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机床厂的困难(1 / 1)

胡长海?

“你好,胡局长,没想到是您啊。”

李向东心里一惊,激动的握了下手。

“向东同志,我也是托了你的福啊,这次第一机床厂又给咱们调配出一条新的生产线,专门用于零部件的碳化生产,保障了咱们的前线进度,你属于头功啊!”

“能为前线生产做贡献,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李向东搭了一句官话,领导都喜欢听这个。

“不错不错,你能有这样的觉悟,不愧是咱们第二指挥部的典型啊!”

两个人在车上尬聊了一会,吉普车就朝着齐齐哈尔市区的方向驶去。

虽然路程并不是很长,但这一路上并不好走,到处都是土路疙瘩路,司机开的并不快。

通过军用吉普车的车窗玻璃往外看去,外面是连绵的山丘,隐约能看到大大小小竖起的井架,井架上飘扬着红旗。

他们抵达齐齐哈尔机床厂时,已近晌午。

西北风卷着沙尘,扑打在厂区斑驳的墙面上。厂门口早已站了一行人,站在最前面的中年男人身穿灰色中山装,手中拄着一副木拐,身形站得笔直。

正是第一机床厂的厂长黄大忠。

车门一开,胡长海局长便快走了几步,紧紧握住黄大忠的手:“老黄,外面风沙这么大,咱们之间还用得着这么客气?”

“哎呀,我可是盼着你给我送订单呢!”黄大忠是个实在人,说话也实在。

事实上,他们这些机床厂一年到头的利润很低,能养起这一个厂的工人吃喝就算不错了。虽然东北是重工业基地,但他们的生产条件还是老掉牙的产物,仓库里现在还堆放着二战时期的老机床。

现在他们厂的生产任务很重,一来是生产出口零部件,以量代价,给苏联人还帐。二来是钻进队的基础部件生产,同样也比较基础,不象关内那些机床厂,都已经用上半自动化的了。

但是厂里三百多人,那背后就是三百多个家庭,吃喝拉撒,子女上学都靠一个工人支撑着,这份责任是很大的。

眼下要新建一条碳化升级生产线,全厂上下半喜半忧。

喜的是终于等来了设备升级的机遇,忧的是升级资金还是个巨大的缺口。

在这个全国上下全力保障石油大会战的特殊时期,各大工业单位都在为油田建设让路,他们只能指望部委特批的资金和设备。

“这位就是提出碳化钢升级方案的李向东同志。”胡长海看向黄大忠,介绍道:“这位是第一机床厂的黄厂长。”

黄大忠望着眼前这张年轻的面孔,先是一愣,随即伸手道:“了不得!这么年轻就有这样的见识!好啊,真好!”

“黄厂长言重了,这是我的份内工作嘛”

黄大忠握住李向东的手晃了晃,“外面风沙大,走,咱们回厂里细说。我们这些老机床,就等着你们这样的新鲜血液来激活啊!”

一行人朝着厂区走去。

一个大车间门口挂着一个红色条幅,上面写着一行大字。

“热烈庆祝生产线升级正式成立!”

说话间,他们来到了车间旁的一个红砖瓦房的大办公室里,这里起码是人口聚集的市区,又有老工业基地的底子,比起他们干打垒的生活环境,那是强太多了。

屋子里烧着煤炉,暖意融融,几个搪瓷茶缸里飘着新沏的茶叶香气,让人一进来就感到舒坦。

办公室里早已坐满了人。

除了黄厂长,厂里的骨干几乎都到齐了:后勤主任、车间主任、党委主任,还有两位工程师。角落里还坐着一位戴黑框眼镜的中年人,约莫五十岁,是齐齐哈尔市委派来的秘书,专门负责监督此次升级工作的落实。

在诸位领导面前,李向东倒是没有露怯,挺直了腰板,跟在胡局长身后,坐在了他旁边。

“胡局长,小李同志,”待众人一一落座后,黄大忠开门见山,代表机床厂进行表态,“部委指示我们第一机床厂全力配合设备改造升级,我们坚决执行,一定帮你们打好这场硬仗!”

胡局长代表第二指挥部的前线指挥部向兄弟单位表示感谢,特别强调在这个石油大会战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各条战线的团结协作。

“李向东同志,你来给大家简要说明一下方案吧。”胡局长示意道。

李向东点点头,简明扼要的说道:“我们这个碳化升级方案,内核是在厂里现有的渗碳热处理设备基础上进行改造。具体来说,我们要增加三个关键环节。”

“第一,是精准温控系统。现有的渗碳炉温度波动太大,我们要加装自动控温设备,让渗碳过程的温度误差控制在正负五度以内。”

“第二,是增加可控的冷却工艺。我们设计了一套循环油冷系统,可以根据不同零件的材质和要求,精确控制冷却速度,确保碳化物均匀析出。”

“第三,是后续的回火处理工序。我们要新增一个低温回火炉,消除淬火应力,同时保持零件的高硬度和耐磨性。”

说到这里,他提高了声调:

“完成这三项改造后,我们生产的零部件,预计在耐磨性和疲劳强度上能提升30以上。届时,咱们厂的生产水平将跃居全国最先进行列!”

最先进列行!

这几个字让大家听得振聋发聩,起初他们是不敢想的。

几年前全国推行公私合营时,就因为他们地处偏远、技术落后,一直找不到出钱的合作方。

如果真的能实现技术跨越,这个困扰厂子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技术水平上去了,订单自然会来,利润也会水涨船高,工人们的工资也就有了盼头。

听完李向东的一番陈述,大家心里就吃了一个定心丸,仿佛辉煌的日子指日可待。

黄大忠端起茶缸抿了两口茶,轻轻放下,话锋却是一转,诉苦道:

“胡局长,您也清楚,我们第一机床厂是个小厂,一直以来都是靠量取胜,利润微薄。这次设备升级,我们粗略估算了一下,光是改造渗碳炉、添置控温系统和油冷设备,激活资金至少需要十万。您看这……”

李向东听到这话皱起了眉头,他原本以为部委批复下来就万事大吉,没想到真正的困难才刚刚开始。

摆在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

胡局长也想到了这个问题,要不然也不会亲自来跑一趟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鸿蒙霸体诀 火影从大筒木血脉开始 江湖出头路 狂医下山:闪婚冰山美女总裁 重生后,我闯进校花卧室 直播考古:我的残玉能通古今 国运:三国战场,开局百倍成长 重生了谁还恋爱啊 重生:这官是一天都不想当了 我有大道树,铸我武道通神阶