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询结束,张成和时奥一起走出办公室。
“感谢你的配合。”
“应该的。”
两人握手告别,一派和谐。
等时奥走远,张成盯着他的背影对一旁等侯的年轻警官说道:“去局里请两个经验老道的便衣过来跟着他和李诗情。”
“去了哪儿,见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无巨细的向局里汇报。”
“是。”
这边年轻警官刚走,另一位警官也结束询问带着李诗情走了出来。
张成看着李诗情点点头:“聊完了?”
“恩。”
女主角怯生生的道别离开,和时奥的坦然形成了鲜明对比。
“为什么不扣下他们?”询问李诗情的警官问道。
张成没有回答,而是问:“问出什么了?”
“一开始说自己低血糖晕倒了,什么都不知道;然后我拿车上的监控问他在晕倒前跟那个时奥说了什么,他说他想立刻落车,于是时奥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装晕。”
“我问他为什么一定要在那个时候中途落车……”
警官说到这里顿了顿,神色复杂:“他说,车要炸了,他必须得在那之前落车。”
“问他怎么知道车要炸的,他说自己已经被炸了两次,所以才知道公交车会爆炸。”
张警官一边思索一边说:“录音了吗?”
“录了。”
“拷贝一份发给我。”
然后张警官才解答道:“时奥和李诗情身上确实有很多疑点,但这些疑点并不能直接证明他们两个有作案嫌疑。”
“扣人,审问,撬出线索,前提是确定目标和案件有切实的联系,否则一旦判断错误,把时间浪费在错误的目标上,反而会让真正的罪犯逃脱。”
“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工作是根据45路公交车上找到的爆炸物残留,逆向分析嫌疑人获得爆炸物的来源,途径,抽丝剥茧,找出关键性的能指向犯罪嫌疑人的线索。”
“办案的时候目光局限一隅,有时候不仅对破案没有帮助,反而会起到反效果,错过不该错过的线索。”
……
张成警官耐心传授经验的时候,时奥悠哉游哉的带着李诗情继续他们的身体检查。
一点儿都不担心老张回过头来把他关进审讯室审问。
他更担心自己的检查结果。
毕竟穿越前看过的故事里,循环明显会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有主角光环的男主都没顶住,又吐血又肾虚的。
鬼知道乱入的自己有没有主角光环,又能顶住几次循环。
所以时奥才一定要来医院检查,然后依据检查结果来推测循环对自己身体的损坏程度,以及之后应对循环的处理方案。
如果可以的话,时奥其实想多玩几次。
毕竟过了这村没这店,条件允许的话不好好玩玩太浪费了。
“我为什么还要检查心理项目啊?”等待的间隙,李诗情翻着自己的检查单问道。
时奥当然不会说是因为自己小小的背刺了一下:“我看你在车上的时候那精神状态被吓得不轻,看一看免得被吓出病来。”
李诗情接受了这个解释,然后回想起在车上挨的那两次炸:“你说,那辆车为什么会炸啊?”
“新闻上不是说了吗,撞了辆油罐车。”时奥知道警方不会告诉李诗情那辆45路公交车上有其他的爆炸物。
张成询问自己的时候也没说,一方面是为了保密,另一方面也是一种问询技巧。
假如被询问的是王兴德或者陶映红,当听到爆炸是因为交通事故而警方没发现爆炸物的时候,心理上必然会有所波动,心理素质差点儿甚至会出现明显的表情变化。
那么警方就能据此锁定其具有极大嫌疑,针对他的人际,经济等展开调查,顺藤摸瓜,找到破案的线索。
“可我总感觉哪里不太对劲。”李诗情思索着说道。
“哪不对劲儿?”时奥装傻。
“我说不出来……”
时奥不让李诗情继续往下想:“可能是你想多了。”
“也许吧。”
“不如想想检查完咱们要不要一起吃个饭。”时奥岔开话题道:“你请客。”
李诗情想不通也不想了:“好啊,我请你吃最贵的。”
正好也应该感谢一下时奥的帮助。
医院效率还是很高的,还没到饭点两个人就做完了检查,虽然有部分检查结果没办法当天拿到,但对于时奥来说也足够了。
现在只需要等下次循环再检查一次,对比两次检查的结果就能大概判断循环对身体的损坏程度。
检查完,两个人真的去吃了最贵的餐厅。
点餐的时候时奥也毫不客气,拿出上一本的气势差点儿给李诗情点破产。
“在医院的时候你也应该检查一下心理项目的”冤大头摸摸计算着帐单,颇有些心疼。
“咱俩死里逃生,就该奢侈一把压压惊。”时奥大手一挥,豪迈飒爽,反正花的不是自己的钱。
也不怕李诗情会因此对他产生恶感。
“也是。”女主角十分赞同。
然后也顾不上心疼了,和时奥一起甩开腮帮子埋头苦吃。
“大家先吃盒饭顶一顶,等案子结了,再请你们吃大餐。”张成一边往嘴里快速扒饭一边说。
因为45路公交车的案子,他们整个支队都在加班。
事实上他们效率也很高,时奥和李诗情还在医院检查的时候就确定了车上的人员名单,对这些乘员的背景展开调查。
吃盒饭之前,已经锁定到了王兴德和陶映红身上。
陶映红当过多年化学老师,并且在离开学校后进入了化工厂工作,还和司机王兴德是夫妻关系。
怎么看都比时奥和李诗情俩学生来得更有犯罪条件。
“张队,有发现。”张成刚放下饭盒,案情又有了新的进展。
负责连络的同事汇报:“技术部门通过对45路公交车上遗留爆炸物的逆向分析确定了制作炸弹的原材料,然后从原材料这条线溯源,在原材料生产商的出货记录里找到了陶映红的购买记录。”
“刚刚外勤的同事汇报,在陶映红住处发现炸药制备窝点。”
“还在他家里的计算机上找到了化学品交易记录,能匹配上材料生产商的出货记录。”
张成并不意外:“这样一来,就对上了。”
在看到陶映红和王兴德背景资料的时候,他就已经推测这两人很有可能就是犯罪嫌疑人。
陶映红,从业多年的优秀化学老师;王兴德,同样也是从业多年零事故记录的运输班班长,劳动模范。
这样的两个人突然离开坚守多年的工作岗位,化学老师进了化工厂,运输班长成了45路公交车的司机,并且拒绝一切升迁调动。
结合爆炸案的结果来看,陶映红夫妻工作上的变动就是典型的犯罪预谋。
“可是,犯罪动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