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上午第一节课,是班主任汤启华的数学课。
上课铃声响起的同时,沉牧也再一次获得了物理经验。
升级还有一段距离,但只要沉牧努力“肝”经验,总归是一点一点在靠近。
汤启华来到教室后,在讲台上扫了一圈台下,重点看了几个学生一眼,才说道:“大家准备上课。困了累了的,可以先去洗洗脸,磨刀不误砍柴工,我等着你们,别一会儿打瞌睡!”
“另外大家把前天晚上带回去的卷子拿出来,我们开始讲题。”
说完,见学生们纷纷拿出卷子,没有一个按他说的走出教室洗脸,汤启华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开始讲题。
“第一题……”
讲台下,学生们认真听讲。
班里除了林初彤、沉牧两个满分,以及万泽宇这个148,其他人对卷子尤其是最后一道大题或多或少有些不理解。
别管汤老师随手出的题会不会出现在将来的月考、仿真考试卷中,现在认真听,总不会错。
沉牧则自顾自掏出物理资料,开始认真研习。
早上班主任说的很清楚,他可以占用数学课的时间学习其他文化课。
数学等级到达2级后,再听高中数学确实对沉牧没有太多帮助。
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作秀上,不如用来学习物理。
很快,汤启华讲到小测试卷大题,并在原题的基础上作出延伸。
(1)求四边形 abcd的面积的取值范围;
(2)求四边形 abcd的周长的取值范围。
板书完他即兴延伸的题目,汤启华开口道:“第一题难度一般,大家可以试着做。”
“第二题考140以上的同学可以试着做。”
“给大家十分钟时间思考作答。”
话音刚落,讲台下多数学生已经开始认真读题。
少数数学考100分左右的学生皱紧眉头,但也没有放弃作答。
万泽宇一马当先,率先开始在草稿纸上演算。
林初彤束了束头发,同样开始埋头认真答题。
整个高三二十九班,霎时间变得异常安静,只剩下几十道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
见学生们进入状态,汤启华也不闲着,开始在教室里四处巡视。
他首先来到万泽宇身边。
万泽宇写的很快,已经求完弦长丨ab丨和弦长丨cd丨了。
下一步就能求四边形面积取值范围。
“泽宇不错,第一题对他不是问题。不过求周长也没那么简单。”
随后,汤启华不再多看,转而向着另一个方向走去。
“初彤刚开始算弦长丨ab丨,还是扎实稳健的性子。”
“椭圆弦长参数化,再做线性变换,唔,线性代数吗?这答法有些超纲……或者她在用高中数学方法在推算高等数学定理?”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大家依然在埋头计算。
随堂小测时与汤启华对话的王越抬头问道:“汤班,给点提示呗,你出的这题让人无从下手啊。”
王越、薛高两人学习算不上最优秀,却一直是班级上活跃气氛的存在。
对于他的提问,汤启华笑着指了指万泽宇,“你看看你宇神,还在埋头算题呢,他怎么不要提示?有说话的工夫,你也能多写几个公式,赚点友情分。”
“就是啊,王越,不行你多写几个解!”薛高起哄。
“去你的薛高,皮痒了是吧?”
“安静,别人还算着呢!”汤启华瞪了两人一眼。
说话间,汤启华已经走到最后一排。
想到沉牧在前天小测上的表现,以及他最后一道大题的解题思路,汤启华不由得有些期待。
这个来自数学班的竞赛生,会用什么办法得出这道题的答案。
可当汤启华来到沉牧身边时,却发现他根本没在算题,而是捧着物理课本在看波粒二象性?
好家伙,完全没听课是吧?
看沉牧翻物理书翻的津津有味,汤启华很想打断他,提醒他这是数学课。
可转念一想,早上的时候,自己刚刚提醒过沉牧,如果课堂内容简单,他可以用数学课的时间学习别的文化课。
这是汤启华身为班主任,对偏科生的一点优待。
堂堂特级讲师,说出的话,总不能不算数。
汤启华有些无奈,只能摇摇头,从沉牧身边经过,当做什么都没看见。
回到讲台,汤启华开始问道:“时间到,有人算出来吗?”
学生们纷纷叹息。
“顾飞?”
“汤班,我还在演算。”
“苗鑫?”
“……”
“薛高?”
“汤班,薛高能做出来,母猪都能上树!”
“去你大爷。”
汤启华摇摇头,看向万泽宇。
眼见众人视线投向自己,万泽宇点了点头,尤豫了下,拿起手中草稿纸朝讲台走去,接着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做起板书。
“设直线 l1的斜率为 k,则其方程为:l1:y=k(x?1)
一个个数学符号和公式出现在黑板上。
万泽宇虽然拿着草稿纸,却丝毫不用看它,似乎对答案了然于胸。
他也没有用什么超纲办法,台下同学都能看得清楚。
只不过写到第二题四边形周长范围的时候,万泽宇板书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同时开始对照草稿纸上内容。
费了一番工夫,万泽宇才终于写出两道题答案。
此时黑板被他的板书占去大半,足可见求解过程的繁琐。
“泽宇,很好,下去吧。”汤启华点点头,丝毫不掩饰对汤泽宇的欣赏,“答案是正确的,大家要向万泽宇多多请教,只有准确无误答出这最后一题,才能基本确定高考数学能满分。”
万泽宇面带微笑,返回座位。
汤启华继续说道:“这是很常规的解题办法,大家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说着,他把视线投向讲台下的林初彤,以及放下物理课本,正抬头看向黑板的沉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