾琛眼前为之一亮。
只见她身量比史湘云略高些许,穿着件秋香绿遍地锦通袖长袄,外罩一件淡青色素面比甲,下系着一条白绫细折儿裙。
一头青丝绾成清爽的垂鬟分肖髻,只簪着几朵小小的珍珠珠花,并一支碧玉簪子,简洁却难掩贵气。
她生得俊眼修眉,顾盼神飞,鼻梁挺秀,唇色如樱,肌肤是健康的蜜合色。
不同于史湘云的烂漫娇憨,也不同于林黛玉的弱质风流,她周身透着一股勃勃的英气,与精明干练。
仿佛一株迎着朝阳,挺拔舒展的翠竹,清丽中自带风骨,令人见之忘俗。
贾琛心下微讶,但面上依旧含笑相迎:“云姑娘来了,这位是?”
史湘云抢上前一步,笑嘻嘻的介绍道:“琛大哥,这是荣国府里的三妹妹,闺名探春,与我最是要好!”
“三妹妹,这就是我常跟你提起的琛大哥,贾琛。”
贾探春落落大方的上前一步,依着规矩微微屈膝,行了一礼,声音清亮悦耳,如同玉磬轻击。
“探春,见过琛大哥。”
她一边行着礼,一边用那双明亮锐利的眸子,不着痕迹的飞快打量了贾琛几眼。
只见对方身形挺拔,容貌清俊,虽衣着只是半新的蓝色棉袍,但眼神澄澈明亮,气质沉稳从容。
而且,毫无寻常旁支子弟,见到她们时的拘谨或谄媚,心下先就有了两分好感,
至少不象她最初想象中,可能是个只会讨好云丫头的“厨子”或者“匠人”。
贾琛忙拱手还礼:“三姑娘太客气了,快请里面坐。”
说话间就将两人让进,收拾得整洁明亮的堂屋。
史湘云刚一进屋,就献宝似的将锦盒送上,道:“琛大哥,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你可不许推辞!”
贾琛伸手接过,打开一看是上好的文房四宝,知道是投自己所好,心中受用,立即笑道:“让两位妹妹破费了。”
他目光敏锐注意到,贾探春虽举止得体,但那双聪慧的眸子里,仍带着一丝尚未完全褪去的审视与好奇。
心知这位素有“玫瑰花”之称,又红又刺的三姑娘,恐怕不单单是,跟着史湘云来串门的。
果然,几口茶下肚,寒喧了几句闲话后,史湘云便按捺不住,凑近贾琛的身边,压低声音道:
“琛大哥,我们来的时候,听说东府里小蓉大奶奶旧病复发,瞧着很是不好。”
“你不是懂医术吗?能不能……想想办法?”
她话未说尽,但期盼的眼神,已说明一切。
贾琛闻言,眉头微微皱起。
秦可卿!
这可是红楼世界中,第一个重要且充满了谜团的悲剧人物。
她的病水深得很,牵扯到宁国府内部的污秽隐秘。
甚至可能涉及,更上层的政治风波,绝非简单的医术高明,就能轻易将其挽回。
他一个无根无基的旁支子弟,若是贸然插手,一个不慎便是引火烧身,万劫不复。
况且,他也不是神医啊,只是略懂《赤脚医生》而已。
要是简单的咳嗽发烧还行,一旦碰到不治之症,也是毫无办法。
就在贾琛尚未想好,该如何委婉拒绝时,一旁的贾探春却轻轻拉了拉,史湘云的袖子,带着几分嗔怪与提醒,低声道:
“云丫头,莫要胡闹!”
“小蓉大奶奶的病,太医院多少圣手都束手无策,岂是能随便揽上身的?”
“你莫要给琛大哥平添麻烦。”
贾探春说的这话,虽是在阻止史湘云,却也清淅的表露了,她对贾琛所谓“医术”的不信任。
更显示出她对此事背后,复杂性的清醒认知,其思虑之周全,远超同龄人。
贾琛看了贾探春一眼,心想这位三姑娘,果然名不虚传。
随即,他便顺势对史湘云温言道:“三姑娘说得在理。”
“医道一途,博大精深,我不过偶得几个偏方,略知皮毛,岂敢妄断沉疴?”
“况且蓉大奶奶身份尊贵,自有宫中医官精心诊治,我等外人,实不便置喙。”
他这番话既婉拒了请求,也全了双方颜面,更避免了过早暴露自己。
史湘云见两人都这么说,虽觉的有些惋惜,却也只好悻悻作罢,嘟着嘴道:“我这不是想着琛大哥本事大,或许有奇招嘛……”
贾探春见贾琛应对得体,不卑不亢,思虑周全,心中那点疑虑,又散去几分,反而生出了几分欣赏。
她不愿气氛尴尬,便主动将话题引开,问起了诗词歌赋。
贾探春本就才思敏捷,在诗词文赋上颇有见解,与贾琛聊起古今名篇,文章典故。
竟发现对方不仅对答如流,见解更是独到精辟,时常有惊人之语,发她所未发。
完全不似寻常落魄书生,倒象是胸有丘壑,腹藏锦绣的饱学之士。
尤其是贾琛言谈间,不经意流露出对女子才学的,真心尊重与欣赏,毫无时下迂腐文人的轻视之态。
更是让心高气傲的探春,感到十分熨帖和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