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零年六月六日,星期六。
前一天晚上《the fox》引发的网络海啸馀波未平。
微博、优酷、土豆三大平台相继因访问量过载而出现服务不稳定的消息,已经不再是科技版的新闻,而是成了社会热议的话题。
“一首英文歌干瘫三大网站”的夸张说法不胫而走,魏安和《the fox》的名字被镀上了一层传奇色彩。
要说这场风暴中,除了新浪微博自身外,最受震动、也最感兴趣的,其实是那些正处于激烈厮杀中的长视频平台负责人。
2010年,正是国内长视频平台第二次大战进入白热化的关键节点。
早在2005-2007年的第一次竞争中,以优酷、土豆、56网为代表的ugc(用户生成内容)模式站稳了脚跟,通过用户上载分享视频吸引了巨大流量。
然而,随着规模扩大,版权问题、内容良莠不齐、带宽成本高昂等问题日益凸显。
进入2009-2010年,战局升级。
各大平台意识到,仅靠ugc难以形成壁垒,正版长视频内容成为争夺焦点,这被视为吸引和留住用户、提升品牌形象、并最终实现盈利的关键。
这就是所谓的“长视频赛道第二次大战”。”,大规模采购影视剧版权,并于同年12月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目前虽然还没有上市,但风头正劲。
土豆网作为优酷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同样在积极融资和采购版权,但内部管理问题和上市进程稍显滞后,直至2011年8月才上市,在激烈的版权争夺中资金压力巨大。
搜狐视频背靠搜狐集团,凭借《大秦帝国》等独家剧集发力,实力不容小觑。
腾讯视频此时尚未作为独立平台大规模发力,主要依托qq客户端和腾讯网进行视频业务布局。
而就在2010年4月22日,一个全新的玩家高调入场——奇艺(后更名为爱奇艺)正式上线。
它由百度控股,并与美国私募股权公司普罗维登斯资本合作成立。
奇艺从诞生之初就定位清淅,主打正版、高清、长视频内容,试图以“高端”形象杀入混战。
其创始人兼ceo龚于,是一位拥有水木大学自动化系博士学位的连续创业者,技术背景深厚,管理风格稳健且目标明确。
在2010年6月初这个时间点,奇艺上线刚满一个多月。
虽然凭借百度的流量支持和清淅定位吸引了一批用户,但面对优酷、土豆等深耕多年的巨头,它急需一个爆点来证明自己,快速打响品牌,打破既有市场格局。
前一天晚上《the fox》v引发的连锁效应,无疑给了奇艺高层一个巨大的震撼和启示。
眼下,各大视频平台对于音乐v这类短内容,普遍采取免费上载、吸引流量、然后通过贴片gg分成的模式。
但分成比例往往向平台倾斜,且对于非顶级歌手,收入微乎其微。
“独家版权”的概念在影视剧领域已开始白热化,但在音乐v领域,还未被充分重视。
《the fox》的现象级表现,让奇艺的高管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
一个顶级流量的v,其带来的瞬时流量和品牌关注度,甚至能冲击服务器,这证明优质、独家的短内容同样具备战略价值。
尤其这还是一首具有国际传播潜质的英文神曲,更能提升平台的格调。
如果能独家拥有这样的内容,其稳定的长尾流量带来的gg收入可能远超预期。
虽然此时大规模视频付费时代远未到来,但如此炙手可热的内容,是否可以作为付费点播的试水?
与当下最热的“神颜弟”、“神曲”绑定,能极大提升奇艺在年轻用户中的知名度和潮流感,甚至吸引对欧美文化感兴趣的用户。
因此,当其他平台还在忙于修复服务器、处理后续时,奇艺内部已经迅速做出决策,必须尽快拿下《the fox》v的独家网络播放权,不惜代价!
……
次日清晨,京城陶然亭附近的出租屋内。
李红娟和助理赵小雨早早便开始工作。
她们的任务是梳理魏安工作邮箱(挂在微博简介里)中收到的海量邮件。
和所有爆红艺人公开的邮箱一样,里面鱼龙混杂。
有粉丝的热情表白,有媒体的采访请求,有商业合作邀约,但也充斥着大量的垃圾邮件、骗子的“中奖通知”、充满恶意的攻击和谩骂——指责魏安“炒作无底线”、“崇洋媚外”、“歌曲低俗”、“带坏小孩”,或是更不堪入目的网络暴力语言。
这在此时的网络环境下,几乎是成名者必须面对的副产品。
李红娟最初看到这些攻击性邮件时,还会气得手抖,但在魏安“无视就好,我们只看有价值信息”的安抚下,以及赵小雨从旁协助筛选,她已能比较平静地对待。
两人分工合作,快速过滤,将那些看起来正经的合作邀约、媒体连络、活动邀请等邮件归类整理,并初步联系对方,询问具体合作意向和方式。
中午时分,魏安结束了一上午的舞蹈训练回到家中,额头上还带着细密的汗珠。
李红娟赶忙端上准备好的家常菜——清炒时蔬、红烧排骨、西红柿鸡蛋汤。
三人围坐在小餐桌旁吃饭。
饭后,赵小雨将上午整理好的初步联系清单和部分邮件打印件递给魏安。
“安哥,你看一下,这些都是初步筛选过,对方意向比较明确的。”赵小雨称呼魏安带着点职场新人的躬敬,虽然魏安年纪小,但展现出的能力和成就让她心悦诚服。
魏安接过文档,一边喝着水,一边快速浏览。
邀约种类繁多,地方卫视的综艺节目、网络媒体的专访、商业演出、品牌代言咨询……他的目光迅速锁定在了一封来自“奇艺网”商务合作部的邮件上。
邮件内容言简意赅,表达了奇艺对《the fox》v的高度欣赏,并明确提出希望洽谈独家视频版权合作,语气急切,甚至在邮件末尾加粗备注了一句:“时间窗口宝贵,视频热度随时间递减,望速复。”
“小雨姐,联系奇艺这边,就说我们今天下午有空,可以去他们公司面谈。”魏安放下水杯,吩咐道。
“好的,我马上联系。”
……
下午两点,魏安、李红娟、赵小雨,以及接到通知后匆忙赶来的张炜律师,一行四人来到了位于海定区中关村的奇艺网办公地点。
此时的奇艺初创不久,办公环境紧凑而充满活力。
接待他们的是奇艺网内容采购部的负责人,一位姓王的总监,而让魏安这边略感意外的是,奇艺的创始人兼ceo龚于竟然也亲自出面参与了这次会谈。
这足以显示奇艺对此次合作的高度重视。
龚于戴着眼镜,气质儒雅,言语间逻辑清淅。
他首先对魏安及其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再次肯定了《the fox》及其v所创造的现象级影响力和其独特的国际风格。
李红娟经过一个月的历练,加之中午魏安的突击“培训”,此刻虽然内心紧张,但表面上已能保持镇定,担任起主要的沟通角色。
她按照魏安教的思路,在对方提出希望一次性买断《the fox》v独家网络播放权后,并没有立刻答应或拒绝,而是试探性地问道:
“王总,龚总,感谢贵司的看重。关于独家合作,我们也在考虑。不知道除了买断之外,有没有可能采用‘保底版权费+gg收入分成’的合作模式?或者,设置一个独家授权的期限,比如一两年,而不是永久买断?”
李红娟的话让奇艺方面的几人交换了一下眼神。
他们没想到这个看似来自小地方的母子团队,竟然能提出如此专业且前瞻的合作模式。
在2010年,对于音乐v这类内容,平台方习惯于低价甚至免费获取,或者一次性支付一笔不多的买断费用。
王总监看了一眼龚于,得到默许后,回应道:“李女士提出的模式很有建设性。不瞒您说,我们奇艺非常看好《the fox》的长期流量价值、品牌效应以及其独特的国际传播潜力。
为了表达诚意,我们愿意提供一个优厚的方案:一笔可观的年度独家授权费,加之基于v播放量产生的gg收入分成,独家授权期可以先定为一年。”
他顿了顿,报出了一个让李红娟心头一跳的数字作为年度授权费:“我们愿意支付一百八十万元的年度保底授权费,购买《the fox》v在中国大陆为期一年的独家网络信息传播权。
同时,在该v于奇艺平台播放期间所产生的贴片gg、暂停gg等所有形式的gg收入,我们愿意与贵方七三分成,我们七成。
此外,我方承诺,将在未来一年内,给予该v至少不低于主页焦点图推荐一次、频道内内核推荐位累计30天的内核推广资源。”
龚于接过话头,语气平和但充满力量:“魏安同学,李女士。我们奇艺背靠百度,拥有强大的流量入口和技术支持。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中国最优质的正版高清视频平台。与《the fox》的合作,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版权购买,更是一次品牌联动。这首歌的国际风格与我们平台追求的品质和潮流感非常契合。
我们会投入内核资源进行推广,让这首歌和v在奇艺平台获得最大的曝光,我相信,这对于魏安同学个人品牌的持续提升也至关重要。”
首先,必须快速拿下独家,抢在优酷、土豆反应过来之前,制造“《the fox》只在奇艺看”“天价版权费”的舆论爆点,打一场漂亮的营销闪电战。
其次,要通过这次合作,向市场宣告奇艺尊重版权、愿意与内容创作者共享收益的姿态,吸引更多优质内容方合作,尤其是像魏安这样具备创新和国际视野的创作者。
最后,他们相信《the fox》的流量潜力和独特定位,即使支付分成,平台也能通过gg获得丰厚回报,并能借此积累高端短内容运营的经验,区别于其他平台。
顺带着,通过此次合作,与魏安创建良好关系,为未来或许存在的更深入合作铺路。
魏安静静地听着。
他心中明了,奇艺这是要借他这阵东风,不仅要起飞,还要鸣响惊雷。一首英文神曲卖出天价,这个话题本身就极具爆炸性。
一百八十万的价格,在2010年确实足以让整个行业侧目,这不仅仅是购买一部v,更是购买一个营销事件,一个市场标杆,一个平台形象升级的契机。
他并不介意被“利用”,因为这也同样是在抬高他自己的身价,验证他“流量变现”和“国际化尝试”路径的正确性。
李红娟看了一眼张炜律师,张律师微微点头,示意对方提出的合作框架在法律层面是可行的,具体条款可以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