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联合研发(1 / 1)

“好一个不信神州不献油啊!”

钱忠实拍手称赞,“这首诗不仅大气凌然,还写出了咱们石油工人的精神啊!”

不禁让人想起了当年支持玉门关油田的往事来,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工程师,有一些人也去过塞北。

在1939年,最早是孙健初等一众地质学家带在老君庙发现了第一口油田,当时条件比现在苦多了。

等真正大规模建设,已经是解放后。

就在前两年,玉门油田年产量冲到75万吨,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撑起了当时全国经济的半边天!

“75万吨?”

一位年轻技术员轻声惊呼一声,他难以想象这个数字在当时的分量。

“觉得少?”

学习组的有位老师傅看向他,目光如炬:“小伙子,那可是在戈壁滩上!‘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能在荒漠里钻出油开,那辛苦你想象不到。”

所以有那句老话说得好,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

一阵沉默后,大家从塞北戈壁滩上收回思绪。钱忠实起身,清了清嗓子,准备把碳化钨合金钢实试验取得初步成功的事给大家分享一下。

“”

钱忠实的一番言辞后。

在场的所有人皆是一愣。

“什么?”胡局长几乎是脱口而出,语气里又惊又疑,“钱教授,您是说……咱们的合金钢技术,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了?”

这件事他事先竟一点风声都没听到。不仅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了试验,而且还成功了?

“没错。”

钱忠实神色郑重:“在座的各位都清楚,高精度合金钢一直是我们国家的短板,几乎是一片空白。北大项目组虽然一直在努力攻关,但更多是在失败中积累经验,进展十分缓慢。”

他说到这里,脸上掠过一丝沉重,随即转身走到李向东身边,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一转:

“但幸运的是——李向东同志提出了一套相当完整的方案。就在今天上午,我们在研发车间里试验成功!”

听到这,大家纷纷侧目将目光落在李向东身上。

在一阵惊愕中,大家瞪着眼睛不敢相信。

“向东,钱教授说的都是真的?合金钢方案……是你提出的?”胡局长忍不住站起身,语气中带着不可思议。

碳化钢的升级方案还没正式量产,现在更高级的合金钢又成功了?

这……这是什么概念?简直是天才少年!

“向东,你给大家说说你的研发思路吧,其实我也很好奇。”钱忠实微笑着看向他,语气温和。

伴随着??火映照的明亮,在脸上闪铄出影影绰绰的光影。

“其实,这个方案是和碳化钢方案同步构思的,只是运用了相似的原理,延伸做出了碳化钨合金钢方案。”李向东语气平静,解释得简洁明了。他并没有多说细节,也实在说不出更多花样。

“乖乖!一式两案!”林工忍不住惊叹出声。

“所以,在李向东同志和林工的建议下,我们北大项目组希望与松辽勘探局共同成立联合研发小组,争取早日实现量产。”钱忠实看向胡长海,正式提出合作意向。

胡长海眉头微蹙,沉吟片刻。

他们松辽勘探局能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接连攻克两大技术难题,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成绩

如今北大想联合研发也是好事,他虽然也想独享成果,但还不至于在大局面前计较私利。合金钢早一天问世,前线就早一天使用。

“没问题钱教授,不过我提议联合研发小组的组长由李向东同志担任。”胡长海还是想多一重保险,省的以后出了成果,变成了北大项目组的功劳。

“那是自然!方案是李向东同志提出的,我没有意见。”

不过李向东却立刻站起身来摆摆手:“胡局长,我远在北大荒,兼顾不了后续的试验工作,而且后面还需要协调四九城的资源,所以组长还是由钱教授担任比较好,我可以领个副职。”

胡局长看李向东这么说了,也不好再说什么,就点点头:“那行吧,就这样定下吧,回头我跟总前委申请一下研发补贴”

“不用了,你们前线条件艰苦,剩下的研发费用就由我们北大出吧。”

林工立刻站起来,哈哈一笑:“老钱啊,你今晚上也就这句是句人话,哈哈哈”

“你”

胡局长看着他们斗嘴,哈哈一笑,随后举起手里的一只狍子腿面向大家:“今天咱们合金钢联合研发小组算是正式成立了,生产须求和科研是分不开的嘛,以后咱们两地协作,争取早日实现量产。”

随后,大家纷纷站起身来,有肉的吃肉,有茶的喝茶,大家对着中间的拱火虚空碰了一下。

次日。

一辆解放卡车将学习小组带回了齐齐哈尔火车站。

李向东看着车子消失在荒原里,他也该启程准备回第一机床厂了。算算日子,机床厂从四九城采购的升级零部件也该到了。正好今天也能赶上老刘的返程车。

他随后便朝着技术科大院的装卸区走去,每次老刘来送完货以后,还会带回去一些从前线退下来的报废零部件。

这些零部件,能修的就留在技术科维修,不能修的就直接拉到机床厂回炉重造,什么都缺的年月,把废品也要回收利用到最大化。

当时还有一个典型的群众性政治口号:回收一个旧零件,就是射向美帝的一颗子弹!

修旧利废也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

“刘师傅,咱们什么时候出发?”李向东上前打招呼。

“哎呦,是向东同志啊,咱们装完这批液压件就能走了。”

李向东瞅了一眼,这些都是前线钻机上拆下来的液压部件,好几个泵阀漏油漏得厉害,接口螺纹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李向东用手指抹了一下油污,在鼻尖闻了闻,油品也不对,估计是混用了不同标号的液压油。

这也不能全怪前线的工人,任务压得紧,钻机一刻不能停,油料见底的时候,真是有什么油加什么油。听技术科的同志说,他还碰到过连食用油都敢往里灌的。

再加之有些人缺少专业培训,导致有很多消耗品。

想到这儿,李向东心里沉了沉。

看来机床厂的升级改造,光有技术还不够,得先把“人”培训到位再上岗。尤其是量产阶段,老师傅们手艺虽好,但习惯了凭经验手搓拉胚,精细活还真得有一套标准流程。

回厂第一件事就是要组建技术培训组,最好能招一批专业的年轻人,他们理论基础扎实,学得快。要是本地不够,就向部里打报告,从全国调配。现在的年轻人个个热血沸腾,只要一声号召,再艰苦的任务也要抢着上。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纨绔郡主得宠日常/纨绔哪家强,镇北郡主她最狂 关于邻家妹妹追我到大学这件事 千金校花:你承认是天家太子了? 知青拒绝回城:赶山打猎娶俏寡妇 穿越后,被傲娇校花妹妹给坐醒? 赶我出家族,我成首富你们哭什么? 东莞往事记 让竹马当小老公,这婚不离等被绿 想象之界 总是迟到的赵小 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