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林端起酒杯,不卑不亢地说道:“皆赖总兵大人指挥有方,将士用命,末将不敢居功。
杨国柱哈哈大笑,心中却是一沉。这年轻人滴水不漏,把功劳全推到自己头上,看似恭敬,实则是在堵自己的嘴。
他与夏明林连饮三杯,气氛看似热烈,实则暗流涌动。
酒过三巡,杨国柱放下酒杯,心知客套话说得再好听也没用,必须探探他的虚实。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格外亲切:“夏贤弟,以你的盖世奇功和惊世之才,屈居于小小的马营堡百户,实在是太可惜了。”
他凝视着夏明林,缓缓说道:“本镇有意向朝廷保举你,去大同镇一处紧要关隘驻防,你看如何?那里的位置可比马营堡重要多了。”
这是要夺他的兵权。夏明林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犹豫和为难。他沉吟片刻,起身抱拳道:“总兵大人厚爱,末将感激不尽。只是末将麾下那三百弟兄,都是宣府本地人,骤然离乡背井,若仓促移防恐士卒哗变,有负大人重托。”
杨国柱眼中的笑意彻底消失了。
拉拢不成,便只剩下威慑。杨国柱的脸色沉了下来,语气也变得森然:“夏百户爱兵如子,本镇佩服。
不过,近日有人向本镇密告,说你私自招募流民,打造甲胄兵器,己有不臣之心。
本镇自然是万万不信的,可此事若是传到朝廷,恐怕会引来风波啊。”
他死死盯着夏明林,想从他脸上看到一丝一毫的惊慌。
夏明林心中冷笑:“拿这种事来压我?如今这世道,哪个边将不这么干?你要是敢捅上去,自己也脱不了干系。而且这种事要有证据的。只要有人来查,他就让士兵隐藏装备变成百姓就行了。”
他站起身,用悲愤的声音说道:“总兵大人!此乃血口喷人,是有人要置末将于死地!末将与麾下弟兄浴血奋战,尸山血海里为朝廷搏杀,换来的竟是如此恶毒的污蔑?若大人或朝廷有疑,末将愿敞开马营堡大门,任凭勘察!只求大人明察秋毫,还末将一个清白!”
杨国柱看着夏明林,心中却是一片冰冷。这番话,说得慷慨激昂,滴水不漏,既占尽了道义,又摆出了不怕查的姿态,分明是早有应对之策,不怕他查。
杨国柱心中的杀机愈发浓重,但脸上却是一副关切的表情。他亲自扶住夏明林,温言安抚道:“夏贤弟息怒!本镇早就说过,绝不相信此等谗言!今日提起,也只是想给你提个醒,朝中宵小众多,不得不防啊!来来来,坐下,我们继续喝酒!”
宴席在一种诡异的气氛中结束。
送走夏明林后,杨国柱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他立刻提笔,写了两封信。
盛京,大政殿。
身穿龙袍的皇太极,面无表情地看着手中的战报。
殿内,范文程、多尔衮等一众文武垂手而立,气氛凝重如铁。
“废物。”
皇太极声音不大,却像一块冰一样砸在每个人的心头。
“朕给他精良的兵甲,给他足够的粮草,让他去试探宣府镇的虚实,他就是这么回报朕的?”皇太极的目光扫过下方的群臣,“被三百人击溃?我大清的脸,都被阿古拉这个废物给丢尽了!”
大殿内落针可闻,无人敢触怒火中烧的皇太极。见无人应答,皇太极只得将目光转向范文程:“范先生,你怎么看?”
范文程闻言,神色不变,从队列中缓缓走出,躬身一礼,这才沉声道:“启禀皇上,臣以为,此战之败,于我大金而言,未必是坏事。至少,让我们提前发现了一个未来的心腹大患。”
皇太极闻言,眼中的怒火稍敛,他抬了抬手:“哦?此话怎讲?”
范文程这才继续说道:“回皇上,此战夏明林以三百残兵,正面击溃五千精骑!此等战力,便是我八旗精锐,也未必能及。
最可怕的是,夏明林在短的时间内,就能练出这样一支强军!
他这种练兵的本事,若是给他足够的时间,他就能快速拉起一支数万人的大军。
到时候,以这支大军的战力,将会彻底卡死我大军南下的咽喉要道。
不仅如此,蒙古诸部为求自保,也必会重新倒向明国。
到那时,我大清不仅会失去最重要的臂助,更会让他与东面的山海关遥相呼应,形成两面夹击之势!”
范文程的这番话,让殿内所有骄横的八旗将领都收起了轻视之心。
皇太极看着范文程,声音低沉地问道:“此人真的能做到这种地步?”
范文程躬身,语气无比凝重:“臣不敢妄言,但不得不防。此人练兵之能,己超出常理,若不趁其羽翼未丰时将其扼杀,将来必成我大金心腹大患。”
皇太极沉默了片刻,随即下达了命令。
“传朕旨意!”他的声音沉稳而果决,“命人动用所有细作,给朕查清楚这个夏明林!同时,让细作在明国散布流言,说不听号令!”
他要双管齐下,先探一探他是否可以收为己用。
同时,通过内斗消耗他的力量,让他无法发展。
为将来一举将其拿下扫清障碍。
北京,紫禁城,文华殿。
烛火摇曳,映照着崇祯皇帝那张写满疲惫与焦虑的脸。他手中拿着的,正是由宣府镇总兵杨国柱八百里加急送来的独石口大捷奏报。
“好!好啊!”崇祯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喜悦。他用力一拍桌案,对身边的内阁首辅温体仁和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德化说道:“三百破万!阵斩两千余!我大明竟还有如此悍将!杨国柱总算为朕办了件好事!”
温体仁躬身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边关大捷,实乃我大明之幸,亦是皇上天威所致。”
王德化也连忙附和:“皇上洪福齐天,自有忠臣良将为陛下效死。”
崇祯拿着奏报来回踱步,越看越是欣赏:“夏明林好一个夏明林!此等人才,必须重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