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看着他,眼神深邃。
“区别就是,当危险来临的时候,你有没有能力,保护你自己。”
“保护你妹妹,保护你想要保护的人。”
他伸出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而不是象个废物一样,眼睁睁地看着她们受到伤害。”
刘肖明的身体猛地一僵。
他转过头,看了一眼身旁脸色发白的妹妹。
脑海里瞬间闪过无数个危险的画面。
一股前所未有的决心,从心底涌了上来。
他缓缓地站起身,目光变得无比坚定。
“爸,我明白了。”
他转向小刚,深深地鞠了一躬。
“小刚哥,我以后,绝不会再有任何怨言。”
去学校的路上,车里的气氛有些沉闷。
刘肖明坐在副驾驶,几次欲言又止。
最终,他还是鼓起勇气,侧过头对正在开车的小刚说:
“小刚哥,今天早上……对不起。”
小刚目不斜视,只是从喉咙里发出了一个单音节。
“恩。”
虽然只有一个字,但刘肖明却感觉到,那股笼罩在两人之间的冰冷气息,消散了不少。
到了教室,早读课已经开始。
刘肖明无视了周围同学投来的异样目光,径直走到了教室董倩的座位旁。
看到刘肖明过来,她明显有些紧张,脸都红了。
“刘……刘肖明同学,你找我……有事吗?”
“给。”
刘肖明没有多馀的废话,直接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放在了她的桌上。
“这是我昨天晚上给你整理的数学薄弱知识点和易错题型。”
“你基础不差,就是解题思路太死板。多看看这个,应该对你有帮助。”
董倩愣住了,呆呆地看着桌上的笔记本。
“你……你昨天晚上没睡,就是为了给我弄这个?”
董倩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斗。
“别想太多。”
刘肖明打了个哈欠,摆了摆手。
“就当是……为了革命友谊吧。”
说完,他便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一头栽倒在桌子上,瞬间就睡了过去。
早读老师从讲台上看到了这一幕,皱了皱眉。
但当他的目光扫过刘肖明那张永远霸占着成绩榜第一名的脸时。
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任由他睡了过去。
毕竟,对于真正的学神来说,偶尔打个盹,那不叫睡觉,那叫中场休息。
……
董倩呆呆地看着桌上的笔记本。
昨天晚上的摸底考成绩刚发下来,她从稳坐的年段第二,掉到了第四。
这个名次,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说,是需要仰望的存在。
但对她而言,不啻于一次滑铁卢。
一整个早上,她的心情都象是被乌云笼罩着,连早读都有些心不在焉。
直到刘肖明把这个笔记本放在她的桌上。
她颤斗着手,翻开了第一页。
工整的字迹,用红、蓝、黑三种颜色的笔清淅地标注着。
黑色的是基础知识点梳理。
蓝色的是解题思路和多种方法的延伸。
红色的,则是她最容易犯错的题型和陷阱分析。
每一页,都详细到了极致。
甚至比她自己整理的笔记还要清淅,还要有针对性。
她完全能想象,要整理出这样一本东西,需要付出多大的精力。
“为了……革命友谊……”
董倩的脑海里回荡着刘肖明那带着哈欠的慵懒声音。
她的眼框,莫明其妙地就红了。
什么革命友谊。
这分明就是把她所有的弱点都摊开来,然后用最温柔的方式,一点点帮她缝补起来。
她吸了吸鼻子,小心翼翼地合上笔记本,把它当成珍宝一样抱在怀里。
然后,她从书包里拿出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
这是她妈妈早上特意给她准备的,让她补充维生素。
她尤豫了一下,轻轻地把苹果放在了刘肖明的桌角。
他还在睡,睡得很沉,均匀的呼吸声在安静的教室里几乎听不见。
董倩看着他略显疲惫的侧脸,心里某个地方,软得一塌糊涂。
她坐回自己的位置,重新摊开书本。
这一次,她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
翻看着刘肖明给的笔记,之前很多想不通的关节点,瞬间壑然开朗。
原来这个辅助线可以这么画。
原来这个公式还能这么推导。
她的复习效率,前所未有地高。
而此时,在隔壁的文科重点班,另一场“学习风暴”也正在上演。
“好了,这道题的常规解法就是这样,大家都听懂了吗?”
数学老师推了推眼镜,看着台下大部分学生还是一脸迷茫的表情,无奈地叹了口气。
高三了,这帮孩子的数学,还是老大难问题。
突然,后排一个胆大的男生举起了手。
“老师,常规解法我们听不太懂,要不……让小月老师给我们讲讲?”
全班同学的目光,瞬间“唰”地一下,全都集中在了第一排一个扎着马尾的女生身上。
刘晓月。
刘晓月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对啊老师!”
“小月老师讲题,我们一听就懂!”
“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班里的同学纷纷起哄。
数学老师看着刘晓月,想了想,露出了一个“你来试试”的表情。
自从上次刘晓月用清奇的思路解开那道难题后,她在班里的地位就直在线升。
很多同学下课都喜欢围着她问题。
久而久之,“小月老师”这个外号就不胫而走。
刘晓月也不怯场,大大方方地走上讲台。
她拿起粉笔,并没有直接讲题。
“同学们,这道题呢,其实就是一个纸老虎。”
“出题老师想考察的,不是我们的计算能力,而是我们的思维转换能力。”
她没有用复杂的公式,而是打了个简单的比方。
“这就好比,我们想从教室到食堂,常规解法是走大路。”
“但现在大路上堵车了,堵得水泄不通。”
“那我们怎么办?”
“有同学说,我们可以翻墙啊!对,翻墙是一种方法,但有风险,容易被教导主任抓。”
“那我们还可以走操场那条小路嘛,虽然绕了点,但是通畅啊!”
生动活泼的比喻,立刻让台下的学生们提起了兴趣。
“这道题里的这个变量,就是‘堵车的大路’,我们一直盯着它,就死路一条。”
“但如果我们把它换成另一个我们熟悉的常量,从‘操场小路’绕过去,是不是就简单多了?”
刘晓月在黑板上“唰唰”几笔,用一个全新的角度切入。
原本看起来无比复杂的题目,瞬间被拆解得清清楚楚。
“我靠!原来是这样!”
“懂了懂了!我彻底懂了!”
“小月老师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