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杂论对话 > 第464章 金融战故事

第464章 金融战故事(1 / 1)

千亿财富绞杀:na崩盘全景纪实——从算法神话到分叉重生的机构博弈与全民浩劫

序章:算法帝国的崛起与泡沫奠基

2018年,新加坡金融中心的写字楼里,terraforbs(tfl)正式成立,一个以“去中心化稳定币革命”为噱头的加密生态开始酝酿。其核心架构由两款代币构成:算法稳定币terrad(t),宣称通过算法锚定1美元;原生治理币na,作为t价格稳定的“调节杠杆”,两者通过“燃烧-铸造”机制形成绑定——当t价格高于1美元时,系统铸造t并销毁na以平抑价格;当t价格低于1美元时,销毁t并铸造na以抬升价格。这套看似完美的“数字引力系统”,从诞生之初就埋下了无真实资产抵押的致命隐患。

2021年初,tfl推出anchor协议,抛出“t存款年化收益率20”的重磅诱饵。、加密货币市场平均收益约10的背景下,这一承诺如同磁石,瞬间吸引了全球资金涌入。anchor协议的资金规模(tvl)从初期的数亿美元飙升至2022年初的140亿美元,占当时t总流通量的75,形成“高收益吸引存款→t需求激增→na价格上涨”的短期正向循环。

背后的支撑力量同样强劲:na基金会(lfg)作为生态核心维稳机构,通过融资储备了大量比特币等资产;bance、baseventures、polychacapital等头部加密机构参与tfl的种子轮融资,为项目背书;币安、upbit等主流交易所开通na\/t交易对,提供高杠杆交易服务,进一步放大市场热度。。

但繁荣的表象下,危机早已潜伏。年化收益并非来自真实经济活动,而是依赖lfg的国库补贴,每日需消耗约600万美元补贴资金,本质是“用新投资者资金支付老投资者收益”的庞氏模式。更致命的是,na的发行规则中存在“无上限增发”条款——当t被大量兑换时,系统可无限量铸造na,这一“垃圾币属性”成为日后崩盘的直接导火索。

第一章:致命进攻——机构围剿与死亡螺旋启动

2022年5月7日,一场精心策划的系统性攻击正式打响,攻击者以curve协议为突破口,开启了对terra生态的精准绞杀。

第一步:流动性突袭,t脱锚引爆恐慌

curve协议作为加密市场重要的稳定币兑换枢纽,其3pool(t\/dc\/dt)承载着t的核心流动性。当日,匿名攻击者通过多个关联地址,向curve3pool一次性抛售8500万枚t,瞬间打破池内稳定币供需平衡。。

恐慌情绪迅速蔓延至anchor协议。投资者担忧高收益无法维持,开始集中提取t存款,单日从anchor流出的资金达20亿美元。。通过“买入低价t→兑换价值1美元的na→抛售na获利”的机制修复锚定,但攻击者早已预判这一逻辑,同步在na现货和期货市场布下空单。

第二步:做空联动,摧毁市场信心

bax等交易所的na永续合约市场成为主战场。攻击者动用巨额资金,以10-20倍杠杆大规模建立na空单,仅ftx平台的空头持仓量单日激增300。与此同时,攻击者持续在现货市场抛售此前囤积的na,形成“现货砸盘+期货做空”的双重压制。

5月8日,na价格从90美元跌至60美元,跌幅达33。tfl紧急启动首次防御,lfg动用储备资金买入t,但杯水车薪。。。大量投资者为挽回损失,疯狂将t兑换为na,触发系统的“铸造机制”——根据规则,每兑换1枚t,系统需铸造价值1美元的na。价格持续下跌,要兑换出价值1美元的na,所需铸造的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77亿枚;5月10日,流通量暴增至1109亿枚,单日增发492亿枚;5月11日,这一数字飙升至2929亿枚,单日增发182亿枚;到5月12日,na流通量突破83亿枚,短短4天内增发超80亿枚,彻底摧毁了其稀缺性。。这场灾难不仅吞噬了t和na投资者的财富,更引发了加密市场的“雷曼危机”,无数机构和散户沦为牺牲品。

一、投资者的全面亏损:千亿财富灰飞烟灭

按照“盈亏对等”原则,t与na的总亏损合计约1美元,理论收益率达80万倍。虽因流动性限制和平台风控,实际收益率大幅降低,但仅做空部分获利仍达500亿美元。。规模化操作后,这类套利收益达200亿美元。。

二、内部团队的隐秘获利:tfl的提前套现与资产转移

司法调查显示,tfl团队在崩盘前已通过隐秘操作获利,成为这场灾难的“既得利益者”。

-衍生品做空:权道亨及核心团队成员被曝在ftx通过“隐蔽订单”。

-资产海外转移:权道亨在崩盘前将名下大部分资产兑换成比特币,转移至海外加密货币交易所,韩国检方调查发现其在韩国境内已“几乎无资产可冻结”。

三、机构投资者的提前布局获利

部分机构凭借信息优势和提前布局,在崩盘前撤离或做空,赚取巨额利润:

-gaxydigital:通过私募以7折成本获得1850万枚na,在2022年3月前清空持仓,获利超1亿美元,后因sec指控“未披露利益关系”,以2亿美元和解结案。

-匿名对冲基金:多家离岸对冲基金在崩盘前两周开始囤积t,同时建立na空头头寸,崩盘后通过套利和做空合计获利超50亿美元,资金通过混币器tornadocash掩盖流向。

第五章:分叉重生——新na的诞生与旧链的沉沦

terra生态崩盘后,tfl和社区试图通过“区块链分叉””的分裂格局,但两者均未能重现昔日辉煌。

2022年5月25日,terra社区通过治理提案,投票支持新建区块链terra20,发行新na代币,彻底切割与t的关联:

-代币规则重构:新na初始总量固定为10亿枚,无增发机制,取消“燃烧-铸造”。

-代币分配方案:新na向旧na和t持有者按比例分配,旧na持有者每持有1枚旧na可获得0美元。

-社区治理失效:社区多次提出“复活提案”(如td稳定币计划),但因技术限制和市场抛售压力均未落地,治理提案沦为投机炒作的工具。

第六章:终局审判与行业启示——算法乌托邦的破灭

2023年3月,权道亨在黑山机场因持有伪造护照被捕,随后被引渡至美国。2025年8月12日,纽约曼哈顿联邦法庭上,权道亨认罪金融欺诈,面临长年监禁和45亿美元罚款。。

这场千亿级别的金融灾难,为加密行业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也印证了“垃圾币属性必致毁灭”的底层逻辑:

一、算法稳定币的致命缺陷:信心无法替代真实抵押

terra的崩溃证明,脱离真实资产抵押的算法稳定币,本质是“基于信心的空中楼阁”。t的锚定完全依赖市场套利和投资者信心,没有美元储备、国债等真实资产支撑,一旦信心崩塌,“死亡螺旋”便无法逆转。这一教训推动稳定币行业转向“合规抵押模式”资产储备,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二、高收益陷阱的本质:庞氏模式的必然崩塌

三、加密市场的监管缺失:亟待全球化治理框架

terra事件暴露了加密市场监管的滞后性,攻击者通过跨链、混币器、离岸交易所等工具隐藏资金流向,规避监管。此后,全球监管机构加快加密资产监管立法,美国推出《加密资产和监管法案》,欧盟实施《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ica),要求加密项目披露风险、稳定币需满足资产储备要求,全球化监管框架逐步形成。

四、投资者保护的核心:远离垃圾币属性标的

na的“无限增发”“机制脆弱性”“无真实应用”等垃圾币属性,从根源上决定了其崩盘的必然性。投资者在评估加密资产时,应坚守“稀缺性、真实应用、机制稳健”的核心标准,远离依赖炒作、机制缺陷明显的标的,避免成为系统性风险的买单者。。这场千亿级别的财富绞杀,不仅是一个项目的失败,更是算法乌托邦的彻底破灭。

它深刻揭示:金融创新不能脱离风险控制,去中心化不能成为规避监管的借口,高收益不能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在加密货币这个新兴市场,唯有坚守合规底线、完善风险机制、回归真实价值,才能避免重蹈na的覆辙。而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最大的教训或许是:在缺乏有效监管的市场中,警惕那些看似美好的“财富神话”,因为每一个神话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一场致命的收割。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亮剑:从苍云岭,被旅长夸为虎将 苟在魔宗当恶人 人在完美开直播,乱古F4惊天下 废柴领主?玄学种田,吓哭全星际 以恨为名:总裁的蚀骨痴缠 失去光芒?那我自己化为光 模拟器:从杀穿清风寨开始无敌 白银之辉 长生从献祭妖兽开始 间谍:扫描眼在手敌友身份我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